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唇亡齒寒的道理
四叔伯被五叔伯瞪眼以後,砸吧了嘴,也就不再說話了。
族長這才開口問道。“明丫頭啊,這等事情我們這幾個老東西都曉得你打算是為我們唐家着想,可是剛才你也瞧見了,你父親私用了四十萬白銀,商會各分支所有人肯定是會不滿的……”
這是現在比較為難的地方,唐朝明很清楚這一點,只不過她到并不覺得這事有什麽好為難的。
“一碼歸一碼,至于我父親私自挪用商會裏頭的錢,希望族長公正以待,該怎麽辦就怎麽辦。”唐朝明她身為人女自然是不能親自去做些什麽,不過族長去做就另當別論了。
這話是大義凜然,可是在族長和五叔伯眼裏頭就不同了,他們心裏頭都不約而同的對自己兄長遺留下的嫡孫女另眼相看了一番。
向來他們都很清楚,曾經的商會老會長是有鐵血手腕,可是兒子卻是一個不争氣的,不成器,都曉得以後這商會怎麽都會能者居上。
誰曉得還沒來得及一個處理後事,唐老會長就歸西而去了,本以為等到九月的時候重新選舉會長,就不用看那敗家子的臉色了。
現在鬧出挪用公款的事情,完全就是唐光華一脈沒落的時候,今日唐朝明卻手握唐家七代相傳的玉墜,且行事幹淨利落,七竅玲珑的心思,又有皇室最為尊貴的王爺撐腰,讓唐家族人看到了唐氏一族的希望。
以唐光河為首,他上前一步拍了拍唐朝明的肩膀,道。“明丫頭,你是個有能耐的人,雖是個女嬌娥可不能掩了你的才華,你拿着傳家玉墜,本就有着一定的說話權,我想只要拿回那公款,為國效力的事情我們唐家人義不容辭。”
族長雖然年紀大了,但也是一族之長,說一不二那是基本,他沉了臉色瞥了連淮舟一眼,像是決定了什麽一樣,說。“但,明丫頭你得有個準備,那四十萬白銀怕是拿不回來了。”
唐朝明一頭霧水的看着族長,心裏頭想着拿不回來這話是什麽意思?
再怎麽大開支,短短數月怎麽可能将那四十萬兩白銀花的幹幹淨淨。
“族長此話何意,我父親那上位的枕邊人雖然是個來事的,可也小家子氣的很,四十萬兩白銀可不是說用完就用完的,難不成她自己不用那白花花的銀子送了人?”唐朝明話中不說父親半分不是,即便在座的所有人都曉得,她爹是個沒用的,可是子不說父過。
可是那繼夫人周氏就另當別論了,她可是唐氏嫡系一脈的嫡女,說那被扶正了的繼夫人還是有資格的。
四叔伯冷哼一聲,接了衆叔伯噤聲的話,神情看上去對周氏那叫一個萬分不滿哈!
他說。“明丫頭,你那勞子繼母的的确确的就是将白花花的銀子,給送人了!”
Advertisement
這唐朝明就是對周氏有了另一番認識,那麽小氣的一個人,竟然把四十萬兩白銀送了人?唐朝明可記得那女人連四十兩白銀都不肯給人的。
到底是什麽人呢?讓周氏這麽小氣的一個人,奉上白銀。
“老子活了一輩子,聽過紅顏禍水,瞧了唐振那個庶女才曉得也有藍顏禍水這一詞!”四叔伯現在氣的厲害,破天荒的竟然還咬文嚼字了起來。
唐朝明是個通透的人,四叔伯聽到了庶長女這詞,又知曉了藍顏禍水,怎麽可能還猜不到這裏頭靖陵王越子秦是個什麽樣的角色。
将四十萬兩白銀,送給了靖陵王?
這麽大的手筆?這靖陵王膽子這麽大,收下了?
“前頭六皇叔将功折罪,追回宿州刺史貪污銀兩,執行宿州水患的計劃,便是白銀四十萬。”連淮舟一直默不作聲,沒有插嘴他們唐家的事情,不過現在關于白銀去向的事情,他提了一個巧合。
唐家人默不作聲,算是默認了這事,四十萬白銀在靖陵王手中,他們就算是商賈之家,可民不與官鬥,沒有後臺的時候,他們哪裏敢說半句不是。
尤其是下頭的族民鬧他們不能告知其中厲害關系,上頭追不回四十萬白銀,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唐朝明不是傻子,也曉得現在族長叔伯他們現在當着連淮舟的面,循循漸進,最後讓連淮舟說出靖陵王的問題來,也算不得他們告得密,只是永寧王越征推測出來的而已。
“追不回來……若是追不回來軍糧該如何是好!”唐朝明喃喃自語,那四十萬兩白銀現在可用作了宿州水患事情上了,根本就可以說靖陵王一個人得了利處。
唐朝明可不是一個大方的人,她咬牙切齒的吐出一句話。“好一個靖陵王!”
她氣的是唐葉那女人蠢,拱手将白銀送了人,也氣自己的父親拎不清,皇帝在世黨派你争我鬥的時候,站了那靖陵王的隊!
“明丫頭,五叔伯說一句,現在也不是憎恨誰的時候,你得曉得現在這個處境該如何是好,軍糧是要準備的,可是剛才那般鬧騰如果那挪用公款的事情不給族民商會裏頭的人一個交代,恐怕他們是不會理會軍糧的事情,更甚至會……”五叔伯是個明白事的人,想的也比較長遠,三言兩語說了這裏頭的厲害關系。
沒有說完的話,唐朝明也曉得,如果不給一個交代就來獨裁的支持軍糧,恐怕會讓商會亂起來,嚴重一點還可能會洩露大越國軍糧供應不足,後勁無力的問題。
這可不是一個什麽好事情。
唐朝明深吸了一口氣,不管如何這軍糧一定要供應上去,雖說祖父死前轉移了不少錢財去了燕都,但是孟城終歸是唐家的根基,如果這仗打不贏,這孟城絕對不保,誰曉得那天穹國是個幹什麽事的人,入侵到了孟城的話,唐家根基就盡毀一旦。
祖父臨死前,把唐家交給唐朝明,她唐朝明絕對不能辜負祖父遺願。
她整個人都冷冽了幾分,黑曜石一般的貓眼,多了明銳淩厲,她說。“五叔伯,祖父臨死前将唐家交給我,我不能讓唐家毀在我爹手上,這軍糧一定要跟上,仗敗了,孟城怎麽可能保得住,唇亡齒寒這個道理我想各位叔伯都很清楚。”
唐朝明說這樣的話,也就是要讓在場的人,尤其是族長知道,支持軍糧已經不是為了讓唐家光耀門楣的事情了,而是關乎唐家七代根基存亡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