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雨村
翌年開春,林黛玉年滿四周歲,林瑾和林瑜也即将滿過三周歲,到了可以正式讀書的年紀。
若是一般人家,給幼兒聘請啓蒙業師,落第秀才也就可以了,反正是以認字為主,兼之講些粗淺道理,等到會讀會寫會背以後,再請更高明的老師也不遲,可林如海卻不是這麽想。在他看來,小孩子就是白紙一張,讓個普通畫匠去畫跟請個優秀的畫師來畫,結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畫出來的畫,看過即扔,毫無價值,而後者的作品,則有可能流傳千古,所以此事馬虎不得。
林家的三個孩子,個個都是聰慧靈巧,就更該用心教養,才不浪費了他們的天賦。因此,賈敏給黛玉姐弟啓蒙的時候,林如海只管讓她教他們背書,旁的都不管,若是她忙不過來,就讓認字的丫環或者他的書童給小朋友們念書,但是只管念,內容是不許解釋的,小朋友們也只管聽、只管背,一遍記不住就多聽幾遍,總能記住的,若是他們有什麽疑問,就去問他好了。
林如海如此小心謹慎,就是怕孩子的根基沒有打好,以後難以糾正,因而啓蒙業師的水平,就非常關鍵了,不是進士水平的,他堅決不要。可是能考中進士的,哪個不想着高官厚祿,就是一時沒補上的,也在努力鑽營,想方設法給自己謀缺。這些人裏面,固然有投身高門大戶,教書育人暫時栖身的,可他們願意教的,往往也是備考的童生乃至少年秀才,而不是幼齡稚兒。
賈敏未出閨閣之前,她父親賈代善尚且在世,對族中子弟的教育問題也很重視,可是賈家的族學裏面,教書的賈代儒也就是個多年不中的老舉人,還不是教出了賈敬那樣的兩榜進士,他們家的孩子如此年幼,不過是啓蒙而已,真的就要非進士不可嗎,賈敏有些不解,還擔心會不會有人前來。
“夫人多慮了,為夫既然放了話出去,自然是有把握的。”聽過賈敏的疑問,林如海撫須輕笑。其實,賈敏會有此疑慮,也不足為奇,他二人家庭境況不同,對讀書人的吸引力,自然也不同。
昔年,林老侯爺給林如海聘請啓蒙業師,請的也不是兩榜進士。當然,這倒不是他不願意請,而是林家數代列侯,跟清貴接觸不多,人家堂堂進士,跑過來給三五歲孩子啓蒙,能有什麽好處,肯定不願來。賈家也是同理,能考上進士的人,錢財都是不會缺的,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前程,若是東家世代書香朝中又有人脈,他們如何不願來,這簡直就是送上門的梯子。
林如海目前的情況就是如此,他是前科的探花,恩師位高權重,同窗遍布朝野,本人也是聖人的心腹之臣,他給孩子請老師,要求高點如何了,大有人搶着去,若是把孩子教好了,人家在朝上幫着說幾句話,下次吏部出缺的時候,說不定就輪到自己的了。如今的吏部尚書符成年高體弱,不久就要致仕,而現任的吏部左侍郎,正是林如海那一年的狀元柳煦,兩人頗有私交。
聽過了林如海的解釋,賈敏心中了然,卻不由嘆了口氣。同樣是勳貴出身,賈家的起點比林家要高,爵位傳承也要多兩代,可幾代人下來,林家從來不曾降爵,還在林老侯爺那裏多襲了一代,到了林如海這裏,又完成了從勳貴到清貴的華麗轉身。可是賈家呢,東府的賈珍已經只是三品威烈将軍,她的兄長賈赦也不過是一等将軍,将來到了賈琏手上,也許還不如賈珍呢。
要說機會,賈家曾經也是有過的,賈敬可是兩榜進士出身,偏偏沒當幾年官就出家修道去了,還把爵位傳給了更加不務正業的賈珍。想起這個不靠譜的堂兄,賈敏根本就是無話可說。
再說他們西府,原來張夫人還在的時候,大房的情形看着也還不錯,大嫂出身張家,那可是真正的讀書人家,家中進士、舉人無數,張老爺子更是當今的帝師,若是張夫人多活幾年,有她親自養育,有張家那樣的外家鼎力相助,賈瑚和賈琏日後必有所成。只可惜,賈瑚夭折了,大嫂去世了,大哥因此越發荒唐,賈琏自小跟着叔嬸過活,既跟外祖家不親,自身也沒什麽大本事。
王夫人照看賈琏,最初是因為張夫人去世,大房沒有管事之人,賈母生怕孫子受了委屈,才命人抱了過來。後來邢夫人進了門,無論她出身如何,名義上都是西府的當家主母,養育賈琏也都是她的責任,可王夫人卻在賈母耳邊說了不少後母欺淩前頭夫人兒女的話。賈母雖不相信邢夫人有那樣的膽量,可也沒有再提讓賈琏回去的話,而賈琏長大成人,更是娶了王夫人的侄女。
出生就沒娘的孩子,不親後母乃至不親父親都可以理解,不親外祖家甚至從不聯系就很不正常了。要知道,張夫人可是張家老爺子的老來女,上頭三個嫡出的兄長,因為兄妹間年齡差距頗大,幾乎是被嫂子們當女兒養大的,她不在了,張家的人如何會不稀罕賈琏,要說這其中沒有王夫人的功勞,賈敏根本不信。可她是嫁出門的女兒,後來又跟着林如海外放,鞭長莫及。
王夫人養育侄兒不經心,親生兒子卻教養地很好,小小年紀就中了秀才,親事也是千挑萬選的,偏偏一病就沒了,也不知是造化還是什麽的,否則怎麽會舍得讓唯一的嫡出女兒進宮去搏前程。
賈敏不過略想了想,就把娘家的事情放開了,她現在是林家的人,膝下也是有兒有女,要想的事情多着呢,娘家暫且要往後排。賈家過得好,她高興,過得不好,她縱然擔心,可也管不着。
林如海的話說得不錯,他要給孩子請西席的消息傳了出去,就有不少人親自或者托人遞了薦書進來,其中不乏飽學之士。林如海挑來選去,看中了兩個人,可具體要哪一個,卻還沒有想好。
Advertisement
這兩個人,一個姓賈名化,表字時飛,別號雨村,系胡州人氏,另一個姓李……
因是給孩子們請老師,賈李二人又是各有所長,林如海一時拿不定主意,就跟賈敏商量,兩人說話也不避着黛玉等人。賈雨村人年輕,只是一時落魄,雖說學問确實不錯,卻不可能長久留下,李老先生卻是官場失意,回鄉隐居,他能教黛玉姐弟的時間肯定要長些,可林如海又擔心他年紀大了。
夫妻倆商量來商量去,總是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不足,林瑜卻是聽到賈雨村的名字就心裏咯噔了一聲。紅樓原著裏頭,純粹的壞人不多,可賈雨村,卻是林瑜最不喜歡的那個,原因很簡單。
開篇,賈雨村不過是個落魄的書生,寄居在葫蘆廟,就連進京趕考的路費都沒有,是甄士隐欣賞他的才華,贈了他棉衣和銀兩,可他倒好,收了錢不說道謝,連個告辭都沒有就跑了。
單是這點也就罷了,只能說甄士隐識人流于表面,而賈雨村也不是個會做人的。賈雨村真正讓林瑜看不慣的,是他對英蓮的所作所為,那是他恩人的女兒啊,不報恩就算了,怎能恩将仇報。
只可惜,這些事情尚未發生,他一個三歲的孩子,也不可能知道賈雨村在官場的風評如何,若是讓他給自己當了家庭老師,再是學識過人,心裏也隔得慌啊,更不要說林如海以後還要舉薦他。
林瑜皺着小眉頭,冥思苦想如何才能讓林如海不要賈雨村,改挑那位李老先生。雖說他不了解李老先生的為人,也有可能很不幸,他比賈雨村還不如,可就是未知數,也比賈雨村要強上許多。
“瑜兒,過來父親這邊。”林如海看到林瑜站在門邊的小身影,沖着他招了招手。
“孩兒給父親、母親請安。”林瑜規規矩矩請了安,才一頭紮進林如海的懷抱。古人就是麻煩,父親母親叫着,哪有爸爸媽媽、爹爹娘娘親熱,不過想到賈家的老爺太太,林瑜還是釋然了。
“瑜兒在想什麽,看這小眉頭皺的?”雖說是中年得子,又望子成才,可林如海教導兩個兒子,一向是有理有據,既不過分寵溺,也不會一味嚴厲,反而教得孩子們都是溫和有禮。
“父親是在和母親商議要給孩兒和哥哥姐姐請哪位先生嗎?”林瑜仰着小腦袋問道。
“正是。”林如海點頭道:“兩位先生各有千秋,我和你母親還在舉棋不定呢。”
“父親能說給孩兒聽聽嗎?”兄姐皆是早慧之人,林瑜表現比較成熟,并不惹人懷疑。再說他不努力不行啊,原著就是林如海和賈敏商量着,把賈雨村商量來給林黛玉當老師的,讓他很不爽。
林如海想着兩人的學問都沒問題,不過是些細微末節的差異,讓孩子自己選也不錯,就細細跟林瑜說了。林瑜聽說賈雨村是被人參他生情狡猾,擅纂禮儀而被罷官的,可李老先生,不過是做事太過謹慎、太過循規蹈矩,從而跟同僚不和,為官十幾年均不得重用才自己辭官的,就認真道:“孩兒并不認得兩位先生,可是聽了父親的話,卻覺得李老先生的為人,似乎更加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