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世子的複仇(一)
周安這次穿越的是大鄭朝安平侯府的假世子周安。是的,周安并非安平侯爺親生。這說來就話長了。安平侯周朋自幼定了一門親事,是長遠侯的嫡長孫女吳倩。兩家也算是門當戶對。只是,天有不測風雲,兩人剛成親還沒一年,長遠侯府卷入了明郡王的謀反案。雖然證據俱在,但是長遠侯口稱冤枉,即使三木之下,也并不認罪。不過話說回來,自古以來,謀反的,除非當場被抓現形,一般也很少有認罪的啊。長遠侯是皇上當年的伴讀,從小一起長大,也有許多情份,皇上也怕萬一有個冤屈啥的殺錯了人,就折了個中,長遠侯府奪爵抄家,全族流放,好歹全族人的性命算是保住了。雖說罪不及出嫁女,不過安平侯府的老夫人劉氏還是使出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手段,急急忙忙地逼着兒子休了妻。要說這安平侯府的老太太,也不是啥講究人,丫環出身。當年家裏窮,十歲上就被賣給了人伢子,輾轉到了安平侯府做了丫環。老安平侯呢,沒兒子。原配生嫡長女的時候難産沒了,後娶的繼室一連又是生了三個閨女,就連府上的姨娘妾室生的也全是閨女。偌大的侯府,也沒個繼承人,愁啊。這一愁,就愁了幾十年,一直到這位繼室夫人生病去世,五十多歲的老安平侯已經收獲了十八個閨女,還是沒兒子。又過了兩年,老安平侯的一個通房丫環懷上了,府醫這麽一診斷,是兒子!可把老安平侯高興壞了,劉氏一下就成了全府重點保護對象。果然,劉氏十月懷胎,給安平侯府生下一個大胖兒子。于是,老安平侯當即立斷,火速把劉氏提拔成正室,上了族譜并為其請封诰命。為啥呢?大鄭朝有規定啊,庶子襲爵,降等。也就是說,如果原定是幾代不降等的爵位,庶子襲的話,就要降一等。如果要降等襲的爵位,庶子就要在這個基礎上再降一等。太吃虧了!
安平侯府是祖上傳下來的,世襲罔替的爵位,老安平侯當然不會允許降等的事在自己手中發生。就這麽着,當年被家人賣掉的劉氏,就母憑子貴,成了安平侯府的侯夫人。劉氏發達後,在老安平侯的幫助下,找到了娘家人,可勁兒得拉拔,又送宅子又送地的。在娘家人撺掇下,她還想把娘家侄女訂給自家兒子周權的,被老安平侯一頓好罵,還禁足了半年。劉家什麽人家,落魄戶罷了,當年都窮得賣兒賣女了。也就是劉氏肚氣争氣,帶挈了這一家子。劉氏能當上侯夫人,也不過就是因緣際會。哪容得劉家肖想他們侯府世子夫人的位置。老安平侯為了防止劉氏再起什麽妖蛾子,火速給兒子訂了長遠侯府的嫡長孫女。只是,老安平侯年紀太大了,想想吧,兒子出生那年他就六十了,沒等到兒子成婚就去世了。山中無老虎,安平侯府後院一下子就成了劉氏的天下。劉氏有心毀婚,沒想到老安平侯雖然沒了,還留下了後招,早就交待了族老們務必防範劉氏走這一步,并且,他還專門留下了遺書!
族老們遺書在手,自然是底氣十足,不同意,堅決不同意!
族老們甚至放話,如果劉氏執意要毀婚的話,他們不介意替逝去的老安平侯休妻。老安平侯的遺書上可寫了,劉氏要是執意毀婚,安平侯府不介意休妻。大家都明白,跟劉氏講道理沒用,說了她也不懂,就得來狠的,把利害關系掰開了揉碎了說明白才成。于是,郁悶的受到打擊的劉氏只得捏着鼻子讓長遠侯家的孫女進了門。不過倒底意難平,兩人成婚一個月後,劉氏就把娘家侄女小劉氏接到府中,給兒子做了貴妾。長遠侯府知道的時候,周權和小劉氏的好事已經成了,也是膈應得不得了。兩家的關系急轉直下,一地雞毛。劉氏沒少被族老們埋怨。如今兒媳婦娘家落魄,劉氏覺得,可算是輪到她揚眉吐氣了,居然沒多久就等到了,是時候把娘家侄女扶正了。何況,侄女也有孕了,正好,可以和她當年一樣,母以子貴,再創他們老劉家的輝煌。于是,吳氏就被侯府休了。劉氏的娘家侄女則搖身一變,成了新出爐的安平侯夫人。吳氏被休後,回了自己的陪嫁宅子,才發現自己也有孕了。前段時間,娘家風雨飄搖,她也是一直在着急想辦法,也就沒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沒想到,三個月後,刑部審了個大案,從中牽扯出來的一些線索證明長遠侯府是無辜的,當初謀反案是被人陷害。于是,皇上又下旨給長遠侯府平反,爵位又恢複了,長遠侯府的族人又回了京城,當初抄家的東西也被還了回來。聽說自家的姑娘被休,這下長遠侯府就不幹了。你們安平侯府是怎麽回事?本朝一直是罪不及出嫁女,岳家一出事兒,就着急忙慌得休妻,是不是太涼薄了點兒?當然了,大家都是權貴圈裏混的,為了全族人性命着想,你想和老婆撕擄開也不是不可以,大家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和離行不行?為什麽非得是休妻?
當初長遠侯府就不怎麽樂意把自家姑娘嫁到安平侯府去,無他,這劉氏出身實在是低了些,與之相對的,就是沒有當家主母的眼界和見識,他們也怕孩子嫁過去受委屈。還是老安平侯府提起了當年對長遠侯的救命之恩,又拍着胸脯再三保證,一定不會讓兒媳婦受委屈啥的,他們才勉強同意了。沒想到這劉氏自從老安平侯沒了之後就放飛了自我了。只是這時候,婚事已定,周權也沒什麽過錯,他們也不好退婚,這才把吳倩嫁了過來。想着有娘家撐腰,怎麽着日子也能過得。哪知道劉氏妖蛾子這麽多,先是成婚一個月給兒子納貴妾呢?岳家剛出事就休妻就罷了,緊接着就把舅家表妹扶正,是不是太急迫了點兒?吃相是不是難看了點?
兩家就開始撕逼。長遠侯府覺得應該把新上任的劉氏擠下去,他們家的姑娘可是原配!
新上任的劉氏也不是好惹的,有親姑媽撐腰,朝廷已經給她封了诰命,吃到嘴裏的東西又怎麽肯吐出來?
兩家這麽一鬧,朝廷也挺為難。劉氏的诰命,是朝廷批的,剛批了就撤,也确實有點兒戲。不過長遠侯的姑娘也确實是無妄之災,沒有不委屈的。說起來,也算是朝廷不察才造成了這個局面。皇上也有點不好意思,又給吳氏也重新批了诰命。這下,就相當于一個侯府就兩個侯夫人。這就有得争了,兩人都懷上了,到時候世子誰來當?
最後族老們就說了,這自古以來,一般都是嫡長子繼承爵位啊。看兩人誰先生出兒子來吧。小劉氏和吳氏臨産期差不多。按理說,小劉氏應該比吳氏早個三五天。不過這種事也不是絕對的。吳氏娘家本來就派了四個嬷嬷來照顧她生産,确保她能平安生下孩子。馬上又追加了兩個。劉氏也不甘示弱,把小劉氏挪到自己院子裏,恨不能親身照顧。這快臨産的時候,小劉氏接到了信兒,說她在鄉下的外祖母不成了,想見她最後一面兒。人家孝順的小劉氏就大着肚子上了馬車踏上了回家的路。結果,走到半路上,生了,是個閨女。小劉氏早就打聽過了,吳氏肚子裏揣的可能是兒子。雖說安平侯府是她姑媽當家,不過吳氏也不是好惹的。不說別的,她身邊的嬷嬷,有一個就是打宮裏出來的。自打她入了安平侯府的後院後,就算有姑媽撐腰,她在吳氏手上還真沒占過什麽便宜。到時候吳氏生的兒子被封為世子的話,她想再算計吳氏的兒子的可能性就小了。不如……………趁着現在拼一把。小劉氏提前在村裏物色了幾個孕婦,正好當天,還真有一家農戶生了個兒子。小劉氏找人偷偷用閨女換了人家的兒子,又留了些銀子給對方。小劉氏得意洋洋地抱着兒子回府,長遠侯府一看,既然小劉氏先把兒子生了,當下就讓自家姑娘和離了。安平侯府行事本來就挺讓人寒心的。他們當時就有意和離,不過吳倩肚子裏的畢竟是安平侯府的血脈,要是兒子的話,應該算是安平侯的嫡長子,理應繼承安平侯府的爵位,他們也是想為即将出世的外孫争一争。如今,既然塵埃落定,能為外孫做的他們也做了,自然不想自家姑娘再在安平侯府受委屈。這件事呢,說起來安平侯府也是理虧,吳氏執意要帶走兒子,态度十分堅決,沒想到這時候劉氏不幹了,覺得吳氏這麽做讓她非常非常沒面子。兩家又撕逼撕到帝都府,帝都府尹請示了皇上,皇上就判的和離,允許吳氏把兒子帶在和身邊撫養。侯夫人的名額他可以特批,可世子的名額總不能也特批吧,總不能讓安平侯府有兩個爵位吧。既然吳氏受了委屈,就照顧一下她的心情吧。說白了,就是人家長遠侯不跟安平侯府玩了。後來吳氏帶着兒子再嫁了一個寒門出身的新科進士。小劉氏本來想着,先找個兒子把世子的位置占上,等自己再生下兒子,再把這個兒子換下來。只是沒想到,這些年,她連懷兩胎都是閨女。就這麽着,假世子周安長到十五歲的時候,小劉氏終于懷上了第三胎。第三胎生下來,還真是兒子。這下,小劉氏看周安就有點礙眼了。小劉氏暗中給周安安排了一場車禍,務必要掉到懸崖,最好是死不見屍的那種。只是沒想到,周安大難不死,在懸崖底下暈了過去,幸運地被當地一個采藥的老農給救了。等周安輾轉回到侯府門才發現,好像有些不對勁兒。他感覺小劉氏看他的眼神有點怪怪的。-----看到他回來,不但不高興,反而有些失望。從小他就是小劉氏唯一的兒子,不過母子關系只能說一般。小劉氏也沒怎麽關心過他。等周安長到十來歲的時候,也不是沒暗暗懷疑過,他會不會是吳氏的兒子?有沒有可能吳氏當年生的是兒子,小劉氏生的女兒,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小劉氏搞了個李代桃僵。不過後來查到的信息顯示,小劉氏抱着兒子回到第二天,吳氏就回了娘家了。她的兒子是在娘家生産的。還有,小劉氏認了一名義女,名叫鄭甜兒。年紀和他一般大。據說兩人是在郊外的寺廟偶遇,特別投緣份,索性認了幹親。自己親兒子沒了,親媽卻忙着認義女?再加上他蹊跷的車禍,小劉氏看自己狠戾的眼神,周安沒有不查的。再一查可不得了,鄭甜兒和她同年同月生同日生。鄭甜兒的父母本是農戶,在鄭甜兒出生不久發了家,在縣城裏買了宅子和鋪子,做起了糧油生意。後來又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在前幾天兩人突然意外去世了。這下還有什麽不明白的,鄭甜兒應該是小劉氏的親閨女,為了和吳氏的兒子争世子之位,小劉氏當年用鄭甜兒換的他。這是小劉氏有了親兒子了,自然想把爵位傳給親兒子,就覺得他有些礙眼了。他的親生父母,應該就是鄭甜兒的養父母,做為當年的知情人,被小劉氏除掉了。只是,前世他還沒來得及想好如何報仇的時候,就暈了過去,應該是中了小劉氏的暗算,死了。周安穿過來的時候,小劉氏剛診出身孕,原主的心願是,希望能保護好自己的親生父母和弟弟妹妹,并且,找到小劉氏報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