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夢麟
話說這人生在世,難免有那麽幾門糟心的親戚。陳熙性子好些,遭遇便慘,将原侯府大門兒一關,一家子的亂神。洪謙狠些,又有各種陰差陽錯,面兒上便只遇着林家這群鳥人,際遇倒比陳熙略強着些兒。
卻都不是甚好事!
陳熙家裏頭父母只能“谏”着,想管弟妹,又是一個個不好管的。自陳烈始,這三弟猶記着當初他不肯追究陳煦過錯,陳熙說話,他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陳二姐出嫁女兒要靠娘家,陳熙板起臉兒來喝斥幾句,她倒是肯進,奈何十餘年養成了一副脾氣,縱是自己想改,一時半會兒也改不過來,不出三日,又故态複萌,再跑回娘家來。陳三姐倒是個好的,卻叫家裏長輩給耽誤了,陳熙都不敢與她說個重話。
陳熙又有一雙不甚親近的兒女,以原侯家法,只是養得略嬌氣些兒已是謝天謝地了。他這一立功回來,族裏長輩是說他“出息了”,原侯家好歹是勳貴人家,故舊亦不少,昔年慈宮勢大時依附陳氏的一些個人,先前有反水的、有觀望的、有潛伏的,此時反水的大半不好意思出頭,那等觀望的、潛伏的卻都出來了,十分親近。今日你置酒,明日他設宴,都要與他接風。
陳熙說要“韬光養晦”,也不能将大門一閉,誰個都不理,叫人家熱臉來貼着冷門板。那便不是韬光養晦,是“人鬼不共”了。與這些人相處,遠了不行,近了更不行。陳熙自外歸京,見的人都說“瘦了”,豈料歸京半月,才是真個“瘦了”,也赴宴吃喝,家裏也與他進補,人還是瘦了下來。
那頭洪謙比他好些,将林皓與那銀姐看管起來并不費他甚事,寫信回去江州也不算個大事兒,最可恨者乃是因林皓之事,秀英心中有氣,弄得心緒極是不佳,又害起喜來。虧得秀英牢記着前些年流過的那個孩子,忍着不去生這閑氣,又禁了下人之口,不許叫出去胡言亂語。
洪謙所慮者更有一條,今年乃是大比之年,林皓之事雖不大,嚷出來卻也難聽。玉姐才生了兒子不多久,娘家這九曲十八拐的親戚便做出這等事體來,真個打臉。雖說親戚已遠,誰個叫程、洪兩家人丁單薄再無近親、林家便是最近的了呢?
若洪家鐵了心要做那勳貴人家,這等“香豔緋聞”也無傷大雅,偏偏洪謙為長遠計,還想要個好名聲,不免就要束手束腳,特特于信寫明,要個主事之人過來,免得将事情鬧大,彼此面上都不好看。
且洪謙原看着林辰學得不壞,因在太學,倒不必拘泥于籍貫回原籍去考試。本朝太學生若學得好時,過了考核,亦可授官,洪謙原想叫他試一試手兒,授了官兒去不去是兩說,總好有個退路不是?如今若林皓做下的醜事叫人知道了,林辰是他族兄弟,也要受些個牽累。
眼下事雖未發,林辰卻已為林皓發愁,因林皓事,弄得魂不守舍,考試也考不好,叫洪謙喚來訓了一回。洪謙越發厭惡起這林皓來了,卻也只有好吃好喝地供着他,只等江州林家來人,好叫人帶他滾回老家去!想一想,又提筆寫一封信往江州,請張嘉瑩并齊同知等諸姻親,好生看管林家,但有不法事,休要看他面子,該怎生治便怎生治。
辦完這些個,洪謙又去安撫秀英。秀英彼時已順過氣來,徑對洪謙道:“我并不曾很生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混帳王八羔子要丢人,咱也禁不得。非是我涼薄,我怕慣着他,有事為他兜着了,日後他便要惹下大禍來,到時候咱卻救他不得。豈不是那鄭伯克段于鄢?”
洪謙怔忡一下,忽而笑開,日子久了,險些忘了秀英也是打小讀書的,只因家裏家外事務繁劇,每當她是內宅婦人、專與家長裏短打交代了。一笑而過,道:“我有數兒,你只管安心養胎,岳母那裏,先與她說一聲兒罷。甚事都瞞着她也不是個事兒,萬一她從別個人口裏聽來,又要胡亂操心,不定要如何說,你先說與她,不論她如何,總在你眼下看着。”
秀英應了一聲,忽地道:“快要到秀才試了罷?那頭珏哥讀書也有些個年頭兒了,他今年考是不考?”
這又是洪謙一樁要做的事兒,雖與這朱家摘清了幹系,卻又有着與“朱沛”的一分交情。朱沛“死了”,洪謙與他算是舊友,無論如何也要關切一二。先時事情已經做下,如今也須得順着往下做。
洪謙道:“我去問問。”心內想的卻是,朱清已是舉人,今年怕不也要再試一試?叫他中了進士,不定又要生出什麽事來。這卻不與秀英說了,自家肚裏有個數兒便好。抽身往外處去,對秀英道:“我往書院裏走一遭兒,尋了珏哥打聽打聽。”
秀英應了一聲兒,問明他晚飯回來吃,便打發人伏侍他往城外去了。
——————————————————————————————————————
這洪謙帶了二、三家仆,各乘馬,一路打馬往石渠書院裏去。還未看着書院大門兒,已見那路上來來往往,行人較往日多了一倍不止。這些個行人皆着長衫,也有步行的、也有乘馬的、也有乘驢騾的,間或有車轎通過,有獨個兒的、也有獨伴兒的,還有帶着書童兒的。想是赴京舉子,慕蘇先生之名而來。
洪謙到了書院,先問蘇先生現在在何處,聞說正叫許多舉子圍着,便也不去見他,徑喚人尋珏哥來。珏哥近來總在書院裏讀書,他以祖蔭也可入國子監、太學,朱震卻他原是在霁南侯府,雖讀書,卻不是走的科考的路子,是以學得不牢靠,特将他丢與蘇先生嚴加管教。是以珏哥并不敢曠課,總在書院讀書。
不一時,珏哥來見洪謙,口稱:“世叔。”洪謙丢一眼色過去,珏哥會意,陪他往僻靜處閑走。洪謙先問他功課,珏哥也一一答了,洪謙又随口問他些詞句釋義等,珏哥皆答得出來。洪謙道:“你學得倒也有幾分火候了,今年考試,可有章程了?”
珏哥道:“但憑祖父吩咐了。”洪謙語氣便有些兒生硬:“你祖父是如何說的?”珏哥面上微紅,聲兒也低了道:“老人家叫我今年下場一試。”洪謙心下納罕,這珏哥雖是年輕後生,因生在侯府,并不怯場,今日何以這般扭捏?因目視了之。
珏哥見躲不過,方帶些兒羞澀說了:“他老人家說,叫我下場好歹有個功名,才好……娶妻。”
洪謙一算,珏哥也年近二十了,蘇家五姐年紀也不小了。如今朱震府上人口又少,珏哥肩負開枝散葉之責,确該成婚了。口中勉勵兩句,卻又說他:“只管将心思放到考試上,旁的甚都休要想!”語頗嚴厲,珏哥聽得脊背後汗,不敢再想娶妻的事,連聲應了,自去讀書。
洪謙聽聞此事,便又添一樁心事。因見蘇先生周遭叫圍了個水洩不通,便也不過去,只叫珏哥與蘇先生說一聲,又留了封拜帖與蘇先生,做足了禮數方回城去。回來便與秀英如此這般一說:“且休張聲,考得上時再說,設若有個萬一,看那家裏是何打算,咱再應對。”
秀英雖口上應下了,暗中卻實打實備了足足兩份子禮,一份名正言順地與蘇五姐兒添箱、與蘇家道賀,另一份兒卻要着實花些個心思好送與朱家,頂好是面兒上不顯、內裏實在的物什。卻又說洪謙:“舉人們都要來京裏考試,江州同鄉也頗有幾個人,你今日出去一整天兒,他們又遞了幾份拜帖兒來,我都叫收下了,叫程實說你去書院了。”
洪謙正脫外袍,聞言停了手,扭臉兒問道:“那個盛凱可有帖兒來?”秀英道:“我未曾看哩,都在你書房桌子上那個小紅匣兒裏收着了。”洪謙道:“先擺桌兒吃飯,飯後再看。”秀英答應一聲,又問洪謙:“可要請盛小秀才到咱家裏住來?不請恐不好,請了,皓哥又在。”她叫得順口了,依舊稱盛凱做小秀才。
洪謙道:“你請了,他也不肯來的,不信咱便試試。”秀英狐疑看着洪謙,洪謙便以少年傲氣相搪塞。秀英道:“縱他不來,我也備一份兒盤費與他,好叫他在京中衣食無憂,安心攻書。”秀英在京中久了,也知曉些個事情,諸如資助舉子,待這人高中後也是自家助力一類。雖不好明說,卻是人人心裏明白的。
說及此,便越發說開了:“想來同鄉也不少,但能尋着了、聽着了的,都與他們一份兒資助。橫豎花不了幾個錢,我聽說旁人都是這般做的。咱才從江州老家到京裏來,不好不管鄉親。”洪謙一點頭:“也好,只要将林皓看緊了。”秀英連忙應了,又請問這銀姐要如何處置:“她也不是咱家的人,皓哥還好說是長輩管教晚輩,她一個逃妾……”
洪謙道:“真個送官,連皓哥也要一同送了!”秀英道:“縱江州來人,也不好将銀姐送官,只好悄沒聲兒地帶回去,又或者送她回原主人家裏罷了。”洪謙道:“看他家長輩是個甚章程罷!我倒要問問,他們這是要做甚!”
秀英見他動怒,勸道:“如今江上船又多,家裏事務也多,路又遠,沒個一、二月,且到不了。你先休急。”洪謙道:“只恐夜長夢多。”秀英道:“我叫小樂旁可不做,專一看管。”洪謙曉得小樂是自江州帶來的,打從江州時便也是個伶俐人,倒也算放心。
除此而外,再無可議之事。洪謙又說:“明日許要出去與他們舉人吃酒來,晌午便不回了。”秀英應了一聲,道:“哪家酒樓挂賬?我好叫程實去與他家會錢。”洪謙笑道:“帶些個銀錢就是了,也花不了幾個。不定哪家。”秀英道:“也好。”
——————————————————————————————————————
次日,洪謙果齊邀了往他家送帖兒的幾個舉子,一總往醉仙樓裏吃酒去。江州今年共來二十餘舉人,有老有少,也有些個是去年與洪謙一道來趕考卻落第的,也有是這二年新中舉的。諸人有老有少、有貧有富,一眼看去卻都衣飾整潔。
洪謙因不見盛凱,故而相問。內裏一個中年舉人道:“他一頭紮進間破廟裏,埋頭苦讀,不肯出來哩。”洪謙一笑,與衆人舉杯,道:“家中無多婦孺,園林未治,無以待客,只好權在此處相請,有疏忽處,還望勿怪。”衆人齊說不敢。內裏有熟的,便說他回鄉時熱鬧。洪謙也謙遜幾句。
将有了些酒,那一等自來熟的便欲朝洪謙打聽些個京中新聞,又問科考事。洪謙道:“今番主考卻是梁相。”衆舉人裏心思活的,便知這卷子要如何答了——不可過于堆砌,頂好寫得樸實些兒。有些個呆的,卻還要再問一句這梁相閱卷,又會是個甚樣章程。洪謙便說:“梁相喜質,至于其他便不是我能問的了。”
說話間,間壁卻有女樂響起,卻是些個他地之舉子也來這醉仙樓裏飲酒吃飯,喚了唱的來助興。
其時文人揚名大致有兩途:一便似蘇先生這般,致力做學問,又行事端事,是以名聲布于四海,皆稱其為君子,洪謙也勉強算作這一類;二便是風流才子,寫許多脍炙人口的詩文,天下傳唱,這傳唱便須借着歌聲之口。唱的不止是伎樂,更有青樓女子。名妓也須借着名家的才華,時有好聽新曲,才能不叫後人比下去,才子也須得借着這些人的口,将他大作傳出去,才好揚名。算是風借火勢、火借風勢,尤其這京中,人口又多,無論是名妓或是才子,都愛往這處揚個名兒、趕個生活。京中尤其熱鬧。
洪謙自入京便不喜這個,家中也不養女樂,今番往醉仙樓宴請諸舉子,一是不欲他們往家中裹亂,二也是家裏并無助興女樂。聞這女樂聲起,便叫人将先時訂的一班唱的喚了來,卻與諸人道:“我做文章尚能看,詩詞上頭卻不好,諸位但有佳作,不妨令她們唱了來。”
諸舉子也有了些個滿,這男子尤其是有了酒的時候兒,在女子尤其是美貌妙齡女子面前,便愛炫耀。初時還相互推辭謙讓,後便放縱起來,你也寫、我也寫,又請洪謙品評。洪謙笑道:“我卻不甚懂這個,你們寫了,叫她們看着,揀看關順眼的唱來,她們唱了誰的,便是誰的好——她們是唱慣好曲的,自知哪個好。”
這一般女樂裏,卻有一雙姐妹花,乃是雙生子,一般模樣兒,名兒便一個喚做大雅,一個喚做小雅,卻是京中有名的花魁行首。原這京中風月行裏也不好做,非弄得風雅了,便沒個人肯排場。頂好的有三家,便依着《詩經》與女娘取名兒,乃是風、雅、頌。大雅、小雅自幼叫這一家鸨子買了來,精心養着,又教習諸般技藝,更因是雙生子,引得許多人趨之若鹜。若非洪謙在京中已有些個身份,又是宴請的舉子,尋常人卻難将這二人一齊喚來。
當下兩人一齊開口,只唱內裏一個王舉人的詞,王舉人頗得意,自家也搖頭晃腦兒跟着哼唱。
正歡樂時,卻有人來叩着門板,洪謙丢個眼色,程智出去看。不一刻回來,附程謙耳邊道:“是有位大官人,聞得咱這處女娘唱的好聽,曉得是這大小雅,便想與官人商議,叫這兩人也去唱一曲。小的不敢胡亂答應,卻将他帖兒拿了來。”
洪謙取他帖子一看,見上書的名字卻是褚夢麟,略一尋思,便知這一位也是個丁憂回來的。前幾日略聽了一耳朵,褚夢麟丁憂前已是九卿之位,今年卻及未有四十,算得上是年輕有為。洪謙便格外在意,又留神打聽了一下,此人父親早亡,止有寡母在世,家境并不寬裕。
他卻真個争氣,心思又靈,無論置産或是讀書,皆通透。二十歲上中秀才,次年便中舉人,卻志存高遠,宛拒了家鄉一士紳結親之語,一朝入京,又中狀元。因生得委實英俊,叫當時主考,現今宰相之一的李長澤選中,官家一看之下也喜歡他,便點做狀元。榜下捉婿,李長澤眼睛看得準,養的家丁強壯手腳快,捉這褚夢麟來将一個女兒五姐許與他。
這褚夢麟樣樣皆好,又允文允武,時有驚人之語,以天朝必與胡人有一戰,打得胡人怕了,方能致太平。又以士農工商,皆是百姓,不可輕忽商人等等。放他到地方,五年而大治,人民富足,士紳也齊誇他好。既有能為,又有聲望,褚夢麟初時升遷頗快。
他原本該是個宰相坯子,若官家也是個英主,倒好與他君臣相得,創不世之偉業。不料諸葛亮遇着劉阿鬥,官家這爛泥糊不上牆。又因褚夢麟年輕氣盛,參了原侯一本,叫慈宮記恨上了,時不時且要壓一壓他,只将他往各地方胡亂放去。
照說他有個宰相岳父照看着,又是少年才子,且有才幹、不畏強權,且會籠絡人心,當有許多人為他說話。誰料便是他岳父李長澤,也看他不甚順眼。蓋因他有一個毛病:疾在好色。
李五姐也是個美人兒,他卻猶不知足,婚不經年,李五姐有孕,他竟不管是男是女,又收用了兩個婢子,不多時,婢亦有孕,這便叫京中正派人瞧不上眼兒。虧得李五姐賢良淑德,容了,家中才沒鬧将起來。李長澤聽說這女婿不識好歹,喚來斥責于他,他卻紅着眼睛說這婢子懷的也是他骨血,又不肯留子去母,又說男人丈夫,不能護一女子,便枉為人,李長澤心中便極是不快。
李五姐尚未生産,褚夢麟因會寫一手好詞,又得青樓之青眼,與行院內有名的行首花名兒喚做寶寶的弄做一處。以這寶寶是他的人,便不能流落在外,又接了家來。将李五姐氣得早産,幸而生的是一個哥兒,李長澤才緩了臉色。尚未及數說他,他卻因兒子滿月後李長澤夫人要接女兒回家,送妻子回娘家,撞着李長澤家裏服侍的一個美人兒,勾勾搭搭,将人勾得夜奔而來。
為掩醜聞,對外便說這女子是李五姐的侍女,美人又入褚夢麟懷中。他還好生個事兒,按律,為官的不許在任上所轄地內娶當地人為妻,是為防其循私有不法事。他卻在任上納妾,周游地方,娶當地富商女為妾,這妾又攜了大注嫁妝,他又許其經營。這妾既有了産業,又有了他許諾,腰杆兒便挺,很是弄了些兒麻煩事,不甚服主母管束。
此外又有好些個美姬、紅顏,身旁熱熱鬧鬧。既有這許多妻妾,便生出許多兒女來,行動便是一大群兒。許是老天格外厚愛,他子女非但多,且個個生得都不壞,內裏還有極聰明的。然那一等好人家卻不肯與他結親,以其家風不好之故。
因他這好色的毛病兒,不知道挨了禦史多少彈章。他又實是個能做事的,縱挨着彈了,也多是些私德上事,又不誤國政,也只得随他。李長澤總不能眼看着女兒、外孫跟着他吃苦,心裏恨着又後悔錯将女兒嫁與這個禽獸,卻又不能将他整死了,有個要整死他,好攔的也略擡手攔上一攔——心裏實是不喜。
李長澤只眼看着外孫出息,再不管他那昔日歡喜不盡的東床快婿。更因這女婿“有才無行”,也覺晦氣,連在政事堂裏也不多說話兒了,最常說的便是“臣附議”。轉回來下死力氣教導自家子孫,休學褚夢麟那惡心樣兒。
一二女子,洪謙無可不可,又想以褚夢麟之好色且喜耍個脾氣,無須在這衆目睽睽之下與他争執。便道:“只消兩位姐兒樂意,我自無妨——只我這裏有客,他須補與我兩個唱的好助興。”
那頭褚夢麟聽了也歡喜,真個拿了兩個唱的來換,又親來致謝。洪謙與他一揖禮,道:“舉手之功,何須挂懷?”褚夢麟見他高朋滿座,他自家也有朋在,道一聲謝,攬着大小雅,揚長而去。
洪謙“嘿嘿”兩聲,卻招呼諸舉人飲酒,又與那兩個換來的女娘道個擾,命接着唱。心道,這褚夢麟私德不修,卻似肚裏有貨的,這等人,用好了,也能頂大用。此時他卻不知,他與褚夢麟的緣份,且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