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四知院 事實上,四知院與大姑娘的……
事實上, 四知院與大姑娘的出雲院離得并不遠,不過半柱香的時辰衆人就到了。
許是前面的院落裏有了人氣,門前的這片聖音竹翠的越發無暇。濃綠的竹林遠遠望去猶如一塊上好的滿綠翡翠。
季萦等人穿過竹林時, 林中有清脆的鳥鳴蟲叫聲, 還有縷縷清風拂過時的竹葉摩挲聲。不過卻并不顯幽靜,反而讓人覺得生氣蓬勃。
穿過竹林就到了四知院的門前, 只見那扇黑漆小門兩側挂着一副對聯。
“書成蕉葉文猶綠,吟到梅花句也香。”真寧縣主沉吟了一瞬, 才道:“上聯是唐代書法大家懷素和尚的典故, 說的是苦練書法的故事。下聯則說的是梅妻鶴子的故事。宋六姑娘真是好才情!”
季萦笑了笑, 謙虛道:“不過是“盜”了前人古句罷了。”
“便是“盜”, 也是盜的好。六姑娘有如此志向,怕是這院裏的芭蕉都比別處的多了許多文氣。我倒是想瞧一瞧呢。”柳姑娘笑道。
“姐姐們請。”季萦邀請道。
衆人拾階而上, 穿過粉牆上了游廊,就見游廊的一側院裏竟是只點襯了幾塊奇石做骨,又依此點綴了天然花臺, 布置了各處庭院脈絡。
“咦,這樣的布局倒是少見。難得廖廖幾塊石頭擺出來竟也有了一味濃淡相宜, 天然去雕飾的意境。”真寧縣主點評道。
沐姑娘也點頭道:“不錯, 雖瞧着不及大家之作。但因地制宜, 去繁存簡, 反倒是如天然所致一般。”又問季萦道:“這是何人的手筆?我素來喜歡開闊的地勢, 這樣的布局甚合我意。”
大姑娘也疑惑的望向季萦。
之前老太太着人為季萦收拾屋子, 她曾也陪着老太太來瞧過, 那時這院裏雖也有幾處假山,卻并沒有如今的意态。而且院裏也是植了幾處花圃和幾株花樹,遠不是如此的格局。
所以這些應該是季萦住進來後才改變的。
季萦聞言, 略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是我閑暇時的游戲之作,讓各位姐姐見笑了。”
衆人聞言,皆面上劃過一絲驚訝,真寧縣主更是道:“六姑娘心思巧妙!”
Advertisement
沐姑娘就驚喜道:“原來是妹妹的巧思。”又道:“我天性好動,所以自個兒的住處向來不耐煩那些花苑綠蔭的。六姑娘的這個布局我實在喜歡,若有機會可否能勞你費心思為我布置一番?”
她說罷想必覺得自己的這番話實有些突兀。畢竟今日兩人乃是初識,素日并無交情,如今一開口就是讓人家給自己幫忙,卻是有些失禮。因此就有些描補的道:“六姑娘別介意,我心直口快慣了,并不是有意輕慢妹妹。”
季萦笑着搖搖頭,表示自己并不在意。
沐姑娘就高興起來,道:“那咱們就說好了,等哪日宋六妹妹得閑了就來我家做客,順道指點指點我。”瞬間覺得季萦與自己貼心起來。
“沐姐姐客氣了。”
這時柳姑娘看過了山石旁邊的數叢芭蕉,眼神就不由露出了一絲向往,心急道:“咱們快去瞧瞧那清泉如何?”
季萦便依言領着衆人去了後院。
後院的格局就比前院緊簇。鵝暖石鋪成的甬道上苔藓成斑。甬道兩側是碧翠的蘭草,牆角或植芭蕉,或有海棠花開的豔麗缤紛。
謝意爾踩着腳下的鮮苔,感受着腳底微微的彈性,不由低頭細看了一眼。
“謝姑娘也發現了吧?”是柳姑娘,她走在一行人的最後面,前面就是謝意爾。
謝意爾轉身,不解的道:“什麽,柳姑娘是說……?”
柳姑娘就示意地面上,然後道:“六姑娘這院裏還真是卧虎藏龍,就連這尋常的鮮苔都讓人有去探究的欲望。”
如此,謝意爾才知柳姑娘說的是地上的青苔。
确實,這裏的青苔卻是別有文章。這個品類的青苔其實在北方并不常見,甚至是罕見的。它多長于南方。
不同于長在石頭上的那種粘膩短小的細苔,而是植株較大,密集叢生,相對來說水氣也比較少。因此鞋子踩上面時觸感綿膩,似是微彈。
為了雅趣,有些大戶人家也會着人去南邊專門采了這種鮮苔運回京城,但也往往因為氣候土質的原因,這種鮮苔并不能成活太久。
謝意爾心裏猜測着這裏的鮮苔是如何來的?若真是專門從南邊運回來的,便是她這樣的出身,也有些覺得太過奢靡了。
沉吟間,前面就有女子的笑聲傳來,她擡頭一瞧原來其餘人都已經往前走了數米了。
她對旁邊的柳姑娘笑了笑,然後緊走幾步跟上衆人。
“快看,那裏水波粼粼,上面還有朦胧的霧氣,是不是就是宋大姑娘所說的那處泉眼了?”沐姑娘眼尖,第一個發現了前面的異常。
大家的興致瞬間被提起,都不由跟着她往前面去。
等走的近了,就分辨出來水泉上面哪裏是霧氣,不過是泉眼處不斷冒出清水,由此聚集了些水汽。
季萦見衆人張望,就指着青色圓石壘起來的駁岸道:“後院就只有這一口清泉,若要尋大姐姐剛才說的泉眼,該就是它了。”
衆人聞言都好奇的品評了半晌,才有心思望向別處。只是一擡頭就不由一驚。
“咦,這是什麽花?我竟從未見過。”沐姑娘不由往前走了數步,細細辨認半晌,依然無果。
此時她面前的是一半人高的籬障,這籬障圈起來了大約方圓一二丈的地方。籬障內卻只種了三顆怒放着數朵黃色花朵的花木,而其餘地方竟是寸草不生。細瞧這花的花株形态優美,花朵乃是重瓣心形,層層疊疊。花瓣顏色精奇,葉子也碧綠通透。
衆人都随着她的聲音而來,只是也如她一樣辨認不來。不由一致看向季萦,這花是她的,她自該認識的。
季萦微微一笑,道:“這花叫醉蝶花,原是番邦花卉,咱們這裏倒是少見。”說話間,就有一只彩蝶落在了前面花瓣上面。
柳姑娘笑道:“果真不負這名兒,這花朵如此豔麗可不就吸引來了蝴蝶麽。”
季萦見衆人大致看過了,就道:“咱們逛了半天,幾位姐姐想必都累了吧。先去屋裏坐。”
于是便領着衆人去了宴廳處。
待都坐下,丫鬟們上了茶,依序退下。
大姑娘不經意間打量了四周,見這裏布置的中規中矩,雖多寶格上也擺了玉器瓷瓶,但無一名品,更別說古董之類。
她心裏哂笑過,便道:“六妹妹這是不把咱們當自己人。都是自家姐妹,還要在這花廳呆坐不成?”
季萦此刻正與顧蘊柳姑娘說話,聞言就愣了愣。
其餘人自然也聽到了這話,沐姑娘就露出一副不解的樣子,真寧縣主端起茶碗輕啜一口,微垂了眼神。謝意爾卻是左右瞧了瞧大姑娘和季萦,欲言又止,也不知想說什麽。
季萦就佯作反應了一下,才微嗔道:“大姐姐說的什麽話,可是丫頭們上的茶不合口?”然後又對着其餘人解釋道:“我這院裏地方不如大姐姐那裏寬敞,所以除了卧房就只騰出了這間小小的花廳,以做平日裏姐妹們來時的宴客處。若有失禮之處還請各位姐姐多包涵。”
言外之意便是,就這麽大的地方,這裏就是專門待客的,不在這處還能将客人帶到卧房裏去不成?那才是真正的失禮呢。
沐姑娘首先反應過來,道:“宋六妹妹這裏景形獨特,未嘗沒有地方小巧的功勞。所外美中不足才是真意,不外如是。”
柳姑娘和顧蘊也趕緊附和着說起這宴廳裏的布置也是別出心裁,與外面的景致相得益彰。
雖然中間出了一點點小狀況,但此次游園之行依然很圓滿。
忖着時辰差不多了,衆人就由另一條小路往花照裏外面走去。
等走到驚雨亭時,已有船娘托了三條采蓮小舟放入湖中。
季萦等人兩兩乘了一只舟,一路往園外行去。
荟芳園。
老太太聽了會子戲,回過神來問旁邊的鄭嬷嬷,怎麽這半會兒了不見萦丫頭。
鄭嬷嬷笑着解釋道:“老太太,先前丫頭們來回話,說大姑娘和六姑娘領了幾位姑娘去逛園子去了。”
老太太笑罵道:“這兩個丫頭,不想着待客如何,自個兒跑去園子裏逛去了。”又吩咐鄭嬷嬷:“一會子六丫頭出來了,告訴她讓來給她太妃祖母請安。就說太妃有差事要差遣她。”說到最後忍不住樂了。
太妃就笑着嗔了她一眼,道:“你這人,我不過是感嘆了兩句,倒讓你拿了萦丫頭做筏子,你這是給我遞話呢。”
老太太哈哈大笑起來,道:“誰讓你這半下午瞧着我這把扇子吃味。”說着揚了揚手裏的團扇,道:“難不成等你生辰時沒有更好的不成?”
“罷了罷了,既如此我便淨等着更好的。”
她們兩人自打年輕時就喜歡鬥嘴,如今老了老了就越發喜歡在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磕巴!
一旁的襄國公夫人聽到這邊的熱鬧,就遠遠望了幾眼。然後就順帶着瞧見了不遠處有個穿天青色襦衫的少女正低下身子與一位夫人說話。姿态婉約,神情有種說不出來的秀雅清麗。
細細打量那位夫人,她穿了一身石青色的杭綢褙子,青色的發絲梳的整整齊齊,鬓間除了戴着兩朵蜜蠟珊瑚珠花,就只斜插着一只鎏銀梅花簪子。
這身相對樸素的打扮,襄國公夫人一眼就認出這是國子監馮祭酒的夫人。
“這是你們府上的姑娘吧?”她眼裏有一絲驚豔,問一旁的宋府二太太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