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26
從八王府出來,等離遠了些,确定沒有人會聽到他們的談話後。
陳世美便停下了腳步,他看着神色如常,似乎完全沒有覺出什麽不對的包拯,忍不住帶着些笑意的問道:
“包大人,您不是說八王爺秉性純良,是不會徇私包庇的嗎?”
若說之前,在聽到包大人說這句話的時候,是覺得不可思議。
那這會陳世美便是故意這麽說得,想看看這位包大人會怎麽回答。
剛剛在王府中,對方所表現出來的那一幕,可謂是讓他刷新了三觀。
不過也讓他對這位包大人,越發的起了興趣。
雖然之前的相處,已經讓他知道,對方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演義上那刻板的描寫。
但這次所親眼見到的,卻是真的讓陳世美認識到,不能用一副目光去看待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有着隐藏着的另一面。
而包大人的另一面,顯然是讓陳世美很有些探究的興趣。
“怎麽?本府說得不對嗎?八王爺不是已經答應幫忙了嗎?”
對着陳世美那帶着些揶揄的目光,包拯卻顯得很是坦然,他點了點頭,很是順理成章的說道,似乎事情本來就是這樣的一般。
“包大人,若真是像您說得那樣,您剛剛又何必弄那麽一出呢?”
見包拯竟然半點尴尬心虛的樣子都沒有,反而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陳世美眨了眨眼,心下不禁有些郁悶。
很是有些期待着,能瞧見包大人變臉的他,想了想,不由得把話題往深了說點。
“弘文啊,這做事總要講究方法,八王爺是皇上的親叔叔,是朝中老人,他為國辛苦了那麽多年,我們總是要顧及其些顏面的……”
Advertisement
“你要是直接把話說明了,豈不是讓八王爺尴尬,現在這樣,八王爺既能幫忙,又不會讓他覺得沒面子,才是正好……”
見陳世美這麽說,包拯頓時一臉不贊同的看着他,半響還嘆了口氣,似乎是有些無奈他思想的淺薄,還出聲勸誡道:
“弘文啊,你以後做事,可不能這麽只瞧着表面,要懂得看本質才是,八王爺是何等人物,這些小伎倆他怎會不明白……”
“他之所以沒有拆穿,就是因為懂得本府的一番苦心,實則他也是忍痛,才答應幫忙的,這樣的高潔品質,弘文你怎能誤會……”
說完,包拯的眼神已經不是不贊同了,而是帶着點痛心疾首的味道。
他看着陳世美,活像對方做了什麽天大的錯事一樣,面上的神情中都帶着些譴責。
“!!!”
陳世美。
陳世美現在已經是一臉蒙的狀态了,若說剛剛在屋內,發現包大人的另一面,他還只是驚訝,現在他就是徹底的被震住了。
整個人都陷入了一種,我是誰,我在哪,我剛剛到底做了什麽的懵逼狀态中。
為什麽,為什麽包大人能把這些話說得如此的理想當然。
而且,最重要的,這樣腦回路清奇的話,對方到底是怎麽想出來的。
作為一個現代人,陳世美可謂是見識廣博了。
可他自認,自己是絕然想不出這樣,堪稱是完全胡說八道,卻又莫名讓人覺得有道理的話來。
“弘文啊,你還年輕,這官場上的事,你還有得學,慢慢來吧,想來八王爺就算知道,也不會怪你誤會他的!”
見面前這位新科的狀元,這會已經直愣愣的看着他,一副被自己說傻了的樣子,包拯拍了拍對方的肩膀,嘆息了一聲說道。
而後他也沒再管陳世美的反應,便徑直坐上轎子往開封府去了。
身為開封府尹,他每日的事情,可是非常多的。
這件案子,不過只是他手頭工作的一件,還有很多事情也需要他處理。
就比如說讓展昭帶人去辦的那件拐賣兒童的案子,這案子看似簡單,但深挖之下,也暴露了很多問題。
京城之內失蹤的兒童不少,對于那些拍花子的,包拯一直都想解決,只是那些人做事奸猾,又一向躲着開封府,躲着他們做事。
弄得包拯也找不到什麽線索,現在借着這件案子,他也摸出了不少人,自然是要把這些禍害全都給處理了才是。
包拯就這麽輕輕松松的走了,不過陳世美卻是皺着眉頭,心中不禁閃過了不少想法。
包大人做事,自然不會是沒有原因的,這位可不是個會無理辯三分的人,這麽說想來也是有着目的得。
陳世美雖然一開始被那一連串的話給弄蒙了,不過等坐轎回開封府的時候,他倒是也慢慢的理清了些思路。
他到底是聰明人,先不說原主留給他的那些記憶,單單只是在現代,所接觸到的那些,就讓他的腦子比常人活絡很多。
是以還沒到開封府,他就基本上差不多算是想明白了,包大人說得那些話中的含義,自然不是為了應付他的打趣,跟他硬扛。
而是為了讓八王爺即便知道被騙了,那也難以說出什麽來。
畢竟這麽大一頂高帽子都給你帶上了,你還好意思說出什麽別的嗎。
包大人很清楚,這件事現下是能瞞住,但随着他們将那前來的總管太監留下,帶到開封府審問。
又或者是直接查到太後或公主的身上,那事情就早晚會暴露,八王爺遲早會知道,包大人所說的那些,全都是在騙他的。
而以八王爺的身份地位,被人這般诓騙,那怎麽可能不會生氣。
別說是八王爺了,就算是泥人那還有三分火氣呢,到時候定然是要找包拯算賬的。
而包大人呢,今日之事,就算是說出大天去,那也是包大人的不對。
畢竟是他诓騙了八王爺,不管怎麽說,那理都不在他身上。
若是旁的時候,這八王爺就算是生氣了也沒什麽,道個歉承認下自己的錯誤,認打認罰也就是了。
自己做事不地道,雖然是被逼無奈,但包大人也不是什麽不敢承擔之人,不管如何,總是能彌補回去的。
可現下情況卻不一樣,此樁案件,那事實如何,其實已經很明顯了,背後不是涉及公主,就是涉及太後。
八王爺到時候上門問罪,要是借口這件包大人不占理的事情,讓包大人放棄這件案子,那該怎麽辦。
放棄,若是因為面對的是皇族中人,就讓包大人放棄為無辜死去的人,讨回一個公道,他定然是不會肯的。
但此事包大人卻又确實理虧,若是八王爺借此逼迫,包大人定然也是會很難辦的。
旁的不說,至少心中那堅持的正氣公理,就會為之弱上兩分。
所以包大人現在才會這般說,看似是無理辯三分,其實就是為了提前給八王爺戴好高帽子。
把對方深明大義,品性高潔的名聲宣揚出去,誇大對方行為的正義性,高尚性,那到時候自然就不是包大人诓騙了。
而是八王爺早就目光如炬,看出來了,卻為了國法大義,默默相助,大義滅親,不求回報。
只是短短幾句話,就将此件事情的性質完全變了一個樣,樹立起了八王爺光輝偉岸的形象,讓其在朝中民間的名聲更上一層樓。
而且這樣一來,八王爺便是心中憋氣,想要興師問罪,也沒了辦法,他總不能承認這都是包黑子對他的算計。
其實他根本就沒有什麽大義滅親的想法,他就是個俗人,就是想保住自己的侄女,就是想徇私枉法吧。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是絕對不能說,尤其是身為皇室典範的八王爺,那就更是如此了。
舒寧公主就算是真的做了這些事,也頂多不過是皇家出了個敗類,要是處置了,說不定還能讓皇家的名聲更上一層樓。
就算是不處置,其實也就是名聲差了一點,但卻沒有大的妨礙,畢竟再怎樣也就是一位不懂事的公主。
可若是八王爺那般說了,事情的性質,就全然變了,到時候朝廷的公信力,皇室的威嚴就要徹底的掃地了。
所以就這麽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不僅僅能讓八王爺到時候知道了,也不會來興師問罪,逼迫包大人。
甚至還能讓八王爺放棄明着回護舒寧公主,為包拯接下來的行為,掃清了一個大大的障礙。
至于為什麽要跟自己說,那陳世美也隐約能猜到幾分,大概是想提醒他,要牢牢的記住這一點,別到時候壞了事。
而想通了這一切,那陳世美已經完全不蒙了,正相反,他對包大人的敬仰,已經是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了。
果然,這才是那個,有時候讓皇上都為之頭疼無奈的包拯啊。
縱觀歷史,其實清官也不算少,但能闖下這麽大名聲的,卻并沒有幾個,包拯能位列其中,這般其實才是正常的。
若不然,沒有幾分心機手段,那怕不是早就被滿朝的貪官給吃了。
又哪裏談得上什麽為民做主,伸張正義,又怎能讓那些貪官再聽到包拯的名字時,就先懼上三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