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國泰民安
“你喜歡明天再讓廚子做。”寧宣見顧瑾一連喝了三碗,嘴邊浮出一抹淺淺的笑意。
“不用,這個一看就很麻煩。”顧瑾搖搖頭。
“這是蜜汁火方,你嘗嘗。”寧宣生平第一次給人夾菜。
“你也吃!”顧瑾終于體會到了什麽是受寵若驚,趕忙給寧宣夾了一個翡翠百合蝦球。
“你喜歡這裏。”寧宣突然道。
“嗯。”顧瑾點點頭,聽泉小築讓人感到平靜。
“那我們冬天可以再來。”
“冬天?!”顧瑾以為自己聽錯了。
“這裏雖是為避暑所修,卻不是只能用來避暑,冬天下雪之後,這裏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寧宣笑道。
用完膳,雨仍舊沒停,寧宣就直接進了竹舍休息。
“你睡那裏吧。”寧宣指了指窗前的小竹榻,對顧瑾道。
顧瑾也不多話,把劍放在榻邊就躺了上去,顧瑾年紀雖小,但整日習武,身形高大結實,和精致的小竹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怎麽看怎麽不協調,寧宣斜躺在床上看到這幅光景,忍不住笑出聲來。
還沒等寧宣開口調侃,顧瑾倒是先說話了。
“你為什麽....不能進言?”顧瑾的聲音有些悶。
寧宣沒有說話,屋裏的氣氛一時間有些沉悶,只有窗外雨幕的刷刷聲,讓人心亂。
“因為皇上寵信的是善解人意的安京候,不是憂國憂民的安京候。”
在顧瑾以為寧宣不會回答的時候寧宣說了這樣一句,話裏滿是無奈。
“皇上喜歡享樂,無心民生,國庫又吃緊,他是不會願意把本就不多的銀子用在安撫災民上,他寵信我一是為了讨好我母親,二是為了讓我幫他辦事,再就是想借着扶持我掣肘徐家,皇上滿腹心思都用在如何讓朝臣互相角力上了,他如意算盤打的好,卻不知道這樣只會耗空自己的國家,而我卻也只能按着他的想法走,一旦他覺得我有了想法,不再聽話,就不會再像現在這樣寵信我了。”寧宣嘆息道,他也不知道為什麽會對顧瑾這麽坦誠。
“皇上....既然需要靠朝臣互相掣肘來穩固自己的位置,也就說明....其實他手裏沒有多少實權,最起碼,那些權利實行起來并不那麽有效,你是侯爺,有謀略有權勢,何必一定要依靠于皇上。”顧瑾認真組織了一下自己的語言,磕磕巴巴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你果然是不笨的!”寧宣輕笑道,他倒是沒想到顧瑾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這些話說的直白,足見其對自己的坦誠。
“我要依靠皇上,因為他畢竟是皇上,徐言忠權傾朝野,不管背地裏如何結黨營私,勾結番邦,表面上依舊對皇上畢恭畢敬,任何事離了皇上的旨意總是名不正言不順,我沒有軍權,也無官職,如果沒了皇上的扶持和寵信根本無法跟徐家抗衡,為求長遠之計,只能如此!但絕不會一直如此的,終有一天我一定會讓大豐國泰民安,讓百姓安居樂業!”最後一句,寧宣說的铿锵有力,堅定異常。
顧瑾從未見過如此認真的寧宣,他心頭大震,翻身下榻走到寧宣床前,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重重的向寧宣磕了一個頭,他信寧宣,他信他說到就能做到,他覺得寧宣是值得他豁出性命去追随的人,即便沒有寧宣許他會幫他報仇的承諾,他也會一直追随寧宣,這一生只追随他一人。
“你信我嗎?”寧宣扶起顧瑾,深深的看着他的眼睛問道。
“信!”顧瑾重重的點頭。
“好!你就在我身邊好好看着吧!看着我如何實現我的諾言!”
兩天之後,安京的天終于放晴了,但是南方的暴雨依舊在肆虐,渭河泛濫,兩岸百姓,莊稼受災的折子陸續送到了京裏,每到這種時候靖安帝都愁雲慘淡,他不喜歡操心這種事更不喜歡撥銀子去赈災。
“皇上最終下令撥十五萬兩白銀去赈災。”王有德向寧宣彙報道。
“這麽少!”寧宣皺起了眉頭。
“這還是咱們相爺一力勸說,本來皇上只想撥十萬兩的。”王有德小聲道。
“誰去赈災?”寧宣又問,若是欽差是徐家的人,這十五萬量恐怕什麽也到不了百姓手裏。
“萬幸,是工部的劉大人,也是咱們相爺一力舉薦的,皇上對咱們相爺還是相當倚重的!”王有德道。
“嗯。”寧宣聞言臉色稍霁,工部侍郎劉光前為人正派,行事周到,又素來與自己父親親近,只是,劉光前雖為欽差,但畢竟強龍難壓地頭蛇,地方官員不配合,做起事來也是千難萬難。
“你傳下消息去,讓各地的善堂盡力配合劉大人救助災民。”寧宣道。
“是,屬下這就去辦!”王有德向寧宣鞠了一躬就要退下。
“等等,找幾個靠得住的人帶些銀子去,平日裏備下的糧食也都運去救災!”寧宣道。
“是,侯爺!”
寧宣早年就在各地府縣設立善堂,一是為了救助窮苦百姓,再就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善堂每年都會收購囤積大量糧食,就是為了應對突發的災情,此外,寧宣還設立了書院,讓想要讀書但讀不起書的寒門子弟有機會學習,以求培養出能為自己所用的人才。
“你早有準備。”顧瑾的話裏帶着欽佩,跟在寧宣身邊的時間越長,他就越佩服寧宣。
“這遠遠不夠。”寧宣輕輕搖了搖頭。
“你已經盡力了。”顧瑾笨拙的安慰道。
“如今朝廷如此腐敗,指望朝廷赈災可謂癡人說夢,在各地修建善堂以備不時之需雖然可以,我卻不能親自出面,修建善堂救助百姓雖是好事,卻難免不會被有心人說成是收買民心,所以我只能暗中給予一些商賈政策之便,讓他們在外面幫我做事。”寧宣解釋道。
“如此也可以。”
“這些商賈大都不成氣候,相互獨立又多唯利是圖之輩,終究成不了大事,最好是能找一個財力雄厚的豪門巨賈,統一設立善堂,既有雄厚的財力支撐又可以互相支持。”寧宣道。
“你可有好的人選。”顧瑾知道寧宣這樣說必是已經思慮萬全。
“有,雲家!”寧宣道。
“确實,雲家是大豐第一巨賈,富可敵國,如果雲家肯出面做此事必然事半功倍。”顧瑾道。
“可惜雲家不願意,雲家如此巨富,若想當官易如反掌,但雲家子弟卻從不入仕途,一朝天子一朝臣,哪有真金白銀來的實惠,雲妃雖然處處被徐氏壓制,雲家卻不會因此就跟徐氏對立,若是來日印翔登基,天下就是徐家說了算,雲家那麽精明怎麽會冒這麽大的風險。”寧宣苦笑道。
“這倒是,不過你也不必灰心,雖然現在能做的不過是杯水車薪,但我相信你一定會讓大豐國泰民安,若有顧瑾能做的,但憑差遣!”顧瑾道。
“你說的對,我一定會讓大豐國泰民安的。”寧宣擡手按上顧瑾的肩膀,使勁按了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