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秦二
先說其它的造反首領。
比如說芒砀山劉邦。
提起劉邦來, 總感覺他跟二世胡亥、項羽是一輩人。
其實劉邦跟秦始皇才是同齡人。
劉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 論起來,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
也難怪劉邦當初看着秦始皇的車駕會感慨“大丈夫當如是也!”
完全就是秦朝版本的人生焦慮:“你的同齡人已經做了皇帝, 你卻還在當亭長”。
所以在公元前209年這個時間,劉邦已經四十八歲了,與之相比,年方二十四歲的未來西楚霸王項羽,就像是剛畢業的大學生。
同時代,除了五十歲的張良, 沒有人像劉邦這樣,稱得上是一位飽經世故的政治強人。
劉邦雖然比起項羽這樣的貴族之後,出身差了點, 但還是碾壓同時代不少人的。
他少年時曾經想去魏國公子無忌府上做門客,結果路上走着走着,到了才知道——他的同齡人嬴政剛把魏國給滅了。
真是尴尬。
當時張耳是魏無忌的門客, 在魏國被滅之後, 收攬了一批人,其中就包括劉邦。
當然最後也都散了。
不過這說明, 劉邦也是游過學的人;能做個亭長, 那至少也能識字斷案。
劉邦從亭長變成芒砀山上的游民,是因為去年押送民夫去骊山修墓的時候, 他把人都給放了。
有人說是因為他喝醉了酒, 一覺醒來發現人都跑了;有人說他押送的都是鄉親, 放了是舍己為人,特別棒。
其實人們都不知道此中內情。
劉邦之所以幹脆上了芒砀山,是因為一個人:夏侯嬰。
夏侯嬰比劉邦小二十歲,時年二十七歲。從前劉邦當亭長的時候,夏侯嬰給他趕車、迎來送往,沒事兒的時候倆人就一起聊天,聊到什麽程度呢?聊到太陽都挪了地方,怎麽都是大半天過去了。
劉邦廣交游、多見識,說話又幽默俏皮,還對着秦始皇想“大丈夫當如是”,聊起天來自然有他的魅力在。
夏侯嬰就是劉邦的擁趸,為他趕車,為他坐牢,此後還為他撿了逃跑路上推下去的那倆孩子。
卻說夏侯嬰做了縣裏的試用官吏,結果跟劉邦聊天的時候,倆人開玩笑比試比試。
夏侯嬰心道,你再怎麽牛逼,也四十七了,難道我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還打不過你嗎?
結果劉邦還真就打敗了夏侯嬰,不僅打敗了夏侯嬰,還給人打傷了。
于是劉邦就被有心人告了一狀。
按照秦朝詳盡的法律條例,劉邦為亭長,官吏傷人,加重治罪。
劉邦當然不能認啊。
夏侯嬰也力證劉邦無罪,為此被牽連坐牢一年多,挨了幾百板,但始終咬牙力保劉邦,最後幫劉邦脫了罪。
兩個人交情實在是好。
可是這一批要去骊山修墓的農夫裏就有夏侯嬰。
劉邦早有造反之心,被這事兒一觸動,幹脆把大家都放了。
造反這件事兒,劉邦是早有想法了;可是最起勁的鼓動者,卻是夏侯嬰。
簡直就是天天在耳邊叫,“大哥,咱們造反?咱們舉事兒?”
芒砀山莽莽森森,是個藏人的好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不法之徒安居樂業之所。
跟着劉邦上山的好兄弟共有十來個,一年下來發展到上百人。
而芒砀山上原本還有一夥占山為王的山匪,老大叫紫蛟龍王虎,生來一張紫臉膛,好力氣。
憑劉邦的口才為人,兩班人馬在芒砀山上竟然也相安無事。
朝廷的招安書,往芒砀山上送了兩份,一份給劉邦,還有一份給了紫蛟龍王虎。
看了招安書,夏侯嬰急道:“大哥,咱們可不能歸順朝廷!咱們得造反吶!大丈夫當如是!”
山上待了一年,劉邦餓得面黃肌瘦,見兄弟們也都不成樣子,聞言笑道:“小夏啊,你很優秀。這事兒,要不找蕭何來,看他怎麽說?”
“問他做什麽?難道大哥還想歸順朝廷不成?”
“滾你媽的,老子像是那種人嗎?”劉邦笑呵呵道:“蕭何上次傳信來,不是說縣令想造反嗎?咱們問問事情如何了——要是能一起造反,豈不是更好?”
夏侯嬰撓頭笑道:“是我誤會大哥了。”
蕭何趁夜上了芒砀山,先道:“我已勸服了縣令。請沛公清點好人馬。等我們迎您進城起事。”
劉邦笑呵呵道:“蕭何,我就知道你是個優秀的人。”他把招安書遞過去,“你怎麽想?”
蕭何兩三眼看完,道:“不知朝廷用意。沛公何不勸紫蛟龍王虎歸順朝廷,咱們看朝廷如何待他。若果真如這招安書上所言,咱們也可一試——歸順之後,善加經營,再圖起義大業,基礎豈不是更牢固?成事豈不是更有把握?”
劉邦笑呵呵誇道:“蕭何啊,你可真他娘的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