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分說婚事 真這麽看重宋家六姑娘?……
季萦将有聲音的這只青玉壇子抱在懷裏, 小心的掀開封口的紅綢一角,霎時一股清新香醇的酒香鋪面而來。
這是……酒!
她心裏一動,緊接着就警惕的将壇口的紅綢重新蓋好, 瞬間撲面而來的酒香戛然而止。但床帳中依然有隐隐的醇香若隐若現。
她思索了一下, 便心念一動進了系統地圖。這次進去的地方正是她前次出來時特地選的位置,森林邊緣處的灌木旁。
朝四周看了看, 季萦才小心的将剛才抱在懷裏的兩個青玉壇子放在地上。先掀開酒壇上的紅綢蓋,這次迎面撲來的酒香更加甘洌芳香。
查看這酒的信息, 腦海裏就浮動出一段介紹:一斤杏花酒, 極品佳釀, 飲之可調節血壓血脂, 亦可解憂忘愁。
這杏花酒雖少了些,但連不怎麽懂酒的季萦都能看出來這酒品質上乘, 無論留着自己喝或是送人都是極好的。
看過這酒,她又打開了另一個青玉壇子。同樣是壇口的紅綢一掀開裏面的香味就揮灑出來了。
這次是一股子香甜的滋味,她瞧着壇子裏面的琥珀色, 猜測應該是蜂蜜糖漿之類的東西。果然查看信息,這壇子裏裝的是杏花蜜, 而且還不是普通的花蜜, 是能夠清火解熱毒的三級杏花蜜。
聯系昨日采集到的三級金銀花, 便知這花蜜的品質定然不凡。
全部查看過, 季萦一邊思索着怎麽用這些東西, 一邊收了這兩只青玉壇子, 然後就出了系統地圖。
出來時, 床帳中的酒香已經消散怠盡了。季萦估摸了下時間,距離申時還有一會兒,索性放松心神睡過去了
………………
端硯帶着兩個捧了匣子的小童到肅王府門前, 恭敬的禀明自己是宋府大爺跟前的小厮,奉主子的命令求見肅王世子。
門房一聽他的話,忙客氣的讓他等等,自去王府裏禀報。
端硯笑眯眯的應了,等了不多會兒那門房便回來了,然後客氣的請他進了府門。
Advertisement
齊灏正在書房裏聽身邊的近侍回話,說的是今兒早上老太妃院裏的事。
這近侍姓馮,名安,自小伺候齊灏至今,極為忠心。齊灏平日裏忙于公務,府裏的消息便是他一手打探周全再撿緊要的禀報。
而如今府上最要緊的消莫過于老太妃的事。因此今兒他一得了消息就趁着齊灏得空的時辰來回禀了。
“………王妃去松鶴堂給太妃請安,惹得太妃生了好大的氣,王妃一走松鶴堂那邊就叫了太醫進府。先前王爺下朝回府聽聞了消息,這會兒已經去松鶴堂看望太妃了。”
齊灏聽了這禀報,不由皺了皺眉,道:“可知道祖母是為何事生氣?”
馮安聞言,小心的瞧了一眼齊灏,才低聲道:“畢竟是太妃院裏的事,奴才不敢派人打探,只依稀聽聞是為了先王妃留下的那對滢心镯。”
齊灏點頭表示知道了,并未再問。正要讓馮安下去時,便有個小厮進來禀報:“世子爺,宋府大爺身邊的人來了。”
“帶進來吧!”他壓下心裏的思緒,看向門口。
端硯進了書房門,并不敢多打量,只跪下磕頭請了安,才将來意說了。
“我們家大爺說昨兒個與興國公世子說好要與他些香丸。只是我們家與興國公府素日并無來往,因此不好貿然上門。所以便派奴才将東西送到您這裏來。”他說着示意身後的兩個小童将手裏的匣子遞給世子身邊伺候的人。
然後又道:“除了贈給興國公世子的香丸,我們家大爺還讓奴才給您也帶了些來,大爺說不是什麽貴重的東西,只是勝在新奇。”
齊灏聽了只當宋子固是為了托他轉交所以才送了些禮節性的東西,因此只點點頭。
端硯回了話,見自家大爺交代的事都辦完了,便恭敬的告退了。
他一出去,齊灏便吩咐一旁的馮安,“一會兒派人将這匣子送去興國公府交給茗喬。”
馮安應了聲是,捧着匣子出去了,齊灏看着書案上剩下的這個匣子,想了想便伸手打開。
匣子裏是兩個小錦盒,掀開其中一個見裏面是幾料香丸,量并不多,大約二三十丸,外封上注着醒神香的字樣。再看另一個盒子,裏面也是香丸,不過卻是有好幾十丸的數量,外封上注着避暑香的字樣。
齊灏有些意外的挑了挑眉,猜測這醒神香怕是昨日茗喬口中的那味。他随手取了一丸放在鼻翼下輕嗅了嗅,就覺腦中緩緩升起一股清明之氣,早間處理公務後的疲乏隐有消散之象。
他不由心生詫異,想起昨日茗喬對宋子羨的糾纏就有些眀悟。
再取出一枚避暑香,這丸香倒沒有什麽異處,香味也只清清淡淡的。
他算算時辰,太妃那邊應該清閑了,于是便将桌上的兩個錦盒放進袖袋裏,起身去了松鶴堂。
松鶴堂裏,肅王與老太妃長談一番後才剛離開齊灏就來了。
老太妃身邊的齊嬷嬷瞧見他,就笑道:“才剛主子念着世子爺呢,不想世子就來了。”
齊灏面色有些清冷,道:“我聽祖母早上請了太醫?”
齊嬷嬷笑着解釋道:“世子爺不必擔憂,不過是叫了楊太醫來請尋常的平安脈罷了。”
齊灏點點頭,擡腳進了屋子。
進去時,老太妃正拿着一本冊子,低頭翻看,瞧見他就高興的道:“世子來了,正好一塊幫我翻一翻黃歷,找個好日子咱們家好請了媒人去宋府商量下聘的事。”
齊灏在老太妃跟前,雖面上還是有些清冷,但神色到底柔和了許多。
聽到是為了自己的親事,他伸手接了黃歷,一板一眼的翻了幾頁,問道:“祖母想挑個近些的日子還是遠些的?”
老太妃道:“就挑最近的吧,這事盡快落定了我才好安心。”
齊灏點頭,又往回翻了一頁,道:“這月二十三和下月初九都是個好日子。祖母想選哪個?”
老太妃剛準備說話,就見齊灏緊繃的下颌,便笑着問道:“既都是好日子,世子想選哪個?”
齊灏被打趣,唇角越發抿緊,神色不自在的道:“還是祖母選吧。”
老太妃看他窘迫的樣子,哈哈大笑起來,道:“看來世子昨日是見到萦姐兒了。”
瞧這表情,該是心裏滿意的,她道:“你這孩子,自小性子清冷,又對女孩兒們不假辭色,難得你與萦姐兒有這樣的緣法。”
齊灏被太妃打趣的渾身不自在,又想起昨日見到的小未婚妻的那雙明亮的眸子,不由強調道:“祖母,那六姑娘年歲還小呢………”所以他并未有什麽不好的心思,只是瞧着那姑娘順眼罷了。畢竟是那樣漂亮的小姑娘,怕沒人不喜歡吧。
太妃笑道:“我知道,我知道。萦丫頭年紀是小,不過俗話說的好,三歲看老,那孩子是我自小看着長大的,又是宋府的老太太親自教養出來的,她最是個敦厚溫柔的性子,品性又極端正,将來進了咱們家自是你的福氣。”
齊灏聞言,挑眉疑惑道:“祖母倒是極喜愛這位六姑娘。”他小時就常聽祖母将這位六姑娘挂在嘴邊,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如今在他的親事上一向慎重的祖母相看了幾家素有閨譽的京中閨秀後,卻将當年的親事重提,有意給他定下小他六歲的宋家六姑娘。
太妃聽了孫兒的疑問,嘆息道:“咱們家在旁人看來是繁花錦簇,可越是如此咱們行事才越要謹慎。你父王得聖上信重,管着兵部那攤子事,如今你當差了,又擔負着聖上近衛之責。你們父子兩個都手握實權,先前聖上年輕皇子又年歲小,倒還穩當,可近幾年随着皇子們長成,咱們家一不小心就是烈火烹油,要惹人猜忌。因此這內眷的行事就得低調穩重才行。你是咱們王府的世子,未來的當家人,你的妻子必得能擔起王府的主母之責才好。因此這人選既要性情聰慧,家教不俗,可出身卻又不能太過富貴。”
太妃說的這些齊灏自然都明白。只是,“祖母就這麽肯定這位六姑娘符合您的要求?”
太妃聽孫兒這樣問,笑了笑道:“世間之事哪裏有萬全的把握。不過是衡量得失後才選了最周全的那個。我對萦丫頭是有些偏愛,一來是我與她祖母自閨中時就有交情,二來卻是這丫頭自身的好處。這孩子自小是個外柔內剛的性子,你別看她整日對誰都是笑眯眯的,實則誰好誰不好她心裏都明白着呢。這幾年長大了,我瞧着是越發內秀了。難得的是這孩子聰慧敏達,卻不自傲,行事也是修身自潔,從不掐尖好強。”
老太妃說着想起什麽就笑起來了,道:“不說旁的,只前兩日宋府送來的那幾瓶子花露,便是這孩子自己做出來的。你瞧瞧,自大食進貢以來,多少年了京裏多的是人家想打這花露的主意,偏只這孩子做成了。可見其機敏聰慧。”她說着又道:“你們男子總以為這是小節,可于內眷來說這才是最合适的智慧。內宅婦人不能幹涉朝堂之事,可在這些風雅之事上揚名卻是好事,既能顯出自家門風底蘊,又能借此交好朝中官眷輔佐夫婿。”
齊灏點頭道:“祖母說的是。”
太妃瞧着孫兒确實将自己的話聽進心裏去了,心裏甚是欣慰。但想起今兒早上的事情心裏卻是有些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