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合夥
一直到江曉把鍋碗都刷了,王氏和老周頭才醒。
大兒子娶妻八年,王氏就八年沒做過家務,洗衣做飯侍弄菜園全是兒媳婦一手包攬。
乍一起來還有些迷糊,掀開鍋蓋發現沒粥當即就想開罵,嘴都張開了卻突然反應過來,已經分家了啊。
王氏憋着火,在廚房摔摔打打的,江曉正在菜園裏,聽到了也沒當回事,糧食都分了,憑什麽還要給他們留飯。
烤串的原材料很普通,各類蔬菜和肉,最重要的是調料,顧芳生意火起來沒多久就出現跟風的人,但味道總是差些什麽,最終只能靠低價吸引一些顧客,寬裕些的客人是根本不會去的。
天氣開始冷起來後她又推出了麻辣燙,肉和菜燙熟,淋上湯汁,吃完便冒一身的汗。
江曉記得很清楚,無論是烤串還是麻辣燙,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辣!
公公老周頭自從腿瘸後,每年冬天傷處都會疼痛難忍,緩解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吃一口辣醬,全身冒汗便會舒服許多。
早些年去鎮上醫館看過,大夫說想去根的話必須針灸,配合藥浴,時間久就算了,花費還巨大。
當時江曉剛嫁過來沒多久,聽聞吃辣能緩解,便種植了很多辣椒,一部分做成辣醬,一部分曬幹留着備用,這個習慣一直維持了八年。
菜園和廚房都是她收拾的,即使是王氏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幹辣椒,再說這玩意是自家種的,不值錢,分家的時候王氏也沒在意。
江曉便趁機拿了許多幹辣椒回房,這些應該夠她初期使用的了。
光有辣椒還不夠,烤串味道很豐富,江曉能嘗出其中大部分的調味品,但還有幾種不太确定,她必須要去鎮上找找看。
巧兒正在喂雞,家裏一共有六只母雞,分家時已經說好,每日下的蛋裏有她們一半,巧兒心裏高興,蹲在一旁看它們吃食,“多吃一點,要多多的下蛋。”
鎮上一個雞蛋便要一文錢,每日三個蛋,一個月便是九十文呢,可以給娘割豬肉吃了。
人一旦有了奔頭,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江曉伺弄完菜地,又拿着針線坐到了院裏,他們房間窗戶的朝向不好,陽光常年照不進去,在屋裏很費眼睛。
Advertisement
娘家隔壁的嬸子刺繡極好,江曉跟她學了兩手,堪堪摸到些皮毛,平日裏繡個荷包也能賣個三兩文的,若是花樣新奇些,十幾文也是有的。
嫁過來這八年,賺到的每一筆都上交給了王氏,調料,工具,都需要銀錢才能置辦,她會的本領不多,也只能靠刺繡積攢些初始資金了。
屋裏倒是有之前繡好的,莊戶人家無事不會經常去鎮上,她的荷包都是攢夠一定數量才會由王氏拿去賣掉。
粗略估算了下,加上她手裏正在繡的,約莫能賺個一百文左右的樣子。
烤串和麻辣燙最好賣的時候就是冬季,辣辣的一口下去便冒出一身汗,若是天氣回暖了,顧客定會變少,如今已是三月,江曉心裏着急,不停思索着解決辦法。
“難不成,只能将兩種分開賣了?”
麻辣燙所需的工具比較簡單,提前在家将底料炒好,湯汁調好便行,燙菜倒沒有什麽技術含量。
而烤串不僅需要找鐵匠定制爐子,還必須随時注意火候,肉菜要烤熟,不然客人吃了定會拉肚子。
江曉是打算至少熟練後再去擺攤的,聽二嫁的丈夫說過,顧芳生意火爆的時候手裏握着二三十串一起烤卻絲毫不亂,每個客人點了什麽心中都有數,從來不會發生收錯錢或者給錯人之類的事。
她的算數不好,嫁人前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還是周子旭慢慢教她認字記帳,這才脫離了睜眼瞎的範疇。
如今她懷着身孕,巧兒雖然也會簡單的算數,但江曉是不打算把她牽扯到賺錢一事中去的。
看來,與人合作勢在必行了。
“娘,我想去找小娟玩。”
周娟是裏正家的小孫女,兩人一般年紀,可日子卻過得截然不同。
巧兒要做的活計很多,王氏只要一見她閑着就會安排點事,哪能讓她跑出去玩,而周娟從小被嬌寵着長大,每日只需吃吃玩玩,早已成為了村裏的孩子王。
江曉當然希望女兒能多接觸同齡人,可她從沒聽過二人有來往,“巧兒,你認識小娟嗎?”
不是她妄自菲薄,實在是他們家與裏正家差距太大,孩子雖然天真,但有時也最傷人,她怕女兒被瞧不起。
“認識,她之前喊過我好幾次跟她們一起玩,不過都被我拒絕了。”
拒絕的理由不言而喻,江曉心裏酸酸的,“去吧。”
周巧得了允許難掩興奮,激動地說道:“娘,你放心,午飯前我會回來幫你燒火的。”
剛想說不用,讓她開開心心和小夥伴玩就行,周巧卻已經小跑着沖出了院門。
笑着搖了搖頭,江曉又繼續繡起了手中未完成的荷包,同時也在思索合夥人選。
婆家和娘家是首先排除在外的,如今周子旭已走,即使她說無數遍丈夫會回來也不會有人信,娘家弟弟更是惦記着把她賣了換錢,不僅不能找他們合夥,最好連做生意這件事都瞞住。
手裏的荷包已近尾聲,一個合适的人選也在此時浮上心頭。
條件差,急需賺錢,為人又本分老實,還有比陳家更合适的嗎。
趁着時辰還早,江曉把針線收拾好,連同荷包一起放進了櫃子裏,随後又将房門虛掩上,便出了院子往陳家的方向走去。
其實最好的合夥時機是等她有了初始資金後,所需的調料和工具也都準備齊全,當着他們的面将兩種吃食做出來,如此才有說服力。
可江曉實在是太急了,每次想起未來将要發生的事就覺得心慌,她必須要抓緊時間積累資金,哪怕因此多分出一些利益也在所不惜。
趁着今個天氣好,邱氏準備把被套拆了洗洗,二兒子一早便走了,她得給自己找些事情幹,免得胡思亂想。
村裏大部分人家都請師傅在自家院子裏打了井,陳家因為住在村尾,離着河邊近,用水都是去河裏挑的,周家村地處南方,即使是最冷的時候河裏也只會結表面一層冰,這麽些年倒沒影響過用水。
邱氏拎着木桶從河邊往家裏走,一擡頭便看見了正低頭沉思的江曉。
“曉曉,站外面幹嘛啊,走,進屋去。”邱氏沒覺得江曉來是有什麽事,只以為和她一樣心裏難受,想找人說說話。
江曉跟在邱氏身後進了門,發現竟沒人在家,“邱嬸,怎麽就你一個人啊。”
她是打算自己掌握配方,将烤串和麻辣燙的技術教給陳家人,前期還需要他們出些資金,當然得所有人一起商量才行。
“他們父子幾個下地去了,我親家母前段時間摔了一跤,小紅不放心回去照顧幾天。”
邱氏知道心裏不好受的不止她一人,老頭子近兩年已經不下地了,可今兒一早竟然主動提出要去幫忙,定是難受的緊。
這個世道不是壯勞力多就能掙到錢的,對于莊戶人家來說,力氣最不值錢,多少人想賣力氣卻沒有地方要。
也不知他們什麽時候回來,江曉還是決定先跟邱氏通個氣,“嬸,我來是有個生意想跟你們合夥做。”
随後她便把烤串和麻辣燙的特點簡單解釋了一下,“材料就是自家種的蔬菜,再割點五花肉,片得薄薄的,比較容易烤熟,重點是配方,不瞞您說,這是子旭走之前告訴我的,說是做出來麻辣鮮香,生意定然不會差。”
邱氏有些興奮又有些疑惑,光是聽着做法口水就快流出來了,而且她每次去鎮上壓根沒有見過類似的吃食,若江曉所說屬實,豈不是真能賺到錢。
可這種好事怎麽會輪到他們呢,“曉曉,嬸子說話比較直接,你千萬別介意啊,我就是想說,這種眼瞅着賺錢的生意,你為何不自己做啊。”
若是周子旭沒走的時候還有可能,畢竟他和自家幾個小子經常一起上山,交情不淺,可江曉嫁到周家村這麽多年,基本很少出門,邱氏都沒見過她幾次,即使需要人合夥,也不應該是他們啊。
邱氏在村裏的風評一直很好,這一點前世江曉就知道,再加上周子旭時常提起陳家幾個兒子,說他們踏實肯幹,這才讓她下定決心。
“邱嬸,子旭告訴我配方之後就說過,擺攤辛苦,我這又好不容易懷上,讓我一定要找人合夥,再加上……唉,您也知道我們分家沒分到銀錢,我之前繡的荷包也只能賣個百八十文的,想支起攤子還遠遠不夠。”
怕邱氏聽了打退堂鼓,江曉又連忙補充道:“不過也不需要很多,麻辣燙做法簡單,只要買齊配方中所需的調料,我可以在家将湯汁調好,至于烤串所需的爐子,可以等賺到些錢後再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