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流民 仙人以工代赈
周元琢磨一二道:“仙人用‘起義’二字真真不錯, 此次民變的百姓皆稱自己為義舉,我聽聞有民變壯大者提出了‘均分田,同貴賤’的口號。”
趙曦印象中歷史上的農民起義, 大多都有類似的口號,只可惜絕大多數的農民起義都難以成功。
趙旭在旁側追問道:“這次造反搞事的老百姓多麽?”
周元回憶了一下:“我聽祖父說起, 此次民變南北皆有, 至少也有五六支逆軍起兵, 怕是亂世要來,如今是多事之秋了。”
五六支逆軍!
北面有草原人虎視眈眈,天啓朝國內中原大旱, 長江以南又逢水患,還有不少叛亂的逆軍,內憂外患,亂世将至啊。
趙曦朝周元笑道:“多謝來提醒我們。”
周元看着趙家人,曉得那些逆軍口號多是空話,但字字都說到了普通老百姓的心坎裏去了,着實吸引人。
可畢竟是空話,還真不如仙人一家辦實事,明明确确就是能讓老百姓吃得飽飯, 他們若是振臂高呼……
周元心思一動,話卻沒多說, 在小厮的催促聲重上了馬車準備返家。近日天啓朝頗為不太平,周家老爺子讓這孫兒好好在家中待着, 哪怕是待在他莊子裏養豬都成, 反正別四處亂跑。
周元走後,王雪琴就有些魂不守舍,眉頭緊鎖道:“這可怎麽辦啊?這要是真的打起仗怎麽辦?”有好日子不過, 誰願意把腦袋懸在褲腰帶上呢?
趙曦連忙安撫道:“媽,你剛才也聽周元說了,是別的南部地區遭了水患,桃源郡應該還好,您看這段時間大雨,桃花村不是沒被淹嗎?而且蜀地有天然的地理優勢易守難攻,一時半會兒逆軍找不上咱們的。我們好好過日子就成。”
他們要打仗,那就打呗,和他們家沒多大關系,至少現在關系不大。
因周元的插曲,天晴的好心情被沖散了,一家人随便把地上的水掃了掃,放下掃帚一同回別墅。
“我們把東院的私人醫院解鎖了吧。”一直安靜的趙言提議道,“特大災害後極易産生疫病,我手裏的藥品也用得差不多了。”
聽聞無數百姓成為流民,也不知會不會有流入桃源郡的,提前做準備總歸是好的。
解鎖東院的私人醫院需要近三千點積分,他們積分都是一個個村民一分分攢下來的,這麽一消耗剩下的也不多了。
首富爺爺以往因生病在別墅裏建了個小型的私人醫院,裏面配置了些頂級的醫療設備和醫藥品,曾經還特意請了好幾個私人醫生。這座私人醫院應是他們解鎖出來面積最大的。
私人醫院的鎖落下,一家人推門而入便聞到一股淡淡的消毒水氣味,入目之處全是白色,還有那些讓人心生寒意的醫療器械。趙言卻像是進入了他的醫學世界,金絲邊眼鏡之下的一雙眼睛明亮起來,等他雙手消毒過後四處看看,竟看花了眼。
這裏的醫療器械當然比不得外面的大醫院,但超聲儀、呼吸機之類竟也是有的,還有那放在供應室裏的一次性醫用品。
看了半天,趙旭忍不住感慨道:“有錢真好。”
像爺爺有錢到能在自個兒家搞個小型私人醫院,各種醫療器械齊備,有錢是真的好。
趙曦看着那些醫療器械,心裏忽而蹦出了一個念頭道:“無論是醫療設備,還是家用電器設備,總有壞的一天。”産品用個十來年總會報銷壞掉的。
智能管家大寶的聲音響起:[各位宿主,除人為暴力破壞外,大寶能保證別墅內的所有設備,在別墅運行期間永不損壞哦。]
趙家人聞言松了一口氣,這便好。平日裏王雪琴最怕廚房裏的大容量冰箱使用頻繁而壞掉!
趙言已沒有出來的想法,趙家其餘人對這兒也不感興趣,都齊齊出來了。
趙曦讓大寶展示別墅未解鎖的區域,他們所居的是東院,此時東院裏還有十來個卧室和客房,卧房裏配套的洗手間和更衣室、西廚餐廳、客廳和收藏室等等。
卧室客房這些所需的積分不高,幾百就能解鎖,但畢竟需不着。
趙曦的視線在流光屏幕上快速掃過,忽然有些詫異地道:“好奇怪,爺爺的收藏室為什麽有兩間?而且積分要求這麽高?”
屏幕上顯示,東院有一間收藏室,西院也有一間收藏室,而且東院收藏室所需的積分高達五千!要知東院的功能區所需的積分,相對于西院個個破萬的積分來說,所需都偏少。
趙旭猜測道:“難不成收藏室裏藏着黃金?一大筆大筆的錢?”
關鍵爺爺臨走前,沒跟他們說收藏室裏有什麽啊,只說把整幢別墅都給他們。
畢竟現在無法窺探東院的收藏室,一家人也沒在意。
因從周元那裏得了消息,山中鐵器廠工人規模又擴大了一些,輪班打鐵研制武器。
黑石村更是各家漢子每日天不亮就上山挖礦,直到天黑才下山,所有鐵礦石都裝在背簍裏碼好,桃花村運輸小隊一來就可以直接運走。
趙志民日日都忙着視察農田排水情況,指揮桃花村修房舍。
村民似乎察覺出了些不同尋常來,村裏人人人數着日子盼着立秋。
沒過多久,趙曦就首次見識到了古代的流民,從那遠處的土路官道而來,攜老扶幼,人人面黃肌瘦衣衫褴褛,光腳走在地上,腳趾黏着灰塵結着血痂,身形踉踉跄跄。
趙曦站在保安室內,緊皺眉頭看着別墅最外面的監控畫面,操縱臺上還放着一些英文書籍,蕭聽雲站在身側默然不語。
人心是肉長的,任由誰看了那一幕也覺着心裏堵得慌。
這些流民見了那麽好的莊子,還有雲霧遮繞,只以為是桃源郡有錢地主建的莊子,不敢造次匆匆而過。
有孩童目光豔羨地看着遠處的別墅,幹澀的嗓音跟自己娘道:“就像是神仙住的地方。”
他娘沒說話,孩童難受地道:“娘,我好口渴想喝水,還想吃東西。”他們已經沒有水了。
別墅的鐵閘門從內向外打開,只見十幾個孔武有力的漢子提着水桶出來,手裏拿着幾十只瓷碗,從桶裏舀了碗水遞給他們:“我們小姐心善,給大家喝碗水。”
護衛隊的小隊長張壽提着些吃食出來,扯着嗓子喊:“小孩能分半個馍馍。”
這是趙曦吩咐駐紮看守的護衛隊隊員做的,能給他們喝點水。至于糧食?他們手裏存糧不多,只能緊着自己。剛才趙曦通過監控器看了一下,這一波人裏随行孩子并不多,約莫二十個,分一點傷不了他們家根本。
所謂的馍馍其實就是她平時買來墊肚子的法式小面包,以前爸媽怕她晚上學習太晚會餓,常給她存些小面包小零食,搬家的時候一起帶來了。
外面是這麽個狀況,趙曦也不會直接出去,就站在保安室裏,在監控顯示屏前面看着。
一聽說有吃的,這群流民立刻奔過來,哭喊着求活菩薩小姐賞些救命的吃食。
小隊長張壽立刻擡手,手中的鐵制長劍指着這群流民,眼神犀利大喊:“耳朵聾了嗎?只給小孩!這裏也只有小孩的量,沒多的!我先說了,刀劍無眼,弄傷誰我不管!”
經過這麽多天的操.練,這群漢子都有了不小的變化,一個個皮膚古銅,長得孔武有力,身材壯碩。手裏還帶着利器,誰敢亂來?
那些流民只得去旁側喝些水,潤潤嗓子,不敢造次。
孩童戰戰兢兢過來,從護衛隊手裏分走半個馍馍。張壽還道:“就在這兒吃,免得被人搶了去。”
孩童髒乎乎的小手捧着那半塊法式小面包,小心翼翼地咬上一口,眼睛頓時就亮了:“好吃,好好吃。”
不曉得是什麽做成的,真是天下美味。
張壽想着曦曦仙人吩咐他的事,立刻和一個孩子娘攀談起來,詢問他們從哪兒來的。
那婦人被迫吃了些孩子掐下來的小面包,含糊吞下回答道:“我們從江下郡而來,老天爺下了潑天大雨,我們家鄉房舍良田都沖毀了。”
小婦人捧着臉哭泣:“本想北上京城,又聽說中原大旱,許多人都逃難出來了。有些人去投奔義軍了,聽說朝廷鎮壓死了好多人,我們這才來了桃源郡。”
一側的老頭喝了些水終于好了些,抹淚道:“桃源郡的官老爺自是不可能讓我們這些流民入城的,官老爺讓我們在這邊尋地安置,我估摸要在這邊入籍新地,在這裏住下。”
這是古代朝廷針對流民的慣用手法,安撫加鎮壓,讓他們這些流民在新的土地上安置,并強行在當地入籍。
桃花村在桃源鎮外,周圍是很大一片無主的廣闊地皮,正适合安置流民,縣老爺二話不說就把這些流民扔這兒了,過段時間就會派官差來對他們進行重新入籍登記,開倉放糧進行救濟,還按照朝廷的恩典,免除這些流民今年的賦稅,減少租賦。
對于這些流民來說,在哪兒住其實都一樣,只要能活命就成。
不過不少流民朝富庶的江南之地而去,只有他們這些少部分流民入了蜀地桃源郡。
光是這幾日,已到的流民就有千人以上!
這讓桃花村大為緊張,村長張大進安排了十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日夜輪班守在村門口警示,生怕這些不怕死的流民來他們村搞事。
好在最多有流民來這邊看看,并未做出什麽過激行為。
周元和王靈兒這對未婚夫妻極為擔心他們,他們已各自從家人處曉得了,流民竟安置在了距離桃花村不遠處的地皮上,人數不少而且流民還有增加的趨勢。
“諸位仙人不若去我閑置的莊子上小住吧?等縣老爺安頓好這些流民再回來。”周元提議道。
這別墅他們可不敢丢了,至于縣老爺能安頓好流民?趙曦覺着有點難。
趙曦搖頭,反問道:“天啓朝三皇子被俘虜怎麽弄了?還和草原人打嗎?”
周元啧了聲道:“要不是國內大旱水災,我看和草原人之戰肯定要打,不過這不是出了這檔子事嗎?又是災情又是逆軍造反,京城那邊的來信說是,天啓朝用財帛鹽茶與匈奴交易,要把三皇子換回來。這仗現在應該打不起來。”
內外開戰這是動搖王朝根本的大忌諱!只能兩害取其輕。
朝廷忙着救災和對付逆軍呢,聽說有一兩支逆軍極為強悍,短短數日就擴張了數萬人,攻占了好幾個縣,讓朝廷着實頭疼。
趙曦頓時笑了:“所以局勢還算平穩的桃源郡,用銀錢能否買到糧食?”
周元點頭:“能,雖比平日裏貴些,但能買到。”
一側的蕭聽雲黑眸忽而有亮光一閃而過,側頭看着少女靈動的側顏,似而猜到她要做什麽了。
趙曦道:“流民已被逼上了絕路,他們無非就想吃口飯,有個地方住,活命而已。這是勞動力。”
她一直嫌棄桃花村人口太少了,各種作坊廠子人手不夠,這不勞動力就來了?
一側戴着面紗的王靈兒眼睛一亮:“曦曦仙人是說……讓他們拿錢幹活?”
趙曦點頭:“對,以工代赈。”
讓這些流民工作,吃得上一口飽飯。做工時不閑着,也免得這些流民胡思亂想着去搞事。
流民聽起來兇惡,但到底也是人,天啓朝底層百姓的幸福很簡單,吃得飽飯穿得暖衣罷了。清風寨的寨民落草為寇前,也是流民,現在不照樣老實本分,跟着他們幹活,幸福感滿滿?
來自不同郡縣的流民聚集在了一起,因沒啥心思取好名字,幹脆就叫流民村。
這些時日來,已有官差來替他們重新登記了戶籍,幫他們搭了些遮風避雨的棚子,每日給一頓稀粥救濟。
一漢子坐在地上捧着一碗看不見米粒的粥碗,道:“我聽說我家隔壁村的一名叫鐵牛的漢子從了義軍,殺了好幾個官軍,每日都能吃上兩頓粟米粥!濃的那種,比咱們過得好。”
一側的老頭嘆了口氣道:“小子默想這般多,他能殺官軍,你若上了便可能是被官軍殺。這話莫再說了,小心被官差聽到殺頭!”
那流民直嘆氣,這無事不想這些想什麽?官差又不許他們随意走動,生怕他們搞事。
“大家快起來起來,桃花村那邊招工,幹活的人都能吃得上飯有銀錢拿!”有流民光着腳從外面跑進來,朝人大喊。
吃得上飯,銀錢這些字眼很快吸引了不少流民。
這在這裏幹坐着等桃源鎮救濟也是浪費時間,若是真有飯吃有錢拿,去幹活也成啊!
桃花村的造紙廠和印刷廠一向人手不夠,桃源各大家紙鋪、書店日日等着上新,眼睛都快要等直了。
有新的幫工自然是好的,趙曦也不讓他們進桃花村裏面幹活,而是就在他們新村那邊幹活,派幾個廠子裏的得力幹将去指揮。
除去造紙廠印刷廠,就連水泥小組也在招人,只要你有力氣你就能來!
起初還有不少流民處于觀望态度,但這些活兒都是日結。可以要錢,也可以直接要糧食,看個人選擇。
第一天跟着造紙廠的工人去山裏砍伐青竹,捆在一起扔溪水裏浸泡,忙活了一日後,還真真是日結。
有些人要了銀錢,絕大多數要了糧食。
無論是銀錢,還是糧食,都實實在在地到了自個兒手裏頭,伸手去摸摸是真的,不是在做夢,這才明白過來是真在招工,不是假的。
其中一個老者緊緊提着一只極小的布袋,布袋裏裝着的粟米不足一半,這些糧也就夠他一日吃的。
老頭眼淚都要流下來,他老樹皮一半的雙手緊緊握緊袋口,看着面前正在登記的青年,聲音顫抖地問道:“敢問,敢問先生,造紙廠印刷廠的東家,東家到底是何人?真是活菩薩呀。”
陳秀才擡起頭,放下手中的毛筆,微微一笑道:“東家?仙人一家便是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