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從主院出來,林軒和李紅袖一起回到了新房。雖然林如海沒有太過明确的表示,但在場的那些人,大概也都能聽懂林如海話裏的意思。
所以,兩人坐下後,林軒便說道:“紅袖,父親已經說了,讓你跟着母親學習如何管家,你也不用太過擔心,若是有什麽不懂不會,盡管去問母親就是了。”
李紅袖笑着應了:“驸馬放心吧,這些我都懂得的,以前在王府的時候,母親也是教過我的。”
林軒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麽,李紅袖既然曾經在王府的時候就學過如何管家,那他也就不用擔心什麽了。
前文已經說過,林軒的頂頭上司,很是大方的給他放了十幾天的婚嫁,所以,這十幾天林軒與李紅袖很是過了一段柔情蜜意,無人打擾的時光。
其間,婚後第三日的時候,林軒也陪着李紅袖回了一趟秦王府,按照古代這時候的婚俗是叫做回門的。
其實也沒有什麽大事,都是一些小事,無非就是新娘子和母親說說話,林軒和自己的岳父聊一聊罷了。
唯一一件值得林軒深思的事,便是秦王不經意間提到的一件事,福建省大旱受災一事。
這福建省受災一事還是發生在去年的,那個時候福建大旱,百姓顆粒無收,引發了一場相當大的災荒。不過,當時的朝廷就及時的做出了應對,派人前去赈災,據當時各方傳來的消息來說,災情已經有所抑制,卻不知秦王現在提起此事又是為何呢?
難道是福建那邊又出了什麽大事不成,林軒可不會相信秦王此時只是單純的提一提罷了。要知道,自從林軒娶了福雅郡主以後,從各方面來講,林家和秦王府就已經綁在了一起了。
只不過礙于各種原因,林如海不能明目張膽的就與秦王商讨各種事情,其中兩人傳播信息的媒介就是林軒了。作為林如海的兒子,秦王的女婿,由他來做這個媒介也确實是最适合不過的。
回府後,林軒把秦王所說的這件事告訴了林如海,也沒有去問到底是怎麽回事,就悄悄的離開了,任由林如海一個人在書房裏靜靜的思索。
而他自己則是去找了蘇研,這段時間,因為福雅郡主剛剛進門的關系,林軒也不好在這個檔口去見蘇研。所以這些日子以來的情報都是送了些紙條進來,林軒也只是看了個大礙,至于一些具體的內容他就沒有詳細的去看了。
問了問蘇研,林軒才知道到底是發生了什麽事情,原來朝廷撥下去的那批赈災糧食,根本就沒有如實的發到那些受災百姓的手裏,都是被那些貪官污吏給私吞了。
福建的那些百姓沒有糧食根本就活不下去,一夥百姓在一個頭頭的帶領下,直接殺了那些貪官,開倉放糧,起兵造反了,如此一來這件事自然就鬧大了。
要說起來,那些百姓也沒有什麽錯,被逼得活不下去,不造反又能怎麽做呢,可就像是這些百姓在有理由,造反就是造反,朝廷是肯定不會允許的,甚至為了殺一儆百,這些百姓的下場恐怕不會太好了。
事情鬧到了現在這個地步,那些貪官污吏自然是沒有什麽好下場的,就算是不被那些造反了的百姓殺死,也會被朝廷斬首,總之都是一個死字。而當初推薦那位前去赈災大臣的四皇子,自然也是受了這件事情的影響,在皇上那裏失了聖心,就連宮裏的那位榮寵之極的甄貴妃娘娘,在皇上那裏的地位也不複從前了。
林軒琢磨着,秦王會跟自己提起此事,真正的目的怕就是想要趁聖追擊,一下子把四皇子的勢力都給打下去吧。
其實對于他們這些已經敵對了很多的皇子來說,手上要是沒有點對方的把柄那就是白混了,只是這些會被人抓到的把柄有很多時候都是不致命的,所以一般而言,也沒有人會用此大作文章。
不過,有一句話說的好,叫做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四皇子因為受到了這件大事的牽連,正處于被皇上惱怒的階段,這個時候要是在出點其他的什麽事情,必定會讓皇上更加生氣。
而且,這還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應該是要趁着這個好機會,把一直支持着四皇子的甄家給幹掉,只有把甄家幹掉,才是對四皇子最大的打擊,才能讓四皇子無力在去争奪那個位置。
而想要打倒甄家,雖然不簡單,但在此時卻也不像是之前那麽困難了。甄家富可敵國那可不是說假話的,而且甄家那些錢的來源大多都不是正途,平常自然美什麽。可現在剛因為一群貪官污吏,導致了福建的一些受災的百姓公然謀反,對于現在的皇帝來說,貪官污吏絕對是最讓他厭惡的時候,在加上為了平叛所需要的軍費,和之後安撫百姓所需要的經費。現在的朝廷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只要在這個時候把甄家給捅出來,那不管為公為私,恐怕現在的皇上都是絕對不會手軟的。
不過這些事情就不需要林軒去插手了,林如海和秦王完全可以搞定一切,不過在這裏,對于這件事情,林軒也從中看到了一些屬于自己的機遇。
不過那都是後話了,在造反還沒平定之前,林軒所謂的機遇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只怕剛到福建就會被那些災民給生吞活撥了。
十幾天的婚期很快就結束了,林軒又恢複到了正常的工作周期,每天都要去翰林院報道,在翰林院學習一些東西,處理一下事務,晚上按時的回家。
在此期間,林軒一直都在等着林如海和秦王兩人的動靜,主要表現就是,林軒每天都在注意着朝中發生的一些大的事件。
差不多十幾天的功夫,不出林軒所料,關于甄家欺壓百姓,收受賄賂之類的奏折就像是雪花一樣,飛快的湧了上來,仿佛一夜之間,甄家就好像十惡不赦,做了什麽人神共憤的大事一樣。
其實一開始,彈劾甄家的文章只是試探性,一步步的來,可看到皇上的反應之後,那些人的膽子就明顯的大了起來。措辭越來越激烈,對于甄家,是口諸筆伐,甚至就連不除不足以謝民憤這句話都冒了出來。
對于這些對于甄家極其不利的彈劾,四皇子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理,只是皇上現在對他正是帶有偏見的時候,再加上實在是朝中的大勢所趨,四皇子到底是力所不及。
皇上那抄家的聖旨還是在滿朝文武的期待下,降了下來,據說四皇子當初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直接就噴出了一口血,接着就是閉門謝客,不在複出了。
這不是四皇子受不了打擊,主要是四皇子能夠在朝中蹦達這麽多年,一直想要追逐那個太子之位,最重要的就是有甄家的勢力在支持着他。
雖然四皇子門下還有其他的一些勢力,但最大的那個已經被皇上給費了,那四皇子又能怎麽辦呢。而且,四皇子能在朝中得勢這麽多年,自然也不可能是什麽傻子,他自然很清楚,如果他的父皇要是有立他為皇子的意思的話,那就根本不可能廢了甄家,這個他最大的支柱。
而既然他的父皇能如此狠心的費了整個甄家,那他心目中的太子就肯定不會是自己了,說不定,他的父皇現在之所以這麽做,就是再為他心目中的太子鋪路也說不定。
心裏有了成算,四皇子也就自然不會再争下去了,畢竟,有可能根本就争不到不說,還會帶累自己的身家姓命那就不值得了。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當今皇上的那位父親可就是這麽上位的啊,那時候的皇子幾乎就是沒剩幾個了,整個朝廷都被大清洗了一番。
四皇子閉門不出,明顯是放棄了儲位之争,一時間,朝廷之上,就要屬有三皇子和二皇子風頭最盛了,大多數本海在觀望中的朝廷官員們也開始紛紛投靠着自己看好的皇子。如果這個時候在不投靠的話,那以後也就不用投靠了,結局都快出來了,還投靠什麽呢,就算是投靠了,人家也不會重視你的。
林軒自然不用去關注這個了,已經娶了福雅郡主的他,不會有那個選擇的權利了,相比起于,這些朝廷裏的鈎心鬥角,林軒逐漸開始關注起福建那邊的戰事來。
按理來說,朝廷精兵良将無數,兵草糧馬充足,對付一群連飯都吃不飽,到處東躲西藏的一群叛兵,應該是很輕松很簡單的一件事才對。
可事實就是如此讓人意想不到,朝廷的五萬精兵,對付一群基本上就什麽都沒學過的農民,既然兩個月都沒有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