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終于不是黑戶了
兩人一路回了家,把水倒進了缸裏。韓奶奶已經擺好了飯桌,催着他們洗了把臉就開飯了。早飯也是在炕上用飯桌吃,每人一海碗肉醬鹵子的手擀面條,配着自家做的小鹹菜,看着就極有食欲。
韓夏先扒了一大口面條解了饞,才開始慢慢吃。
“奶奶手藝真好,面條噴香。”一臉幸福狀的韓小夏。
“愛吃就好,奶奶會做的多着呢,以後都給你做,啊!”韓奶奶聽他愛吃,樂的很,又給他夾了塊鹹菜。
韓夏很給面子的把鹹菜也一口吃了,脆脆的像芥菜也挺好吃的。
“爺爺,剛才的那個大爺爺就是裏正吧。”
“可不是,他跟我是一個爺爺的,咱們兩家走動也多,關系不錯。你大爺爺啊精明着呢,以前咱們村子可沒現在這麽富裕,過年過節的,吃次肉都舍不得多買。幸虧你大爺爺當了裏正後,他腦子活,弄了條掙錢的路子,也能讓咱們補貼補貼家裏,吃上幾次肉呢。”韓爺爺說到這時,臉上的高興可不是假的。
韓夏暗暗覺得裏正在村裏肯定特別有威信,以後一定和他打好關系,一邊又忍不住好奇,“爺爺,是什麽掙錢的路子啊?”
“就是裏正跟牙行的人熟,咱這邊不是有錢人多嘛,他們啊經常地要蓋個院子啊什麽的,一般都是托牙行找人。咱們村有手藝的不少,以前啊老找不着活幹,如今那牙行看在裏正的面子上,找咱村的人多些,可不多掙些錢嘛,又不耽誤種地。”
“那裏正可真有本事啊。”
“那可不,咱們村多少地少的人家就指着那個呢。”韓奶奶說。
“那咱家地算多的嗎?”韓夏突然問道。
“還行,算中等的,咱們村地最多的是韓老三他們家。”韓爺爺說。
“那可不,他們家一戶就一百多畝地啊,天天吃白面饅頭呢。”韓奶奶忍不住八卦了一句。
韓夏覺得韓奶奶這樣特別可愛,“奶奶,咱們家也買那麽些地,到時候也天天吃白面饅頭。”
“那敢情好,奶奶可就等着小夏孝敬我了。”韓奶奶以為韓夏是為了哄她開心說着玩的,也沒在意。
Advertisement
倒是韓爺爺覺得韓夏可能不是在說玩笑話,聽說要買這麽多地,覺得有點吃驚,一時沒有接話。這可是大事兒,得商量商量,不過怕老婆子口風不嚴,韓爺爺就沒有做聲。
一頓飯很快就吃完了,韓爺爺和韓夏兩人稍作休整,去把牛車套好,就趕着車出發去裏正家。由于趕牛這種高級技能韓夏是不會的,所以韓爺爺趕車,韓夏坐在他旁邊。裏正家也在村子中間的位置,和韓爺爺家就隔了兩戶人家。兩人在路上碰見四五個村子裏的人,韓爺爺都停下車笑眯眯地和他們打招呼,并介紹了韓夏,一會兒的功夫就到了。
韓爺爺下了車,并囑咐韓夏在外面看着牛,就站在籬笆外喊道:“大哥在不。”很快裏正就從裏面出來了,還有一個女人跟他一起,估計是他老婆。裏正一邊走一邊說:“你嫂子要去城裏看正泉,順便買點東西,跟我們一塊走,一塊回來。”
“行啊,快上車吧。”韓爺爺爽快的應了。
“大爺爺,大奶奶。”韓夏實在不知道該怎麽稱呼,就硬着頭皮叫了。
“嗯。”這是高冷的裏正
“哎,這就是有田家的娃,長得真俊,叫什麽啊?”大奶奶倒是挺熱情。
韓夏正慶幸自己沒叫錯,就聽見爺爺幫他回答了,“叫韓夏。”他朝着大奶奶笑了笑。裏正和韓爺爺一塊讨論今年的年景,大奶奶就拉着韓夏問長問短的。
“小夏啊,今年多大了?”慈祥的大奶奶。
“我今年十六了。”乖巧的韓夏。
“十六了啊,說親了沒?”有點好奇的大奶奶。
“還沒呢。”有點尴尬的韓夏。
“那怎麽行呢,你爹娘也沒給你打算打算?”有點八卦的大奶奶。
“原本想回來再說的,誰知……”傷心的韓夏。
“可憐的孩子,你們家在南方一直住城裏?就你一個孩子?你娘是城裏人?”好奇心爆棚的大奶奶。
“行了,問起來沒完了!”裏正見自家老婆這麽沒眼力價兒,趕忙不讓她問了,沒看見孩子正難過呢。
“就是随便問問嘛,小夏兒你大奶奶我就是嘴快,別往心裏去啊。”大奶奶這時也反應過來自己不好繼續問的,趕忙來了句。
“沒事兒,哪能往心裏去啊。”韓夏其實心裏在默默吐槽,這要放現代絕對的好記者啊。
後面的路大奶奶果然不再抓着韓夏問東問西的了,一路和裏正他們一塊閑聊,不是的誇誇她孫子,很快城門就在眼前了。裏正竟然認識守城門的兵,兩人寒暄了幾句也沒仔細盤問就讓牛車進了城。韓夏這才覺得裏正的人脈竟然還挺廣的。
一進城就是一條商街,兩邊都是擺攤賣各種吃食的,牛車并沒有在這停下,而是繼續走。到了這條街的盡頭一家酒館前,牛車才停下,大奶奶就在這下了車,幾人約定好午時還在這集合,大奶奶就往右邊去了,韓爺爺則趕着車往左邊去了。韓爺爺并不知道衙門在哪兒,還是裏正指的路,才找到地方的。
到了地方,裏正帶着韓爺爺找到了專門放牛車的棚子,把牛拴好了,又摸出了幾文錢托看棚子的人照應着,三人才進了衙門。韓夏看見那看棚子的人接錢的時候沒有一點猶豫,就知道他平時定時收慣了錢的。裏正熟門熟路的帶着他們找到了負責戶籍的師爺。
“韓老哥怎麽來了?”那師爺倒也沒有擺架子。
“李師爺近來安好?這不又有事兒麻煩您了。”這會兒裏正倒是挺熱情的。
“哪裏哪裏,本就是分內之事罷了,今日所為何事?”
“是這樣,我們村韓大山的二兒子十多年前去了南方音訊全無,如今他兒子回來了,就行在這入籍。”裏正趕忙指着韓爺爺說道。
“确定是你孫子吧,當初分家了沒有啊?”師爺看了看爺兒兩個,問道。
“是我孫子沒錯,有信物,和我兒子長得一模一樣,錯不了,當時沒跟我分家。”韓爺爺倒有些拘謹。
“那就行了,是想單立一戶,還是還歸到你家。”師爺顯然是業務熟練。
“有什麽說法嗎?”韓夏問道。
“若是單立一戶,以後的徭役兵役都是一起算,若是分家則分開算。”那師爺也不着急,慢悠悠的說。
“不用單立一戶了,行嗎爺爺?”韓夏直接說道。
“我也是這麽想的,你成親前咱們先不分家。”
“那就行,我給你立個文書,就成了。”師爺聞言,頭都沒擡,直接開始寫文書。又問了名字什麽的,很快就弄好了。
“都到中午了,師爺跟我們一塊出去用飯吧。”裏正邀請道。
“不必了,如今風頭正嚴,我還是避避的好。”師爺連連擺手。
聞言,裏正掏出了一塊銀子,暗暗地塞到師爺手裏,“既如此,今日就麻煩師爺了,我們就不打擾您差事了。”
“慢走,我就不送了。”師爺收起銀子不動聲色。
如此耽擱下來,已經快要午時了,三人趕着牛車到酒館兒前等着大奶奶。
“我今日也沒帶那麽些錢,回去我再把銀子給你送去啊。”韓爺爺一臉慚愧狀。
“不急不急,我去那邊的鋪子看看,買點糕點,馬上就回來。”裏正說着往鋪子那兒去了。
看見裏正走了,韓夏趕緊掏出了一塊銀錠子給爺爺,“爺爺,我帶着錢的,待會兒拿這個結賬,再把銀子給大爺爺吧。”
“你錢夠嗎,又是買地又是蓋房的,快收回去,哪用得着這麽多。集市上人多手雜,別遭了賊。”韓爺爺不肯收。
“放心吧,爺爺。我這還有呢,肯定夠的,快拿着,待會兒裏正該回來了。”說着,韓夏把銀子塞到爺爺手裏,就死活不肯接銀子了。
兩人正推拒着,裏正就回來了,韓爺爺見狀只好把銀子收下了。又等了一會兒,大奶奶也回來了。韓夏以為幾人是要到酒館去吃飯,誰知是走到了一個面攤跟前兒。
待四人坐定,韓爺爺要了四碗豬肉骨湯面。
“花那麽些錢幹什麽,真是的。”大奶奶埋怨道。
“诶,麻煩大哥走一趟,一碗面算什麽。”韓爺爺正色道。
很快面就上來了,一大碗面上面蓋着一層肉片,骨頭湯熬得也好,一下子把人饞蟲勾了上來。四人正吃着,韓夏突然想起自己還沒結客棧的錢,趕緊三兩口吃完了面。
“爺爺,我之前在客棧住了幾天,還沒結店錢呢,你們先吃着。我去結了賬,順便把包袱拿回家。”
“去吧,找得着路嗎?”
“找得着,我走了啊。”韓夏一邊喊着,一邊順着記憶中的方向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