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第二天一早, 江朝到達綏市機場,李大飛舉着接機牌在候機大廳左右張望。
李大飛看到江朝,用力的揚了揚手:“這裏!”
“這麽辛苦?”江朝給了李大飛一個擁抱。此時李大飛穿着工裝短袖, 藍色漁夫帽, 整個一敘利亞逃難回國。
“這是陽光的顏色。”李大飛自我調侃, 接着道:“汪教授昨天中暑沒法接機。其他人不熟,我也沒讓跟着。”
“沒事。”江朝擺了擺手。汪真教授是華夏著名的育種專家。要是汪教授真的到場, 他也會有學生見老師的拘束感。
“太厲害了!”兩人閑聊一會,李大飛對江朝豎起大拇指。
臘月二十九, 自江朝提出捐款一億,農研所第二天就聯系到了江朝。
現在農研所正在攻克南瓜改良, 衆人對江朝的捐款十分激動。只是激動歸激動,農研所是國家單位,接收社會捐助需要講究審核流程。
雙方對接一個月,最後制定方案:江朝捐款由華夏農研機構監管,農研所将清單公布在農研網,接受社會一切監督。
江朝捐款爽快, 現在是農研所的風雲人物。因雙方關系, 李大飛在農研所人緣十分不錯。
“不用太崇拜了。”江朝笑着道。
他捐款目的很簡單:銀行卡餘額太多,只想為國家農産事業做一些貢獻。
除了一億捐款, 江朝還購買了巨大南瓜研究方向。巨大南瓜是空島未上市産品,因和地球農業有壁,能不能攻克還需要華夏團隊認真研究。
“咱們基地是在青陽縣萬家溝鄉。那裏山路比較難走,咱們先到青陽縣, 吃點東西是再去萬家溝……”兩人坐上農研所商務車, 李大飛說起行程安排。
江朝看向窗外。
綏市位于東省最北部, 有塞上江南的美稱。此時透過車窗望去, 外邊都是寬闊敦實的現代化建築。綏市雖不如小漁市柔和,但有一種粗狂的北方之美。
李大飛說完行程安排,話鋒一轉:“美食國真有奧丁公主?”
他白天工作忙,睡前會刷一些時事新聞。現在【奧丁美食國】【奧丁公主】是全民熱讨的話題。因和江朝認識,他每次刷新聞都刷的十分興奮。
“有。”美食國确實有奧丁公主,只是他前晚到昨天一直在給毛毛接生。別說奧丁公主,就連綠色高塔也沒見過。
“也不知道什麽時候開放……”李大飛有些憧憬。現在空島不僅是他的憧憬,也是全華夏居民的憧憬。
“快了。”江朝思索道。現在空島一星78%。離二星還有22%,預計兩個區域解鎖後即可升星。
“全面性開放?”李大飛一愣。
江朝笑着不說話。
“是不是啊。”李大飛更來勁了。只是雙方聊了半天,江朝沒有透露進一步消息。
李大飛:……好氣。
就在這插诨打趣中,車子駛進了青陽縣。萬家溝位于青陽縣南五十裏的山溝溝裏。兩人在縣城裏吃了碗臊子面,就乘着拖拉機前往萬家溝。
山路坑坑窪窪,江朝也知道‘山路難走’的具體含義。
“第一次坐拖拉機?”李大飛被拖拉機載的搖搖晃晃。
江朝點頭。
“免費游樂場項目,多爽!”李大飛開始嘚瑟。
江朝笑着道:“沒坐過拖拉機,之前都是乘龍坐船。”
李大飛:……暴擊。
下午三點。兩人到達萬家溝南瓜基地。
南瓜基地位于萬家溝南側,從南瓜大棚到南瓜院綿延三座大山。這裏高山層疊,和天空農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風景。
“江先生來了?”
“江先生很帥啊。”
“聽說江先生也是農林專業?”
……
江朝和李大飛剛下拖拉機,直接被一群男男女女圍住。這些男女三十左右,穿着帶有農研所LOGO的防曬衣,皮膚和李大飛一個色號,眼睛十分清亮。
“這是張欣師姐,清北研究生畢業。王博師兄,華科大學博士在讀,蘇文靜師姐……”李大飛一連介紹了十二個農研所同事。
清北大學,華科大學,華夏大學……這些都是華夏一流學府。江朝和李大飛學歷不低,但跟衆人相比,完全是兩個學渣擠進學霸堆裏。
“你們好。”江朝懷着敬重,十分認真的招呼。
“真是太感謝江先生的資助了。”衆人更加認真。
南瓜是世界上主要的糧食性蔬菜之一。現在市面上主要的南瓜有蜜本南瓜,貝貝南瓜,大磨盤南瓜等,這些南瓜口感出色,但對日照和土壤有着不同要求。
汪真教授是華夏著名的育種專家。他曾将蜜本南瓜改良,獲得華夏農業終身成就獎。汪真教授想要培育出更加優良的優質南瓜。這些南瓜種植簡單,可以另華夏貧困地區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
衆人經過三年籌備,在萬家溝建立了南瓜大棚和南瓜院。南瓜大棚主要用于南瓜培育。南瓜院則是衆人起居和精密的生物分析主要場所。
衆人磨拳霍霍,但南瓜改良進展緩慢。
就在這抓耳撓腮間,江朝投資一億,還購買M23南瓜改良資料。并将資料無償的捐贈給華夏農研所。
據小道消息,江朝舉動已經驚動了上級領導。M23資料有價無市。要是研究成功,将是對華夏南瓜史上不可磨滅的貢獻。
此時衆人看江朝,總感覺江朝背後升起了蓮花。這是真正的大無私大貢獻者!
江朝被衆人看得不好意思,幹咳一聲道:“請問汪真教授在哪裏?”
“在南瓜院裏。”衆人連忙指路。
江朝放好行李,跟着衆人來到汪真住所。南瓜院由若幹小院構成,這是一個十分簡樸的院子。就像鄉村電視劇的農家院。
江朝來到院子,環顧四周。此時院子窗臺上有一些南瓜标本,屋頂曬着兩排玉米穗。一個幹瘦大爺正用放大鏡,認真觀察一塊南瓜黃瓤。
“汪教授。”江朝上前招呼。
汪真今年七十二,因長期從事種植相關,身子板十分硬朗。只是因昨天剛剛中暑,他渾身有一股清涼油的味道,整體顯得十分接地氣。
“江同志。”汪真放下放大鏡,接着溫和道:“感謝江先生對農研所的捐贈支持。”他這半年都在南瓜院呆着,雖知道江朝捐贈,都是其他工作人員處理。以至于兩人第一次見面。
“應該的。”江朝被誇的有些不好意思。
“走,去看看新研究。”汪真拉着江朝前往南瓜屋。
南瓜屋占地三百平米,四周是各種生物儀器,居中位置是一層玻璃架子。
架子裏罩着有十只南瓜,每只南瓜都被貼着編號。
“這是一號南瓜。根據M23資料本土研究的,之前一直失敗,現在終于有進展了。”
汪真吩咐助理将三號南瓜取出。接着切成塊,用煮蛋器蒸熟,之後簽上牙簽。
“你嘗嘗。”汪真放到江朝面前道。
江朝拿起一塊。
“之前做過白鼠試驗。非轉基因南瓜,生物檢測合格,沒問題的。”汪真示意江朝放心,率先拿起一塊南瓜放進口中。
江朝有樣學樣的開吃。
在吃下的第一口,江朝:!
“是不是有些熟悉?”汪真笑着問。
江朝點頭。
面前南瓜軟而不膩,甜甜中有一股綿柔。味道和天空南瓜有五成相仿,只是天空南瓜更香更軟。面前南瓜無論賣相口感還是比不上天空南瓜。
“這是根據M23資料的本土培育,味道還是比不上原産南瓜。”汪真有些遺憾。他這半年全部泡在南瓜大棚和南瓜院,随着對M23資料的研究,他更加感受M23在植物生态這一行業的成就。
汪真曾失落過一段時間。不過失落兩天,便燃起熊熊鬥志。據M23資料介紹,因空島土壤原因,M23南瓜只能在空島種植,無法全球種植。
“空島植物學家有沒有計劃在陸地上研究?”汪真動起心思道。他的夢想改良南瓜品種,加大南瓜産量。現在空島南瓜只能在空島種植,他越想越感覺遺憾……
“沒有計劃。”江朝十分肯定道。
系統有能力在地球本土種植巨大蔬菜。只是正如雙方契約約定,天空系統的目的是發展空島,解鎖區域後返回宇宙。
[種子技術方向][科技技術方向]等是空島為地球提供的最大感謝。這些[方向]需要江朝購買,接着由地球本土研究。系統不會插手,也不會給出任何提示。
“唉。”汪真有些遺憾。
“現在一號南瓜生物基因穩定。根據預測,單棵南瓜最大可達五十斤。要是生物檢測合格,很有可能秋末小批量種植……”汪真繼續說道。
一號南瓜屬于非轉基因南瓜。種植簡單,口感出色。要是蔬菜大棚裏的全部長熟,經質檢合格,就可以以新品種南瓜上市。
兩人閑聊一會,汪真問:“真的不用改名?”
每一品種蔬菜名字都有獨特的含義。一號南瓜是由江朝投資,又由江朝提供的M23資料。農研所之前開會,曾計劃将一號南瓜命名為大江南瓜。只是跟江朝溝通時,被江朝拒絕。他現在還是有些遺憾。
汪真問完,江朝笑了笑道:“不用。”
大江南瓜是個拉轟的命名。只是江朝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他只是南瓜研究方向的搬運工。論貢獻和研究熱情,他永遠也比不上這些古樸純真的研究者們。
晚上七點,衆人在農家院子裏吃飯。
炒南瓜,蒸南瓜,南瓜煎餅,南瓜小米粥……因南瓜院種植南瓜,江朝晚上吃了一份實實在在的南瓜宴。
南瓜院研究員們仿佛覺醒新技能。每吃一口南瓜,都能清晰的說出品種。而江朝除了天空南瓜,完全兩眼一抹黑。
江朝看着皮膚黝黑的衆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晚上十點,江朝和李大飛躺在房頂上乘涼。
“回去有什麽打算?”李大飛搖着蒲扇,對江朝問道。江朝打算明早回去。兩人剛見面又分開,李大飛感覺有一些不舍。
“聯系一些宣傳片導演。”江朝想了想道。他還有一個[空島宣傳片]的簡單任務。
“宣傳片導演?”李大飛一愣。
“空島想拍一組宣傳廣告片,幫他們聯系一下。”江朝笑了笑道。
李大飛:……
“空島還用宣傳?”李大飛感覺自己出現了幻聽。作為全球獨一份的空中海島,別說宣傳,它立在太平洋上就是一種宣傳啊。
江朝十分無奈。
“你有什麽打算?”江朝問。
“繼續跟着汪教授學習。”李大飛說的理所當然。
江朝看着李大飛被曬的蛻皮的胳膊,想了想:“要不要回羅海?”
“這裏多好啊。要是一號南瓜研究成功,我就跟着師哥師姐研究二號。感覺自己知識儲備不行,你說我要不要考個研,讀個博……”李大飛充滿憧憬的說着。
江朝對李大飛比起大拇指。
無論上學還是畢業,李大飛永遠是認真樂觀。
微風吹過,兩人聊着聊着竟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江朝拎着行李坐上拖拉機。他除了行李箱,旁邊還有一個大號麻袋。蜜本南瓜,貝貝南瓜,紅栗王,蛇南瓜……江朝麻袋裏是各種品種的南瓜。這是李大飛和一衆師哥師姐們的熱情。
江朝:……南瓜很香,就是有點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