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聖旨賜婚
唐朝明皺起了眉頭,她不就一個探花郎麽?要針對也應該去針對狀元郎啊!為何挑起她的刺了?
她轉過身,看到對方,這人唐朝明還真是不認識,中年男子模樣,看上去和和氣氣的,一副好像真的只是想要見識風采一般。
這人對着唐朝明舉止有禮的拱手,嘴角噙一抹笑,彬彬有禮道。“唐小公子,在下常輝,早就聽聞唐小公子一表人才,才華橫溢,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啊!”
“原來是常公子啊,失敬失敬,謬贊謬贊了,說起文采,我哪裏比得上榜眼柳兄和狀元郎程兄來的厲害。”唐朝明皮笑肉不笑的拱手一禮,把火引轉向榜眼和狀元郎。
衆人的注意力自然是往程通和柳子敬去了,不過唐朝明并沒有得意多久,從禦花園外傳來爽朗的笑聲,以及尖銳的太監嗓音。
“皇上駕到——”
随着這個尖銳的嗓音響起,衆人立刻是跪倒在地上,高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衆卿家平身。”這皇帝唐朝明見過,她也猜到了,之前在大殿上沒有幾乎直面這昭雲帝,現在倒是有了個機會。
這老頭和酒樓裏面一樣,又有了些區別,怎麽說呢?大概是所處的地方不同,環境不同,所以導致一個人給的氣勢不同。
昭雲帝終歸是久居上位的人,他語調親和讓衆卿家平身,給人了随和的感覺,可是也不會讓人覺得這個帝王是軟弱好說話的。
“朕剛在外聽到爾等對探花郎的文采很有興趣?其實朕也是很有興趣,不如探花郎啊!來作詩一首,讓朕來瞧瞧小兒年紀如何風姿卓越。”這皇帝分明就是見過唐朝明的,也是很清楚唐朝明的能力。
而是今日卻偏偏當做毫不認識,但非常感興趣的樣子,特別慈祥的眼神看着唐朝明,讓唐朝明渾身起雞皮疙瘩。
唐朝明撇了撇嘴,這如今可不是其他進士,她可以推到別人身上,如今皇帝老頭親口讓她作詩,哪裏有不作的道理,不作那可就是抗旨,更何況還是在瓊林宴上。
她深吸一口氣,走出列,皮笑肉不笑道。“那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說罷,她便走到桌前,提筆行書。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Advertisement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好詞!好句!不愧是我大越國未來的棟梁之才!”這皇帝幾乎是看到這詩句以後,就情不自禁的鼓掌叫好。
一幹學子自然是跟着鼓掌,先不說認為唐朝明作的好詩,如今連皇帝都贊不絕口,新科進士有誰敢否定天子之言?
這熱鬧的贊揚還沒有過去,這皇帝便是又轉頭對着他身後的連将軍道。“連老将軍啊!看來你的眼光還是一如既往的不錯啊!”
眼光不錯?唐朝明有些莫名其妙了,她擡頭看向同樣跟在皇帝身後的越征,想要知道些什麽,誰知道平日裏都對待唐朝明極度容忍,言笑晏晏的越征,竟然明明看到唐朝明了,卻又轉過頭去,避開眼去,不和唐朝明對視。
這一現象,就更讓唐朝明感覺不對了,連老将軍眼光不錯,是因為看中了她?
因為出了一次風頭的緣故,而昭雲帝在瓊林宴上停留的時間并不長,除了唐朝明以外,柳子敬這個家夥可能是因為太搞笑的緣故,作詩起來也是有趣的很,逗得皇帝哈哈大笑,也算得上入了皇帝的眼。
而作為狀元郎的程通到是一言不發,沒有過多出彩的地方,其他新科進士也多多少少有幾人文采不錯,不過有唐朝明那好詩好句在先,到是沒有格外精妙出彩的了。
皇帝離去,唐朝明就是開始思考剛才皇帝和連老将軍之間到底是什麽意思。
還有越征的奇怪的行為,那樣子好像在躲避她,到底是怎麽回事呢?又或者說要發生什麽呢?
唐朝明撐着下巴,對瓊林宴上的佳肴完全提不起興趣,唐朝途有些怪異,推了推唐朝明小聲問道。“九章?九章?”
“啊?嗯?怎麽了……”唐朝明剛清醒過來,還沒說上個什麽,就聽見隔壁桌的人偷偷議論着剛才皇帝和連老将軍說的話。
“指不定是要将那連大小姐下嫁給探花郎……”
“呸!那連大小姐比探花郎大五六歲啊!”
“這你就不懂了!除了賜婚……”
唐朝明聽了這些話,也算是被點醒了,她沒有記錯的話,前些月聽旁人議論三皇子和八皇子禦前求賜婚連大小姐,被皇帝關了緊閉。
以及越征那時候那句安之若素,唐朝明要是再不明白,那就是擔不起神童之名了。
連家軍權在握,子女嫁給皇家那無疑是個威脅,尤其是現在太子因為戰死的緣故,皇帝一直沒有立太子,誰要是得到了連家的支持,那可就是一大助力啊!
唐朝明想,如果自己沒有猜錯的話,自己這個探花郎,永寧王當初要求的事情,可能就是娶連家大小姐了,這樣不用陷入皇家權力鬥争,想必皇帝定然滿意。
真要說起來的話,如果皇帝真的賜婚,這對唐朝明來說肯定是有好處的,畢竟是能夠有個後盾岳家,以及引得皇帝關注,這可是雙贏的局面。
可是,唐朝明想起之前看向越征的時候,他躲閃的行為,莫名的就讓唐朝明感到不怎麽爽快了,如此從瓊林宴到回到唐宅,唐朝明都是一臉不爽的樣子,唐朝途拐彎抹角的詢問,都沒有問出一個結果來,唐朝明甚至一句話都沒有同唐朝途說。
唐朝途無奈,嘆了口氣,只得離去了。
他剛離去,宮裏的聖旨就到了,是唐朝明猜中了賜婚的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