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一個原配(完)
說實話, 之前郡主很不喜歡莫骅這個木頭。
可這幾日那麽多人刺殺,莫骅卻始終能把刺客擋在外面,讓她覺得特別可靠。好像這人……也不是那麽差。
可惜, 如今他已經有了婚約!
郡主又是一陣氣悶,她自然是不想承認自己比不過張娉婷的。當即道:“等回了京城, 父王肯定會給我挑一門好婚事。你記住,我才是他最疼愛的女兒。”
秦秋婉搖頭:“我知道啊!所以我很費解, 姐姐在京城就能過得很好, 為何要跑這一趟?”又嘟囔:“跑這一趟心驚膽戰,只為了給他們擋災嗎?”
郡主:“……”
這幾日天天被人刺殺,夜裏也有刺客,她根本吃不好睡不好。就連去路旁方便, 也怕那茂密的林中跳出一個黑衣人。
真心後悔跑出來!
就留在京城, 聽話地定親,看那個木頭對妹妹的上心,成了他的未婚妻, 日子應該也能過。
接下來一段日子, 刺客越來越多,一日要接好幾波。好在即将靠近京城,有人前來接應。
一路上有驚無險,終于在離柳州一個月後,馬車到了距離京城最近的銀城。
莫骅這段時間裏每日都有信件, 到了銀城還是夜裏, 本來莫骅不打算歇, 想一鼓作氣連夜趕路進京,卻在銀城郊外又接到了一封信,他看過信後, 轉道進了銀城。将她們安置在驿館。
又找到秦秋婉和郡主:“皇上病重,安王突然發難,逼皇上立儲君。現如今宮中亂作一團,我得帶兵勤王。郡主,你留在此地不要亂跑。”
郡主冷哼一聲:“我知道分寸。”
莫骅又拉了秦秋婉到一旁:“咱們以五日為期,若是五日後你還沒得到我平安的消息,便轉道回柳州。”他握了握她的手,眼神裏滿是不舍:“娉婷,到時候,你千萬忘了我,再找一個對你好的人照顧你。”
他向來冷淡,仿佛遇上多大的事都不能讓他變臉,此時的他眼中隐有一絲脆弱,卻很快被他收斂,再次囑咐:“驿館不會有刺客,你別出去,等我來接你。”
Advertisement
他一身黑色戎裝,轉身大踏步離去,秦秋婉看着他背影,道:“我等你回來!”
莫骅腳步頓了頓,唇邊帶一抹笑意,翻身上馬,帶着隊伍疾馳而去。
早在皇上病重時,京城內外的氣氛就緊張不已,朝堂上近兩年并不太平,經常有官員被抄家斬首,這裏面有貪官,可大部分都是因為這皇子明争暗鬥而被牽連的人。
最近皇上遭遇刺殺後,氣氛暈發緊崩。
昨日半夜,各官員府邸和富商家中突然被官兵團團圍住,不許他們胡亂走動。
而皇宮裏,安王帶着駐守京都的八個指揮使一路殺進皇宮。
天剛蒙蒙亮,已經逼到了皇上養病的床前。
“父皇,儲君早晚都要立,你早晚都要從我們兄弟幾個裏面選出一位明君。您這些年來左右搖擺害了不少人。兒臣實在等不了了,既然您不選,兒臣替您選。”
安王今年三十多歲,一身白色戎裝在身,看起來頗為英武。
皇上早就病入膏肓,被兒子如此逼迫,氣得胸口起伏。他本就虛弱,只能不停喘息,顫抖着手指:“逆子!”看着滿屋子拿刀的侍衛,沉聲道:“亂臣賊子,按律當誅!朕要誅你們九族……”
“少說兩句,”安王斥道:“兒臣都是被您逼的。”
安王口中說着不得已,動作卻不慢,拿劍逼着邊上掌管筆墨的公公:“去拿聖旨,磨墨!”
公公眼看皇上已是強弩之末,到底是自己的小命要緊,急忙去拿過聖旨。
安王自己揮毫,洋洋灑灑贊了自己不少話,末了寫皇上自願傳位于皇三子,也就是他自己。将聖旨拿到了床前,手中的劍穩且狠的放到皇上脖頸間:“父皇,你別逼我。”
皇上今年已經六十多,病了許久,他臉頰消瘦,面容枯槁,手臂上滿滿都是青筋和老人斑。他不想死,也舍不得手中的權利,可小命被兒子捏在手中,他只能乖乖聽話。
他一臉頹然地去捏床頭上的龍頭,像是要拿玉玺。
忽然,只聽機括聲起,然後從床底下飛射出幾支小箭。
安王身邊護衛見勢不對,急忙伸手拉他退開。
小箭落在地上,箭尖呈不詳的墨綠色。若是被這小箭傷到,哪裏還能有命在?
安王活生生吓出了一身冷汗,氣惱之下,手中的劍對着皇上脖頸狠狠揮下。
血光飛濺,殿中衆人噤若寒蟬。
有那膽小的宮人直接吓得癱軟在地。
邊上有人試探着問:“王爺,這聖旨還未蓋玉玺……”
“這有何難?玉玺肯定就在這殿中!”皇上已死,安王只覺得頭上陰霾盡去,那九五至尊之位離他也就一步之遙,整個人意氣風發:“誰若找到玉玺,本王賞他一百金。”
聽到這話,殿中衆人意動,急忙到處翻找。
安王哈哈大笑,正笑得開懷,一柄鋒利的劍擱到了他脖頸間。
他笑聲戛然而止,回頭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己最信任的侍衛:“你為何……”
他想不明白。
侍衛手中的劍卻離他更近,逼出一絲鮮血。
安王只覺脖頸一涼,不敢亂動:“凡事好商量。你放下劍,本王封你為侯爺……國公!”
侍衛眼中赤紅:“你殺了我妹妹。”
安王:“……”
殿門口傳來不疾不徐的拍手聲,安王側頭看去,只見是自己的五弟閑王,看了看侍衛,恍然:“是你?”又有些不信:“你不是最讨厭争權奪利,喜琴棋書畫嗎?”
閑王一樂:“三皇兄似乎很意外?”他一展手中折扇,一副風度翩翩模樣:“咱們同為帝王的兒子,誰又比誰差?憑什麽你能,而我不能呢?”
對着安王幾番變幻的臉色,他笑吟吟道:“早在幾年前我就勸過你,那點癖好得改。侍衛的妹妹被你虐待而死……你被他殺了,也不冤。”
随着“冤”字落下,又是一抹血光飛濺。
再看過去,只見安王已然身首分離,眼睛裏滿是不可置信和不甘心。
他明明……已經要成事,即将成為這天下之主了。
啓王父子此時帶兵趕到,卻被攔在殿外。
啓王皺眉:“五皇弟!”
閑王回身,頓時一樂:“大皇兄,你來了啊。”
“快放我進去。”啓王看着殿中的鮮血:“父皇如何?三皇弟如何?”
閑王笑意盈盈:“就像是咱們原先算計的那樣,三皇兄親手将父皇殺了,那個侍衛又将三皇兄殺了。”
聞言,啓王大喜:“事成了?快讓我進去,先寫聖旨蓋大印。”
他想要往前沖,門口的侍衛寸步不讓。世子伸手拉了拉父親,示意他看殿中。
啓王滿是歡喜的腦子清明了一瞬,待看到所有人的刀尖都向着父子倆時,腦子瞬間冷靜下來,周身冷汗一層又一層。勉強笑道:“五皇弟,你這是作何?我們不是早商量好了嗎?我出京讓他們放松警惕,留你在此幫我看着,等我登基之後,封你為鐵帽子親王,讓你放心寄情山水……”
閑王冷笑:“同樣是父皇的兒子,憑什麽是你封我為王?而不是我封你?”
啓王心裏不安,之前那些兄弟都想争。他不好動手,便借着寵女兒遠走。由他們在京城內鬥,果不其然,前後不過三個月,就只剩下了安王。
而他臨走之前,已經說服閑王幫他。
閑王從十來歲起,就一直喜歡琴棋書畫,從不把心思放到正道上,也沒見他和朝中官員來往。分明對帝位毫無觊觎之心。多年來,閑王游手好閑,已經深入人心,沒人會覺得閑王有那心思……包括他自己。
啓王想到這些,顯些嘔出一口血。這殿中所有的人都是他拉攏的,也是他親手交到閑王手中的。
如今這所有的人都聽了閑王的……他氣得腦子發懵,勉強笑道:“皇弟,你不是從小就對政務不感興趣,想游遍名山大川嗎?”
“若不是如此。”閑王語氣意味深長:“你又怎會把這些交到我手中?既然是大皇兄送的,我便笑納了。”
世子這些年來,也幫了啓王不少,做夢也沒想到在臨門一腳時被人摘了桃子。
實在是閑王平日裏游手好閑的名聲太深入人心。
啓王氣得吐了血,世子将人扶住,正想說話,閑王已經一揮手:“啓王為儲君之位,殺了三皇兄,為了帝位不擇手段,拿下!”
啓王:“……”颠倒黑白!
實在太不要臉,明明不擇手段的人是他才對!
周圍的官兵圍了過來,啓王父子身邊的侍衛拼死相互。
世子搶過對面人手中的劍,幾番拼殺,離閑王越來越近。
閑王大驚,他是真的文弱書生,可經不起打,急忙,道:“護駕護駕……”
他面前結成了幾層人牆,世子冷笑:“閑王之前以游手好閑,只會做荒唐事。還親自殺兄,對血脈兄弟都毫無親情,簡直畜牲不如。若是讓這樣不會治國又生性狠辣的人做了帝王,才是害了天下百姓,難道你們要助纣為虐?”
衆侍衛一愣。
其實他們和閑王相處不多,會臨陣倒戈也是閑王承諾的東西太讓人心動。
要美人有美人,要銀子有銀子,要官位有官位……說起來确實荒唐。
眼看衆人一頓,世子繼續游說:“難道你們想成為天下的罪人嗎?若是不想,就放下手中的劍!”
衆人意動,閑王急了:“帝王一怒,浮屍萬裏。你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倒戈相向,抄家滅族都是輕的!”
準備放下劍的衆人又将手中的兵器握得更緊了。
恰在此時,外面一陣震天的沖殺聲傳來。
聽到這聲音,殿中本就心思浮動的衆人吓得腿一軟,擡眼就看到初生陽光中一支滿是煞氣的精銳悍勇之師沖殺而來,所過之處,血跡斑斑,該是宮門口的人流的鮮血。
血腥味沖天,所到之處勢如破竹。
官兵是血肉之軀,願意跟着逼宮也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眼看前來的官兵降者不殺。有那不想死的率先放下兵器,然後帶動了後面大片大片的人丢下了手中的刀。
莫骅逼到了殿門口,啓王大喜:“莫将軍,你來了!”
莫骅一禮:“微臣救駕來遲,王爺恕罪。”
“不遲不遲,剛剛好。”啓王心情激動不已,質問已經被邊上機靈的官兵押住的閑王:“朝中官員呢?”
閑王被一把大刀逼着,眼見大勢已去,也不再掙紮:“在偏殿。”到底不甘心:“大皇兄,剛才皇弟只是想跟你開個玩笑。”
啓王唇邊還帶着鮮血,冷笑道:“你當我是傻子?”一揮手:“帶下去!好好看管,得空再定罪!”
一個“罪”字表明了閑王的下場。
只看罪名重不重,能不能留下命了。或者說,看新帝願不願意留他一條命。
皇上駕崩,朝中這兩日還有三位王爺被安王所殺,按律定罪的事且不提,只籌備喪事和新帝登基事宜就忙亂得不行。
莫骅在局勢穩定後,找到世子:“我想去接娉婷……呃,還有郡主。”
世子頗有些無語。他和莫骅本就是多年好友,這一回的事還多虧了莫骅才讓殿中複雜的局勢明朗起來。若不是他帶着那支悍勇官兵前來,還不知道結果會如何。
就算他們父子能占上風,只怕也不容易。
如今正忙,以前和啓王府不來往的官員都忙着湊上來,來往的更是怕啓王忘了他們的功勞,一個勁兒的往前湊,辦事時盡心盡力,生怕落下了自己。要知道,皇上登基處置了罪人後,第一件事就是論功行賞。
莫骅不幫着幹活,反而想逃。
不過,世子如今不再是普通的王府世子,而是未來的儲君,思量得要更多一些。
莫骅不貪戀權勢是好事,願意和妹妹親近也是好事。世子嘆息:“快去快回。我還等着你幫我的忙呢。”
夜裏,秦秋婉站在窗前,看着京城的方向,心裏隐隐擔憂。
距離莫骅離開已經三日,再有兩日,應該會有結果。郡主這兩天也沉默了許多,看得出來,她也是忐忑的。
黑暗中,忽然有一匹駿馬疾馳而來。
借着路旁昏黃的燭火,秦秋婉隐約看到馬上的人身姿筆直,像一柄出鞘的劍。她心下一喜,轉身奔下了樓。
奔到驿館門口,馬上人剛好翻身下馬。看到她後,急忙奔了過來,一把将她擁入懷中。
臉上的兵甲冰冷,還有點硬,秦秋婉唇邊微微笑着,忽而又聞到了一股血腥味,頓時皺眉:“你受傷了?”
莫骅沖殺在最前,雙拳難敵四手,受傷很正常:“無礙,都是輕傷。”
莫骅将驿館中圍上來準備伺候他的人瞪走,一臉疼痛地跟着未婚妻上樓。
秦秋婉想到什麽,斥道:“這種時候,你居然一個人趕路,萬一有漏網之魚找你報仇,你怎麽辦?”
聽她擔憂自己,莫骅唇邊笑容壓抑不住:“不會,那些王爺都死光了,沒人會在這時候找死。”
秦秋婉:“……”
每每皇位更替,都要血流成河。她雖未親眼所見,卻已經能感受到那種肅殺的血腥。
廊上忽有一抹大紅身影撲過來,郡主急切上前,看到莫骅似乎很是虛弱,擔憂問:“莫将軍,我父王呢?”
“王爺正在準備登基事宜。”對着她,莫骅面色冷淡無比。
只一句話,郡主滿臉欣喜:“真的?我即将是嫡公主?”
她眼神一轉,面露擔憂,眼中滿是柔情:“莫将軍,你傷得重嗎?不如我請太醫幫你看看?”
莫骅親眼看到郡主從嫌棄他到今日的隐隐讨好,心裏一片漠然:“不用。我未婚妻會照顧好我。”
郡主:“……”
看着二人相攜離去,郡主惱怒不已:“沒眼光,我這個嫡公主,難道不比那個外頭長大的野種好?”又呸了一聲:“讓我跟她比,她配嗎?”
元康三十二年,康帝駕崩。
就在駕崩當日,其餘皇子都被安王所殺,閑王為了帝位,朝安王下了狠手,好在啓王及時趕到,将人擒下。皇上親傳帝位于嫡長子啓王。
啓王登基,先是按律處置此次的亂臣賊子,其中閑王被褫奪封號,發配邊境,由專人看守,無诏不得入京。
罪臣審完,又大封後宮。然後,開始封賞孩子,凡是啓王府的公子,都封郡王。姑娘都封公主,其中郡主封福安公主,享超一品俸祿,位比親王。
如此厚愛,無形中拔高了福安公主的地位,京城內外衆官員争相求取。
福安公主卻推說有了心上人,全都婉拒。
皇上最近忙得不可開交,但心情卻好,乍然登上帝位,擱誰心情都好。聽到愛女前來求見,他立刻放下手中奏折:“宣。”
走進來的福安公主嘟着嘴,明顯不高興。
皇上見了,好奇問:“這是怎麽了?誰還敢惹你生氣?”
福安公主上前拉着他袖子:“父皇,以前我不懂事。聽不懂你的話,現在我才發現,像莫将軍這樣的男人,才是最靠得住的。”
聽話聽音,皇上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頓時皺眉:“之前是你不要!”
郡主低下頭:“父皇,女兒如今貴為公主,難道不能嫁給心上人嗎?那這公主做得也太憋屈了。”
皇上有些煩躁,關鍵是莫骅如今心悅娉婷,都是他女兒,實在沒必要折騰。
莫骅這個人,能力強,為人冷淡。不能把他逼得太急。
福安偷瞄他神情:“父皇,若您下旨,兒臣就不信他敢抗旨。”
擱別人不敢,擱莫骅身上,興許還真敢。
想到此,皇上面色難看,心裏一堵,瞬間噴出了一口血。還帶着黑色!
皇上瞪大了眼,看着那黑血……他這是中毒了?
皇上登基半月後,突發惡疾,只能卧病在床。朝堂上由太子主理。
太子對于皇上的處事頗看不上,尤其看不慣他把一雙母女寵上天。
不過,中毒這事,還是要好好查一查。
查來查去,竟然查到了皇後頭上。
皇後給他下了虎狼之藥,只為了留下一個孩子。可皇上之前吐血傷身,正在養傷,兩種藥一沖,就中毒了。
且因為虎狼之藥藥效烈,皇上這一躺下,直接起不來了。
皇上大怒,下旨廢後,甚至還遷怒了郡主,将其嫁到了幾千裏遠的蠻城。再是懲罰幕後主使,皇上中的毒是真的,得好好将養。于是,移居盛安宮,将皇位傳予太子,自己安心養傷。
事實上,皇上中毒非他所願。
移居也非他所願,退位更是被逼的,做太上皇哪兒有做皇帝來得舒适?
可惜,事情由不得他!
已經是新帝的太子登基之後,封八妹為瑞安公主,賜公主府,下嫁一品武将莫骅。
婚事辦得隆重,京城中所有的官員和富商都送上了禮物。皇上還親自送了八妹出閣。
然後,他去了盛安宮:“父皇,八妹嫁了。”他坐在太上皇對面,對着父親惱怒的目光,嘆息道:“父皇,非是我要逼你,而是您太任性。明明莫骅喜歡八妹,你卻要強人所難,非要把人逼反。過河拆橋也沒你這麽快吧?在福安面前,你還有腦子麽?”
太上皇怒斥:“你個逆子。朕身為帝王,想如何便如何……咳咳咳……”
眼見說不通,新帝便放棄了:“您好好養着吧,前朝我會幫你看好。你放心,我和你不同,你是想讓自己過的恣意,而我,想要這天下百姓安康,家家倉中有糧,腹中有食,冬日不必受寒!”
太上皇怔住。
新帝負手看着天邊:“父皇,你且看着!”
秦秋婉成親之後,莫骅便求了皇上去邊境寬城。
寬城隔壁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偶爾會有人進犯。而寬城,距離柳州城也就三百裏,快馬疾馳三日便到。
雖然還是挺遠,但比起遠在千裏之外的京城,還是近了許多。
秦秋婉回到柳州時,林琴兮早已經沒了性命,臨死之前,她還重創了李家夫妻。她讓人查過,李家各人已經各奔東西,過得并不好。
秦秋婉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寬城,剩下一半時間住在柳州城陪着二老,一直送他們百年之後,才和莫骅一起回了京城。
彼時,莫骅已經年近不惑,交還兵權,帶着她住在京城郊外養身。
近二十年來,百姓休養生息,越來越多的孩童啓蒙讀書,為國效力,後世稱“康平盛世。”因為有太上皇在,又稱“兩聖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