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天災
“你皮膚白,戴這對珍珠耳墜最好, 來試試。”收下衣裳後, 劉珍兒笑着從袖子裏拿出了一對耳墜。
春葉慌忙搖手:“這個太貴了,不合适。”
“怎麽不合适了?你看哪個女官身上沒有幾件像樣的首飾?”劉珍兒拉住她的手, 直接欺身壓過去,給她戴在耳垂上。
春葉怕傷了劉珍兒, 又不敢掙紮太過,只手足無措道:“怎麽能老讓你這麽破費?”
“放心,我也是量力而行,不會破費的。”劉珍兒看着耳墜晃動時給春葉增添的靈動感十分滿意。這珍珠不算大, 但圓潤飽滿,正适合春葉。
春葉絞着袖子低聲道:“你有錢就存着, 即使不給家裏,放在自己身上,将來出宮了也有個依傍,不要在我身上花這些。”
“放心,我也存着呢。”劉珍兒也不自覺的放柔了聲音:“這不是新年了嗎?難得大方一回, 你也就不要在意了。”
春葉想着珍兒現在的地位和俸祿才勉強放心, 兩人又說了一陣話, 直到有尚服局的宮女來串門時,劉珍兒才帶了人離開。
“女史, 殿下回來了。”劉珍兒一回到長壽宮, 就被來福迎到了正殿。
一進正殿,劉珍兒就看到殿內擺了幾個眼熟的陶盆和木盆, 它們明明該在皇莊別苑裏啊,擡頭看向換了衣裳出來的殿下:“這些是?”
“這是莊子裏管事報喜來了。”趙永澤看着幾個盆裏綠油油的禾苗笑道。
這個喜,确實報的好!劉珍兒看着張的壯實的苗都更高興了,走過去數了數每個盆裏苗的數量笑道:“他們照顧的很好嘛,居然還有十顆種子都生了苗的。”
“不僅是他們,民曹司的主事也給父皇報喜了。”趙永澤走到了珍兒旁邊:“等暖室的移栽出去,能繼續生長,就該往大慶每個州府推廣了。”
劉珍兒立馬回身:“莊子的暖室裏的苗應該長好,可以移栽了,我想再去一趟莊子!”
“好,我跟你一起去!”趙永澤只猶豫了一瞬就點頭。
劉珍兒反倒猶豫了:“現在是年節,殿下不用坐鎮宮中,接受那些勳貴的拜賀嗎?”
Advertisement
“百姓才是大慶的根本,關系到天下百姓的事,本宮自然不能輕忽。”趙永澤的态度十分堅定。
初二的那天,趙永澤就禀明了他父皇,要去莊子上查看育苗的進度。
皇帝也關心農事,對兒子的态度滿是欣慰,自然沒有不應之理。太後從孫子口裏聽到了未來的事情,對于即将到來的天災也甚是重視,雖然有些心疼孫子大過年的忙碌,但也沒有阻止。
關管事在皇莊外誠惶誠恐地請罪:“別苑還沒有裝飾好,請殿下恕罪。”
“不用裝飾了,一切從簡。”趙永澤知道自己來的太匆忙了,自然不會怪罪管事。
雖然殿下這麽說,但節日該有的喜慶還是不能少,該挂對聯的地方還是挂對聯,該挂如意結、團圓結的地方一個不少,素淡的簾子都同意換上了紅色。
劉珍兒和趙永澤沒留意關管事,他們都把精力放到田莊上了。
“搭了棚子,蓋了草簾的田壟裏都長得好。”老管事樂呵呵道。
現在是白天,田壟裏的所有草簾都被掀了起來,劉珍兒能看到一大片悅目的綠色。
趙永澤也滿意的點頭:“不管暖室裏的移栽成不成功,這些苗是沒問題了。”
“每天都要蓋草、掀草,辛苦你們了。”劉珍兒感謝道。
這些農人大過年的,還要幫他們實驗種植。雖然将來的收成大多是這些農人的,他們現在臉上也帶着喜悅的笑容,但大過年還忙碌,畢竟不是他們的習慣。
老管事連連搖手:“女史嚴重了,我家老大說戶部的官員為着這些種子,年都沒有過,我們這不算什麽的。”
“去帝籍田的有你家的兒子?”趙永澤問道。
一說到這個,老管事笑得滿臉褶子,對着殿下行禮:“家裏老大也被選去了戶部學習,多謝殿下恩典。”
劉珍兒一沒留意,就看到老管事已經對着她們跪下了,動作利索的簡直不像這個年紀的人,剛要去攙扶,就被殿下拉住了手臂。
“主要是珍兒對你們印象很好,覺得應該給你們機會。”趙永澤等老管事行完了大禮,才松開劉珍兒的手。
明明是同一件事,怎麽殿下說出來感覺就變了?殿下是要以她的名義施恩?劉珍兒思索着殿下的用意。
看着不通世情的老管事,此時卻反應極快,對着劉珍兒叩首:“女史的恩德,我們整個莊子裏的人都會銘記!”
劉珍兒看着老管事和周圍農人溢于言表的喜悅興奮愣住了,她只是随口一句話,沒想到對這些人會有這麽大的影響。
“快起來。”劉珍兒連忙去扶老管事,趙永澤這時也不再阻止了。
老管事不敢真讓劉珍兒攙扶,聽了劉珍兒的話就起來了。
“去暖室吧。”趙永澤開口。
暖室不同房間的苗,長得高矮粗壯不一,瞬間就看出了不同溫度和濕度的影響。
“現在沒有經驗,一切都靠摸索,不清楚具體什麽時候移植最好,只有慢慢的試了。”劉珍兒看着這些小苗道:“每個房間的苗分成十分,每天兩天移植一份,記錄它們的長勢。”
老管事連忙記下:“女史放心。”
劉珍兒又和趙永澤每天皇宮莊子兩邊跑,春節過完的時候,田莊裏移栽的大部分禾苗都已經堅強的存活了下來。
“以你們務農幾十年的經驗,這些苗能成功的抽蕙,産糧嗎?”趙永澤已經問了戶部官員,但還是要像老農再确認一遍。
老農對着殿下行禮,鄭重保證:“和沒移栽的禾苗并沒有什麽兩樣,不出意外肯定能産糧。”
“好,你們明日就去順天府,配合着府尹将這些糧食的種植在京城推廣開。”趙永澤道。
“順天府?”老管事吓了一跳:“去順天府衙門?可草民們只會種地啊!”
趙永澤揮手打斷老管事的話:“會種地就夠了,本宮會派人和你一起去的”
老管事頓時放下了心,思量着怎麽完成殿下的任務。
趙永澤又吩咐了敬忠一些事情,才讓他帶着田莊有經驗的農人去順天府。
整個順天府下面就有二十多個縣,為了能全面快速的推廣,整個田莊的農人都行動了起來。他們中有些人原本膽小怯弱,但見大部分官員都不敢輕視他們,反倒還要向他們請教時,漸漸就自信了起來。
很多百姓家都沒有條件布置暖室,便一律用草棚育種。官府就出錢出力蓋暖室,在暖室中培育糧種,為将來百姓補種做準備。
敬忠第一次出宮辦這種大型的差事,自然不敢輕忽分毫,跟着順天府尹跑遍了二十多個縣,親自監察了暖室的育種情況。
正月十五大朝會後,大慶這個龐大的國家機器全力的運動了起來。
民曹司的小吏和被派去民曹司學習的那些農人,都被封了個小官職,和民曹司的官員一樣,被派往了大慶的各個州府。與他們同行的,還有各地的鎮守太監和暗中的玄衣衛。
順天府在天子腳下,它的育種情況就備受朝廷大佬的關注。每天都有各個縣衙的進程彙總,傳到朝廷,以至于大佬們對于育種情況都了如指掌。
劉珍兒也關注着順天府的農事,但她不知道她的名聲已經随着暖室和草棚這兩種育種方式,在小範圍內傳開了。
而傳播着劉珍兒名聲的農人們,絲毫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是被引導了,他們只是順着心意表達他們的尊敬崇拜。
在京城各縣傳來好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二月将到驚蟄了。馬上就要到以往的春耕時節了,天氣卻越來越冷。
京城所有知情的人,都滿心憂慮。
然而,天不遂人願,在驚蟄的前一日,天降大雪。
各地降雪降霜的消息傳來時,所有人都不再心存僥幸,開始緊迫的盯着草棚和暖室裏的糧種。
當蓋了草棚的苗沒被凍壞的消息确定後,整個京城的人都松了半口氣,現在國泰民安,所有人的日子都不算難過,誰都不想大慶發生動蕩。
趙永澤每天上朝聽政,忙碌了起來;劉珍兒認真的照管這田莊的糧食,也不得閑。但兩人都會在每天傍晚一起待在書房練字,每天短暫的相處都變得格外珍貴了。
“去年種的冬糧凍死了大半。”趙永澤嘆氣:“很多地方,怕是不久就要缺糧了。”
劉珍兒想着田莊裏被凍死的麥苗,也有些隐憂,但還是勸道:“風調雨順這麽多年了,家家戶戶都應該有些存糧,只要堅持到這批糧食長成就好。”
“國和民都沒有每日奏折裏那麽安泰。”趙永澤有些憂慮:“只希望這次玄衣衛能有所作為,将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都清理幹淨。”
果然,不久,很多州府就傳來了糧食漲價的消息。
朝廷立馬又下了命令,向各地糧商征購糧食,當然糧價仍是市場價,不會讓他們虧,也不會讓他們大賺。
自然有膽大妄為自認為後臺硬的糧商想要囤積糧食,但朝廷這時可不會仁慈。不管後臺是高官大族還是皇親國戚,敢挖大慶的根基,皇帝都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