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雪落無聲,幽靜雅致的寒山書院依舊書聲琅琅。
将上好的徽墨細細研開,宣紙鋪在黃花梨木打造的書桌上,筆尖略略勾出一棵梅樹的輪廓。
一個淡色的影遮住視線,擡頭,眉目俊秀的鵝黃對襟白狐領少年映入眼簾。
"喲,你今兒倒清閑,陳大将軍今日凱旋,陣仗可大着,不去瞧瞧?”
少年笑得歡快,"正好是月休日,先生不在,也就那幫酸秀才在用功。”
筆下不停,點出幾朵墨色梅花,介于孩童與少年之間的清亮音色淡淡響起,"這會子人擠人的,能看到什麽?何況這陣仗算甚?總有一日,今上要親自迎出城去。”
少年一樂,他本也是崇敬陳家軍的,只覺這話說進了他心裏,便按下激動,在沈瑜林身邊坐下,勾頭看他作畫。
一幅墨梅圖畫得濃淡相宜,層次分明,雖因他年幼,筆力有些不足,卻已算是難得的佳作。
蘇明音攏了攏白狐圍脖,笑道:"倒是應景。”
沈瑜林擡頭,鳳眼微揚,瞥向他,道:“你究竟是來做什麽的?”
這人平常話雖多,也絕沒有磨叽半天不入正題的,今日卻很是可疑。
蘇明音雙頰暈紅。
他支吾一會兒,忽地露出一個羞澀的笑,眼中好似在發光,連聲音都在打飄。
“瑜林,你知道嗎?明日我爹要帶我去拜訪陳大将軍!陳大将軍!我一定要趁機拜師,一定!”
這蘇明音卻正是太傅蘇從博愛子,今上親妹景儀長公主嫡出,便是幾位皇子跟前,也要喚一聲小師弟的。
沈瑜林頗覺趣味地打量蘇明音,從上看到下,漸漸露出一付不忍直視的神情。
Advertisement
蘇明音輕咳一聲,道:“你正經些,我是真想從軍的。”
沈瑜林眉頭一挑,“哦?”
蘇明音見他不信,急道:“夷族犯我邊關,戮我百姓,奪我錢糧,我輩七尺男兒怎可偏安一隅?自當跨馬衛國,方不負此身。”
他說的很是鄭重,讓本來抱着戲谑心思的沈瑜林斂了眼底笑意。
“明音志存高遠,是我短見了,”沈瑜林道,“可須知,蘇大人在朝聲名滿譽,你于仕途上卻是前程似錦,若從軍,晉升則太難......”
青史之中,多少良将半生拼搏,功成名就時,已是半殘身。年少憑軍功封侯的,三朝以來,也只得顯時裴崎,晉家雙璧三位。
蘇明音這個名字,他從未聽過,大抵也是倚父蔭,一生中庸罷了。
五年童稚時光,得沈襄悉心教導,沈瑜林也不似從前功利,面對這一腔熱血的好友,不由誠懇勸道:“文安邦,武定國,各司其職,明音頗擅內政,何必要埋沒自身天分?”
蘇明音撇頭,只道:“朝堂之争亂得很,我卻不願趟這渾水。”
沈瑜林心知他已打定主意,也不好再勸。細一思量卻憶起這未來的華耀侯與神機侯兩兄弟卻是武帝心腹,能得半生輝煌恣意,這兩人不是蠢的,蘇明音身份清貴,想必便是上了戰場,也會被護個周全,去歷練一番也好,便不再多言。
☆☆☆☆☆☆
寒山書院是京城最好的私塾,分成前後兩院,一為竹韻閣,一為秋起軒,竹韻閣俱是官家子弟,秋起軒多是寒門士子并一些庶子旁支。
這幾年沈瑜林也看出來了,沈襄雖是暗謀,卻只因他心性淡泊,不喜露面,論資歷論實力,他應該是永寧王帳下謀主。
所以他雖年紀漸長,容顏日盛,這閣裏,卻很少有人不長眼敢肖想他。
送蘇明音出門不過是一盞茶的功夫,他這書桌上竟多出一枝白梅花。
昔有公子白梅,趙允帝之侍,容色豔絕,帝悅之,日以白梅相贈。
這不僅是一種隐晦的詢問示好,更多的是将他擺做下位,同公子白梅概論。
怒極,反笑。
十三歲的少年面容俊秀,氣質溫潤,偏生笑起來時有如桃蕊初綻,灼灼其華。
白梅下壓着一張箋紙,落款是空白,正面是一首情詩,反面則寫着入夜之後,城外十裏,禦臺寺前,小軒亭見。
沈瑜林指尖驟緊,正欲撕了,眼風一略,忽而一頓。
他漸漸收了笑容,捏着箋紙,面無表情地又看了一遍。
來兮略惶惶,
見兮又惘惘。
本是天上客,
王應自思量。
良久,他菱唇微動,無聲吐出四個字:“來、見、本、王?”
此時封了王的皇子唯有四位,卻只一個江南放赈的三王爺不在京中,至于那忠順親王卻是沒這閑工夫逗弄他的。
沈瑜林反複思量一會兒,忽而嗅了嗅墨跡,目光微沉。
揚州墨,淮城紙,江南大儒陳範之的字。
不由苦笑,這位主兒還真瞧得起他。
龍生九子,手段也有高下,既有晉武帝這千古明君,自然也會出一兩個蠢的。
心念電轉,他已将此事推測出了八九分。
帶了慣用的小書童錦繡,沈瑜林一路出了書院,行至街卷,只做出一付興奮模樣四處打量,逛了許久,又尋了一間茶樓用了幾樣點心,好不悠閑。
又過一會兒,樓下仍舊是車水馬龍。
他面上歡欣,心卻漸漸沉了下來。
凱旋門那邊人聲鼎沸,這些街市竟還繁華似往昔?
沈瑜林心細如發,如何不知這是永寧王遭了暗算,不知耗了多少心思方傳出這消息來。
街頭巷尾,酒樓茶肆,一應暗線俱被人盯着,想必是王府中出了叛徒,他不知那人身份,卻也知必在高位。去尋師父也不妥,誰知道沈府裏是不是幹淨的?
可若要沈瑜林裝傻充愣,放着不管,他卻是不甘願的。
既已知曉那人注定為皇,這事想必也會逢兇化吉,他欲重踏青雲,此時再不出手還待何時?
想到此處,他又不得不嘆一聲陰差陽錯,這信若是早一刻送來,正好同蘇明音一路去太傅府上求援,這會兒卻是不能了。
依他的謹慎,有半分被盯梢的可能他也是不願涉險的。
但......沈瑜林輕笑,今兒這日子,卻是真巧。
☆☆☆☆☆☆
清早,雪後的竹林寒涼更甚,兩人對坐弈棋。
一人約有二十四五,一身狐裘沾露,眉目清朗,面色蒼白卻不顯孱弱,執黑先行。
他對面那人五官極其俊美,一雙劍眉斜飛入鬓,眼神沉靜,薄唇微抿,似在沉思。
一陣風揚起他濃墨般的發梢,玄袍金邊的衣角,極美。
"主公,此事是否有些險了?”許文琅手中瓷蓋微拂,撥開茶葉,輕抿一口,方緩緩道,"瑜林雖聰慧,卻少不更事......“
被稱做主公那人也大約二十六七,正是永寧王姬謙。
姬謙落下一子,直逼黑子大龍。
“只是有些聰慧?”他漠然道,“那樣的年紀,竟連我也看不真切,休提旁人。”
許文琅便嘆道:“主公便是有意考校瑜林,也不必以身涉險......那暗線是最後的底牌,直接傳信給鄭朝秋多穩妥。”
姬謙輕笑一聲,緩緩道:“鄭朝秋一動,不知有多少眼睛看着,小東西年紀小,便是有人盯梢也不會多緊,若他真是個蠢的,起碼也會告知沈先生。”
許文琅又落下一子,無奈道:“主公總是這般......”
正說着,竹林外又傳來一陣打鬥聲。
“玄帶衛已撐不過半個時辰了,”許文琅擔憂道。
姬謙招手,很快便有一線黑影跪伏在他身邊,聲音低沉。
“見過主公。”
姬謙也不叫起,淡淡道,“撤下玄帶衛,地昭衛補上,另......讓天禁十六衛待命。”
黑影行了一禮迅速退下,很快竹林裏又只剩下姬謙與許文琅。
風過,雪壓寒枝不堪負,便有些瑩白碎屑簌簌飄落。
許文琅一嘆,石盤上局勢明朗,黑子大龍腹背受敵,已是活不成了。
無奈将棋子放回木盒,“王爺棋力精湛,是文琅輸了。”
姬謙收手,也不答言,看向林外,目光清寒。
☆☆☆☆☆☆
沈瑜林七繞八繞入了趙家巷,正瞧見頭前一家趙氏當鋪,進了門,便有人招呼道:“瑜林來了啊。”
卻正是他的便宜舅舅趙國基。
沈瑜林笑道:“舅舅安好,不知母親可在?”
趙國基打了個哈欠,擺手道:“姐姐在後頭院子裏做賬呢,今日給她做生辰,你早到些也好。”
沈瑜林道了謝,自拐進了後院。
人情不用,過期作廢,他打的卻是陳延青的主意,好歹趙嫣然于他落魄時伸過手,且他剛班師回朝,有權無勢,急需靠山,想必不會拒絕。
何況,這大晉雙璧在史書中本就是鐵杆的永寧黨,若借此事成就他二人投靠契機,可是一舉三得。
一得,顯出自身能力,于永寧王心中記名,或可進一步,順勢入他帳下。
二得,與這日後占得天下三分之一兵權的陳延青打好關系,起碼也要留一份天大的人情。
三得,借此事敲打一下這榮國公府,這些年來他們諸多算計,雖手段低劣卻也擾得他厭煩不已。
打定主意,沈瑜林掀開隔風的門簾,正待進門,胸有成竹的笑容卻僵在了臉上。
他母親這是......給他找後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