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既然是公司管理層和其他股東夥伴們的好意。盛情難卻,陶堰和霍百川當然是要笑納。
不過,為了确保利益最大化,在完成新一輪的公司合并前,陶堰和霍百川還要幫助堰川科技完成在M國上市的計劃。
堰川資本剛剛完成在M股的上市,有了之前積累下來的經驗和人脈,堰川科技的上市計劃也非常順利。
陶堰用了最簡單省時的辦法,那就是以堰川科技的名義收購一家M國當地的上市公司,完成資産重組與整合後,重新上市。
這一系列的操作下來,等到陶堰和霍百川終于有時間回國的時候,已經是1993年的2月份了。
除夕早就過去了,不過陶堰和霍百川卻趕上了元宵佳節。孤兒院一共包了三樣餡兒的湯圓兒,分別是黑芝麻餡的,花生餡兒的,還有火腿餡兒的。
陶堰和霍百川吃不慣肉餡,倒是吃了兩大碗的黑芝麻和花生湯圓。甜甜糯糯的,上面還撒了一層桂花醬,特別清甜。
街坊鄰居們得了信兒,也都端着自家的特色菜過來探望陶堰和霍百川。
幾年的時間不見,陶堰和霍百川的身高都往上竄了一大截。陶堰看上去約莫有一米七八左右,霍百川的個頭一米八五不止。
街坊鄰居們見狀,拉着兩人的衣袖啧啧稱奇:“還是牛奶和牛肉有營養,個頭都竄的這麽高。”
兩人聞言莞爾。街坊鄰居們又笑道:“你們兩個現在打扮的溜光水滑的,乍一看跟那些資本家似的,我們都不敢認了。”
“真是男大十八變。”
“這次回來以後還走嗎?”
霍百川笑着說道:“等過完了年,還得去M國。要完成堰川科技跟德州芯片的合并項目。”
大爺大媽們聽的是一臉的驚嘆:“真是沒想到,咱們Z國公司也能收購他們M國人的企業,你們兩個真是給咱們長臉。”
街坊鄰居們坐在孤兒院的食堂裏閑聊天。因為堰川科技的大力資助,如今孤兒院的條件可是比三年前要好多了。自己蓋了鍋爐房,每到冬天,暖氣燒的足足的。街坊鄰居們如果嫌自己家裏冷,就帶着孩子過來蹭暖氣。大人們就在食堂裏納鞋底織毛衣,小孩子們都去樓上教室寫作業。還有義工老師幫忙批改作業帶着孩子們複習功課。
Advertisement
現如今孤兒院的孩子們學習成績都特別好。
很多街坊鄰居們受到陶堰和霍百川的熏陶,也開始學着炒股。不少人在去年股市裏賺了不少錢,當然也有賠的底朝天的。鬧鬧哄哄了一年,又碰上全國下崗潮。好些街坊鄰居被單位買斷工齡,沒了工作。下崗再就業就成了大家的新難題。
“……幸好你們的堰川科技跟M國佬合資辦廠,咱們江州有不少壯勞力下崗以後,就去你們那個新公司應聘。可惜你們廠子對員工要求特別高,上崗之前還要接受技術培訓,考核不通過就不能上崗。”
也有不需要培訓直接上崗的,那都是堰川科技的合資廠直接從研究所和各大企業挖來的高級技術人員和八級工。直接開出十倍的高工資挖牆腳,好多人都動心了。把自己的工作讓給兒子女兒,然後轉身到堰川科技的合資廠上班。
當然更多的下崗職工不符合條件,被刷下來以後,只能去人民廣場和菜市場上擺攤兒。每天起早貪黑的賣點零碎東西。風吹雨淋的,受了不少罪,卻也沒掙到多少錢。
畢竟大家都下崗了,也沒什麽閑錢零花。
“這日子怎麽就越過越窮了?”街坊鄰居們想不通。有心想讓陶堰和霍百川幫幫他們,卻又張不開嘴。
不過陶堰和霍百川倒是有些想法。
兩人回到江州第二天,就去跟有關領導商量在堰川科技的合資廠周圍開發科技園和商業街的事情。
“我們想要打造Z國的矽谷。”
這其實只是一個概念,一個噱頭。其實陶堰和霍百川想要打造的是圍繞堰川科技的高新産業區。
這個想法也得到了江州市的認可和支持。堰川資本和堰川科技在M國鬧出的名堂大家都有耳聞。更何況現在全國都在搞招商引資,江州當然也不例外。這次陶堰和霍百川回來,他們也想跟堰川科技商量一下開發江州的事情。如今兩人主動提出來,那更是再好不過。
雙方一拍即合,接下來的事情就更好辦了。
在江州市電視臺長達數年的跟蹤報道中,堰川科技想要在江州市東城區建立堰川科技園的消息很快成為當年的時事熱點。而江州市準備在市中心和科技園之間建造一條地鐵線的城市規劃也瞬間炒熱了東城區的地皮。
讓衆人最為津津樂道的是,科技園和地鐵線還沒動工,園內的招商就已經進行的如火如荼。全國新興的互聯網公司,電腦科技公司蜂擁而至。還有一些靠得上或者根本不沾邊的企業,也都過來湊熱鬧。想要在科技園裏建立分公司或者辦事處。甚至還有不少國內正火爆的金融公司,沖着堰川資本的名氣,也紛紛表示要把總部遷到科技園裏。要跟龍頭大哥學習一下更先進的資本運作。
于是科技園變成了新的CBD商圈,陶堰和霍百川甚至還在開發區內規劃出一條美食街來。面向全社會招商——下崗職工優先。
這一條非常響應政策的條款一出來,最先轟動的就是蓮花區的街坊鄰居們。
陶堰和霍百川當初還在孤兒院的時候,因為嘴饞,做了不少新鮮吃食出來。孤兒院的義工阿姨們學會以後,也慢慢交給了街坊鄰居。好多人剛剛下崗那會兒,家裏窮的揭不開鍋,都想擺小吃攤子賺點零花錢。還真的跑到孤兒院去跟老院長和義工阿姨們商量。
只要賣的吃食不沖突,老院長和義工阿姨們當然不會拒絕。她們甚至鼓勵街坊鄰居們自己擺攤子賺錢,只可惜那會兒僧多粥少,大家擺了幾天賣不動,陸陸續續都放棄了。
如今陶堰和霍百川要建立美食街,衆人就算嘴上不說,心裏對陶堰和霍百川的能力那可是盲目信任的。于是一夥人直接打爆了招商電話,積極詢問在美食街租賃店鋪或者攤位的價格和其他條件。還有不少國際品牌聽到了消息,紛紛打電話來表示自家品牌願意進駐。這些橄榄枝當然也都是品牌背後的出資人示意遞過來的。大家都是資本圈的常客,這種程度的示好基本上屬于社交禮貌。
更何況德州芯片跟堰川科技合資後,在Z國擴大的市場份額也讓不少人眼紅。就覺得這塊市場雖然看上去貧瘠,但地廣人多。蚊子肉積累多了,利益也是非常可觀的。
不僅是國際品牌,跟堰川資本合作更加緊密的港島品牌也紛紛打電話要求入駐。相對于那些拗口又昂貴的國際大牌,近些年港島的品牌對于內地消費者來說,顯然更加時髦,也更有性價比。
陶堰和霍百川還在科技園門口豎了一塊LED大屏,每天循環播放各大品牌的廣告和走秀,一時間都快成為江州人民最喜歡的打卡景點了。
原本一潭死水的江州商業圈,因為陶堰和霍百川的一系列操作,瞬間沸騰起來。這堪比點石成金的手段簡直讓人瞠目結舌。于是在堰川科技園剛剛建造一半,陶堰和霍百川還沒來得及做出科技園的具體規劃,他們自己的電話也被來自全國各地的橄榄枝砸爆了。
都是邀請他們去當地建造科技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