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1)
就如同唐大儒預測的一般,秦城已經是末日般的存在,整個縣城基本無人生還。
在地震的瞬間,絕大多數的老百姓們還在睡夢中,就一覺不醒了。
大地開始震動,成片的房屋倒塌,瞬間灰飛煙滅。
山岳開始怒吼,巨大的石塊滾落下來,無情地飛向,一切只持續了一瞬間,秦城夷為平地。
地動山搖導致的山體滑坡,依山而建的秦城,就這樣消失在了泥石流中。
如果此時來探查此地,就會發現這如同天神大怒的場面,直接将秦城抹去,秦城似乎已不複存在,就像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一樣。
如果不是有史書記,有稅收證明,世人也許就會忘記,原來是存在過一城百姓呀!
只有真實的看到如此慘劇,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人類的渺小,自然的不可抗拒。
災難無情,人有情!
人類就是如此弱小但是又頑強生存的生物,就像山石間鑽出來的野花野草,抓住每一寸生存的機會,給點陽光就燦爛。
地震受災範圍很大,受到影響的村莊也非常多。
有的村莊比較窮,蓋的都是茅草房,坍塌之後家裏除了點銀兩,甚至好多東西都掏不出來了。
各地的老百姓能自救的自救,在宗族族長或者村長的指導下,能拯救的拯救。
但是,沒有提前通知,老百姓們搶救出來的糧食和人,少之又少。
天氣已然轉冷,入冬季,老百姓們如何過活?
為了能夠活下去,老百姓們只能向京城湧入,到了京城,大家就能活呀。
Advertisement
到了京城,到了天子腳下,又怎麽會沒人管呢?
皇帝肯定不會看着老百姓們活活餓死的,總會想出辦法來處理‘流民’,因為一旦處理不好,流民們情緒激動,就容易出現流民暴動。
雙寨村的吳村長心也痛了,全家就剩下兩個孫子和孫女,他的兒子兒媳婦,妻子啊……
但是人總得要活下去啊,不為別的也得為了兩個後代。
雙寨村的吳村長看着村子中僅剩的這十來個人,還大多數都是孩子,自己不能倒下。
也有活着的大人,只是有一些大人砸傷了,也不能行走,只會拖累別人,不願意拖累吳村長和孩子們,這些村民們決定就留在故土。
有時候人為了別人而犧牲,就是如此的讓人感動,将生的希望留給了下一代。
“走,咱們向京城走!跟好了,帶着孩子們,到了京城就好……”
“大家跟上,到了京城就好了……”
“不要哭,到了京城就有飯吃了……”
雙寨村的吳村長帶着族中後代,向京城走去,嘴裏說着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話。
但是在這些孩子耳中,京城就宛如披着霞光的救命的‘神仙’,那裏什麽都有!
“俺希望皇帝讓俺看看爹娘,能夠救俺爹娘!咱們到時候再回到村子……”
“肯定可以的!到時候俺也回來,俺爹還等着俺呢。”
“我爹說了今年秋收之後,讓我去讀書。”
小小的孩子們心中都是充滿了希望,行走間也不覺得累。
雙寨村吳村長時刻警惕着流民,他年輕時也入伍過,當過兵,手上有一把力。
而且他的三兒子吳溝在京城酒樓裏當店小二,不差這些孩子一口吃的。
吳村長一走動就看到這一路上的慘烈狀況,很多村子都出事了,有的甚至比自己村子都要慘。
吳村長一行人向京城走去,也讓很多舉目無親,不知所措的老百姓,有了盲從的去處。
不知道去哪裏,那大家就一起走吧。
走到能夠救助老百姓的地方,于是人流越聚越多,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畢竟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好人,一群人中出一個敗類,就夠讓所有人感到惡心的。
看到那眼神不明确飄來飄去的賊人,吳村長不得不警惕的提醒自己身邊的孩子們。
“可不能離村長太遠了,看到沒,小心別人說的話千萬不要聽,碰到事兒大聲呼喊……”
“小心讓拍花子把你們拍走,打斷了腿,放在道上變成小乞丐!”
吳村長拉着自己的孫子和孫女,同時特別嚴肅對自己身邊的孩子們說道。
“知道了村長,俺們肯定不亂動。”雙寨村的孩子們都異口同聲的說道,他們可不想被拍花子拍去。
一行人不停歇,聚衆一起往京城彙去。
這僅僅是一個方向上的流民,其他環繞着京城四面八方受災的流民們。
所有的流民通通都往京城湧來了,這簡直就是一次很大的暴動啊。
成千上萬如同喪屍一般的老百姓,烏泱泱的齊聚京城。
而且有很多流民中的小混混,想趁亂搞事情,那都被在暗中随行的暗衛們悄無聲息的解決。
要不是得到消息就直接被皇帝派出來的暗衛們從中保護,這群流民想要安安穩穩的到京城?簡直癡心妄想了。
畢竟只要有災難就少不了人販子,這些人販子收的就是孩子,不管是坑蒙拐騙還是直接收購,反正最遭殃的就是孩子。
負責探查的暗衛們,趕緊傳遞消息,作為消息靈通的,他們當然知道唐大儒的判斷和預測。
真是發自內心的佩服啊,唐大儒這簡直就是能掐會算的神算子。
京城上上下下都運轉開來,一項項政令下達的速度更加的迅速。
有一種風雨欲來山滿樓的感覺,而下達的政令簡約而又明确。
很明顯不是司徒皇帝的手筆,就像京城官員們小心探查的結果一樣。
自從司徒皇帝将四位閣老,請到皇宮以來和唐大儒碰面之後,司徒皇帝就位居第二位。
司徒皇帝已然成為了發號政令的工具人,而負責真正決策的人就是唐大儒。
四位閣老非常的欽佩唐大儒,對于唐大儒所說的話,所下達的命令,沒有反駁的話!通通執行。
四位閣老手中握有權力,同時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階級,作為領頭人,他們同意了,下面官員執行的速度也非常快。
京城的官員們突然發現,四位閣老一時間似乎非常推崇唐大儒!
由屬下小聲好奇的詢問四位閣老到底為什麽這麽聽唐大儒的話。
“你們不懂呀,等你們真正和唐大儒接觸之後,就知道大儒的魅力,真正的大儒是為國為民。”
楊閣老摸着胡子,搖頭晃腦溫和的說道。
“問什麽問?等大儒上早朝,你們就知道了!現在趕緊去幹活,時間不等人,将糧食通通拉到城門。”
嚴閣老可不是好說話的人,直接訓斥一番,讓手下的人去幹活。
而就在官員們還在納悶之時,得到消息,負責警戒的城衛兵就看到烏泱泱的一群人湧到了京城。
城衛兵趕緊将這些流民,攔截到城門外,可不允許進入城內。
流民們還很憤怒,為什麽不讓我們進城?!為什麽城裏的人吃香的喝辣的。
“為什麽不讓我們進城?憑什麽不讓我們京城,難道我們就不是司徒皇帝的百姓嗎?”
“就是憑什麽京城裏邊的老爺們吃香的喝辣的,我們遭受災難,沒人管我們!”
“就是!兄弟們咱們沖進去。”
流民中不停有渾水摸魚之人,眼睛滴溜亂轉,看樣子是想趁亂京城摸一筆錢財,一把暴富。
城衛兵人數衆多,訓練有素,身上更是帶着大刀,又怎麽會被被這些餓肚子的流民所傷。
“諸位請聽我一言,皇上并沒有不管大家,而是準備将大家統一管理。看到了嗎?在前邊不遠處!
那裏已經煮了粥,就等着你們去喝呢!城裏也沒有你們住的地方,城裏很多房子也坍塌。
所以才把你們攔截在外,切莫聽小人之言。你們先随我前去看一看,我說的對不對?”
城衛兵劉小六已經晉升為小隊長了,現在扯着嗓子大喊,手裏拿着唐大儒專用的喇叭。
聲音洪亮,城衛兵劉小六交代完事情,流民們也不是傻子,已經看到呢,遠處冒出來的濃濃白煙,咕嚕咕嚕叫的肚子讓他們忍不住邁出去腿。
城衛兵們帶着流民們排好隊,讓流民們有秩序,同時将趁機搞事情的流民,直接抓了起來。
要說這百姓們就有一股勁兒,憋着一股子怒火過來之後,但是一碗熱熱的姜湯,又一碗濃稠的米粥,直接将怒火澆滅了。
流民們喝完粥之後,身上暖洋洋的,還有很多小孩子臉上都露出來了笑容。
這還不算完,很快城衛兵們拉來一車又一車的舊衣服。
這些舊衣服都是城衛兵們替換下來的衣服,也有京城內善心的富家太太送來了自家奴仆的衣服。
雖然看着破破爛爛,但是流民們不嫌棄呀,他們覺得穿上這些衣服自己很舒服。
更不要說,這衣服還都是洗幹淨的,雖然看着破,但是一點都不味,比自己過冬時候的衣服都要暖和。
流民們的心就被安撫下來,雖然他們不知道以後該如何走,但是覺得皇帝不會放棄他們這些人,有活路就可以。
流民們眼神中也有了光亮,相互聚集到一起,你摟着我,我摟着你,誰也不嫌棄誰。
城衛兵們并沒有離開,而是繼續駐守在這裏,害怕流民們突然間暴動。
不過看似上面大人們的決策已經出現了效果,這些流民們非常的安分守己。
甚至有不少的小孩子們穿着不合體的大衣服,已經開始玩耍了。
孩子們咯咯咯的笑聲回蕩在這片地帶,讓很多流民們都有了活下去的力量。
有的農婦開始用地上的草編織草鞋,而有一身力氣的漢子們想再緩兩天,身上有力氣,去找點事幹。
流民們齊聚京城外,可将京城內的老百姓們給吓着了。
很多家的富太太們都不敢京城的城門,就怕被被搶了。
然後就打聽到消息,朝廷竟然提前預測到了流民即将到來。
早早的就規範了救助流民的流程,将流民們攔截在城牆外不遠處。
這可就是讓全城老百姓都鼓掌了,到底是哪位神仙又幹了這種好事?
人也不能不進出京城,于是京城的老百姓們就得到了一個消息。
那就是沒有得到預知,和唐大儒預測提前通知的別的地區的老百姓們,別提多慘!
京城的老百姓們發自內心的感謝唐大儒!也感激司徒皇帝,要不是皇上心中有百姓們,下達了命令京城的老百姓又怎麽會避難呢?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有對比就沒有幸福感。
京城的老百姓在心中,對于唐大儒和司徒皇帝的敬佩已經達到了巅峰。
甚至這種小驕傲都帶出來,不少的流民們在京城都有親朋好友。
吳村長就忍不住詢問自家兒子:“京城也遭受災難了,聽說房屋坍塌了不少,你們怎麽就沒事了?”
吳小二将自己帶出來的餅子,還有鹹菜遞給自己父親。說道這事兒,他就忍不住驕傲起來。
“爹您不知道,唐大儒有多麽神,提前就預知了會地震。皇上直接下令,讓全京城的老百姓都避難!
雖然說房子塌,連我住的房子都塌了,但是沒有造成人傷亡。”
吳小二說道,這事都忍不住慶幸,但是又忍不住開始哭了,娘沒了,哥哥沒了,家沒了。
“行了行了,別哭了。你趕緊找時間将你的侄子侄女帶到城裏去,雖然現在朝廷管着有吃有喝,我的心裏總不踏實。”
吳村長接過自己兒子帶來的食物,忍不住的催促,眼神裏充滿了焦慮。
吳小二趕緊抹抹眼淚,為難的說道:“爹,朝廷發了政令,不允許往城裏帶流民,就算是親戚朋友也不行。”
而就在這時,吳小二看到了遠處一身短打卻書生氣十足的年輕人,立刻開心的指着他們說道。
“但是爹你放心,朝廷不會不管你們的,就算朝廷不管你們,咱們還有唐大儒,你看看這不就來了,這些都是唐大儒監考的舉子們。
這些舉子可都是未來的大官,唐大儒發話了,他們都出來幹活了。”
吳村長順着手指頭看去,就看到一群年輕的書生,一看就不是平凡人。
孟風遙和同伴們這次過來,是幫助朝廷來統計流民,似乎朝廷要送流民們回故土。
這些日子幹下活來之後,孟風遙和他的同伴們都感觸頗深。
真正走下神壇,真正去為老百姓做事之後,孟風遙和同伴們就發現自己真的是紙上談兵。
苦難磨去他們身上的嬌氣,有的舉子可能會被唐大儒說的心靈雞湯刺激的幹了幾天活。
有小部分的舉子在面對其他舉子的嘲笑聲,還有面對胡攪蠻纏無法理喻的老百姓時,退縮了。
“當官只需要出謀劃策,做決斷就好,交代下去的事情,自然而然會有人去做的。”
“吾等何須自己親自動手,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怎能做如此危險之事?!”
“唉,為兄實在是難以啓齒,受不了啊……”
張兄臺再也不見了,說好的一起努力的人也消失不見。
“道不同,不相為謀!就此別過。”
孟風遙只能搖搖頭,繼續咬牙堅持,和自己致同道合的舉子有更多人。
其實孟風遙家境出身非常好,家中母親是西北有名的富商,孟家也算是世家大族。
孟風遙曾經想過皇帝會滅掉世家大族,皇家和世家大族是勢不兩立。
而真正接觸到這些下層的貧民時,孟風遙卻覺得自己有一些魯莽,想得不夠徹底。
此時,回過神兒來孟風遙已經和城衛兵們打招呼,原來他碰到這些人根本就不會說話。
“站隊了,站隊了!大家過來領牌子了,記錄在冊之後身強體壯的就能做功,有錢了啊!”
劉小六大喊着,心裏邊知道這些流民們想聽什麽,他就說什麽。
果然聽到城衛兵訓斥的聲音,流民們也沒覺得怎麽樣,是開心的排好隊,領牌,準備進城去做工。
不僅有孟風遙這些舉子在幹活,京城不少的書院中秀才們也在幫助朝廷幹活。
而就在此時,唐府的車隊來了,下來一位穿着白衣戴着口罩的女子。
本來圍着這些年輕有才的讀書人的流民,就像是蜜蜂見到了蜂蜜一樣,都圍了上去。
原來是唐家大小姐唐明珠在義診!
同時一起的還有京城的大大小小的大夫們,甚至有帶太醫。
這可是唐大儒親自發的話,讓唐明珠過來看病,因為害怕流民中出現病情。
小病傳大病造成,到時候傳承流感或者傷寒,甚至其他的傳染病,那就得不償失了。
用唐大儒的話來說,能提前預防的事情絕對不要往後拖!拖來拖去,拖成大事。
“大家站好了,不要擁擠,一個一個來,先小孩,再女子,最後男子!”
林婆叉着腰大喊,兇巴巴的樣子,訓的流民們不敢造次。
流民們瞬間排好隊,樣子別提多聽話了。
唐明珠一身男子裝,看病開藥方,完全不比別的大夫差。
而且在看病期間,唐明珠還會跟其他的大夫相互交流。
也許是唐大儒做的事情太過驚世駭俗,導致衆人在看見唐明珠,僅僅是在治病時,這點小事都很包容。
有什麽問題嗎?
唐大儒都讓唐明珠休夫,天底下頭一份,注定記載到史書中。
現在僅僅是做好事出來醫治流民,這算什麽?
甚至很多大夫在和唐明珠交流時,就發現對方的天才,而這些大夫也不敢小瞧唐明珠了。
于是流民中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歡唐明珠,因為唐明珠開藥不需要讓他們喝苦了吧唧的藥水。
只需要吞掉裹着糖衣的小藥丸,孩子們就跟吃糖似的,現在嘴中将藥丸含到糖化,有一點點苦味時,趕緊吞下去!
有不少渾水摸魚的小孩子,本來沒有病,為了吃糖衣,過來偷偷的排隊看病。
“吳狗蛋,你的病不是已經好了嗎?如果你再過來耽誤別人看病,本小姐可讓旁邊的田大夫,給你開苦連水!或者是你想讓鄭大夫給你紮針?”
唐明珠一把抓住吳狗蛋,非常‘狠辣’的威脅道。
吳狗蛋驚恐的看到鄭大夫已經拿出來那長長的銀針,吓得直咽口水。
鄭大夫忍不住輕輕的彈了彈銀針,那“猙獰的面孔”似乎可以和鬼怪媲美。
“哇”的一聲,吳狗蛋提着長長的褲子,跑出去啪叽摔倒在地,邊哭邊跑邊摔倒,摔得越痛哭得越大聲,跑得越快。
吳村長看着自己家的孫子又一臉搞笑的哭回來了,都忍不住哭笑不得。
“哈哈哈~”流民中看到此場景,都已經看一次笑一次。
沒辦法,這群小破孩兒有吃的記性,沒有挨打的記性。
唐明珠也笑彎了眼睛,繼續為很多女子看病,有些女子有一些難以啓齒的病,卻不敢去看,只能自己靠過去。
現在唐明珠來了,很多女子一些病也得到了治療。
明媚的陽光下,一身白衣的唐明珠和髒兮兮的流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是混合到一起卻沒有任何的違和感,唐明珠也不是一般的女子呀!
至少流民們非常的滿意,這兩三天中他們沒有被抛棄,上面的官老爺們在用心的幫助自己。
唐明珠不施粉黛的臉,也出現在了很多舉子眼中。
對于在危難之際,站出來的唐明珠,世人開始用正常的眼光看到,原來她僅僅是唐大儒的女兒!
‘唐府的唐明珠’也是可以擁有姓于名的女子。
孟風遙和他的同伴們很是敬佩,這非同一般的女子!
‘原來這個世上除了後宅中的女人,女人還有其他的生活方式。’流民危機似乎告一段落。
早朝中,滿朝文武也終于看到了唐大儒的身影。
司徒皇帝的存在感,都抵擋不住唐大儒身上人性的光輝。
在朝堂中,就算是言官最能嘴炮的存在,都不敢多說一句話。
因為流民危機被攔在城外,不少的官員都涉及過處理流民,而且很多官員也是憂國憂民,出城所見,看到流民被安置的非常的到位。
流民們非常的感激朝廷,甚至看到官員們都非常的親切,這可是很多當官的人心中沒有感受過的感覺。
而這一切的都是唐大儒提前建議的,這就是聖人呀,能掐會算。
雖然唐大儒一直推脫自己就是看的書多,知道事情就是多那麽億點點。
文武百官(星星眼):對,對,億點點。
司徒皇帝覺得自己的內心已經很堅強,唐大儒那天交代過事情之後,回家休息了兩天。
轉頭到皇宮之後,又給司徒皇帝說了一個大事。
吓得司徒皇帝抱緊抱緊自己的被子,他總覺得唐大儒在挑戰他的內心。
這也有了唐大儒再次上早朝的事情,因為災難的後續并沒有徹底完結。
流民問題不嚴重嗎?
流民如何安置問題不嚴重?
難道要留下流民們在京城外到天荒地老?
馬上就要入冬,下一場大雪,而且有經驗的官員看天象所得,今年将會是寒冷之年。
會比以往早入冬,晚開春,這是怎樣的艱苦問題?
唐大儒可能是天生悲觀者,萬事都愛想的非常的困難,希望做到萬全之策。
但是他發現司徒皇帝他們似乎并不着急,似乎覺得已經做到了很好。
而且官員們也覺得他們已經盡到了義務,給吃的,給喝的,流民們都活着,并且他們沒有貪污,這是多麽大的好事。
“……”于是唐大儒無語了,他覺得他應該給這些人上一堂課。
并不是有隔閡,很多事情并不是只發生在窮人身上,貧苦的百姓身體。
如果真發生了不可預計的災難,可是只要是人都受災的!
于是就有了唐大儒上早朝的事情。
文武百官整理衣帽,他們覺得自己可能會受到誇獎。
“諸位愛卿,請聽朕一言,唐太傅有話要說,希望諸位愛卿多聽,接下來諸位愛卿責任重大呀。”
司徒皇帝自己都拿出來了小本子,如同四皇子一般開始記東西。
“臣等遵旨!”
滿朝文武百官看此情景,雖然心中擁有一些疑惑,還是做足了一副認真聽講的樣子。
唐大儒一身紫衣官袍走的出來了,風采依舊,似乎陽光都十分眷戀他的風姿。
“諸位同僚辛苦了,發生地震,卻能安穩住,沒造成暴動,功勞全在各位同僚。”
唐大儒态度誠懇,眼神裏都充滿了感情,所有和他對視的官員都臉上一紅,覺得自己沒有這麽好,以後還能做得更好呀。
果然被人誇獎,尤其是被自己的偶像誇獎這件事情,實在是太美好了。
就在文武百官覺得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的時候,唐大儒開始說出他接下來要說的話。
雖然災情剛剛度過,但是泥石流中的秦城,并不能當做不存在。
還有在災難區有非常多的老百姓的屍體,還沒有落葉歸根,沒有入土為安。
不要小瞧這些屍體,也許在冬天這個時節沒有造成太大的危險,純粹是上天憐惜。
“……在很多書籍當中,都記載着天災人禍過後,往往有瘟疫。而這些瘟疫是由于天氣過熱,很多屍體腐爛,導致的病。
引導流民回故鄉,幫助這些流民重建家園,将災區受災的百姓入土為安。也是在避難……”
說道這時,唐大儒環視一周确實看到所有的官員都認真并且嚴肅的思考這件事情。
其實文武百官心中也想到了非常多的書籍上都記載,災後必有瘟疫。
果然史書上記載的事情,往往都會在現實當中出現,非常多的文官都已經開始想回去,重新看書。
四位閣老更是贊嘆不已,而且他們也已經想到了,只是不好說出口吧。
“諸位同僚,吾等在做事時千萬不要脫離百姓,在災難面前不分你我他。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脫離集體而單獨存在,以為自己不會流民就不會産生危險?
所有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別人提供。想想你家中的仆人,會不會接觸到那些流民?
當真正的災難傳播出來時,每一個人都逃脫不了,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将所有的災難,提前解決掉。”
唐大儒苦口婆心的勸說,又是舉例子,又是借古喻今。
将每一個人和人之間的閉合,解釋的清清楚楚,只要發生災難,每一個人都不能單獨的存活。
滿朝文武官員頭一次聽到這種閉環理論,聽完之後,衆人确實是若有所思。
他們現在做的事情并不是僅僅的幫助流民而已,也是在救助自己。
而且只要想到會有疫情瘟疫發生,這病傳起來可不分你我。
史書中記載着有不少兇暴的皇帝,可能直接就給封城,一把火将城裏的裏裏外外都給燒了。
以防止瘟疫傳到全國各地,只能以少數人命,換取更多人的生命。
唐大儒一直講了有半天,半天既講述了接下來滿朝文武要做的事,不僅為了流民,更是為了自己。
滿朝文武大臣都覺得使命在身,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他們也必須要好好的幹呀。
在唐大儒解釋清楚之後,滿朝文武,沒有任何的推辭之意。
司徒皇帝直接下旨,不僅受災地區免收三年的稅收,還給予每位流民回家種地的糧食,讓他們從現在活到明年秋收的糧食。
政令一條條下發,文武官員之間相互協作。
就連武将們也被予以重任,年輕力壯的将領士兵們,接到了皇帝的政令。
【帶着流民回到他們的家鄉,幫助受災的老百姓們入土為安。】
本來應該駐守着大頭兵們,有不少來自受難地區,此時皇上的命令,簡直是神來之筆。
很多最底層的兵,對皇上充滿了感激!
武将們親自帶兵,兵分八路,現在他們是真正的與民同樂的兵!
流民們都充滿了安全感,前上下左右,前前後後,都是武裝的士兵。
被夾在中間的流民們開心極了,就這個安全低一點,根本不用害怕,什麽打劫的。
背上重重的糧食,不少的流民身上還有銅板,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看好。
老百姓們更是感激不已,激動的離開京城之前,沖着皇宮的方向哐哐的磕頭。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歲萬歲,萬萬歲!”
老百姓們只能用這種方法來表示他們對皇上,對朝廷官員的感激。
因為朝廷不僅讓他們能活下去,更讓自己的親人入土為安,這可是生死間的大事呀!
而這樣有情有義的朝廷,老百姓們覺得必須支持!誰敢再在他們身邊造謠,他們都得打死了。
吳村長滿懷希望,帶着村子裏的小孩子們,回家了!吳小二也跟着一同回家了,他要回去幫着自己的父親,一同将圈子裏的後代養大。
這些孩子都是他們吳家的後人呀!
有想進村子的百姓,相互約好,大家再重新組成個八姓村,共同生活。
一路走回去,老百姓們跟着士兵一起幹活,一起刨坑,讓這些死去的老百姓們入土為安。
甚至在回去的路上救活了不少人,有一些自己爬出來的百姓,勉強的存活下來了。
不得不說,人的命真的是很頑強的存在。
将領們帶着兵卒們一路行走,一路救助,接受到了很多村莊老百姓們的挽留。
兵卒們都年輕力壯,不僅幫助老百姓們入土為安,還幫着收拾村莊,搭建房屋。
基本上将能做的事情都給做完,讓很多老百姓們都心存感激。
原來村村都養着家禽,災難中也沒将他們帶走,等回來時發現不少的家禽竟然溜溜噠噠的自己回來。
“宰羊,吃肉!”
“雞鴨鵝吃了!來來來,別客氣,多虧你們了。”
老百姓們毫不客氣殺豬宰羊,熱情的款待幫助的兵卒讓這些本來都厚着臉皮的兵痞子們,都有一點不好意思,如果不讓他們吃,也許他們偷偷摸摸自己宰了吃,現在親自做給他們吃,就有一點不好意思了。
于是兵卒們只能在接下來的救助行動中,更加的賣力!
兵卒們越賣力氣,百姓們就越發的客氣,形成了良性回循環。
這讓很多的兵卒都有一種真實的感覺,他們真的是在救助百姓,真的是為國為民的兵!
似乎在這救助的環節中,就連将領們還有兵卒們都有了新的感受。
‘為了百姓,為了天下,為了蒼生,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朝中的文官們對于朝政的撥款,還有對老百姓的救助,一點都沒有打折。
一車又一車的糧食,送往災區,更多的物品救助的東西。
就連很多不是朝堂中的人也受到了啓示,尤其是唐大儒的言論傳播了出來。
‘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皇朝中還有其他的人士也覺得自己是其中的一環,不想被甩掉。
于是各種捐贈也參差不齊的出現,誰讓唐大儒重點點名表揚了很多富家太太的捐贈行為。
不管出于什麽樣的心理,施粥,送衣服,确實在幫助解決了流民問題。
“只要是對的人,做了對的事情就應該接受表揚!巾帼不讓須眉。”
唐大儒題字,司徒皇帝下聖旨贊賞。
讓一衆很多富家太太,甚至是官家太太,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本來就是善心,為家中孩子祈福!沒有想到善心有得善果。
而有聰明的女性,似乎在這種贊揚當中,瞅出來了一點點苗頭。
同時朝中的文官有了一個新的流行模式,那就是看書,唐大儒說什麽書籍,他們就找什麽書籍看!
果然受益匪淺,書中自有的道理,他們竟然沒有融會貫通。
書都白讀了,……能寄希望于下一代!
地震無情,人有情。
一個月多的時間,在滿朝文武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危險都扼殺在搖籃中了。
危難關頭,衆志成城,齊心協力,渡過難關。
終于在年尾将壞事兒換上了一個句號。
新年即将到來,新年新氣象!希望明年是一個好年。
唐大儒也很開心,一個月的時間他也沒有多做休息,終于有休息的時間了。
唐大儒摸摸自己的臉,他都覺得自己要老了,整天操心操的太多。
“哎……終于可以休息了……開心呀!”
唐大儒松了一口氣,終于可以悠悠哉哉的喝一杯熱茶。
不過這屋子可真是凍腳腳呀,不停的搓着腳。
唐大儒似乎感受到了來自北方的寒冷,每天幹的熱火朝天時,還感受不出來寒冷。
這突然間一停下來,唐大儒就覺得哪兒哪兒都別扭呀。
特別冷冷冰冰的屋子,就算是點着最珍貴的銀絲炭,他也覺得冷!
身上披着司徒皇帝賜下來的貂皮大衣,唐大儒還是覺得冷。
唐大儒作為家中的主人,覺得冷還有辦法,那就在屋子裏多放幾個碳盆。
但是唐大儒總覺得屋子裏放碳盆容易二氧化中毒,他還不喜歡放碳盆。
于是惡性循環,而且被子不是軟綿綿的棉被,是一層又一層的蠶絲被。
嗯……唐大儒又想折騰。
由于快要過年,唐康柏和唐康柏都趕到京城跟父母拜年,守着父母過新年。
于是,唐康柏和唐康柏屁股還沒坐熱,就直接被唐大儒叫過去,各種混泥土。
“爹,你想幹啥呀?我們玩泥已經玩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