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夾心面(三章合一) (1)
“沒兒子?”蘇荞也蒙了。
她的目光再次望向那個小男孩兒,眼神中全是不解,明顯是要追問:“那這個是誰?”
看她這副樣子,肖祁峰一臉無語:“這是我姐的兒子。”
說完看了她一眼:“我有沒有結過婚你不知道?你大伯娘之前什麽也沒跟你說?”
蘇荞整個人都楞在了當地。
她實在沒有想到——
蘇小娜居然敢在這種事上騙她!
她怎麽膽子那麽大?
結沒結過婚,生沒生過孩子這又不是別的事兒能捂得住。
随便找個人打聽一下,不是分分鐘都能被戳穿嗎?
她怎麽敢如此騙自己?!
除非,蘇小娜确定自己根本不會去找人打聽。
想到這,蘇荞的心裏五味雜陳。
有受欺騙後的憤怒,有對蘇小娜的厭惡,也有對曾經那個自己深深的無奈。
那時候的她到底得有多好騙啊?
以至于蘇小娜哄她哄得肆無忌憚。
她那是篤定了自己對她這個堂姐有十足的信任,她說出來的話根本不可能再去找人核實——
所以,當初的那個自己真的就是個傻子。
看出蘇荞的神色不對,肖祁峰臉上的笑容消失了,神情也變得嚴肅了起來:“怎麽了,有什麽事?”
“沒事。”蘇荞收斂思緒,朝他勉強扯了扯嘴角。
她實在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索性彎下腰,朝那小孩兒柔聲問道:“你叫什麽啊,今年幾歲了?”
小孩兒并沒有回答她的問題。
而是忽然朝她伸出了雙手,奶聲奶氣的說了句:“姨姨,抱。”
那聲音小小的,軟軟的,聽得人心都要萌化了。
蘇荞完全來不及思考,就已經将小孩兒從車上抱了下來,抱進了懷裏。
抱起來後她才發現,這個孩子好輕啊!
從身量看,他應該和小藍差不多年齡。
小藍在姑姑家養得并不好,已經偏瘦,可這孩子抱着還沒小藍沉手。
蘇荞忍不住伸手在小家夥的身上捏了捏,隔着衣服都能摸出突出的肋骨。
她不由得朝肖祁峰看了過去。
肖祁峰自然看得懂她眼神中的含義,卻一臉無奈的朝孩子瞥了一眼,什麽也沒有回答。
很明顯有些話他是不願意讓孩子聽見的。
蘇荞沒有再追問,而是又将孩子抱了抱緊,對他說:“姨姨帶你去吃好吃的。”
說完,她朝肖祁峰示意了一下,就朝廚房走去。
因為今天要外出,昨晚蘇荞就蒸了一鍋饅頭,是蘇蔚一直叫嚷着要吃的白面馍馍。
雖然早上沒有熱,可因為一直放在竈臺邊,這會兒依然溫乎乎的。
蘇荞将孩子放在廚房裏的小板凳上坐好,然後掰了半個饅頭。
想了想,又将饅頭從中間分開,舀了一勺白糖夾在了裏面。
然後遞了過去。
哪有小孩兒不喜歡吃甜?
看到那饅頭,小家夥的眼睛頓時閃起了光。
他試探的伸出了手,目光卻緊緊的盯着蘇荞的眼睛。
仿佛要從她的眼睛中看出她真實的想法。
望着這樣的目光,蘇荞心裏忽地一軟。不知道怎麽的,她就想到了妹妹。
小藍在姑姑家想要什麽東西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小心翼翼?
這讓她對眼前的孩子頓時又多了幾分憐惜。
“吃吧。姨姨給你的,吃了沒事。”她溫柔的說道。
“小樹。”孩子并沒有立刻去接饅頭,而是望着她忽然開了口。
“嗯?”蘇荞有點沒聽清楚。
“小樹。”孩子提高了一點點音量,很認真的又重複了一遍。
蘇荞這才反應過來小家夥是在回答自己之前提出的問題,告訴她,他的名字。
“小樹啊,這名字真好聽!”蘇荞将饅頭塞到了他的手裏,又在他的頭頂摸了摸,誇贊道。
心裏暗暗感嘆,這孩子太聰明了,是個有內秀的。
從她問話到現在,怎麽也有十分鐘過去了,他居然還能夠記住自己問的內容。
別人不知道,蘇荞知道這一點小藍是做不到的。
她忍不住側臉看了看肖祁峰,瞬間理解了這人不敢在他面前随便說話的原因。
聽到小樹的回答,肖祁峰也伸手在他的腦袋上撫了一把。
然後才朝蘇荞露出了一個無可奈何的表情,替外甥解釋道:“樹苗的樹,大名徐家樹,快四歲了。”
“姐,你起來咋不叫我?”
就在這時,蘇蔚打着哈欠從外面走了進來。
看到肖祁峰,他頓了一下,然後就沖姐姐又埋怨了起來:“姐,小肖哥都來了你也不喊我?我要是沒睡醒就讓肖哥這麽等啊!”
因為蘇荞要趕早班車,肖祁峰他們來的非常早。即便已經說了這一會兒話,其實還不到早上六點。
所以她并沒有叫弟妹們起床。
面對弟弟的埋怨,蘇荞沒反駁,而是用手指了指安靜的啃着饅頭的小家夥對他說:“這是小樹,肖大哥的外甥。你帶他回屋玩一會兒,小芃那一箱子玩具呢?拿出來給他玩兒。”
聽說是肖大哥的外甥,蘇蔚立刻走了過來。
他先彎下腰沖小樹咧嘴笑了笑,然後湊過去溫聲的和他說了一會兒話。
蘇母常秋月是生小女兒的時候難産去世的,所以小藍生下來就沒媽。
為了生計,蘇父蘇長和一直在外面找活幹,對于家裏的孩子照顧的也不多。
蘇荞成績好,一直在上學。而蘇蔚因為村裏的學校也學不來什麽東西,早早的就不上了。
所以,不管是小芃還是小藍,幾乎都是他帶大的。
對于怎麽和小孩兒交流,整個蘇家他最懂。
果然,之前連面對着蘇荞都還有點緊繃的小樹,三言兩語就被蘇蔚給“虜獲”了。
饅頭都沒有吃完,就和蘇蔚牽着手一起回了屋。
連舅舅都不要了。
肖祁峰一臉震驚的看着外甥就這麽把他給“抛棄”了,一副緩不過神的表情。
看得蘇荞忍不住的好笑。
只是早上的時間太寶貴了,因為小樹已經占用了不少,剩下的蘇荞可一點也不敢浪費。
“肖大哥,要不你也去屋裏坐?我讓蘇蔚給你倒杯水喝。”蘇荞委婉的開始攆人。
可這人卻沒有一點要走的意思。
“我不渴,這邊有什麽讓我幫忙的嗎?”
看這架勢,蘇荞明白他這是有話要跟自己說呢。
于是也沒客氣,幹脆的拿了一頭大蒜遞過去:“那你給我剝蒜吧。”
肖祁峰愉快的接受了任務,站在她的身邊很認真的剝了起來。
一邊剝,一邊對她說:“我姐夫因為幫別人養豬,判了投機倒把罪,被判了六年。他被送去勞改的時候,我姐正懷着小樹。小家夥在娘肚子裏受了虧,生下來的時候跟個小老鼠一樣,我娘都怕他養不活。
我姐去世之後,姐夫家那邊沒人願意收留他,我娘就把他接回來自己帶了。可底子太差,養了這麽些日子,還是沒緩過來。
這小子以前受的苦太多,估計還得再養養才能好點。”
說到這兒,肖祁峰露出了一個抱歉的表情:“因為我姐夫的事兒,小樹從小沒什麽玩伴兒。他個頭又小,平時老是受其他孩子的欺負。
我是覺得小東西天天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想着小藍和他年齡差不多,沒準兒能玩到一起,所以就把他給帶過來了。
這也是我臨時起意,提前也沒有給你們打招呼,不會給你們添什麽麻煩吧?”
肖祁峰說完這些話,才停下手裏的動作,轉頭看向蘇荞。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轉頭,看到的竟是蘇荞一臉震驚到了極致的表情!
他默了默,眼神中帶出了訝異。
“青枝姐去世了?什麽時候的事?!”蘇荞急切的問道。
說話間竟紅了眼圈。
蘇荞還是陪着媽媽去給青枝姐做嫁妝的時候認識的她。
在她的印象中,那是一個性格溫婉,特別容易害羞的女孩子。
大人們稍微調侃兩句,她那臉就能紅得賽過給她做的紅棉襖。
可是她又非常的善良,總是悄摸摸的不知道從哪裏找來一顆花生,一個紅棗塞進蘇荞的嘴巴裏。
雖然認識時間不長,可蘇荞真的很喜歡這個姐姐。
之前沒有聯絡,倒也不想。可現在和肖祁峰聯系上了,蘇荞就老是回憶起以前的種種。
很多人很多事全都想了起來。
她昨天晚上還在琢磨,想讓這人給青枝姐帶個話,讓她有機會的時候來家裏玩。
沒想到話還沒來得及說,青枝姐人就不在了。
“去年。”說起姐姐,肖祁峰心裏也一陣難受。
他平複了一下心情,才試探的出聲問道:“你大伯娘之前關于我們家的事兒,什麽也沒跟你說過?”
蘇荞搖了搖頭:“對不起,當初我一心要考大學,大伯娘一提訂婚的事兒我當場就炸了,什麽也沒有聽進去。你家的情況我确實不了解。
我不知道你是秀萍姨的兒子,加上我二堂姐又刻意誤導我,所以産生了很多誤會。以至于後來在鄉親們的面前說了些對你不好的話……”
蘇荞将蘇小娜跟她說的話,一五一十告訴了肖祁峰。
然後說:“不管是什麽原因,都是我的錯。我不該聽信謠言,連調查都不調查一下就信口胡說。給你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很對不住。”
“沒有的事兒,你別瞎想。”肖祁峰說着陷入了思索。
他蹙緊了眉頭,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可是你二堂姐為什麽要這麽做,這麽做對她有什麽好處?”
是啊,她為什麽要這樣做?
蘇荞曾經也想不通。
可就在剛才,她忽然就想明白了。
明白蘇小娜得知她要嫁的人是肖祁峰後內心的那種嫉妒和憎恨。
她和肖祁峰不熟,但不代表蘇小娜和他不熟。
畢竟這個人和她大堂哥蘇小軍還做了幾年初中同學。
據說曾經有段時間關系還很不錯。
所以,蘇小娜應該非常了解肖祁峰有多優秀,甚至很有可能她早就對這個人心有所屬。
以至于在得知肖家點名要和自己訂婚後,憤怒和嫉妒促使着她想方設法也要把這段婚事給拆散。
只是這話蘇荞沒法說給肖祁峰聽,只能搖頭敷衍了一句:“誰知道呢,沒準兒她就是見不得我好,習慣性使壞吧。”
聽了這話,肖祁峰抿了抿唇,叮囑道:“以後離她遠一點兒。”
“嗯,我會的。”
說完話,蘇荞開始幹活。
她端過放在竈臺上的面盆,揭開濕布,将事先揉好的白面團從盆裏拿了出來。
在案板上撒上幹粉,開始擀面。
她将面團按扁擀成稍厚的圓片後先放在了一邊,然後再次揭開了濕布,從裏面拿出了一團揉好的高粱面團。
緊接着蘇荞将高粱面團放在了白面擀成的面片裏,如包包子一般将高粱面包在了裏面,揉圓,然後再重新按扁。按照一般擀面條的方式擀成了薄薄的大圓片……
肖祁峰從來沒有見過面條還有這樣的做法,簡直驚訝極了。
他一瞬不瞬的盯着手法利索的蘇荞,連剝蒜的動作都停止了。
直到蘇荞将擀好的面折疊後切成粗細均勻的面條,他才終于問出了聲:“你做的這是什麽?這種做法我從來沒有見過。”
“這叫夾心面,也有地方叫包-皮面,屬于粗糧細做的一種。高粱面太剌嗓子,外面包裹上白面,吃起來順口一點。”
“這法子是你自己琢磨的?”肖祁峰的眼神裏全是贊嘆。
“之前偶爾見別人做過。”
蘇荞說完,順手拿過旁邊的蒜臼遞了過去:“肖大哥,你幫我搗點蒜吧。”
肖祁峰連忙答應。
這個話題就這樣岔了過去,蘇荞松了口氣。
她總不能告訴這人這是山西的特色小吃,她是之前去那邊出差的時候專門留心學的。
要知道這輩子的她,最遠也就只到過縣城,再遠根本就沒有去過。
面條鹵是蘇荞一早就做好的番茄雞蛋鹵,之前一直放在竈臺邊煨着。
面擀好了,只需煮熟就可以吃了。
看蘇荞将水燒上,肖祁峰放下搗好的蒜泥,看了看門口:“我去叫他們準備吃飯?”
“不用了,咱先吃,能睡就讓他們多睡會兒。待會兒起來了小蔚會煮給他們吃的。”蘇荞解釋道。
燒開水,下面,煮熟撈起盛入碗中,拌入酸香爽口的西紅柿雞蛋鹵……
肖祁峰仔細的盯着面條看,發現那面煮出來除了顏色稍微深了一點,不點破任誰也看不出裏面摻了粗糧。
看着就是實打實的細白面啊!
雖然還沒有吃,他覺得自己也能夠想象那種味道,一定是細滑細滑,充滿了麥香。
就在他還在遐想的時候,蘇荞已經盛了一大碗塞到了他的手裏:“趁熱吃,嘗嘗我的手藝咋樣?想吃蒜的話可以再澆一勺蒜汁。”
她說着,拿過蒜臼又在裏面放了鹽,醋,香油,麻利的調出了一個醋蒜汁。
肖祁峰接過碗,夾起一筷子放入口中,只覺得那面條外皮爽滑,內裏筋道,充滿了濃濃的麥香氣。
再配上鹹香可口的番茄雞蛋鹵……那味道,真好吃的讓人恨不得把舌頭也給一起吞掉!
有肖祁峰幫忙,蘇荞自然順利的趕上了頭班車,也如往常一樣,剛八點就到了焦縣。
今天她來縣裏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她想去那新興的自由市場轉轉。
如果可能,想買點肉做些肉幹。
昨天,在肖祁峰拒絕收錢的時候,蘇荞就開始琢磨,要用什麽方式把這份人情債給還了。
買衣服,日用品這些肯定不合适,顯得太過于親昵。
想來想去她覺得最合适的就是送吃的了。
畢竟食物這種東西,吃完就沒有了。對于送的人和吃的人來說,都沒有什麽負擔。
肖祁峰曾經說過,他再有幾天就要回部隊了,蘇荞就想着趁他還沒走,做點拿手的熏肉幹給他帶上。
為此,她今天還特意帶了一個大袋子,希望能夠滿載而歸。
早上的時候,那人說起了他的姐夫徐慶華,說是因為家裏太窮,想掙點錢給孕期的妻子補充點營養,所以悄悄去給私人開的養豬場幹活,結果被一鍋端了。
徐慶華被抓的時候正是運動後全民最彷徨的時候,一切政策都還沒有明晰。那時候就是出門賣個雞蛋都容易被扣帽子,更別說開養豬場了。
所以即便只是去幹活的,抓住了判的刑也非常得重。
現在幾年過去了,随着政策的松動,已經有人開始試探性的做起了小買賣。
蘇荞知道,利益驅使下,再危險的活兒也依然有人會幹,就像是開養豬場。在那剛剛興起的自由市場裏,要是去的早有很大的幾率能夠買到豬肉。
只不過現在已經快八點了,也不知道還能不能趕得上趟。
蘇荞按照前世的印象朝着焦縣最大的自由市場走去。
說是自由市場,其實不過是一個比較隐蔽的小胡同。
那胡同在縣一小後門不遠的地方。
這裏的位置其實蠻好的,出胡同是縣一小,左右分別是縣委還有縣財政局的家屬院。再往前一點就是縣醫院。
可以說是焦縣的政治文化中心了。
這胡同雖然靠近縣一小,卻并不靠馬路,而是處于居民區內部,算是鬧中取靜,也遮人眼目。
而且胡同四通八達,有好幾個出入口。真要是遇到有人來抓,想跑也能迅速的跑開,被抓住的幾率能降低不少。
蘇荞不知道是誰最先相中的這個地方,只能在心裏佩服群衆的智慧永遠是最博大的。
只可惜,今天蘇荞還是來得晚了。
她緊趕慢趕到的時候那些小商販們都已經準備收攤了,連客人也沒幾個。
剩下的攤子前也只是稀稀拉拉擺着些不好賣的東西,看着就在做最後的努力。
蘇荞将整個胡同轉了一圈,也沒找到豬肉,簡直失望極了。
她郁悶的轉身準備離開,卻忽然看到胡同外走進來了一個人。
那人穿着膠鞋,背上背着一個竹筐,臉紅彤彤的,還喘着氣。
他站在胡同口一臉焦急,失落的模樣。
那樣子看上去跟蘇荞剛趕過來的時候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可能在于,一個是買家,一個是賣家。
蘇荞的眼睛賊尖,一眼就看見他那雙黑布鞋的鞋面上沾着幾片細細的魚鱗。
頓時心中一喜,不着痕跡的快步走到他的跟前,壓低聲音問:“大伯,你這筐裏裝的是魚?”
那人聽了這話,面露喜色,連連點頭。
蘇荞沒再吭聲,轉頭就往胡同深處走,男人毫不遲疑的跟了過來。
在确定周圍并沒有人注意的情況下,蘇荞朝那人背上的筐看了一眼:“大伯,你要賣什麽魚,能讓我看看嗎?”
“能,能!”
那男人連忙将肩膀上背着的竹筐給拿下來,放在了他們之間。
他蹲下身子,掀開筐上面蓋着的稻草,然後一臉炫耀的望向蘇荞:“大青魚!你看看有多肥!找遍整個市場你都找不到第二家!”
順着稻草的空隙,蘇荞往筐裏看了過去。
好家夥,還真是兩條大青魚。
活蹦亂跳的不說,關鍵是真的大啊,每一條看上去都得有兩三斤!
她知道,這人說的沒錯,這樣的魚可不是輕易能夠碰到的!
只是,她的面上卻并沒有表現出來,看了一眼就不再看了,而是望向那人問:“多少錢一斤?”
男人看了看她,面露遲疑。
他重新将稻草鋪好,然後追問:“小姑娘,你是誠心要嗎?”
“當然誠心。”蘇荞望着他:“不過也得看你賣多少錢了,太貴我可買不起。”
“不貴,不貴,三毛一斤!這兩條都是兩斤八兩左右,你要是要的話,我給你算八毛一條。要不是我今天來得晚了,這價格我絕對不賣!”男人說道。
蘇荞沒有應聲。
說實話她其實也鬧不清楚現在的魚多少錢一斤。
而且關鍵也沒有比較,畢竟這樣的大青魚她以前從來沒有在自由市場遇到過。
她掀開稻草,又朝筐裏看了看,然後指着裏面角落裏放着的,一個不起眼的用樹葉包着的包裹問:“這裏面是什麽?”
那男人顯然沒有想到她會問這個。
“小蝦米。”他說着打開了那個小包裹。
果然,裏面是一些還沒有指頭肚大的小河蝦。
那些河蝦也很新鮮,全都是粉□□白,有一些蝦須還在一顫一顫,看得出撈上來的時間并不長。
這時候的河蝦并不是什麽稀罕物,差不多随便一條小河,小溪,只要肯費工夫都能摸上來一點。
而且它肉少,想要做的好吃還費油。所以喜歡的人不多,偶爾有人賣也都是順手,肯定賣不上價。
可蘇荞對這蝦還是蠻喜歡的。回去用鹽水煮一煮,或者在油鍋裏過一過,給弟妹們當零嘴兒,吃着玩兒呗。
權當給他們補鈣了。
蘇荞将那樹葉包拎起來掂量了一下,覺得一包怎麽也得有兩斤靠上。
于是幹脆的說:“兩條魚,一包蝦,你再把這個竹筐也一起給了我,我給你兩塊二,行不?”
男人聽了這話,頓時不樂意了。
想也不想的開始搖頭:“不行不行。魚和蝦都得兩塊了,這麽大個筐,你才給我兩毛?”
蘇荞撇了撇嘴:“那蝦你能賣四毛?開什麽玩笑!”
說罷她伸手在那筐沿兒上拍了拍:“你瞅瞅你這筐都破了。我要不是因為出門沒帶裝的東西,白給我都不要。兩塊二,你賣不賣?”
聽她這麽說,男人也望向了自己的筐,這才注意到筐最上沿果然斷了好幾根荊條。
他氣得瞪了瞪眼,不情不願的說:“回家補兩根就行了,一把手的事兒。這算啥破啊?”
蘇荞聽後,二話不說轉身就走。
看她走了,男人着了慌:“哎,你這丫頭,咋說着話就走呢?行了行了,給你,給你。”
說着,他快走追了過去,将拎過來的筐放在了蘇荞的跟前。
兩塊二買了兩條魚,一包蝦還有一個七八成新的大竹筐,蘇荞心裏是很滿意的。
她雖然不知道具體的行情,可她知道這人今天和她一樣,是來晚了。
不然他的東西肯定不愁賣,可能都輪不到自己。
可晚了就是晚了,說什麽也沒有用。
現在早市都快結束了,來買東西的人也走得差不多了。
如果自己也走了,願意一次性将這些東西全部買下來的人肯定不多。
那男人顯然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才答應了她的要求。
不管怎麽樣,這筆交易也算是達到了賓主盡歡。
雖然沒有買到肉,可買到了魚蘇荞也很滿足了。
背着筐,她再次去了小北營。
既然來了,她自然還是要多轉轉,希望盡早找到房子。
從公交車上下來,蘇荞先去了供銷社的代購點,花了一毛五分錢買了一瓶醪糟,四毛錢買了兩個陶罐。
恰好看到今天有不要票的雜拌兒糖,雖然因為保存不當,稍微有點黏了,可并不耽誤吃。
她連忙又給家裏的幾個小家夥買了一斤。
她買醪糟和陶罐,是準備把那兩條魚做成糟魚。
那是她的拿手好菜。
蘇荞做出來的糟魚又香又辣,好吃又耐放,吃過的人就沒有不喜歡的。
以前朋友們總是鬧着讓她做,一做好幾乎瞬間就能讓他們搶空。
看到大青魚,蘇荞立刻就想到了這個,她覺得拿這個送人也算拿得出手了。
将買到的東西放入背簍,蘇荞開始在周圍慢慢的轉。
這一次她想好了,也不一定非得找化工廠或者輪胎廠家屬院的房子,只要能夠保證安全,這個路段附近的民房也是行的。
再不行,退一步,位置稍微遠一點的區域也可以考慮。
大不了住下來後再騎驢找馬呗。
這樣的話,她的選擇範圍就能夠大了很多。
可連逛了兩個小時後,蘇荞終于發現,自己還是盲目樂觀了。
她走街串巷,将小北營周邊幾乎走了一個遍,走得兩條腿都像是灌了鉛,背後的背簍越來越重,依然沒有找到合适的房子。
現在的焦縣,并沒有什麽流動人口,本地人自己家的房子都不夠住。
特別是小北營這種工廠區,好些人家幾代人都在工廠工作,現在一家老小都還住在一套房子裏。
願意往外出租的幾乎沒有。
正午的驕陽熱辣辣的,樹葉都開始打蔫。蘇荞又累又乏,實在是走不動了,決定找個地方歇歇腳,順便吃點東西。
她不打算去國營飯店。
家裏的糧票實在沒有多少了,在房子找到之前,蘇荞自己都不知道以後還要來縣裏多少回?
怎麽也得省着點用。
加上早上來的時候,蘇荞其實是帶了饅頭的,饅頭裏她還特意夾了肖祁峰從家裏帶來的鹹蘿蔔絲。
她準備找個有湯湯水水賣的小吃店随便吃一口,對付對付就行了。
蘇荞在街上慢慢的走着,試圖找個小飯館。
按照上輩子的記憶,她倒是記得有幾個私人小館子的菜味道不錯,可關鍵是現在還太早,那些店還沒有開業。
如果她記憶沒錯的話,這周邊的小館子都要到明年下半年,化工廠家屬院邊上的裁縫街初具雛形之後才會慢慢的開起來。
可她哪兒能等得到那時候?
好在今天蘇荞的運氣還算不錯,在路過一個小胡同的時候,讓她看到最裏面有一個馄饨攤子。
賣馄饨的是一個老大爺,蘇荞口中所謂的攤子其實就是一個扁擔擔着兩個筐。
那是兩個很大的竹筐,一個裏面應該是放煤爐,煤球,鍋以及各種工具這些雜物的,另外一個筐裏則放着一個小櫃子,櫃子分成了好幾層,分別用來放包好的馄饨,調料,以及餐具。
此時,竹筐放在牆邊不起眼的位置。
老大爺坐在煤爐邊,那櫃子就放在他的身旁。
馄饨攤兒所能提供的條件真的很簡陋,甚至連個吃飯的桌子都沒有。
圍繞在爐子的周圍,錯落的擺着幾個小馬紮,這就是全部了。
但老大爺的生意看上去卻相當不錯。
那五六個小馬紮上都坐着人,甚至還有幾個就那麽随意的往那一蹲,一邊和老大爺聊着天,一邊捧着碗吃得津津有味。
一看就是老客。
看到這個情景,蘇荞知道那馄饨的味道應該錯不了。
她自然走了過去。
“大碗兩毛,小碗一毛五,不用糧票,姑娘吃大碗小碗?”看到她,老大爺熱情的招呼道。
蘇荞一下子就明白他生意為什麽這麽好了。
味道不味道先不說,這年頭不要票的東西,随便什麽都不愁賣啊!
蘇荞看了看旁邊吃客們手裏端着的碗,覺得賣相不錯,于是痛快的掏出了兩毛錢:“來一小碗。”
“好嘞!”
大爺接過錢,先找了她五分,然後熟練的丢了幾個小馄饨到煮沸的湯鍋裏。
那馄饨的皮薄得微微透明,基本上在湯裏滾一個來回就煮熟了。
老大爺拿起旁邊放着的一個裝着紫菜蝦皮和調料的小碗,待鍋開,先舀了一勺湯進去,然後用漏勺撈起馄饨放入湯裏。
整個過程加起來不過幾分鐘的時間,一碗馄饨就做好了。
蘇荞接過盛着馄饨的小碗,想要找個能夠放碗的地方,可看了一圈也沒有找到。
“去院裏,那邊院裏有地方坐。”
看得出她是第一次來吃,老大爺在給別人下馄饨的間隙,給蘇荞指了指胡同最裏面的一個院子。
順着老大爺指引的方向,蘇荞端着碗小心翼翼的朝那兒走去。走到跟前她才發現那裏居然是一個街道的小服裝加工廠!
也不知道老大爺和這加工廠有什麽關系?
反正看到她端着馄饨碗,門口看門的中年婦女不但一句話都沒多問,還非常熱情的給她指了指裏面:“坐那兒吧,那兒還有位置。”
蘇荞這才發現原來原來那馄饨攤兒的客人不是一般多,這院裏竟然還另有乾坤。
就在靠近傳達室的牆邊,有一個長條桌。說是長條桌,實際上就是在底下摞了幾摞磚,然後在磚上面放了一塊木板,搭起的臨時桌子。
這會兒那長條桌前,放了得有十幾個小馬紮,而且差不多全要被客人占完了。
蘇荞連忙過去占了一個馬紮,坐下來後才松了一口氣。
她端着碗先喝了一口湯,忍不住嗯了一聲。
這馄饨做得相當不錯。
雖然餡兒很小,一個馄饨裏面包裹着的肉可能還沒有一個手指甲蓋大,但味道調得非常好。一口吞下去,總讓人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而且那給馄饨打底的湯絕對是骨頭熬出來的鮮湯,貨真價實,滋味淳厚。
喝上一口,蘇荞覺得自己更餓了。
她從書包裏拿出了帶的饅頭,配着馄饨一起吃了起來。
吃完馄饨,蘇荞按照別的吃客的樣子,将用過的碗放在了桌子邊上的一個木桶裏,然後就準備離開。
結果剛走出沒有幾步,就看到兩個人合夥拎着一個特別大的大麻袋從廠房裏走了出來。
這個服裝加工廠和這個時代大部分街道小廠一樣,規模非常小。
院子看上去蘇荞覺得也就比他們家前後院加起來再大那麽一丁點兒。
總共也不過就只有五六間平房,外加兩間上鎖的屋子作為倉庫。
因為實在是太小了,不過吃碗兒馄饨的功夫蘇荞就把它全看了一個遍。
那兩個人拎的麻袋沒有封口,敞開的袋裏鼓鼓囊囊裝的全是碎布頭,堆得冒尖,還有一些從麻袋裏耷拉下來,垂在地面上被他們拖着走。
望着那些碎布頭,蘇荞再也走不動路了。
她的心一陣狂跳,只覺得自己發現了一個了不得的契機。
她站在原地沒動,直看着那兩個工人拎着袋子走到了兩個廠房之間的夾縫處,将它胡亂的靠在了牆邊。
任那裏面的碎布頭散落的到處都是。
蘇荞四下裏看了看,發現并沒有人關注這個,或者說即便有人看到,也習以為常的壓根不去注意。
她朝廠房跟前走了幾步,确定那袋子東西是廠裏的廢品,是不要的,然後就轉身回來走向了傳達室。
她從書包裏拿出了随身帶的茶缸子,沖着裏面看門的中年婦女禮貌的問:“姨,請問您這兒有熱水嗎,能不能給我倒點?”
那女人是看着蘇荞端着碗進來的,這會兒看她要水,也熱情的很。
“怎麽,馄饨鹹了?你下次來吃提前說,讓我爸少給你放點鹽。”
蘇荞沒有想到原來這女人竟然是門口老大爺的女兒。
聽她這麽說,連忙擺手:“沒有,沒有。是天太熱,我走得有點渴了。大爺的馄饨做得特別棒,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馄饨!”
聽她這麽說,女人臉上露出了得意的表情:“我爸的馄饨做得确實好,在周圍很出名的。你別看我們家的攤子小,每天來吃的人多得很呢。”
說着,她丢下手裏正在織的毛活兒,站起身沖蘇荞招了招手:“進來吧,我剛燒的開水,進來喝一口。”
看她這麽客氣,蘇荞連忙道謝,然後走過去将茶缸放在了桌子上。
那女人拿起暖瓶,給她倒了半缸子,嘴裏還不忘解釋:“太燙,先給你少倒點,喝完再倒。”
“謝謝阿姨。”
蘇荞說罷,從包裏拿出了一把水果糖放在了桌子上。
然後拿起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