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交鋒 太後敗下陣來
封蕭攸為晏親王的聖旨很快下到了王府。
陸想容接到這樣的旨意十分吃驚, 轉頭就問起了蕭攸今天在宮中究竟發生了什麽。
蕭攸一時也有些不大明白。
但一想到後來徐閣老留下來了,又去找父皇一番對話,便基本就明白了事情的大概經過。
因為最近京中大多數人都過得不好, 而他們卻過得實在有些太過順利。
陸想容收到這份聖旨後, 第一反應并非歡欣鼓舞,而是憂心起來。
眼下不知道皇帝什麽意思,是不是在捧殺,裏面又會不會有太子的陷阱。
蕭攸看出了陸想容的擔憂,對她解釋道:“大概是朝中有人幫着說話了, 父皇也是順水推舟。終歸是好事,咱們也不必擔憂太多。”
蕭攸看陸想容還在深思這件事情,怕她傷神, 便連忙轉移話題道:“如今城中已經太平,明日就着人去把衡哥兒接回來吧, 我也許久沒見到他了。”
聽了這話以後,陸想容瞬間高興起來,也不想這些令人頭疼的事情了。
“這敢情好,衡哥兒在外頭待了這些日子, 怕是也一直想着我們呢,這會兒接回來正是時候, 到時見了父親, 不定多高興呢。”
衡哥兒會一直想着他們嗎?
想起兒子見到自己時毫無情緒波瀾的樣子。
蕭攸覺得, 倒也未必。
也許是他們這些做父母的一廂情願了。
= =
皇帝宣旨完畢後,一向消息靈通的慈寧宮太後也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情。
對于蕭攸要封親王一事,太後大吃一驚,起身時候太急甚至差點兒摔倒在原地。
記得那天皇帝去議政殿之前,她明明千叮咛萬囑咐, 讓皇帝莫要中了老四的圈套,不要随便給恩賞。
結果皇帝不光沒有把她的話聽進去,還直接給了個大的,把老四升格封為了親王。
太後覺得這件事情有些莫名其妙。
難道在皇帝這裏,她的話都不好使了麽?
太後覺得自己一顆都等不下去了,非要這會兒去找到皇帝,把事情問清楚才行。
太後叫人準備了轎辇,一路來到了乾清宮中。
皇帝今天心情不錯,胃口也好,此時正坐在那裏,聽着小曲兒吃嘉妃親手新做的豌豆黃。
太後過來後,皇帝開始變得有些糾結。
依着禮數,他應該将自己的點心同太後分享的。
可今天嘉嫔這豌豆黃做得不多,那白玉碟中統共也就四塊兒,皇帝方才就着茶水吃下了三塊,如今只餘了一塊。
嘉嫔的小曲兒唱得好聽,點心做得也實在好吃。
皇帝終歸有些舍不得将這唯一的一塊兒點心獻給太後,于是他快速地将最後一塊點心塞進了嘴裏,為了防止點心噎到自己,又拿起一旁茶杯,将杯中水一飲而盡。
等到快速完成這一系列動作後,皇帝才拿帕子擦了擦手,邀請太後坐了下來,并詢問對方這個時候過來究竟所為何事。
看皇帝跟個沒事人一樣,還在這裏聽曲吃點心。
太後氣不打一處來,卻又無可奈何,她強壓住心頭怒火,對皇帝道:“老四要封親王,這樣大的事,怎麽之前從沒聽皇帝跟哀家提起過。”
太後進來之後,嘉嫔就停了歌聲,此時正自顧自低頭擺弄着手上那支象牙鳳頸琵琶,此時聽了太後這話,忍不住出聲插話。
“皇上決定的事情,自然有皇上的道理。難道皇上每做一個決定之前,還要征求後宮和大臣們的意見不成?太後又不是那垂簾聽政黃太後,日日在慈寧宮中安享晚年,皇上又為何要在做事之前先詢問您的意思?臣妾以為,這并不合規矩。”
當年惠宗在位的時候,強勢的太後黃氏的确是曾經垂簾聽政了很長一段時間,和攝政王一直把持朝廷,致使皇帝不能親政。
後來惠宗一朝上位後,即刻消滅了攝政王的勢利和太後的爪牙,把朝廷弄了個天翻地覆。
後來不管是民間話本還是庫存史書,對于這段歷史的說法都很不友好。
皇帝自然不願自己在後世落得和惠宗一樣的評語。
面對着太後的責問,皇帝不甘示弱:“這是在議政殿議事時,朕臨時做出的決議,倒也沒想着提前告訴母後。”
太後此時也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
她恨恨地看了在一旁架橋撥火的嘉嫔一眼,心中再生一計。
既然聖旨已下,要封老四作親王的事情不好反饋,那麽能想法子降低這個王位的價值也是好的。
太後斂了神色,對皇帝道:“老三這個郡王封了也有些年頭了,皇帝就沒想着也給他升一升爵位?”
皇帝皺眉道:“老三這些年一直病着,對朝廷的貢獻也是實在有限,若是貿然封作親王,怕是也不好服衆。”
除了這些表面上的原因外,皇帝對于三皇子這個人還有一些疑慮。
老三這麽多年一直身體不好,從未跟随他出過門。
而這次他心血來潮帶了老三一起南巡,就出了這些事情。而老三病了這麽多年,不論怎麽養着貼多少珍稀藥材進去都不見好轉,也不知是不是在被什麽東西壓着。
皇帝心中隐隐覺得,這個兒子有些不詳,故而更是歇了給他晉封親王的念頭。
太後又道:“老五和老六成婚時日也不短了,一直也沒個爵位,連帶着定妃也臉上無光,不如也給老五、老六封個郡王可好?兄弟一個一并冊封,到時冊封禮看起來也熱鬧。”
皇帝再次表達了反對意見:“老五日日游手好閑不學無術,還成了郡王,如何能夠讓人信服?難道要讓幾個小的也跟他學了這一身的習氣去不成?老六上次的事情還沒了結,如今還在府中思過,如何又能封爵?”
太後無奈,只得又提起了七皇子和八皇子兩個。
皇帝卻依然沒有點頭。
老八是老大的人,老大做出如此傷天害理的行徑,自然也是要牽扯到老八的,這時候給老八封王就如同是打了自己的臉,皇帝自然是不能同意的。
老七對于這些黨争之事一直都置身事外,倒是也沒什麽過錯。只是皇帝最近對太後意見不小,想到老七的妻子許韻和胡家有着不小的聯系,對着老七也沒了什麽好印象,便決定一概不封。
皇帝對着太後明确表示:“朕近來身子原就不好,又遇上了老大鬧的這檔子事,也是頭疼得緊,這件事情還是暫且擱置,等來年再說得好。”
聽皇帝意思堅決,太後只得一臉怨氣地應了下來。
= =
景陽宮。
哲嫔看着特意進宮給自己請安的許韻,大大地嘆出一口氣來。
如今她和老七成婚也有兩個多年頭了,肚子愣是沒一點兒動靜。
如今除了五皇子妃外,其他皇子的正妃都有了孩子,偏生就許韻沒有,且府裏那麽多姬妾,只有羅氏一個誕下了子嗣,這點是連五皇子府上都是不如的。
每當幾個宮妃一處閑話談起兒孫事,她總覺得比這些人都低了半頭,再加上聽了不少關于許韻苛刻善妒的傳言,弄得她心裏頭也一直七上八下的。
依着哲嫔的想法,既然許韻在老七的後宅之中起不到什麽好的作用,能給老七事業上的一些幫助也是好的。
哲嫔兜兜轉轉,對着許韻又說起了四王妃旺夫的事情,并非常誠摯地建議許韻,讓老七多跟四皇子接觸,日後說不定還能沾上他四哥的什麽光。
如今大皇子倒了,三皇子病着,五皇子和六皇子不值一提,除了太子之外,朝中能數得着的皇子,不就是蕭攸一個了麽?
許韻一聽到哲嫔說陸想容好話就氣不打一處來,忍不住對着哲嫔頂嘴道:“四殿下自請駐守褚西才換了這個親王來,兒臣聽說那褚西可是在西北荒涼之地,随時都可能受到外族侵擾,同流放無異,兒臣倒不覺得,四皇子這個親王有什麽好羨慕的。”
她自幼生長在京中,若是叫她也跟着去那西北荒涼之地受幾年的苦,她定是百般不願的。
“你還年輕,不曉得這裏面的事情,差事什麽的都是虛的,只有這爵位,只要落下了就是落下了,再沒有旁的。”哲嫔再度否定了許韻的想法,“如果老七成了親王,別說是去褚西,就是去滇南待個十年八載我也是願意的。”
= =
陸想容聽了蕭攸的話,第二日一早就将衡哥兒接了回來。
蕭攸從衙門回來,一眼就看到了正院廊下依着欄杆背書的衡哥兒。
見到父親回來,衡哥兒将書本交給身邊書童,一個手牽着母親,一個手提着袍子一步步從石階上走下來,親自下來迎接。
“父親,不見了。”
陸想容覺得他應該想說很久不見父親了,但終歸還是表達有誤,所以才出了這樣一個句子。
衡哥兒在山莊的這段時間明顯待的不錯,短短一個多月的時日竟然都胖了不少,眼睛也亮亮的。
陸想容對着蕭攸感慨,果然小孩子還是該跟小孩子玩起來更帶勁,衡哥兒在外祖母家莊子待了這段時日,明顯整個人都活潑了不少。
蕭攸道:“褚西那裏也有幾家素有名望的大族,家中孩子大多規矩上進,咱們從京裏帶幾個好一些的老師過去,到時候在自己府裏辦個學堂,選些優秀上進的孩子來咱們府裏陪着衡哥兒念書可好?”
若是将來長大了,也能成為兒子的一條臂膀。
陸想容眼睛也亮了起來:“這倒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兩人陪着衡哥兒玩了好一會兒後,看衡哥兒開始用小手一遍遍揉着眼睛。
陸想容知道他也是困了,便叫乳母帶着哥兒下去睡覺。
衡哥兒走後,陸想容又開始和蕭攸交流起了這次封親王的事情。
外祖和舅舅那邊消息一向靈通,從舅舅那邊給她提供消息來看,這次皇帝并沒有給旁的皇子恩賞,只封了蕭攸一個,倒也真是将他給顯了出來。
蕭攸也知道這事,他對着陸想容推斷道:“父皇封我不過也是一時冒出頭的想法,大概還是為了去褚西的事情,覺得我一個郡王過去壓不住場子。”
陸想容道:“不管怎麽說都是好事,昨兒我進宮給姑母請安時,處處都聽到旁人在議論你的親王呢。”
皇帝已經明令禁止朝中議論大皇子意圖篡位之事,有這些事情在嘴邊卻不能談,大家都憋得緊,故而蕭攸封王的事情就成了大家集中議論對象。
陸想容覺得,這一世的蕭攸似乎比上一世還順,上一世是建成二十五年後才封的親王,這一世卻又提前了兩年。
想起建成二十五年父親的遭遇,陸想容有些不安,對着蕭攸請示道:“我近來總會做一些關于父親的噩夢,不知道他留在京中會不會出事。說起來,我父親從前也在上書房教過書,論起來也是幾位殿下師父呢,不知能不能帶他陪我們一起北上。”
“正好。”蕭攸應道,“褚西王朝當中的稅銀有了不小的問題,正想求朝廷恩典,想一位專職的大人幫着理一理,咱們既然都有這個心思,不如到時我舉薦了岳父和我們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