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016年的冬天,我站在北京機場,等一個多年未見的朋友,田子,還有一位未曾謀面的小朋友——田子的女兒。田子,聽着是不是像一個日本名字?命運就是這麽神奇,畢業後她就是出國去日本,在日本談戀愛,結婚生子。
田子姓李,據說這個名字跟她出生有關。她媽媽生她時正在田裏幹活,突然感覺到陣陣劇痛,快生了。來不及去醫院了,結果生在農田裏了,索性取名田子。田子沒有遺傳她爸媽的高個子基因,只長到157CM,好在偏瘦,身材比例好,聰明、伶俐和果敢。
等着給田子接機的,不止我一個人,還有田子老公的姨媽和表姐。長長的接機隊伍中,姨媽站的位置比我還朝前,翹首以盼,站出了一副盼孫子的老奶奶心。人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等人的過程卻很漫長。
說起來,我和田子已經4年不見了。八零末的我們也接近三十了,古人雲“三十而立”,可我們還沒立住,抓住青春的尾巴依然在搖擺。曾經的鐵三角,我、田子和那佳,也只有田子在未走進三十大關前把自己嫁了出去,還火速生了個貼心小棉襖。說實話,我還未進入角色,還處于走在路上,如果有小朋友喊我阿姨,而沒有喊我姐姐,我就會耿耿于懷的階段。
紅葉經霜久,依舊戀故枝。我和田子、那佳來自同一個故鄉,都來自有“華夏龍都”之稱的河南省濮陽市,地處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現在的濮陽市安靜地坐落在河南省的東北部,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從歷史學家的考察和出土文物來看,歷史上這裏曾經風雲變幻,滄海桑田。
濮陽歷來是兵家必争之地。相傳上古時期以皇帝為首的華夏族與蚩尤為首的九黎族“逐鹿中原”大決戰,主戰場就在濮陽,此一戰,皇帝擊敗蚩尤,斬殺蚩尤于青丘,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統一。
濮陽北部有倉颉陵,上古時期倉颉見鳥獸的足跡受啓發,收集和使用它們。它在漢字創造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譽為“造字聖人”。
相傳孔子和孟子長期在這裏講學,傳道授業。孔子七十二賢徒中,濮陽就有子路、闵子骞、公西華等;孟子長期在濮陽講學,所留遺址有今文留鎮的孟英和華龍區的孟軻;
《莊子》中的“莊子釣于濮水”,“濮水”就位于濮陽境內,莊子因崇尚自由而拒絕楚王之聘,拒絕出仕,超然物外,不為世俗所羁,視名利為浮雲。經過歷史更疊,滄海桑田,現在“濮水”已然不見,莊子所倡導的自由精神也日漸衰微,人們在物欲橫流之中深陷,難以自拔。
我和田子、那佳是初中同學。現在看來,跟水深火熱的高中相比,那時的初中壓力不算大,還能發展出深厚的友誼。當時的學習排名依次是我,那佳和田子,這個排名在中考中被打破,田子躍居第二,田子是有鋼能用到刀刃上,逢大考就能超長發揮的女生。當然,這件事也有可能是那佳發揮失常導致的,因為她的家庭太複雜,這段以後再述。初中畢業後,那佳就和我倆分開了,那佳沒有考上我們縣NO.1的高中,而是去讀了中專。如果對田子的逢大考必超長發揮的能力還存疑的話,那在幾年後的高考中再次得到了印證,田子在高考中超過了我,考取了我們省最牛的大學,羅安大學,而我,發揮失常,再去複讀。
我們的初中學校,在一座小鎮的偏僻角落。行駛在一條通向縣城的油漆馬路,突然有個3點鐘方向的拐角,拐進去,再有150米,就是我們學校了,拐的很突然,也沒有提示,稍不留神就容易錯過了。當時周末我們基本騎自行車回家,記得那時的冬天,田子總是穿一條紅色長款棉襖,包裹着她瘦削的身軀,騎着自行車,在周末熙熙攘攘的行使的自行車大軍中,危險而倔強地前進着,男生們橫沖直闖,夾雜着口哨聲、自行車鈴聲、三馬車突突聲,聲聲入耳,田子專注地努力地操控着自己的坐騎,過程很驚險,結果卻總是很安全。田子臉型偏方,下巴略尖,嘴唇薄薄,似乎也預示着田子過人的語言天賦。
初中正是孩子長身體的時候,那時已不是物資極度匮乏的時代,但也談不上豐富。每到周末返校的時候,突突突,很多三馬車開進校園,車上裝的,除了自家的娃,就是糧食。學校食堂後面有一個院,放着一尊鐵稱。三馬車開進去,排隊稱糧食,換糧票。我們周末回家的時候,就會算算這星期花了多少糧票,如果花的比較少,就感到很自豪,似乎節省下的口糧積少成多,從此就可以讓家庭走上康莊大道,這其中多少次餓肚子,餓到前胸貼後背,餓到學不了習,已經忘掉了。
一年入冬前,食堂買了一大卡車冬瓜。那年冬天,每次手握着飯票,割肉般地打點菜,就只有清水冬瓜,沒有油水,過了那個冬天,近10年我不吃冬瓜。食堂的大鍋飯也粗暴的很,鍋臺有半間屋子的高度,鍋直徑有兩米,做飯時,人爬着**上到鍋臺,拿着巨大的鐵勺子攪飯,鍋臺上濕漉漉的,鞋踩上去,混合物會順着鍋沿流進鍋裏。
菜雖寡淡,粥足以管夠。那時的粥主要有白面糊糊、玉米糊糊。關于喝粥有一套完整的輪值制度。每個周日,我們都要交上一周的飯票,以班級為單位,男女分開,每天有人值班,男生兩兩、女生兩兩結伴,擡着桶去打飯,把飯桶擡到宿舍院裏,再排隊打飯,井然有序,印象中從來沒有因打飯發生過争執。一大桶粥也足夠大家喝,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校沒有熱水的不足。
打完飯,買完菜,大家就圍成一圈蹲着吃飯。當時我們三個經常湊一起吃飯。所以到了飯點,你可以發現,宿舍院裏烏壓壓一片,兩三一對,三五成堆,蹲着圍成一個圓,聚餐。當時買菜還是奢侈品,而且費而不惠,主要還是各自拿出從家帶的炒菜、鹹菜、豆瓣醬、饅頭等來分享。這個場景讓我印象很深刻。但是多年以後,聊起過往,我們三個的記憶點又非常不同。那佳說當時你倆每次從家都背好多東西回來,蹲着圍成一圈吃飯時數她帶的東西少,這是她比較在意的一個點。而我回顧過往,對我媽做的醬難以忘懷,當時吃了三年真的是難以下咽,而且那個白面糊糊有時糊了很難喝。而對于田子來說,關于蹲着吃飯這件事,簡直令她義憤填膺。因為她蹲着蹲着,就蹲出習慣了,田子回家吃飯也蹲着,旁邊的凳子成了擺設,因此挨媽媽的罵,說一副便宜樣兒。
當時沒有熱水這一點尤其傷害到我們女生。到了冬天,院裏的水管就會凍住,早晨起床,會接不到洗臉水,所以我們都是前一天晚上把洗臉水打好,結果第二天起床後,臉盆的水又會結冰。我們只好拿個小錘,把冰鑿開,用冰水洗把臉。有的女生的手凍壞了,腫的像面包,又裂開,流出膿。如果有人不幸感冒了,喝藥需要熱水,就的趁晚自習的時候去老師宿舍借一杯開水,老師很熱心,我們卻嫌太麻煩,所以能忍就忍着,不向人開口。
傷害最大的是發育早的女生,由于喝不到熱水,來月經早的女生也不得不喝涼水,着了宮寒,落下痛經的毛病。當然如果來月經晚一些,等到上了高中再來的話,就不受影響了,高中學校的熱水是全天供應的。
但再差的夥食條件也不耽誤我們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那時辍學現象非常嚴重,特別是女生,成績不好,就被父母叫回家種地去了。也有個別情況,我當時親眼目睹了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退學的情形。一個男生是專門喜歡和語文老師作對,語文課堂上總是怼語文老師,語文老師也是一位男的,忍無可忍之下,他沖下講臺,拿起書本對着男生劈頭蓋臉一頓猛打,後來這位男生在班級混不下去,就退學了。另一位女生考試作弊,被一位男英語老師扇了耳刮子,就退學了。但也有讓老師惋惜的情況,班裏有個成績還不錯的女生,打算辍學了,班主任把我們叫出來,說給我們放一天假,讓我們去動員一下。我們開開心心的去了,其實對能否動員得了沒有信心,但是中午能省一頓飯是确定的。于是,我們騎上自行車,行程15公裏,都是土路,坎坷難走,終于在午飯前到達了同學家,大家語言表達能力欠佳,肚子卻很誠實,同學的姐姐搜遍家裏所有菜,炒了一鍋青椒,被我們秒滅了。最後,同學也沒有再返回學校。多年以後,那種餓肚子的感覺還記憶猶新,我想我們這代的身高也是被低估的一代,特別是田子。
初中枯燥的生活也有樂趣有激情。當時學校挺重視文娛活動的,每次上課前,都要唱歌。我被任命為文娛委員,當時因為我學習成績好,所以集老師們的萬千寵愛于一身,有幸當了文娛委員。每次課前,我都要起立,領唱幾句後,全班再一起接着唱,唱的歌曲有《軍港的夜》、《打靶歸來》、《小白楊》、《小背簍》等,我為了凸顯自己,經常起的調偏高,然後全班同學在老師詢問時,抱怨我起的太高了,唱不上去,老師呵呵一笑,依然沒有換掉我。這也間接助長我高估自己的音樂天賦,偶爾靈感迸發,創作了多首歌曲,只是當時沒有記錄的習慣和工具,都遺失了。
初中生活難以繞過的是一位姓郝的語文老師,個子不高,很瘦,兩臂修長,說話做事很有活力,走路時胳膊總是甩出一個八字弧度,說話時手總是垂下後迅速上揚。。他媳婦身材恰好相反,很胖,教我們英語,據說他們是二婚,郝老師原本有個兒子,再婚後又生了個女兒,那時教師居住的院裏有個石頭的圓凳子,夏天,郝老師媳婦總是帶着閨女在圓凳子上吃飯,兒子在旁邊跑來跑去,我們總是偷偷觀察,看這個後媽對兒子有沒有區別對待。
這是閑話。印象中初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郝老師帶給我們的。那個年代學校沒有電視,也沒有手機,但這些都阻擋不了一群青少年關心國際大事的心。千禧年左右,國際上發生了很多事兒,比如99年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等,這讓很多中國熱血青年感到很憋屈。2001年美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911事件,那天下午我們在上自習,安靜的教室裏只聽得見翻書的聲音。郝老師推開我們正在上自習的門,用他标準的說話手勢,手垂下後迅速上揚,宣布:“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美國五角大樓被轟炸啦!”本來很安靜的教室頓時群情沸騰,男生有的爬到桌子上狂呼,有的用力拍桌子。我們女生也被感染了,眼睛随着着男生們的表演,手也拍起了桌子。教室的屋頂快被掀翻了。
當時我們并不知道五角大樓對美國重不重要,被炸了會有什麽影響,只知道之前美國橫行霸道,轟炸了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現在終于有人收拾美國了,太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