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燕侵關
宣府大捷,皇帝大方的晉封出征的明恩侯為明國公,兼任宣府節度使。
王铮覺的自己應該憤怒,什麽明國公,什麽節度使,他想回魏京好嗎?
但他不知道白笙是什麽想法,也只有先給白笙寫信,問到底該怎麽辦。
王铮從來就是個普通人,這種大事情他自己一向拿不了主意的。
白笙還沒有等來王铮的聞訊信,先是接到了大燕從溧陽叩關入侵的消息。白笙敢保證,京城這夥人絕對要把他弄走,好再次控制小皇帝。
白笙正在考慮離開京城還是和這些世家死磕。按着白笙一貫的想法,那肯定是留在京城。京誠世家不聽話,那就除去好了。一個朝代的腐朽覆滅并不光是因為帝王的昏庸,還有其他當權者的貪婪愚昧、外族的入侵等等原因。其中帝王的昏庸與否其實是影響最小的。
這個王朝值得他挽救嗎?
白笙并沒有忠君愛國的思想,但白氏一族的“兼濟天下”思想代代流傳,在白笙身上自然也沒有沒落下去。
白笙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他上輩子拖着病體上戰場為的是黎民百姓而非皇帝,這一輩子他也從未想過挽救一個腐朽沒落的帝國。
白笙是一個怎麽樣的人呢?
上輩子整個大胤誰不稱贊他一身風華?但到底是怎樣的風華驚豔了整個大胤,甚至影響了後世千餘年?
他有最好的家世——名門白氏,嫡系嫡出;他有最出衆的文華——他混入科舉試場4次,次次都是毋庸置疑的狀元之才,其中第一次科舉時他年僅十歲;他有着最犀利的軍事才能——敗女真,擊西夏,天下莫不懾服;他有着最出衆的容顏——只要審美觀正常的人都不會反駁。
一身風華,一身哀愁。這是上輩子的大胤對他的評價,也是這一輩子大魏上層對他的評價。就算是他的政敵,也無法昧着良心說他沒有本事,沽名釣譽或者運氣好。白笙本就是驚才絕豔之輩。
但是白笙的哀愁呢?所有的人都傾向于相信他是因為生病所以擔憂哀愁,可是如白笙這般強硬果決的男人,真的會因為他的病情而憂悒哀傷嗎?
不會的,除非他不是白笙。
白笙的哀愁都源于他有一副悲天憫人的胸懷,而他所處的時代恰好是亂世。但實際上不管是史學家還是當時的朝廷都沒有人相信他是仁慈的。
Advertisement
慈不掌兵,一個掌兵的統帥根本沒有仁慈的資格。更何況白笙對于朝堂上的政敵手段可以稱得上酷厲殘忍。沒有幾個人覺的白笙是個悲天憫人的好人,包括享受他帶來太平生活的百姓都不認為他是仁慈的。
白笙是個非典型性的好人。
白笙很快就下定了決心,也就任由顧氏等一杆世家運作着去出征了。
白笙可以确定,自己一走,顧氏會再度掌權。京城世家中,羅氏一向謹慎,顧氏除了太師顧林死了其他根基都在,估計到現在也把顧盈留給他們的兵力財力完全掌握。
小皇帝根本不想讓白笙走,但他又沒有辦法,抱着白笙哭了好久,哀求他不要走或者把自己也帶走。但這是不可能的,白笙只能隐晦的留下幾十個人來保護小皇帝,但這件事情他誰都沒有說。他并不是以一個臣子的身份保護君王,而是以一個成人的身份庇佑一個孩童。
顧三聽說白笙被小皇帝拉着不讓走,忍不住笑了笑,對楚五笑道:“我那個女婿可是打錯了盤算,他以為白笙會管他的死活嗎?”
楚家滅門,只有楚五和楚誼活了下來,楚五恨死了魏氏皇族,冷然笑道:“就算白笙願意管他又如何?白笙那點勢力也就吓吓那群沒見識的而已。顧氏一族有必要怕他嗎?”
顧三不多說,只是笑了笑:“讓白笙和燕國去拼命吧,不關我們的事情。”
白笙下定決心第二日就拔軍開營,遠遠離開了魏京,沒有回頭。
作者有話要說:
☆、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