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征戰 主動進攻
剛回到府中, 李青奕還沒來得及走到內院,王平就帶着聖旨來了寧王府。
“寧王,接旨吧。”
李青奕跪地, 王平宣旨:
門下, 每逢寒冬,邊關進犯, 今派寧王前去北部邊疆抗敵,為主帥,沈青為副将,擇日啓程。
末了, 王平加了一句,“寧王恭喜。”
李青奕接旨,先是驚訝,只因自己向來病弱, 朝中還有武将, 況且北部邊疆有孟耀輝鎮守,如何用得到他。
但因王平這句恭喜, 他意識到皇帝讓他出征,是為了歷練, 有了戰場經驗,就更有資格坐在儲君的位置上。
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李青奕如釋重負, 但現在還不是放松的時候, 一日沒有坐上龍椅,就要時刻保持警醒。
只是,這個冬日,他又不能陪他的小娘子了。
還未将聖旨收好, 一轉身就看見秦落柔站在她身後。
“殿下可是要出征?“
“父皇聖旨已下。”
秦落柔看着李青奕手上攤開的聖旨,“沈青曾是我父親的副将,深得父親重用,作戰經驗豐富,殿下可信任此人。”
“落柔放心。”李青奕來到她面前,“北部邊疆有孟将軍父子,根本不用再去軍隊,父皇此舉就是為了歷練我,不會有事的。”
“孟将軍父子?不知現在孟躍庭是否放下了對你的仇恨,你萬事都要小心。”秦落柔心中不安。
“他應該已經想明白很多事,否則不會請旨駐守邊疆。只是,他可能不想再見到我,此次,我們二人卻是非見不可了。”李青奕拿着這道聖旨看了看,“這聖旨中的深意,想必朝中大臣已然知曉,孟老将軍定會保我安然無虞,孟躍庭即使不保護我,也不會想再害我。落柔,是你用自己的性命換回了孟躍庭的初心。”
秦落柔眼眸低垂,“我寧願他一直都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不是用這樣的方式将他喚回。那日馬車上,我對孟躍庭所說都是肺腑之言,父親在世時确然十分看重他,他天生就該在戰場,還好,他清醒了過來,希望一切都不晚。”
“落柔,我會好好重用他,他同我之間沒有國仇家恨。唯有你,許是他這輩子都無法釋懷的,既然他選擇了遠離都城,用行動去勸慰自己,我亦不會觸碰他心中的傷口。放心吧,安心等我回來。”
李青奕輕輕擁住秦落柔。
三日後,李青奕帶着幾十萬大軍,日夜兼程趕到了北部邊疆,孟耀輝讓出将帥之位,衆将士接受李青奕的檢閱。
李青奕同孟躍庭心照不宣的誰也沒有提起有關于秦落柔的任何事,如同兩個剛認識的陌生人。
他也看見了死皮賴臉跟着孟躍庭的李夢菲,住在孟躍庭軍帳一旁的大帳中,放下身段讨好,卻都不見孟躍庭回應。
北部鄰國土地貧瘠,以放牧為生,國土大部分都是戈壁,到了冬季,物資匮乏,時常進犯邊關城鎮,長遠目的就是奪幾座城池,改善本土情況,短期目的就是問他們要些物資。
年年,他們都會用馬匹換一些糧食布匹,度過冬日。為邊關百姓安寧,只要交換條件不過分,都會答應,可這些蠻夷不知足,得寸進尺,還要侵擾邊關百姓,掠奪糧食。
他們善用馬術,各個魁梧高大,身強體壯,有很多不怕死作戰骁勇的将士,多少年來,兩國互相掣肘,誰也從對方身上讨不到好處。
此次,兩國已經達成了交換,但這些蠻夷鮮少遵守約定,依然年年進犯,他們想要更多的物資,我們想要邊疆安寧。
兩國羁絆已久,這麽多年來,多是以本朝戰勝為主,先有奉國公秦峰武,後有護國将軍孟耀輝,他們屢敗屢戰也沒讨到什麽好處,但也總有讓他們得意的時候,就是兩年前因為奸細,延誤了軍機,奉國公不察,死在了他們手中。
從那之後,孟耀輝從較為安定的東邊回撤,駐守這方最不安寧的北方。
蠻夷依舊讨不到好處,想故技重施,但有了前車之鑒,況且孟耀輝比秦峰武更小心謹慎,先後派去的奸細都被活活打死。
李青奕心中明白,父皇不大舉進攻,一是怕其他鄰國有機可趁,二是一旦戰亂起,不止邊關百姓遭受戰亂之苦,全國征兵,耕地荒涼,人心不穩。三是,這片貧瘠的土地,确實入不了眼,搶來無用。所以這麽多年來,都是這樣維持的。
好在屢屢交鋒,大軍都未攻進城來,也算是護得一方百姓安寧。
李青奕來的時候,已經同蠻夷交戰過兩場,那些蠻夷狡猾的很,一看打不過,就撤退,隔日再來,時常把本朝将士搞得人疲馬乏,他們揚一揚馬鞭,精神依舊。
李青奕不敢懈怠,又沒有作戰經驗,虛心向孟耀輝和沈青讨教,兩位老将軍多以防守為主,保衛疆土就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可是孟躍庭卻不然,要主動進攻,他早就厭煩了這樣你攻我守的格局,就應該像東邊鄰國進犯那樣,奪下城池,割讓土地,非得讓侵犯者傷了根本三年五載休養生息不可。
孟耀輝嘆口氣,“躍庭呀,早就同你說過,那時我們敢如此進攻,是因為還有秦老将軍和親公子鎮守,不怕別國趁亂來攻,如今何敢?”
李青奕卻道:“孟少将軍所言也不無道理,長期同他們周旋,時不時來侵擾,實在讓人厭煩,若能擒拿主帥,傷其根本,将他們趕到荒漠以西,想來能安穩個五載。”
在軍事上,有一說一,對事不對人,李青奕絕不會因為這個提議是孟躍庭所言,就反對,相反,他十分贊成。
孟躍庭有些驚訝,在此之前,他也認為李青奕也會反對。
李青奕又道:“孟将軍,我且問你,東鄰國已戰敗三載,休養生息如何了?何不趁着他們尚未恢複,不能對我朝構成威脅,先解決了北部蠻夷?再等幾載,若兩國同時進犯,又當如何?”
孟耀輝馬上道:“殿下,這種可能非常小,不足為慮。若我們主動進攻,蠻夷勇猛,不論勝敗,定然傷亡甚重,況且再向北都是戈壁,不似東鄰國占領的意義。”
“孟老将軍所言也有道理,可是将軍有沒有想過,我們侵占他們的戈壁沒有意義,但是他們卻對我們的城池垂涎已久,向往更好的環境,過上更富足的生活是人性使然,他們絕不可能罷休的。據我所知,蠻夷現在的君王性情平和,愛民如子,不喜征戰,卻已到風燭殘年,即将繼位的王子卻争強好勝,他若登位,攻打進犯只會比這幾年更甚,很有可能舉全國之力來攻打,到了那時東鄰國也已休養生息,難保不對我們再次發難。”
“誰說戈壁我們奪來無用,它安靜的放在哪裏就是用處。”
軍帳內,所有人皆沉默。
許久之後,孟躍庭道:“不用太遠,将他們趕到烏珠山脈以西就好,遠離中原各城鎮,此條山脈易守難攻,對我們有利。”
“确實是好主意,但寧王沒有作戰經驗,就在軍後指揮吧。”沈青知道寧王心意已定,他無法阻止,但此次他跟着來,主要的職責不是作戰,而是保護。皇帝親口對他說,此次就是歷練,務必保護好寧王,誰知寧王竟同意了孟躍庭的進攻之說。
“沈将軍的意思本王明白,可是作為主帥不上戰場是何道理?”他早就想上一回戰場了,只坐在高殿之上,沒經歷過硝煙戰火的君王,終究是不合格的。
孟耀輝道:“老臣佩服,寧王膽識過人,此戰必勝。”
一語中的。李青奕指揮兵分三路,孟躍庭直搗蠻夷王庭,孟耀輝拖住其他趕來救援的部落,沈青斷後。
蠻夷根本沒反應過來,在一個平平無奇的深夜,王庭毫無防備,遭遇突襲,派人去救援的人都被截殺,有去無回,但也有勇士殺出重圍請援軍,匆匆趕來的援軍被攔在半路,而此時王庭已然不保,不過蠻夷本就游牧為生,軍隊抵擋敵軍,家眷先行撤離,留下死士頑強抵抗,其餘人再撤離。
孟耀輝這邊就不樂觀了,前來的援軍有備而來,撕殺慘烈,沈青馬上支援,戰局轉敗為勝,在得知君王已經逃離,援軍也馬上撤離。
他們一路逃到了烏珠山下,退無可退,想要爬山而過,但敵軍追趕太急,保全性命太難。
最後蠻夷君王決定正面相對,保護女人和孩子先爬過山去保命。
李青奕騎着高馬立于大軍之中,亦投身大戰,血腥不斷賤在他的臉上,林瑞一直在他身邊寸步不離,為他抵擋所有的刀劍。
誰都沒有發現,一個小士兵在戰亂之中慢慢靠近了李青奕,在這樣的時刻,身穿自己陣營的軍服,根本不會有人想到他要殺的人是自己的主帥。
就在長劍要刺入李青奕後背時,林瑞一個轉身阻攔,誰料這人武功高強,根本不像是一個小兵,已經奮戰許久的林瑞體力不支,生生接了這人一劍。
李青奕見這一幕,心中一驚,想要去救林瑞,可身邊圍了太多蠻夷人,逼得他節節退後,根本抽不出手來。
說時遲那時快,沈青飛身趕來,一劍刺進了刺殺者的後背。
“留活口。”李青奕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