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自從入秋之後,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下來。
進入十月,姚子萱接到了慣例送上門來的宴會請帖。這些年為了準備給沈勳挑選妻子,姚子萱倒是一直都參加的。只可惜家事國事摻和在一起,姚子萱一直也沒找到機會去将相看中意的少女告知沈勳,讓他自己挑一挑,然後上門去提親。
但是為了将來不事到臨頭手忙腳亂,姚子萱也依舊堅持着去參加。
今年也不例外。
只是,今年園子裏多了李婉雲。
李婉雲剛剛到的時候,姚子萱曾經想過李婉雲到底是什麽身份,沈勳特意地将她送過來,是不是在暗示自己什麽。
後來就發現自己想太多。這位李姑娘,是從宮中送出來的。成國公娶妻,斷然不可能是娶一個身份低下的宮女。就算她曾經是女官,也并不能讓她的身份增添更多的光彩。
于是,她轉頭就去想,這位李姑娘,是不是繼子怕自己顯得無聊,送過來給自己作伴的。轉頭看到沈勳殷勤探看的模樣,卻又不确定了。
姚子萱知道自己身份尴尬,所以也沒想着要真的讓沈勳選了和自己心意的兒媳婦,只是,成國公的家世擺在那裏,沈勳将來的妻子,能夠選擇的範圍,其實并不大。
除非,有什麽事發生了。
姚子萱想着邀請李婉雲同去,李婉雲卻知道,現在自己不太适合出現在衆人面前,于是婉轉地拒絕了。
姚子萱也不在意,自顧自地去了。
回來之後,神情上就帶上了嘆息。李婉雲自然而然地上前勸慰,詢問着原因。
姚子萱輕聲嘆道:“你可曾聽過學士李家?那家的女兒,前些日子去了。”李婉雲的手一抖,對這個消息有些愕然:“怎麽忽然就去了?”
“倒也不突然,年前就有消息傳出來,說那李姑娘因為家中之事而心情郁郁早已纏綿病榻,如今已經到了年尾,終于熬不住去了也不奇怪。”姚子萱這樣說着,又是一嘆:“實在是可惜了。李家的那姑娘,溫婉賢淑,又擅長管家,身份也高,若不是……是世家婦的好人選。”
姚子萱轉頭看着李婉雲,微微笑了笑:“說起來,你也姓李,說不準,很久之前你們可能是一家人。”
李婉雲低頭微微地笑了笑:“五百年前是一家。”
與此同時,她的心中卻黯然一嘆。李婉雲這個名字,今後就已經沒有提起的必要了。這個身份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消亡。
如今,自己是李婉,身份清白的農家女,不久之前作為女官剛剛從宮中送出來。
她的唇角微微地勾起一個弧度,即似諷刺,又似憐憫。
李婉雖然身在園林中,卻依舊能夠從沈勳處得到許多的消息。
但是這一日,當她看到沈勳送過來的消息,北寧女帝有孕的時候,依舊忍不住盯着那張字條看了好一陣。
“他一直都沒有放棄。”沈勳在門口說,看着李婉,神色平靜,“他說,他要站到足夠的高度,來幫你。”
“隔着一百多年的世仇,在另外一個國家幫我?”李婉說,“真的不是幫倒忙?”
沈勳似乎想說什麽,但是卻沒有說。
李婉看着他的背影,心中輕嘆。其實她已經沒有自己想象中那樣對李牧言充滿了怨恨。但是,想要恢複過去那種親密,大概也不太可能了。
兩個人中間無論如何都似乎有一條裂縫,将兩個人劃開,再沒有辦法像以往那樣,毫無芥蒂并肩而行。
沈勳最近比較忙碌。
不僅僅是因為國內的事情,也因為,出海的船只帶來了來自海外的使者,餘陶作為一個皇帝,第一次接受番邦使者的觐見。
禮部越發地忙亂起來。
而沈勳別有一番心思。
那些前來觐見的使者當中,有人悄悄地給他送上了信件,來自遙遠的大洋中,某個曾經以為是小島,如今看來,赫然是一片大陸的地方。
在那裏,沈家的人馬已經駐紮生根,現在看來,已經悄悄地選擇了自行為政,脫離這個國度。
沈家派了當地的土人過來,作為一個國家的使者觐見。
沈勳當時是吃了一驚的。
但是很快,他就鎮定了下來,并且覺得,這也并不是那麽意外。自從得到沈家發現了一個小島的消息到現在,如今已經有一年多。本地帶過去的稻種早已在那邊生根發芽,并且出乎意料地長得非常好,不僅能夠供應本地的人馬,甚至若是有足夠的船只,還能向大陸供應許多。
當地的土人雖然兇狠,但是卻并是不能談判的。雙方目前相安無事,沈家暗地裏已經在趕着制作各種兵器,以及訓練當初借着海船失事的名頭扣下來的流民,準備什麽時候撕毀盟約,将當地土人徹底打壓下來。
那個新大陸上,一片生機勃勃。
沈勳從那些信件中,那些描述讓他心神向往。
但是,現在還不能走。作為沈家在本地最後的根基,他要等到沈家在那個陌生的地方真正的生根落地,不懼風吹雨打之後,才能離開這裏。
現在,那裏還需要這裏的資源作為支撐。
沈勳覺得有些疲憊,但是想到不會太遙遠的将來那些肆意的日子,也就咬牙支撐下去。
餘陶對此毫無察覺。對他來說,觐見的番邦使者是三個國家又或者十幾個國家,其實毫無區別。他根本記不住那些人到底是什麽國家的,這些都是官員們應該做的。
他要做的,只是在恰當的時候表現出适當的善意,配合着其他人表現出這個國家的強勢和強大。
在餘陶看來,那些番邦使者其實都長得差不多。這也是許多官員的看法,在他們看來,那些人都是皮膚曬得發黑,個頭有些矮小的存在,一眼看過去分辨不出來誰是誰。如果不是不同的衣飾,他們說不定在開頭就會認錯許多人。
在某次接見中,餘陶差一點就認不出人來。如果不是身邊的女官上前一步悄聲将眼前那人的具體身份代表的國家都說出來,餘陶大概會指着他喊出另一個國家的使者名字來。
那位使者自然也是察覺到了着中間的變化的,笑嘻嘻地對着那女官笑了一笑,說出一番話來。
“我來之前,聽說這個國家輕視女人,我還在想怎麽會有這麽愚昧的國度,如今看來,傳言都是假的。貴國也有非常優秀的女子在官場上行走,這是極好的。”
官員中有人立刻就神情一變,想要上前辯駁一二,身邊立刻有官員拉住了,制止了他的行動。
餘陶聽了這話,片刻的尴尬之後,心中就轉過了彎來,立刻一喜,笑嘻嘻地就着這個話題和那使者說了兩句。
等到使者們離開之後,立刻就有忍不住的官員們冒出來,繼續就着這個話題說事。
餘陶冷笑着看着臺下的官員們議論紛紛,慢條斯理開口道:“諸位若說那番邦不通事理,可別忘了,邊上還有個北寧。如今,北寧女帝在位,朝堂之上男女争鋒。若不是前些日子北寧內亂,如今也輪不到我們在這裏優哉游哉。”
餘陶這話說得甚是不妥當,大臣中許多人立刻就紛紛辯駁起來。
見大臣們一時失了禮儀,餘陶也不生氣,只是含笑道:“既然諸位都有話說,那就讓大家一起來辯。朕有意在大齊周報上開專題來辯論此事,諸位可有願意執筆之人?”
丢下這句話,餘陶就不再自己參與這件事了。
李婉第一時間就知道了這件事,沉吟片刻,微微一笑。
餘陶又在做這種事了,用無關緊要的小事來引發背後更多的算計。他看上去十分擅長這種算計。
争論女子是否有權參政不過是一開始的小事,讓周報拿到話語權才是目的。
也許,以後不只是周報。
李婉的這個猜想很快就得到了證實。
嫌棄一周一刊沒辦法暢快淋漓表達自己想法的臣子們很快就想出了增刊等方式,最終在經歷了一個多月的增刊模式之後,周報變成了兩日一刊。
這個時侯,再叫周報就已經不适合,于是,餘陶大筆一揮,改了名。改名之後的大齊中央報官方性質十足,倒是讓許多人有些望而生畏起來。
李婉在這個時侯,果斷地讓那個沈勳上了折子,将刊發報紙的權力進行有限的售賣,僅有的到許可的才能進行進行報紙制作和售賣。這份許可,被稱之為報牌,最終發出去了五份。
其中一份被沈勳手底下的人拿到,在李婉的點子下,很快就變成了一份相對親民的市井小報。不僅刊登市井之間的一些事,也刊登專門聘請了寫書人寫出來的各種故事,更有專門的板塊刊登各方的商業信息,價格變化,流行趨勢以及部分商家的廣告。卻只是偶爾用輕描淡寫的口氣說起朝堂之上的一些大事,只說,并不評論。
事實上,廣告這個詞都是李婉說出來的。第一次試探着付出了兩百錢在這份報紙上得到了一小塊廣告位的掌櫃,在第二天贏得了可喜的營業額增長。這讓這份小報的廣告位價格猛漲,也讓那些剛剛将自家報紙弄出來試探市場的其他報紙的主人紅了眼。
但是他們也知道,最低端的市場已經被這份報紙占領,于是,他們各自向着不同的領域發展。
過完年之後,整個齊國的報紙市場,就熱熱鬧鬧地發展了起來。
一時之間,紙坊水漲船高。
作者有話要說: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