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章節
這些個尊貴公子異口同聲地問,一臉的不敢置信。
這怎麽可能?一介弱女子怎有如此能耐?
宇文策震驚不已,如若由他一人操持這麽一本書,只怕會焦頭爛額。煙兒再聰慧、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弄出這麽一本書吧。
這個瞬間,他覺得這本書分外沉重。
“這些詩文從何處找來,找何人作畫,找刊印之處,所費銀兩,等等,大大小小的事千頭萬緒,一人如何忙得過來?”沈昀就是不信,玉二小姐年方十五,怎有如此頭腦?
“我也是很是好奇呢。”沈凝兩眼放光,少了尋時的端莊大方,“你就跟我們說說,這本書是如何制作成的。”
“其實也不難,你們有什麽疑問,盡管問。”玉輕煙淡然以對。
“做這本書費了多少時日?刊行多少本?花了多少銀兩?”沈昀問。
“前後一個多月,刊行一百本,花了九百兩。”她回道。
“九百兩?這麽少?”宇文策驚奇,“單單刊行的費用,就不止這些了吧。”
“因為有廣告費。”見衆人不解,玉輕煙解釋道,“書上對衣衫、金玉首飾、綢緞莊、胭脂水粉的商號的介紹,廣而告之,促進商號的買賣,是要收銀兩的。換言之,商號要給我銀兩,即廣告費。”
衆人明白了。
可是,說服那些商號老板拿銀兩出來,可不容易,畢竟風險太大。
宇文策問:“你如何說服那些商號把銀兩交給你?”
她莞爾道:“只要能促進買賣,令商號多賺銀兩,他們自然願意。我費了一點唇舌,說服他們先付三成銀兩,餘款事後再付清。有了這筆銀兩,事情就好辦許多。”
衆人點頭,沈凝佩服道:“所謂生財有道,便是如此。我終于明白你為何在書裏介紹這些了。”
Advertisement
玉輕煙道:“這本《花間集》是專為洛都、甚至是魏國女子而做的書,有才子佳人的情愛傳奇,有驚心動魄的志怪故事,有優美的詩詞歌賦,有栩栩如生的插畫,更有衣衫、金玉首飾如何搭配的介紹,将來還會有洛都各家美食的介紹。這是第一本,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日後改進。”
衆人明白了她的設想,皆露出不可思議、敬佩的神色。
宇文策不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這樣的女子,所擁有的智慧已經超越他平時所見、所聞的女子,她究竟還要給他多少驚喜與驚奇?
“諸位文武雙全,日後若有求于諸位公子,還請不吝賜予詩詞文賦。”玉輕煙柔然一笑。
“好說。”沈昀爽朗道,“這書刊印一百本,你一本本地送到府上?”
48振聾發聩
“我請了人送到各家府上。 ”她精心勻妝的小臉煥發出自信的神采,分外迷人,“為打開局面,讓洛都的婦人、小姐知曉這本《花間集》,第一本免費贈送,第二本将會出售。”
“何時才有第二本?賣多少銀兩?”宇文策頗有興致地問。
“如若順利,一個月後便會有第二本,三兩八一本,諸位以為如何?”
“三兩八……只怕那些家境一般的婦人、小姐買不起。”沈昀如實道。
“沈公子無須擔心,本書針對的是家境殷實的小姐、婦人。”玉輕煙眉目彎彎。
“如此便可。”他又翻開《花間集》,看那篇才子佳人的情愛傳奇。
宇文策時常側首看她,這個蕙質蘭心、輕淡如煙的女子就是這般與衆不同、舉世無雙,她沒有美豔的姿容、妖嬈的身段,恬淡地坐在自己身邊,幽靜,貞潔,好似不存在似的,然而,她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奇異的神采,令人不由自主地注意她。
她,注定是他的!
————
用膳之際,這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公子提到南城門外流民聚集一事。
這幾日,南城門外來了一批衣衫褴褛的流民,約有數百人。守城官不讓他們進城,他們便占據了城門外的南溝,幕天席地,生活困苦。
有人從南溝經過,這些流民就會團團圍住,明搶財物;若有反抗者,他們便圍攻、毆打經過者。
短短數日,這類事件已有十餘起。
朝廷已命京兆尹嚴密監管流民,派兵駐守,朝中大臣對此事意見不一,有的主張驅趕流民,有的主張安頓流民,甚至公然在朝議時争辯得面紅耳赤。一時之間,蘭陵長公主拿不定主意,如何處置流民一事便拖了下來。
玉輕煙聽說過這件事,那些流民是江南三城水災的災民。
看着他們高談闊論、指點江山的氣勢,內容卻空洞得很,無半點悲天憫人的胸襟氣度與見微知著的見識。她心中難過,這些養尊處優的公子,根本看不到事情的根本。
“諸位可知,這些流民從何處而來?”她實在看不下去了。
“是江南水患的災民。”沈昀道,面色沉重,倒是頗有點恻隐之心。
“這些流民為什麽會流徙到洛都?”
“他們家園被毀,只能向北遷徙,來到了洛都。”宇文策眉宇為凝,凝出一道淺痕,“我收到消息,洛都附近州縣也有不少流民。”
這麽多公子中,也只有這兩位關心民生疾苦。
玉輕煙道:“朝廷已撥一百萬兩赈災,即使他們失去了家園,也應該有安身立命之所,為什麽他們會流徙外地?”
這句話聲音嬌柔,卻振聾發聩。
頓時,雅間鴉雀無聲。
沈凝驚詫,這小妮子竟有如此見識,她太佩服了。
**煙兒又要大放異彩了哦。
49婦人之見
宇文策的神色更為沉重,“此事關乎朝廷,聽聞帶一百萬兩去赈災的欽差大臣已被急召回京。 ”
沈昀道:“我聽父親說,此次朝廷撥款一百萬兩赈災,江南災情卻無多大改善。因為此事,長公主震怒,在朝議時責罵了諸大臣。”
“災情沒有緩解,一百萬兩花去了哪裏?江南水患如何善後?”玉輕煙淡淡道,卻一字字敲入人的心坎。
“朝廷正為此事頭疼,父親提出的善後法子被高晉揚當場否決,說不切實際。”宇文策惱怒道。
衆人唉聲嘆氣,半瞬,沈凝忽然道:“不如我們一邊進膳一邊想法子,一起讨論,說不定能讨論出好法子呢。”
沈昀笑道:“集思廣益,這個法子好。”
靜默了半晌,玉俊磊和謝思翊都提了法子,卻并不可行。
宇文策并不覺得玉輕煙有什麽好法子,卻不由自主地問她,“煙兒有什麽好主意?”
玉輕煙輕飄飄地說道:“我一介弱女子,能有什麽好主意?左右不過是婦人之見罷了。”
“煙兒,說來聽聽。”沈凝給她一個鼓勵的笑。
“一百萬兩有沒有花到實處,暫且不提,可是,朝廷還能撥多少銀兩赈災?江南共有三城飽受水患,安頓民生,家園重建,一百萬兩遠遠不夠。那救濟災民的款項從何而來?”玉輕煙侃侃而談,“募捐籌款。”
“募捐籌款可行,然,百姓亦無多少餘錢,能募捐多少?”宇文策提出質疑。
“此次募捐籌款最主要的對象是官宦、豪富、家境殷實等富貴之家,平民百姓能籌多少是多少。”
“話雖如此,未必人人心甘情願地交出真金白銀。”沈昀道。
“為官者,根據官職等級設置捐獻的最低款項;豪富、商家者,捐獻多少銀兩,便有相應的皇家嘉獎,可光耀門楣,可記功勳在案。”玉輕煙櫻唇小巧,總能說出令人信服的話,“具體如何實施,還要細化。”
衆人颔首,此法可行。
宇文策點點頭道:“募捐籌款,此乃一法。那麽,江南三城災情嚴重,如何善用赈災款項,如何安頓民生、重建家園。”
讨論變成了傾聽她一人演說,她接着道:“江南三城災情嚴重,首要的是安頓民生,讓災民有飯吃、有水喝、有地方睡。換言之,就是運送救濟物資到江南三城,分發給災民;官府可分粥給災民,也可從附近州縣運送饅頭等幹糧分給災民,衣物被褥之類的物資也是必須的,還有,必須運送藥材去江南三城,防止疫情發生。”
沈昀擊案贊道:“此法甚好。如何重建家園呢?”
玉輕煙道:“損毀的房屋要修補,房屋倒塌的災民便要蓋房子,自然由官府出錢出力,為災民蓋簡易的安置房。”
宇文策再次對她刮目相看,“此法可行,然,我擔心落不到實處。”
倘若此前的一百萬兩用在刀刃上,江南災情就不會毫無緩解。
50表明心跡
“如若郡王有悲天憫人之心,郡王便向長公主獻計,如若長公主恩準實施,郡王便請纓為欽差大臣,與在座諸位公子一道前往江南赈災、善後。 ”她笑眯眯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