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知道其他兄弟的安危,但是他相信其他的皇子也都不好受。
只有自己一個人這麽倒黴,司徒四皇子心裏可不開心了。
有福可能不同享,但是有難,一定要兄弟同當!這樣才是公平的。
司徒家的皇位朝剛坐上十來年,看似百姓們安居樂業,四海昇平。其實內在可以說是外憂內患,前朝的死忠,還在不停的作死中,有世家大族和前朝牽扯不清。
司徒四皇子在京城并沒有感覺出來這天下的水有多深,自己的力量有多麽的薄弱。
自從出了京城,司徒四皇子遇到了五波刺殺,八波投毒,以及十多次的投懷送抱“美人計”。
也得虧司徒四皇子雖然運氣不好,但是總能逢兇化吉,生命倒是沒有多大的危險。
這一般的人此時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了,真是死去又活來呀~如果說所有的意外都是刻意的安排,侍衛們只要忠心,細心,總能避得過去。
司徒四皇子也不是見色起意之人,所以能避免的套路都已經避免,只能說壞人實在是太壞了!
但是讓司徒四皇子和侍衛們非常不解的,那就是他們一路上真的就是沒有看到過好天氣,似乎上天也在作對。
行走在前不着村後不着店兒的官道上,要麽暴曬,要麽暴雨,就沒有風和日麗的時候。
這也沒什麽!
大家都能堅持,似乎這就是上天在提醒司徒四皇子一路上不順心。
司徒司徒四皇子面癱的臉,更加的面癱,沒有辦法,錯的不是他,而是整個世界!
侍衛們也都帶着傷,神情特別疲憊,這一路上主子還能休息一會兒,像他們這一些侍衛,真的是強忍着精神在幹活。
畢竟都是□□凡胎,精神緊繃着一兩天還行,長時間繃着神經,就算武功高強都受不了呀。
Advertisement
于是侍衛長靜靜的向司徒四皇子,提出自己的意見。實在是手下侍衛們已經受不了。
“主子,堅持下!我們轉走水路吧,水路快并且不容易發生事情。閑雜人等也比較稀少,不容易出現伏擊。”
“而且漕幫的商船,黑白兩大江湖人都得給面子,否則就會被漕幫人追殺!不死不休。”
四皇子親衛兵隊長張豹恭敬的說出自己的意見。
“那就聽表哥的,讓大家也可以休息一下。”司徒四皇子也聽勸,于是吩咐下去了。
“遵命,主子!”侍衛們打起精神,快馬加鞭疾馳,奔着運河就來了。
四皇子也累呀,精神一直緊繃着,實在是遭遇的暗殺,比他這些年的次數都要多呀,他總覺得自己又老了很多呀。
雖然四皇子僅是個十八歲的少年,但是他心理年紀大呀~也不知道那些暗中之人,是怎麽知道皇子們都出京城的消息。
暗中之人竟然想要将司徒皇上,四個兒子一網打盡,這是想讓司徒皇帝斷子又絕孫。
皇宮中還有一個五皇子?難道說這涉及皇家秘密,五皇子的母妃賢貴妃也插手了?
不敢多想,也不敢多問,侍衛們只能拼盡全力保護自己的主子。
至于到底誰将皇子們出京城的消息傳播出來的,還有待考察!
但是這件事情還得等着,司徒四皇子安然無恙,回到京城此事一定要個結果。
四皇子也不傻,也知道水路好走,但是他就想沿途多見識一下,多收集一些資料。
沒想到啊,京城就宛如被穿漏的篩子一樣,皇子出宮,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不該知道的人都蒙在鼓中。
朝中的大臣有一部分奸臣,幹對百姓有利的事情可能不行,但是要是讓他們去揣摩上層的心思,那真是廢寝忘食。
在四位皇子途經的府城,縣城,都得到了消息,掐指這麽一估算,應該哪位皇子到自己的地盤兒,必須掃榻歡迎!
司徒家的皇子們都‘蒙圈’,這是能掐會算呀?還是在他們王府中插了探子,怎麽算得這麽準呢?
是不是他們所有的習慣早就已經被人記錄在冊,并且摸的一清二楚?
司徒家的皇子們渾身惡寒,他們都不是蠢人,而且每位皇子都有自己擅長的能力,都是想當皇帝的人,又怎會讓這些小把戲糊弄住?!
在暗中保護皇子的暗衛們,将皇子們的表現每天都送到司徒皇帝的書桌上。
每位皇子的表現都歷歷在目,讓司徒皇帝還覺得自己兒子還可以,沒丢他這個當爹的臉!
當看到自家倒黴的四兒子,沖着唐大儒一行人就去了。
“緣分呢?!就是這麽妙不可言。啊,唐大儒給我們司徒家怎麽這麽有緣分呢?!
可能是上天送給我們司徒家的禮物吧。好開心,也算後繼有人,朕要跟唐大儒炫耀一下~”司徒皇帝擡起頭,得意揚揚的笑,揮筆開始和自己的好友炫兒子。
沒辦法?誰讓他只有這一個優點呀,兒子多呀~司徒皇帝心疼兒子們,心态上卻是狼爸,如果這點小危險,小挫折都克服不了,還想當皇帝,那真是想屁吃!
外出做事也是看皇子們的表現,運氣也是當皇上的一部分。
當年那麽多起義的人,怎麽就他們老司徒家的人當上皇帝了呢?司徒皇帝覺得就是自己運氣好!
有時候做事情猶如天助,現在想起來,司徒皇帝就覺得當時就是上天要讓他勝利!
“不過,後宮要整理一下,後宮竟然幹預前朝,是朕太寬容了,讓人忘記朕的底線了嗎?”
“來人去通知皇後,朕要跟皇後一起用晚膳。”
司徒皇帝眼神裏充滿了戾氣,他不介意砍掉某些人伸長手。
“是,主子~”內侍恭恭敬敬的躬身,去傳皇上口谕。
皇帝張張嘴,其他人跑斷腿,皇後宮中趕緊亂了起來,不是初一,也是不十五,皇上抽什麽風啊?
司徒皇帝看着四四方方的紫禁城,雖然天下權力盡歸于他,但是皇宮也将她束縛住了!
此時心裏充滿了感慨,司徒皇帝也曾四處征戰,也曾看過不少山川美景。
而他的兒子們有記憶時,已經被當皇子教養,很少有人出京城。很多事情都是要親身經歷,親眼看過才有概念。
司徒皇帝希望自己的兒子們出去一次可以長長見識!
而這種想法他不能跟兒子們甚至是親信的大臣透露,因為司徒皇帝知道自己稍微透露出親昵哪個兒子,都會給大臣造成一定的困擾。
甚至還會當成是皇帝讓自己轉投扶持皇子,其實就是司徒皇帝嘴欠自己禿嚕嘴了。
唐大儒的出現,簡直就是最好的吐槽工具人,司徒皇帝最近心情舒暢,絕對是唐大儒占一大半的功勞。
想了想自己四兒子‘黴神附體’的樣子,再想想讓自己羨慕嫉妒恨,順風順水的唐大儒。
司徒皇帝轉眼睛,突然間邪魅一笑,心生一計,嘿嘿一樂,你我二人是知己,所以朕的兒子就是你的‘兒子’,所以不要在意,直接去吧。
司徒皇帝又加急一封書信,将倒黴的四兒子交給唐大儒。
主要是怕老四真的倒黴透頂,嗝屁了。
天黑了,也是時候讓不聽話的世家‘滿門抄斬吧’。
‘霸道總裁附身’司徒皇帝指着月亮發誓!
…
司徒四皇子打了個噴嚏,快馬加鞭,連夜趕路,緊趕慢趕趕上了漕運的大船。
衆侍衛真的發自內心的感謝,四皇子的黴運沒有觸發呀,平平安安的交錢上船。
運河的船運,已經是當代最快的交通之一,朝廷專門設立了漕運司管理運河。
運河中運行的船只分為商家以及官船,想要安全當然是官船,但是想要又安全又舒适的享受,就只能找做漕運生意的攬客商船了。
運河的漕運全靠“漕幫”。人多,船多,勢力廣,聲勢大,一旦“漕幫”不動,各省百姓的吃暍,各省的年糧,軍饷,馬上就會不繼。
所以,各地宮府,甚至漕運總督,就連朝廷,都不敢輕看“漕幫”,無不讓“漕幫”三分。
漕幫也不是無理之人,他們賺的是商人的錢,門派幫人衆多,大多數也是平頭百姓,輕易的不會犯衆怒。
最安全最舒适的商船運往旅客,就是漕幫商船。商人講究誠信,細水長流的掙錢,多個朋友,多條路。
所以大多數有錢的商人也願意賣漕幫個面子,花錢買個舒心買個安全帶,着貨物上漕幫的船,往來也就不收雜亂的費用。
不麻煩,安全,已經成了漕幫的标志。
唐大儒和唐錢氏也都是怕麻煩的人,花錢買安靜,花錢買安全這件事都是小意思。
唐錢氏是不差錢的富太太,直接包了一層船艙,就是為了給唐大儒一個安靜的環境。
沒錯,就是不差錢,有錢任性~唐大儒心安理得的吃着軟飯,開開心心的給自己的夫人畫了幾幅畫。
把唐錢氏哄得那叫一個開心呀~更別提一路上風景好,見到了父母,兄弟親人。馬上就要去見自己的女兒啦~唐錢氏心花怒放,撒錢那都不眨眼,沒辦法就是有錢又任性,一路上做了買賣,這一趟來回的費用早就賺出來了。
“老爺有什麽想買的嗎?我都已經給你買下來了,途經所有的名人字畫,南方有最出名的灑金紙,狼毫毛筆……”
唐錢氏笑眯眯的說道,表示這些東西都準備好了,都帶回家。
唐大儒就算是心裏特別開心,臉上也是非常的嚴肅,只是默默的畫了幅畫,寫字表達自己的內心。
這夫唱婦随的樣子,着實讓這條大船上的客人,都很好奇呀~這個唐錢氏到底是哪裏有魅力?
看看唐大儒一身白衣,滿腹詩書,雖然面目嚴肅,非常有氣勢,但是看着要比唐錢氏年輕好多呢。
唐錢氏有什麽魅力?讓唐大儒如此看中?!值得大家學習。畢竟能讓大儒喜歡的女人肯定不一般!
如果唐大儒知道,衆人心中所想,肯定會老老實實的回答。
唐大儒真摯的死魚眼:‘她是真有錢!’魅力就是有錢。
所有人都不知道唐大儒衣冠楚楚,不識人間煙火的外表,其實是極致的愛財,最喜歡金燦燦的東西。
唐大儒一上船,就已經被認出來了,衆人欽佩,但是不敢胡亂走進,如果是一般人,可能大家就會上趕着攀關系。
但是“當世大儒”之稱,和衆人都不是一個檔次的人,所以非常有距離感。
也有人和唐大儒産生了交集,那就是此船的船長潘達,也是漕幫中的中層頭目之一。
潘達已是白發參半的中年人,行船經驗豐富,也見多了各種達官貴人。
但是看到唐大儒,還是畢恭畢敬,畢竟應該是被普通人捧上神壇的存在,讓人忍不住沾仙氣兒的存在。
“鄙人潘達,見過大儒,此地簡陋,未遠迎,還請海涵!”
潘達恭恭敬敬的說道,如果唐大儒有任何要求,他們也是可以滿足的。
唐大儒趕緊扶起潘達,一聽潘達的名字,就來了興趣了,他是想如果能經過四川的話,他要去找一只食鐵獸。
唐大儒的客氣,一如既往的一視同仁的眼眸,得到了船上老老少少,甚至是最底層的苦力的愛戴。
畢竟真正的平等,是沒有同情的目光,因為同情目光代表了高高在上的審視。
唐大儒夜觀星象,讓船只躲避暴雨,讓船只晚開幾天,哎,正好躲過了擱淺,還有不少的災難。
商船上的衆人看唐大儒的神情就宛如看神仙呀~一路上順風順水,沒有提心吊膽。
就連潘達都覺得這是他行使的最順利的一次往返。
“看到了嗎?蜘蛛在結網,蜘蛛絲上有露水,在古書上曾經有人占蔔,這就是要下雨,其實觀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唐大儒講科學,講觀察,但是衆人就是哇哦,看神仙的表情。
裏面實用的知識也已經被潘達學到了,趕緊跟唐大儒道歉。畢竟古代是非常注重自己的技術,不願意讓別人知道。
唐大儒不在意的表示以後可以多多傳授給其他人,這樣其他人也能盡量的避免不少的危險。
潘達和衆人淚目:“唐大儒是好人呀!這才叫有教無類呢。”
而唐大儒回房之後,看到那緊閉的窗戶,鑽進來了一只肥肥的鴿子,背着厚厚的書信。
唐大儒▼_▼:‘我覺得某人在侮辱我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