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秦二世
這是李甲當值中郎将的第一天。
昨夜,他特意把領到的佩劍磨得锃亮,又叫仆人重新漿洗過長襦,清早起來把護腿紮得繃直,往門外一站,忍不住要給自己豎個大拇指:多精神的少年郎啊!
不過,現在人們不叫他少年郎了。
從前人們叫他丞相公子,他從記事兒起就被這麽叫,倒也沒什麽特別的感覺。
可是現在,人們管他叫“中郎将”大人!
瞧瞧,剛滿十六歲,他已經是“中郎将大人”了!
李甲邁着方步,巡視着手底下的衆郎官,殿內皇帝正與父親和諸位博士商議大事。
他覺得自己職責重大,努力把忍不住上翹的嘴角壓下來,好顯得沉穩老成一點。
可是敲一敲披着彩色花邊的前胸甲,脆響,結實!
他還是忍不住要微笑起來。
他有一點好奇,殿內皇帝在跟父親商議什麽軍國大事兒呢?
想到皇帝,李甲心中有點莫名的親切。
這可是皇帝親自點他做的中郎将。
所以,雖然李甲知道父親對皇帝頗有微詞,但他願意相信,這其中是有什麽誤會的。
“腿繃緊了!”李甲年輕的雙眸好似鷹眼,一下就揪出了偷懶的郎官。
他為自己忠于職守、維護了鹹陽宮的體面尊嚴而感到快活,鼓勵地拍了拍那個郎官的肩膀。
就是在這個時刻,殿內皇帝的旨意傳出來了。
“陛下賞博士叔孫通二十匹絲綢!”
二十匹絲綢!
饒是身為丞相之子,李甲也知道這二十匹絲綢可比二百兩銀子,不是小賞賜。
賞給一個只是提供建議的新晉博士!
陛下可真是慷慨吶!陛下可真是重視人才吶!
就在李甲感慨的時候,皇帝的第二條旨意又傳了出來。
“陛下有旨,拿這二十匹絲綢把博士叔孫通裹起來,吊着打!”
李甲:???
一匹為十丈,一丈為三米三;二十匹,那就是六百多米。
六百多米的絲綢把叔孫通裹成了巨大的蠶蛹。
裹是裹起來了,吊哪兒呢?
還是李甲剛上任,工作熱情高,年輕腦子轉得快,一指大殿門口的廊柱,“吊在正門兩根柱子之間。”
這樣皇帝就可以端坐龍椅觀刑了。
于是裹成蠶蛹的叔孫通,就被做成了“秋千”。
李甲還擔心底下人綁的不結實,自己親自爬到柱子上,試了試繞柱絲綢能承受的強度。
幾十層的絲綢還是很穩的。
李甲拍拍手下來,放心了,就剩鞭打了。他有點犯愁,第一天上任就遇到這種事兒,該選什麽鞭子才合适呢?
正在李甲苦惱的時候,只見大殿內皇帝帶着衆臣與博士們浩浩湯湯走出來。
這還是李甲第一次這麽近見到皇帝。
新帝比他想象中更年輕,黑袍威嚴,可是嘴角微翹又說不出得親切。
就是這個人封了他做中郎将!
李甲恨不能這會兒鞭子已經在手,狠狠抽那個博士一通,叫皇帝看看他沒選錯人。
胡亥當然不會注意到一旁還有個激動不已的小中郎将。
他看着眼前一團絲綢蠶蛹,只能隐約看出叔孫通的人形,饒是滿腹怒氣,也忍不住莞爾。
“給朕取雞毛撣子來!”
“蠶蛹”屋裏哇啦求饒,“陛下,陛下,小臣錯了!小臣有罪!陛下陛下!”
“陛你個頭!”胡亥奪過侍者奉上的雞毛撣子,倒豎過來,沖着“蠶蛹”的屁股中間就是一戳。
“蠶蛹”被捅得悲鳴一聲,整個人都往上蹿了一蹿。
衆圍觀人士都露出了心有戚戚焉的表情。
李甲年紀小,定力稍差點,已經是面目扭曲,感同身受地捂住了自己屁股。
“衆博士剛才說的都是謬論?!”一戳!
“有明君如朕,天下哪裏還有人造反?”二戳!
“朕與衆卿讨論的這會兒,這群反賊已經被抓到了?!”三戳!
胡亥诘問,一句句都是叔孫通剛才拍的劣質馬屁!
問一句,戳一下,越戳越用力。
求生欲讓“蠶蛹”蹿成了離水的魚,不知道的,還以為裏面人蹦得多歡樂呢!
叔孫通哭了:“陛下,小臣、小臣……哇……哇哇哇!”
衆博士的領導,仆射周青臣這下子明白過來——皇帝這是惱了他們胡說八道啊!
原來皇帝不傻啊!
不對——周青臣捂住了自己屁股,他剛才好像也拍了……媽呀,他可千萬不要是下一個啊!
胡亥戳了三下,吐出一口濁氣,把雞毛撣子丢給中郎将,“給朕抽他——抽屁股肉多的地方。”
“喏!”李甲眨巴着倍兒精神的眼睛,接過禦賜的雞毛撣子,掄起胳膊就上了。
他立志要把叔孫通的屁股,打個皮開肉綻。
這阿谀奉承的大壞蛋!被陛下識破了!
才抽了十下,胡亥就喊停了。
實在是叔孫通叫得凄慘。這嗓子不做太監真是可惜了!
胡亥換了新玩法,跟蕩秋千似的,把“蠶蛹”推出去,又任他蕩回來。
叔孫通只覺騰雲駕霧,随時都可能粉身碎骨,吓得連哭帶叫。
剛才還鄙視叔孫通的衆博士們,紛紛低首:陛下真是殘忍啊殘忍!可怕啊可怕!
周青臣不敢說話,生怕一開口就成了下一只“蠶蛹”。
李斯本就是老成持重之臣,此刻斷然不會開口。
若是陛下對這叔孫通要殺要剮,或許還有人願意出個頭勸一勸。
但是陛下這種爸爸揍熊孩子的畫風,叫人真是不知所措。
衆人面面相觑。
好在胡亥自己嫌外面太陽太大,一卷袖子回頭進殿了,“叔孫通,你挂在上面,給朕好好反思反思!”
經了這一攪合,殿內的氛圍說不出的詭異。
有人幸災樂禍,有人心有戚戚,有人對皇帝刮目相看,還有人懷疑身在夢中。
總之,大家都默契地陷入了沉思。
胡亥喝了口水,清清嗓子道:“不要把朕當傻子。如今徭役繁重、刑法嚴苛,民怨沸騰。這夥攻入陳郡的逃兵,不過是第一支,接下來,如果朝廷不作為,這樣造反的人會越來越多。”
這話大家都只敢在心裏想,可是誰也沒料到是皇帝自己把這話說出了口。
李斯雖老,此刻卻目露精光,盯了新帝一眼,又垂下耷拉着的眼皮。
“不過火燒眉毛,且顧眼前。”胡亥推開盛水的玉杯,挺直了上身,正色道:“如今王離帶兵在外,馮劫你雖然領過兵,可是鹹陽還需你坐守。一時別無大将可用。朕要起用少府章邯,衆卿以為如何?”
歷史上,章邯是秦末第一大将,戲水退周文、南陽擒宋留,陳郡殺陳勝、臨濟斬田儋,甚至大破楚軍于定陶,逼得項梁兵敗自殺。可是這樣威猛的大将,原本卻任着少府的職務,相當于管帝國財務的。還是李斯有識人之能,舉薦了章邯帶兵。
不過這會兒,胡亥明知李斯故意考驗自己,便不願意給他這舉薦之功。
哼,叫你說的時候你不說!現在別怪朕沒給你機會!
衆博士對章邯的領兵之能不了解,李斯卻是深知的。
“章邯”這個名字從皇帝口中吐出,李斯心中一顫。
以他這七十餘年的人生經歷來說,已經沒有什麽能讓他感到驚奇的了。
可是眼前這個年輕的帝王,屢屢打破他的設想,叫他不禁懷疑,自己此前是不是看輕了胡亥。
至此,李斯才出列道:“章少府頗有将才,堪當重任。”
他一開口,于是自馮劫而下,紛紛贊同。
又因為有叔孫通前車之鑒,衆人只是贊同,絕不敢多說一個字兒,更不用提拍馬屁了。
胡亥惋惜地咂了下嘴。
這幹了得意的事兒,沒人拍馬屁也着實寂寞吶!看來似叔孫通這等人也并不是全無可取之處!
于是立刻令少府章邯前來商議。
章邯年方三十,鷹目懸鼻,雖然穿着文官的袍服,可是走動時矯健沉穩的模樣,能看出習武的端倪。
他行事利落,話語簡潔,得知情況,既不受寵若驚,也不惶恐不安,而是立刻建議道:“陛下,反賊兵衆勢強,如今調發近處縣城的軍隊為時已晚。骊山刑徒衆多,希望能赦免他們,發給兵器。臣帶領他們出擊盜賊。”
他的聲音就像他的人一樣沉穩。
胡亥知他此戰必勝,更不啰嗦,點頭,“準。”
而三川郡的情形,卻是一觸即發。
郡守李由帶兵親自防守。
他是李斯長子,妻子早亡,留下長女幼子,原本随他赴任,已經提前令人送回鹹陽。
李由長女李婧年方十五,已能主持中饋,當此危急之時,壓下懼怕,聽從父親指令,攜帶幼弟,在家仆保護下,往鹹陽退去。
而陳勝吳廣自大澤鄉起事,攻下蕲縣,勢如破竹,抵達淮陽時,已有戰車六七百乘,騎兵千餘騎,士卒數萬。
李由此前已經報于父親,此刻又報。
“賊軍十萬已到許縣,日夜可達荥陽。兒子領兵兩萬五,于城內鑄兵器,加固城牆,挖拓城河,防哨巡守,不分晝夜。然而兵力懸殊,更何況存糧也只有數月而已。望速派兵增援。”
是夜,李由親上城牆巡邏,擔心混入尖細,或是賊軍趁夜突擊。
次日淩晨,天色方亮,就聽城外鼙鼓動地來。
賊軍潮水般湧到荥陽城下,箭如飛蝗射向守城者,一鼓作氣強渡過城河,眼看就要破城。
一架架雲梯豎起來,人像螞蟻般順着爬上來。
賊軍正式攻城!
李由身先士卒,帶領衆将士拼死護城。
雙方将士的血水染紅了護城河水。
賊兵領軍來攻荥陽的乃是吳廣,他見久攻不下,手下死傷慘重,只能下令暫且撤退,容後再做計議。
他與陳勝結合下的起義軍,也并不是鐵板一塊。
雙方各有考量,戰局陷入了暫時的僵持。
而鹹陽宮裏的“蠶蛹”終于被放了下來。
叔孫通已經被曬成了鹹魚幹。
“陛下!”叔孫通還要進殿謝恩,拖着一動就痛的屁股,和一顆千瘡百孔的心。
胡亥看他一眼,先沒搭理他,而是對衆臣道:“派章少府出兵,只是權宜之計。要從根子上解決民衆造反這個大患,朕與衆卿還要從長計議。朕這半月來,勤看奏章,想了幾個問題,此刻說出來,權當是抛磚引玉,衆卿但有所感,只管說來。”說到這裏,才點了叔孫通,“只要不是這等把朕當成傻子的阿谀奉承,朕都能包容了。”
叔孫通:……嗚嗚……
胡亥清清嗓子,補充道:“叔孫通啊,朕不是不讓你誇朕,但你要誇到點子上。比如你可以誇朕長得好看,做事聰明,為人正氣——朕身上滿滿的都是優點,你就非要編着瞎話誇嗎?”假裝咳嗽一聲,“朕這話不只是對叔孫通一個人說的,衆卿都是一樣。”
叔孫通:屁股好痛,頭好暈,陛下說的話我理解不了了。黃金我也不要了,我還是卷鋪蓋回薛縣老家!
胡亥想到歷史上叔孫通的跑路大法,目光一冷,淡聲道:“你這會兒該不會是想着跑路走人?”
叔孫通一激靈,“小臣、小臣豈敢……陛下如此明君……”習慣性想拍馬屁,硬生生收住了,憋得一張臉通紅。
胡亥哼了一聲,淡淡道:“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你就是跑到天邊去,朕也能把你揪回來打斷腿。”
叔孫通才挨了打,又是蕩秋千又是捅屁股的,心裏一怕,揣摩着皇帝的意思,說了一點實話,“陛下,小臣、小臣只是想了想……小臣不敢了……”
“你回頭記得把那二十匹絲綢補上。”胡亥說完不再理會他。
叔孫通算算賬,趙高給了二百兩黃金,這會兒賠出去二十匹絲綢、就算是二百兩銀子,這波不虧!
他在心裏發洩對胡亥的不滿:媽的,你打老子一頓,老子能賺二百兩黃金!再來啊再來啊!
李斯因為趕着來報告,沒有吃飯,年紀又大了,這會兒餓得發昏,卻又不好禦前失儀,只能硬撐着。
胡亥已經興致勃勃,要與衆臣“從長計議”,怎麽治理秦朝這個癱瘓了的龐然大物。
他又喝了口水,擡眸看見須發俱白的李斯,道:“給左丞相上一盞參湯。”
胡亥這完全是出于敬老的心,跟小學時候去慰問敬老院老人是一樣的。
李斯卻是愣了一愣。
一時參湯奉上,李斯啜飲着溫暖營養的湯水,默默想道:這年輕的皇帝,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麽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