第72章
宣常樂到靜心宮外的時候被內禁軍攔了下來, 知道華朝重禮節,後退一步好言道:“麻煩通禀一下,在下宣常樂, 有急事求見陛下”。
宣常樂的身份在行宮已經不是什麽秘密, 守門的內禁軍知道,行宮中所有的人也都知道,今早陛下又封了她為康國國王, 相當于他們華朝的王爵,內禁軍行禮道:“殿下, 陛下正在正殿聽政, 一律不召見, 要不你還是晚點再來吧”。
心事重重的宣常樂并不願意離開, 謝過內禁軍後就在一邊站着, 眼睛一直盯着裏面, 天上的雲朵,路邊的花草全都進不了她的眼。
正殿內石忞正在聽工部尚書木長青關于北江和南江下游水利工程修複事宜的彙報, 诏書已經下達涉及的各省,為了讓工作更順利、更快的完成, 工部派了熟悉水利工程的官員前往涉及的各省協助, 工程款卻只撥了三分之一, 目的不言而喻。
“元尚書,剩下的三分之二工程款什麽時候能全額撥給工部?”一直以來她對水利工程都很重視,就算其他事情都不做, 水利這一塊也不能不做。
自登基以來, 到天福四年她都奉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不打仗不大興土木,唯獨修建、修複水利工程和修橋鋪路之事從未停下, 基本上每年都會有一筆款項會用在水利工程上和修橋鋪路上。
華朝的道路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省道,是連接省與省之間的官道,規格最寬,修建最費時費力,可同時并排四輛馬車行走,歷經華高祖、太宗兩代接力棒似的修建,方才完成全國省道的鋪設。
另外一種是縣道,是連接縣城與縣城之間的官道,規格比省道縮減一半,只可并排行走兩輛馬車,與省道同時開始修建,一直到高宗登基才全部完成鋪設。
整個華朝的交通網是以繁都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從繁都到各大行宮的道路也修的是省道,要是縣道的話,皇帝的儀仗隊都能把縣道兩邊的花草樹木踩倒一片。
至于村和村之間的交通要道,歷朝歷代都是不管的,全靠百姓們自己籌錢自己修建,到現在,除了地理原因無法修道路的村外,其他村修的路大部分都可以過一輛馬車了,正常外出問題不大。
她擔心的是省道和縣道年久失修,還有一些急需修橋的地方,所以從天福二年開始她就陸陸續續撥錢給各省,讓各省在各自轄區內維護翻修一下省道和縣道,至于急需修橋的地方,由地方先上報,然後再由工部派人核實,确實有必要修橋且現有技術能修的話就由工部主持修建。
除了陸路交通以外,華朝的水上交通也很發達,北江、南江和它們的之流幾乎覆蓋了整個華朝,除了湍急不利于航行的上游,下游經過歷朝歷代的開發,尤其是渠朝修建了聯通北江和南江的大運河之後,水路就覆蓋了整個華朝東部。
極大的促進了東北和東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也方便了東北、東南糧食、物資運往繁都,繁都糧倉現在已經是滿滿當當,各地儲備糧倉也都十有六滿,西南的水利、全國的官道和修建新橋,這些就是她這幾年與民休養生息的成績。
早在木長青談到錢的時候,元直木就猜到陛下十有八九會詢問自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不慌不忙的出列行禮道:“啓禀陛下,近來由于《串告令》的實施,我部事務繁多人手不足,會盡快撥付工部剩餘款項,快則半月,遲則月餘”。
“甚好,新農具推廣情況怎麽樣了?”石忞很關心新農具的推廣,生怕戶部不盡力,今年農耕時節之前不能完成全國推廣。
谷運籌、齊銘、文淵等在場官員早在陛下去皇田試用新農具的當天就聽說了陛下改良農具的事情,無不驚訝,但驚訝過後也就釋然了,他們從來沒完全懂過陛下,就連當過她老師的谷運籌、齊銘等也不敢說完全了解陛下。
Advertisement
但陛下審時度勢,又愛學習的特點倒是公認的,武宗時得勢該怎樣,先帝穆宗時失勢該怎樣,她都做的很好就是證明,比起同齡孩子的好玩,她卻更喜歡學習看書,有時候問的問題連他們當老師的答不上來。
改革行文制度,改革賦稅制度,創造了标點符號、活字印刷,廢除嚴刑和避諱等,哪一樣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聰明沉着如谷運籌,有時候都會忍不住感嘆陛下的腦子是怎麽長的,咋就這麽有點子。
而且陛下是少年登基,臨危受命,能把眼看就要山河破碎的華朝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成了現在的樣子,非大意力、大能者不可謂,被打擊多了,也就習慣了,所以別說陛下改良了一下農具,就是以後做出更驚世駭俗的,他們也都不會奇怪,只是會忍不住驚訝而已。
元直木大致彙報了一下新農具推廣情況,并保證農耕時節之前,全國除了偏遠的地區之外,其他地方都能完成推廣使用,石忞聞言這才放了心,兩個月不到,能推廣到大部分地區,已經很不錯了。
“朕決定今年繼續勸課農桑,并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凡今年內開墾的荒地皆歸開荒者所有,所開墾的荒地免交三年賦稅,服兵役不能開荒者回鄉第一年按今年執行,此事由內閣和戶部拿出方案,戶部具體實施”土地兼并雖然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抑制,但是沒田沒土的人也任然有不少。
華朝的山川湖泊雖然名義上都是皇帝的,但實際上卻是附近百姓的,只要百姓勤勞,入山砍柴,下河撲魚,砍到的撲到的都是他們的,拿去賣還是留着自己用,全憑他們做主,但燒山和往水源投毒都是重罪,礦産資源和開墾荒地也有明确規定。
一旦發現礦産必須第一時間報官府,隐瞞、私藏被發現者輕則流放重則殺頭,以前鑄錢權在地方,還有人冒死發財,現在鑄錢權收歸朝廷,私鑄錢也是死罪,加上告發有獎勵,必死之局打擊了不少此類違法犯罪,近一年發現的礦産是之前幾年的總和還多。
開墾荒地的話更嚴格,無論是勳貴、士族,還是平民百姓都不準私自開墾荒地,一經發現沒收全部財産,□□十年以上,舉報有獎勵,所以就算百姓勤勞有開荒的心,沒有朝廷的允許,也不敢開荒,代價太大。
華朝自立國以來,凡有志君主都會拿一年來鼓勵百姓開墾荒地,開的多少是多少,而且也免三年賦稅,今年有了推廣的新農具,正是開荒好時機啊,她自然不會錯過。
農耕經濟時代,只有讓天下的百姓都有事做有田耕,把他們綁在田裏,她這個皇帝才坐的穩,縱觀歷朝歷代□□和起義得以擴大,無不是土地兼并嚴重,導致大部分農民失地,被人一蠱惑就揭竿而起,真的很好哄。
所以這幾年她不遺餘力的抑制土地兼并,辦大案子辦官員,修改賦稅制度,包括最近實施的《串告令》和即将頒布的開墾荒地政策都是具體措施。
聽政一直進行了一個時辰才結束,她剛出正殿路關初就來報說宣常樂求見,人已經在靜心宮外等了大半個時辰,手裏還拿着聖旨。
“宣她到文書殿”她說完就去了文書殿,在去的路上想起了昨天下午和步千雪她們一起游園的惬意,最後還去淩波湖中心的正心殿一起用了下午茶,好不熱鬧。
每次閑暇的時候,她都會有想當昏君的沖動,全憑自己的喜好來,只有多想想遠在繁都的皇奶奶、母後和自己的壽命之憂,才能壓制下去。
就像人都會犯懶一樣,說不定什麽時候突然就想玩不想幹活了,或者想拖到明天乃至後天再處理,她的自制力也不是強到極致的那種,以前愛看書愛學習是因為她對這裏一無所知,好好活下去的願望支撐着她不斷去學習去了解,再加上老師和伴讀的作用,天天如此也就習慣了。
可現在不一樣了,她不是以前的太孫也不是太子,而是整個華朝權力最大的人,已經沒幾個人能管她了,邢博恩他們也都被她下放到了各地,老師也不再是以前的老師,都以臣子身份瑾守本分。
沒人管,自制力又不強的話,當了皇帝真的是十有八九都會性情大變,要不是她的靈魂已經四十多歲,估計也得變,她突然就有點明白有些人為什麽當了皇帝就不一樣了,她只能多想想皇奶奶、母後和壽命之憂來勉勵克制自己,隔段時間放松一下自己。
宣常樂在宮侍的帶來下沒一會就到了文書殿外,等宮侍去通報獲得準許後,稍微整理了一下衣帽才擡步往裏走,過了兩重門才見到正在奮筆疾書的陛下,連忙上前行禮道:“恭請陛下聖安”。
石忞這才停筆把毛筆放好,“起來吧,聽說你等了大半個時辰,可是有什麽急事?”,擡頭就看到穿着明道學院學生服飾的宣常樂态度并無不妥,只是心裏頗為抱怨,便起身繞過桌子,坐到了旁邊的椅子上并示意宣常樂坐到邊上。
“謝陛下”宣常樂按照陛下的意思坐到了邊上,“陛下奉臣為康國國王,臣感激涕零,然國破家仇未報,臣只是徒有虛名而已,臣請陛下借臣一支勁旅以報國仇家恨”說完又跪了下去,聲音都有了幾絲哽咽,讓人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