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美味
大山笑着拍拍兒子的腦袋,讓他慢些,又勸柱子爺孫兩人動筷子。
這回這幾人也不再客氣了,放開嘴巴吃了起來。
海棠有些可惜,有好菜,卻無美酒。真是缺憾。
以後還真得好好琢磨琢磨,看能不能搞出點野果子酒來。她記得以前有個賢惠的同事自己釀過葡糖酒,好像不需要太麻煩的步驟,也不需要什麽特殊的材料。
桌上的菜眼見着空了,海棠也不再瞎想,肚子這會叫的歡,趕緊吃飯是正經。
海棠怕大家剛吃花椒不習慣,特別提醒過讓吃的時候注意些,把花椒給剔出來。
她也有些擔心,怕大家還不習慣這花椒的味兒。
這回她是真想多了,人類的舌頭實在是精明到了極致。不管是什麽食材,不管是多麽稀奇的調料,只要是五味調和的出色,它天生就懂得品味享受。
柱子有些意外:“想不到這一顆小野果放在肉裏居然這麽開胃,海棠你真聰明。”
海棠得意的笑了.“那當然了,我摘果子的時候你還笑話我呢。下回柱子哥你再進山,見着這東西你再多摘些,我有大用呢。”
柱子頭也沒擡的嗯了聲,吃的歡快。
老李頭笑着跟大山說:“海棠這丫頭,就是機靈,這以後要是找了婆家,就是那家人的福氣了。”
柱子明顯頓了頓身子。
樁子卻氣呼呼的道:“二爺爺,我姐姐才不嫁人,她要一直給我做好吃的呢。”
一屋子人都笑了起來。
柱子笑着拍拍他的頭,又給他夾了一筷子菜。
Advertisement
兩家人走的很近,這樣的玩笑話私底下說說也不顯得唐突。海棠也跟着笑,絲毫沒有羞怯的意思。
張二娘回來的時候一家人已經吃了一半。老李頭趕緊讓她坐下吃飯。張二娘笑着應了。一大桌人圍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了起來。
到了晚上,碗筷收拾完畢。鍋裏剩下的肉菜還很多,還能吃好幾頓。海棠把熟肉和大腸等都放在簍子裏,拿繩子吊在房梁上,每家每戶都有這樣的吊簍。這古代老鼠野貓子多,好不容易得來的肉菜,不收拾好,很容易就便宜了這些小畜生。
張二娘正在燒洗澡水,這會兒還有些心疼那些鹽。嘴裏又開始嘀咕起來。
海棠笑着道:“娘啊,咱們有了這些肉,這都快有近百斤了,到過年都吃不完了,娘你還愁什麽?”海棠又附在她耳旁道:“這幾天哪天空着了,我讓柱子帶着我再去挖那紫烏騰去。這鹽錢也就回來了。”
張二娘想到馬上又能有進賬了,這心才松快下來。
他看了坐在一旁的大山,商量道:“他爹啊,家裏沒鹽了,我明兒再去買些鹽回來,你看,我再拿幾斤肉送我娘家去,成不?”
大山自然是沒有異議。還讓她把家裏的熟肉給她娘家看着切些過去。
張二娘歡喜着應了。海棠看着眼前的一幕,心裏也暖和的很。這才是人該過的日子,好吃好喝,相互體諒,一家人心都在一起。
第二天海棠沒有随她娘一起去鎮上,而是繼續在家裏幫着收拾。深秋已經來了,北方的天氣涼起來還真是快。海棠早上都覺着能夠穿薄棉襖了。
她已經跟柱子确定好兩天後再進山,這一回她想來一票大的,把家裏人連同老李頭都一起帶進去幫着撿核桃,連帶着布袋子也得多縫些出來,省得核桃沒袋子裝。
核桃她并不打算自己去撿,她還要帶着柱子一起進山谷挖顆何首烏。
本來想着這一回一口氣把所有的何首烏都挖出來,可是琢磨琢磨又覺得不妥。這物以稀為貴,如果這何首烏跟大蘿蔔似的一筐子都給回春堂送過去,這價錢上也估計成蘿蔔價錢了。小鎮上的藥鋪也就這一家,她想送第二家去都沒得選擇。何況如果送到再遠一些的縣裏去,是能夠得一大票銀子,可是她也擔心護不住這麽多銀子。小鎮太小,錢莊都沒有見一個,換成銀票後跟廢紙一樣,都沒地方兌現成銀子去。
海棠琢磨通透後,還是覺得一顆顆往家裏搬來更合适。反正這寶貝在地裏也不會爛,放在山裏她慢慢挖,也不鬧心。
張二娘一口氣買了十斤鹽回來,這一下花了她大半兩銀子。如果省着點吃,這十斤鹽也夠一家人吃個一年。
張二娘回來的時候臉帶笑容,意氣風發,竟然高興的哼起歌兒來。
“娘,這是什麽事,讓你高興成這樣呢?”海棠好奇問道。
“你娘能有啥事,還不是見了你姥姥高興啊。”張二娘進院裏,放下背簍笑着道。張二娘拿去的幾斤肉得了娘家人的大歡喜,更沒料到她還能送好幾盤子的熟肉過去。幾個孩子香的忍不住吃了口,還嚷嚷着不夠。老太太一人敲了個暴栗才罷休。
娘家人對待張二娘的态度也跟以往截然不同。不僅兩個弟弟和她親熱了很多,兩個弟媳婦也巴着過來跟她套近乎。張二娘有些受寵若驚。吃了好大一碗荷包蛋才高興的回了自己家。
海棠的布袋子已經縫了好幾個,她手腳麻利,也不管縫的好不好看。張二娘過來好奇的問她縫這個做什麽?
海棠把再進山撿核桃的事情說了說,要求她和老李頭都去,張二娘有些遲疑的應了。
她不知道這東西弄回來該做什麽,還是忍不住問了海棠。海棠籌劃着做成炒核桃,拿去鎮上的糕點鋪子裏賣賣去,但還有些猶豫自己的手藝,怕炒不成功。
海棠心裏沒有底的事情她不會胡亂瞎說。就算是她娘問,她這會兒也只是笑着道:“我自有用處,您等着看就好了。”
張二娘覺得自己這女兒就是個人精,幹什麽事情都能成。這回看着也不像是瞎鬧,也就應下了。
下午吃過了飯,海棠小睡了一會兒,起來的時候有些迷糊,正在院子裏醒睡勁兒,小院裏居然迎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杜鵑她娘上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