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熙寧新政(十五)
屋內琴聲悠揚,如聽仙樂耳暫明,令人不由得駐足傾聽。
一曲畢,門內有一女子聲音傳來:“客官還是進來吧,可以聽的更仔細些。”
聞聲,沐瀾先一步反應過來,驚覺此舉失禮,竟像個梁上君子一般,不花錢就聽了一首絕妙的曲子。可一看元林的反應,似乎方才也同她一樣,沉醉在了音律當中。
不禁在心中感嘆起這位姑娘高超的琴技。
沐瀾輕輕推門走了進去,對着裏面一位身着素衣、容貌精致的女子道:“姑娘琴聲太過優美,一不留神便在們外停留了片刻,抱歉驚擾到姑娘了。”
素衣女子笑了起來,起身道:“有人能聽懂我這琴中之意,我高興還來不及,哪裏會驚擾,二位快些進來坐。”
沐瀾望了眼元林,他也回望着她,似乎在說看她的意思。于是,沐瀾進了房間,兩人在琴案對面坐了下來。
“小女名叫李師師,姑娘叫我李氏就好。”
沐瀾聞言一怔,望着眼前眉如遠山、腰如細柳的小姑娘,難道她就是宋徽宗的紅顏知己,汴梁名妓——李師師?!
可是年齡對不上,應該只是巧合而已。
“我叫沐瀾,他叫元林。”沐瀾介紹道。“李姑娘小小年紀,琴技卻如此出神入化,真是令人佩服。”
李師師莞爾一笑:“姑娘過獎了。二位今日是來聽琴的嗎?”
沐瀾笑了笑,忘了眼一旁未發一語的元林,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這位名喚李師師的女子,年紀雖不過十四五歲,卻是健談的很。平日裏在茶館酒肆中耳融目染,所知甚多,沐瀾與她很是聊得來。
不知不覺便到了傍晚時分,三人相約一同去附近的酒樓一聚。
誰知,才剛出琴坊門外,便有士兵來報。
Advertisement
“大人,西夏派使節前來談和,種将軍請您過府商議。”
元林應了聲,轉過頭對沐瀾道:“天色已晚,酒樓還是不要去了,如果你們還有話談,可以接她到我府上一敘。”
沐瀾應聲,元林交代完後便翻身上了馬,輕踢馬腹,向種府飛奔而去。
西夏國相梁乙埋受梁太後命令,派使節前來與北宋求和。提出的要求是: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并且恢複青白鹽的貿易往來。
此番要求實在過分,種谔一口回絕,直接讓下屬将使節趕了出去。
事後,又覺此舉過于草率,于是召集了幾位信任的部下前來商議。
衆人一致認為西夏的要求不能答應,一旦開了這個口子,勢必會得寸進尺。
使節被遣返後,梁太後得知他所遭受的待遇,惱羞成怒,下令即刻圍攻綏州城。
三日後,西夏十萬大軍壓境。
而綏州城是座剛被收複的城池,之前橫山一戰又傷亡衆多,城內留有餘力的士兵不過幾千人馬。如果和他們正面對抗,無疑是以卵擊石。
城內頓時人荒馬亂,四處奔逃,然而敵軍已将綏州城團團圍住,城中百姓插翅難飛。
種谔得知西夏軍進攻的消息,立馬令人給樞密使韓绛送去軍函,請求支援。誰知,信使居然在送信途中被西夏軍殘忍殺害。
種谔接到通報後勃然大怒,立馬披上戰袍,就要即刻領兵迎戰。
衆将士勸阻道——
“大人,使不得啊!”
“是啊,如今我們在城內,他們恐身後有援軍不敢貿然進攻。如果我們迎戰,雙方人數差異巨大,不消片刻便會被殲滅!”
“将軍請三思……”
種谔重重嘆了口氣:“那你們意下如何?”
嵬名山上前一步道:“将軍,黨項人雖勇猛善戰,但心思缜密。我認為折将軍說的有理,他們短時間內不敢攻城,我們且在城牆上靜觀其變,等待援軍的支援即可。”
種谔沉痛道:“可是信使都被殺了!”
“大人,後方部隊每個月都會安排探子前來對接情報,三天後便是對接之時,探子發現大軍壓境,定會通知到韓绛将軍。”
種谔皺着眉頭,沉思了片刻,覺得似乎可行,于是下令吩咐道:“暫且按兵不動,把之前帶回來的西夏俘虜,架在城牆上,每過一個時辰殺掉一個。”
“将軍請三思!”嵬名山阻攔道:“此舉定會引起敵軍震怒啊!”
種谔卻是神情泰然道:“我自有定奪。”對屬下道:“照我說的做。”
兵臨城下,人人自危,元林的府邸內卻是與這外頭完全相反的兩幅景象。
沐瀾悠哉的吃着盤中的糕點,看着一個名為沈括之人寫的雜談,元林一進門看到的便是這樣一幅悠然自得畫面。
他坐到她身邊,從她手中奪下已被她咬了半口的芙蓉糕,三兩下吞吃入腹。
沐瀾微愠,又因正看在興頭上,便不打算與他計較,從白瓷盤中重新拿了一只。
元木笑的溫柔:“外面亂成這樣,你不害怕?”
沐瀾斜了他一眼,又将目光放回書上:“怕什麽,反正有你們這些将士頂在前面。”
歷史上西夏軍根本沒有成功進城,她慌個什麽勁。
元林不置可否,又欲奪她手中的芙蓉糕,卻被沐瀾驚覺,一口将整塊吞咽下肚,差點被噎住,小聲輕咳起來。
元林連忙斟了杯茶水放到她嘴邊,給她順了順氣,笑着搖了搖頭。
果真如嵬名山料想的那樣,西夏軍在離城外的幾裏地處便停下了進攻的腳步。又礙于城牆上架立着自己的同胞,恐用弓箭傷了族人,不敢貿然動用兵器。
就在兩軍僵持之際,一名女子跪拜在種府門前。
種府守衛給種谔交代了來意,種谔令人将她帶了進去。
李師師跪倒在種谔面前:“種将軍。”
種谔正顏厲色道:“你說你有法子逼退敵軍?”
“回将軍,正是。”
種谔冷哼一聲:“你一個弱女子,還能與千軍萬馬作對不成。”
李師師不卑不亢道:“大人有所不知,我身為琴館藝伎,接待了南來北往的許多客商,對西夏皇族的龌龊事所知甚多。待我登上城樓,将梁太後的污穢私事一一曝光,敵軍必定會羞愧而逃。”
種谔皺眉,拍案而起:“荒謬!兩軍交戰豈是你一個弱女子想象的那麽簡單?”
李師師并沒有被他的威嚴吓到,擡頭直視着種谔的眼睛:“大人,如果此計不成,小女子任大人軍法處置!”
種谔望着眼前的女子,眼下大軍壓境,并無良策相對。想到她方才的話,不妨死馬當活馬醫,試一試也未嘗不可。
思量了一番,鄭重的下了決定,讓人将她即刻帶上了城樓。
李師師身形嬌小,聲音卻是嘹亮有力。
她站在破落的城牆上,對着不遠處的敵軍大聲道:“諸位西夏将士,我知你們一片忠心為國,但可知你們侍奉的是怎樣一個君主?”
頓了頓,她又接着道:“梁太後垂簾聽政,掌控西夏大權,自是一位非常有權謀的女性。可你們是否知曉,她卻也是一個出賣丈夫,與妹夫關系混亂不堪的女子!”
話音傳來,西夏的軍隊瞬間亂作一團,衆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領頭的将士們聽到她的話,頓時羞憤不已,令人張弓搭箭,欲将這名女子射殺。
可是,宋軍早已做好了防備,弓箭非但沒傷到李師師分毫,反而接連射中了西夏的俘虜。
西夏軍見此也不敢貿然行動,紛紛收起了弓箭。
李師師繼續朗聲道:“如今,諸位都知道了她的醜事,你們覺得回去後,梁太後會放過你們嗎?”
聽她此話,西夏軍隊頓時慌亂了起來。
梁太後對待那些不聽話的官員處置非常嚴厲,他們這些将領當然知道梁太後的龌龊往事。可是,西夏的普通軍士卻大多不知情。梁太後的那些醜事一旦在軍中傳開,必然會讓梁太後因嫉恨而大開殺戒。
如今一國太後的形象被污了去,又殺不死城牆上這個妖言惑衆之人,西夏将領只能退而求其次,下了軍令,借口宋軍即将有援軍趕到,連夜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自此,北宋邊疆李氏藝伎罵退西夏十萬敵軍的故事廣為流傳。
沐瀾得知這一消息震驚的不能自已。一是對她勇敢的精神深感欽佩,二是沒想到自己居然親眼見證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所及之事!
王安石遇刺的危機已經解除,但背後的真相沐瀾卻沒能知曉,這次的任務看似順利,實則背後隐藏着巨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