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身世(二)
在那之後,原本位居A市前三名的榮盛貿易一夜之間便成為各大公司争搶收購的對象。孟榮的抑郁症更是越發越重,整天把自己關在書房,即使請了心理醫生來治療但終不見起色;孫婧則仍忙碌于公司重建中,說是重建,其實就是還債,盡管孫婧的經營手段高明,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加上外界對公司進行的大量負面報道,想借錢更是難上加難。
同時,孫婧本來就是剛分娩的産婦,卻要處理這突入其來的變故,加上積勞成疾,身子越發衰弱,但實在太過繁忙了,她也無暇管自己;而那顆愛的結晶呢,哦,不,是那個幾乎已被父母抛棄的嬰兒呢?
是的,父親除了她剛出生時對她百般愛寵,自那天走後便一直沒有再看她一眼,大概是無言面對她吧,抑或是無法面對自己。母親非但沒有愛憐過她,甚至有時生氣了還會去罵她,把一切錯誤的根源歸結于這個剛剛出生還人事未知的嬰兒身上。一直以來都是家裏的保姆在照顧她,雖然也心疼,但勸了多次,太太依舊沒有把自己當做孩子的母親。
就這樣持續了兩年,那件事的真相終于水落石出,孫婧知道真相時哭笑不得,她回到家,氣沖沖地跑進孟榮的書房,不久便聽到一聲瓷器被摔碎的巨響,傭人們跑來,只見孟榮此時已倒在地上急促喘息,像是心髒病發狀。
搶救室外,孫婧急促地踱着腳步,本想當面問清楚孟榮,因為她還是不太相信得到的情報,沒想到孟榮卻被她的話激怒了,更沒想到會心髒病發,這是以前沒有過的啊。想着想着,只聽急救室的鈴突然了幾下,醫生也走了出來,冷冷地抛了一句:“請節哀!”
呵呵,多麽簡單的一句話,就這樣宣告了一個生命的終結,也宣告了令一個生命的枯萎。那年蘭心2歲。
但即便如此,孫婧仍深愛着孟榮,在他走後,每天都會去蘭花房,撫摸他們曾經親手種下的蘭花,有時也會對蘭花傾訴着對丈夫的思念。
小蘭心也慢慢長大,也許是太過缺乏父愛母愛,小蘭心很是缺乏安全感。孫婧要處理公司事務,所以每天晚上都很晚回家,當然她也從沒陪孩子一起睡過,哪怕是講一個故事,給一個愛撫、擁抱,這些對于小蘭心來說都顯得那麽奢侈。
畢竟總是有好人的,林嫂是一直負責照顧蘭心的孟家保姆,老爺夫人的不幸遭遇她都看在眼裏,而蘭心小姐的孤苦無依她更是疼在心上。但她又不能給以蘭心母親般的呵護,記得有一次,林嫂見蘭心自己一個人無法入睡,便給她講起了故事,可誰知被剛回家的孫婧見到,大聲呵斥她,叫她不要得寸進尺,知道自己的身份。自那以後,林嫂便不敢再擅自流露自己對小姐的那份疼愛。
夜晚降臨,偌大的屋子裏只有蘭心自己一人,林嫂不能再陪她,媽媽(如果那還能稱得上“媽媽”)也不會來陪她,剛剛離開嬰兒床的蘭心便只能自己度過這孤寂漫長的黑夜。起初蘭心是怎麽也不睡的,林嫂每次抱她上床入睡,關了燈,要離開時,蘭心便哇哇大哭,後來林嫂發現,蘭心小姐是怕黑,只要開了燈,她便能乖乖入睡,一關燈,她就開始哭。
起初林嫂以為小孩子嘛,怕黑也正常,可到了蘭心5歲的時候,她這種怕黑的情緒愈演愈重,甚至晚上林嫂有時會在蘭心睡着後關掉燈,但蘭心一旦夜裏醒來便由開始的大哭變為抽泣,而且是蜷縮在屋子的某個角落裏小聲抽泣,伴随着顫抖,林嫂發現時被蘭心的表現下了一跳,以為她生了什麽病。
經醫生診斷,蘭心患了“幽暗恐懼症”——一種心理疾病。究其原因,便是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導致的一種心理陰影,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一旦形成便很難根治,需要盡早進行家庭系統脫敏治療。可依照孟家的現狀,是不會有治愈的可能了。
還好,這個病并沒有對蘭心的日常行為有太大影響,只是晚上會多加注意她。而小蘭心呢,也許是因為太過缺少疼愛了,她從小便表現的比同齡人要乖,懂得怎樣讨好別人——尤其是她的母親。每天晚上,小蘭心都會叫林嫂陪她在家門口等媽媽下班回來,盡管十次有九次是等不到的。但小蘭心還是會耐心地等,直到到了睡覺時間才回去。如果運氣好了,能等到媽媽,便快速跑上前去抱住媽媽,以最歡快嬌嫩的笑聲打動媽媽,只為了那一個擁抱或是親吻。
而孫婧畢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多少會被孩子的可愛打動,有時也會抱起蘭心,抱着她一起去看蘭花。但,自從一次蘭心不小心把一盆蘭花打碎,孫婧便再也不允許蘭心進蘭花房了。
直到孫婧拿到病危通知的那天,其實是孫婧生日的前一天,估計她自己早已不記得了,但蘭心記得,自從她知道什麽是生日時她便向林嫂問來了媽媽的生日,今天,她要給媽媽準備一個驚喜,便是畫一幅蘭花圖給媽媽,想着自家有現成的漂亮蘭花,她就偷偷跑進蘭花房裏,拿着畫冊和畫筆想找朵最好看的蘭花,照着畫給媽媽。可沒想到,她腳一滑,便整身倒在了蘭花上,将一支蘭花壓折了,殊不知,那是孫婧最喜歡的“蝴蝶蘭”。
蘭心就那樣聽者媽媽的教訓,她知道自己又做錯了,她也接受媽媽的批評,只想着如果能把蘭花接回去就好了。多麽善良的孩子啊。
蘭心已經睡下,孫婧悄悄走進孩子的房間,看着月光下那雪白的臉龐,多麽嬌小的人兒啊,多麽可憐的孩子啊。“對不起,媽媽對不起你。”孫婧輕聲地說,眼淚奔湧而出。
其實,她知道,她一直知道,整件事的最大受害者便是眼前這個睡夢中的孩子。蘭心又有什麽錯呢,錯的是自己,不敢接受現實,把一切過錯都推在這無辜的孩子身上,這又算是什麽父母呢!看着自己的病危通知單,她眼前突然一亮,是的,她最後要為這孩子做一件事,不能就這樣斷送了孩子的一生。
作者有話要說:
☆、身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