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意外發現在異星發現了人……
回到無人機的鏡頭中,姜祎成的情緒已經基本穩定了。此時二橙還在用白色顏料裝飾它的瓶瓶罐罐,而昨天畫好的陶碗上顏料已經完全幹了,呈現出細膩的銀色。
二橙的繪畫內容除了姜祎成的營地之外,還有幾種“藍珀”本土動物,與那位發現“藍珀”的星際探險家筆記上的形象如出一轍。由此可知,或許二橙的部落就依賴捕獵這些動物維生。除此之外,畫面上還有一些特定種類的植物,大概代表着部落采集工作的重點所在。
狩獵采集部落的成員,是真正意義上的“博物學家”①。姜祎成毫不懷疑,二橙認識的人本土物種肯定比之前發現這裏的探險家簡佚更多。本來她還想讓二橙出一個“藍珀本土物種畫冊”之類的東西,然而一想到在這裏形成的知識産權都不屬于自己,頓時也沒有類似的心思了。
簡佚的筆記也很敷衍,可能就是因為人家早就知道了,在系外宜居行星發生的一切都與他自己無關。
“按照以往的慣例,今天應該是換營地的時候了。”姜祎成對她的觀衆們說道,“給新朋友們解釋一下兒,通常情況下野外的資源分布不可能非常密集,每個地方足夠供給我們生存的時間不會太長。所以要在一處資源耗盡之前,就得找到下一個建立營地的位置,這樣才能維持我們在系外行星野外的‘可持續發展②’。”
“當然,還是那句話,本頻道的所有決策都建立在要在系外宜居行星較長期生存的前提上,而對于大家來說千萬不要在沒有專業指導的情況下模仿。如果大家萬一發生了在系外旅游時迷路的情況,務必要立刻與外界取得聯系尋求幫助。看求生科普節目是一種娛樂,但是生存危機發生在自己身上可就不那麽好玩兒了。”
彈幕:一橙為那極個別的達爾文獎③候選粉絲操碎了心[哈哈]
彈幕[黃色]:一橙的頻道還好,因為才做了兩年,以前的極限運動和雜技頻道很多人模仿……
彈幕:應該讓他們先做智商測試,高于50才能看[滑稽]
“而如果要換一個新的地方,我們要考慮的還是生存四要素——水、火、食物和庇護所,也就是一個帶‘蓋兒’的地方。”姜祎成撿起一根葉柄在火堆裏慢慢點燃,“現在空氣幹燥,火種很容易解決。而今天二橙收集到的這些跳躍足,對于小腸菌群的消化能力而言也可以維持兩三天左右——我把它們煮熟了擠掉水分用葉片包起來,希望這樣可以防止變質。”
“因此現在關鍵的因素就只有水和‘蓋兒’。只要還有周圍這些大型植物,我就可以用石英片砍下葉片做棚子,但是水源是一個問題。這個天然水井應該是地下河流與地表最接近的地方,而如果我們前面這座山丘是隕星山,那麽地下河流必然會被在此處攔截。河道會繞過山丘,因此在山丘周圍還可能有另外的井口。”
“關鍵是我們怎麽找到其他井口。”姜祎成伸直手臂,舉着拇指閉上左眼,而後又閉上右眼,“估測這裏到山腳離得最近的一點,應該有四十米左右④。”
之後她轉向左側山體的邊緣,重複了以上操作:“左側切點距離此處至少有二百米。”
又轉向右側山體的邊緣:“右側切點距離差不多也有二百米到三百米。”
“因此可以假設山體底面是圓形——對于墜落在行星表面的小行星而言,這個形狀也是最常見的⑤。”姜祎成簡單地算了一下兒,“距離最近點四十米,兩側距離切點二百米,那麽這座山丘的半徑大約是四百八十米,也就是直徑大約一公裏⑥。”
彈幕:等等,這是咋解出來的?從200米到480米?
Advertisement
彈幕:前面的,解析幾何了解一下……
彈幕:平面幾何解三角就能解出來吧[汗]
彈幕:解析幾何可還行???
“圍繞直徑一公裏的山體走一圈兒,按照我在這裏的步行速度,大概需要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左右,這還是非常值得的。要注意的是,在野外環境下需要格外關注時間。在當前的溫度下,我每小時進行中高強度運動大約會損失整整一升水,并且消耗五百千焦的能量。如果水分和食物彌補不了消耗,我們就只能通過減少活動來延長已有資源可以維持生存的時間。”
“或者也有可選的其他方法,就是在早晚溫度較低時進行活動。在藍珀雖然清晨和傍晚溫度适宜又有光照的時間很短,但如果能利用起來,也可以做不少事情。”姜祎成又說道,“不過我現在的飲用水供給還算充足,因此在白天的高溫中花一個小時,繞山體一圈兒還是負擔得起的。”
姜祎成把點好的葉柄火把插在地上,用二橙新做的陶水壺灌了一壺水,試了一下兒并沒有漏。于是把直接從天然水井裏打出來的水倒掉,把過濾煮沸過的飲用水用葉片鍋灌進去。而後她撿起火把,拎着水壺走出了營地範圍,後面二橙也跟了過來。
“二橙,你要跟我一起去找‘新家’麽?”姜祎成用拿着火把的手背蹭了蹭二橙頭上柔軟的片狀結構。
從二橙嘴裏發出了一串富有節奏感的“吟唱”,當然具體有什麽含義還是姜祎成聽不懂的。
姜祎成原本打算順時針繞山體一圈兒,然而二橙來到山腳下時,卻不由分說直接沿着一條較緩的坡道往上爬起來。看來它是理解錯了姜祎成的意思,不過看它如此篤定地往上爬的樣子,倒是讓姜祎成有些好奇山頂上有什麽東西,能對二橙産生這麽強的吸引力。
二橙爬山的時候動作有些笨拙,顯然它的種族也并不适應在山上生活,但是它卻像是認識這條上山路徑的。姜祎成想到,它翻過這座山丘逃離那些鴕鳥般的野獸時,大概就是走了這條路。而這一次她跟着二橙重新上山,大概會見到它逃跑時看見過的東西。
二橙逃跑時能看見什麽不同尋常的東西呢?姜祎成一邊踩着植物硬化而在山體上形成的凸起,一邊有些好奇地想到。對于二橙來說,稀奇的應該就是各種資源了吧?然而在這樣的隕星山上存在水源的概率很低,而如果存在某些對于二橙而言可食用的動植物,那對于姜祎成而言卻是不可食用的⑦,因此倒沒什麽特殊的價值。
然而當她爬到山頂,看到那個平放在山頂平臺上的東西時,卻驚愕得愣在了當場。
那并不是什麽自然資源,甚至也不是“藍珀”本土物種的創作,而是真真正正的、“文明”的産物:一副用金屬制造的棺椁⑧。
姜祎成的心髒在胸腔裏砰砰直跳。二橙或許不知道這玩意兒的來歷,但是任何一個太陽系公民都能看得明白,那套棺上用鐳射漆寫着“遠航飛船設計院”七個大字,顯示出它曾屬于一位來自太陽系的星際探險家。
————————————
注釋:
①狩獵采集社會的成員能夠認識數千個本地物種,能夠向做野外研究生态學者提供很多關于當地物種的信息。
②“可持續發展”本身是用于形容經濟增長模式的概念。
③達爾文獎(Darwin Awards)旨在紀念那些“通過死亡或絕育把自己從人類基因庫中選擇掉而對人類進化做出貢獻的人”,其中主要的評判标準包括“無繁殖能力(Inability to produce)”、“出色[格外愚蠢的判斷](Excellence)”、“自我選擇(Self-selection)”、“成年(Maturity)”和“真實性(Veracity)”[以上來自維基百科詞條]。由此可見,“達爾文獎候選”是對于“極端致命白癡”的一種調侃說法。
④此處使用“拇指測距法”,是一種利用視差估測距離的方式(因為是初中內容,此處不進行詳述)。
⑤此處主要是因為隕星降落時與大氣層發生摩擦,形狀被磨損得接近球形。對于這一尺度的鐵質小行星而言,形狀因引力存在而偏向球形的影響并不明顯。
⑥r^2+200^2=(r+40)^2,解得r=480。
⑦此處是因為姜祎成服用的複方菌劑在早期适應了特定的幾種食物後,菌群被人為進行了選擇,此時已經逐漸喪失可消化其他類型碳骨架有機物的潛能。因此為避免發生攝入大量不可消化物質的情況,在系外宜居行星一旦選定了某類生物組織作為食物之後,就需要一直攝取相同的食物。
⑧棺椁:分為“棺”和“套棺”,前者主要用于容納遺體,後者套在前者之外,其中可能容納陪葬品。棺椁在封建時代是入葬禮儀的一部分,人死後有“椁/套棺”是其生前身份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