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進退兩難
阿樂還對李婉柔這個名字不太适應,老太君便做主,将平安喜樂這四個字,分給四個孩子每人一個字作為小名。
三弟李鴻光分得平字,四弟李鴻耀分得安字,大姐李婉淑便得了最後的這個喜字。聽完老太君給大家分小名,李婉淑沒忍住笑出了聲,“祖母甚是偏心,只阿樂這個名字好聽,”她說着又笑了一會,眼睛都要笑出眼淚了。
李鴻光瞧着阿樂面上有些不好意思,他便接着道:“大姐姐,我覺得名字甚好,這樣我們一說出小名便知道是一家了。”
李婉淑擦擦眼角,瞪了李鴻光一眼,嗔道:“我們姐妹最是親近的,哪輪到你說話,”說着她過來牽阿樂的手,“以後我的小名便是阿喜,”她歪着頭,圓圓的臉認真思索道:“喜兒也不錯。”
阿樂被她逗笑了,覺得一股暖流淌過心田。大姐姐嘴快心善,對她很是照顧,剛才還讓丫鬟取了一匣子珠寶首飾給她送來。“都好,大姐姐叫什麽都好聽。”
“好了,你大姐姐慣是會和倆個小的拌嘴,你回來便好了,姐妹倆個湊一起說點貼心的話。”老太君歪在榻上,笑眯眯的打量這四個心頭肉,尤其是看阿樂時,越看越歡喜。
“去吧,婉淑……阿喜帶着幾個小的去阿樂的院子瞧瞧,添添熱鬧。”老太君故意逗趣道。
幾個孩子便齊聲告退,出了臨清軒。
大姐李婉淑帶着阿樂去往給她安排的院子,就在和老太君所在的院子一牆之隔的地方。院子看着不大,卻是處處精致。幾棵梅樹立在牆邊,朵朵梅花站在枝頭傲然綻放,讓這素白的冬日平舔了幾分美麗。在樹下還擺放了石桌和椅子,可以想象待天氣暖和之後,一群人在院子裏吃鍋子和烤魚,該是多麽惬意。
“阿樂,快進屋。”李婉淑叫丫鬟挑開了門簾,等着阿樂率先走進去。畢竟是精心布置好的,自然要讓主人先一睹為快。阿樂臉上帶笑,拉着李婉淑走了進去,回身招呼倆個有些怕大姐姐的弟弟,“進來吧。”
李鴻光和李鴻耀便跟着後面進了屋。
屋內很大,擺放了一個百寶閣的架子,上面已經放滿了東西。有筆墨紙硯,有珍奇古玩,還有一些阿樂沒見過的小玩意。在百寶閣架子旁放了一個大櫃子,旁邊立着一塊能照整個人的鏡子。
李鴻耀年歲小,瞧見大鏡子便欣喜的跑過去,“哥哥,這鏡子好大啊,”他站在鏡子前,動動腳,再伸伸手,玩的不亦樂乎。李鴻光看着鏡子卻是眸中閃過驚訝,他記得這面鏡子是去年父親差事辦的好,聖上賞賜的東西,拿回來之後母親稀罕了好一陣。
“母親也是大手筆了,”李婉淑也認出了這面鏡子,不過她一下就想到了,定是父親發話了。
阿樂看着鏡子也歡喜,她看姐弟倆的表現,便猜到了這鏡子應當是極其珍貴的,想了想,阿樂道:“大姐姐,我用小鏡子習慣了,這麽大的鏡子放屋裏還有些害怕,不如拿走吧。”
李婉淑瞧着阿樂的神色不似作假,她拍怕阿樂的小手安慰道:“沒事,我過會叫人送來一方小屏風,将其罩上,擋住了你就不怕了。”
Advertisement
阿樂無法,只得先應下。
幾人在外室內呆了一會,便轉到了內室。隔着一個挂着珠簾的圓形拱門,內室展現在眼前。
紅英提前來過,已經将阿樂的東西擺放好,此時便是梳妝桌上放滿了女兒家用的胭脂水粉,頭釵耳飾。床上也是精心布置過的,淡粉色的紗帳挂在床的兩邊,被罩床鋪也俱是上好的細綢。
“咕嚕”
幾聲響,來的不合時宜。
李鴻耀垂頭,假裝什麽也沒發生。都怪剛才自己玩鏡子太入迷,将中午吃的東西都消耗的差不多了。
李婉淑不顧形象的大笑了幾聲,還裝作不知道的問,“是誰的肚子咕嚕嚕啊?”
阿樂被這歡樂的氣氛感染,臉上也帶着笑。李鴻光嘆氣道:“小弟還小,最是精力旺盛的時候,吃的少消耗的多。”
李婉淑最是不喜李鴻光如同一個老學究般,無趣的很。她招招手:“連翹,去取些糕點來。”
李鴻耀聽見姐姐要給他吃糕點,眼睛冒出了光。
“不要撒蜜,也不要太甜的。”
李鴻耀眼裏的光便暗淡了下去。
待糕點端來,姐弟幾人去了外室圍着桌子坐下,一人取了一塊慢慢吃起來。阿樂拿的是一塊凝脂般的做成蓮花狀的糕點,輕輕咬了一口,嘴裏散開蓮子的清香。糕點裏面加了蜜,吃起來一點都不苦,而且質感綿軟,潤滑細膩。
配着糕點的飲子則是一壺上好的龍井茶,茶味香濃,唇齒留香。不過口感略有苦澀,阿樂喝慣了自家做的果茶,因此抿了一口潤潤唇便放下了。
臨清軒內,老太君端坐在主坐,一臉的嚴肅,下首分別是午後從梁王府趕過來的李氏,旁邊坐着李子延和其妻姜氏。
“此事你們怎麽看?”老太君手上撚着佛珠,狀似随意的問道。
李子延沉思片刻最先發話,“阿樂是我們李家的掌上明珠,自然是要為她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婚事。況且,當時她和那小縣令訂婚之時,未經過父母之命,便做不得數。”
姜氏也在旁邊點頭附和,她是嬸母,不該過多參與,只附和丈夫便好。況且丈夫說的都是實情,換做是她将李婉淑嫁給偏僻之地的小縣令,她也是萬萬不會同意的。
李氏瞧着老太君面上帶着贊同,便想起來出府前梁王和她說過的話。她端起茶盞輕啜,放下之後才出聲道:“聽說那縣令年紀輕輕一表人才,文采自不必說,還是個身上有功夫的,梁王回來之後便同我誇贊過,說是此子堪當大用。”
老太君聽見梁王這番評價,面上有些許的松動。李子延見狀忙不疊的說道:“二哥二嫂至今下落不明,我們必須為阿樂找個好人家,待二哥夫妻倆回來之後也會寬心。”
這一句話說到了老太君的心坎裏。二兒子是她的驕傲,現在他不在,她必須替二兒子照顧好孩子。
老太君點點頭,“子延說的有道理,而且劉侍郎定然也不會同意這門婚事,不如過些日子阿樂适應之後,我帶着她們姐倆多去參加宴席,長長見識。”
姜氏一喜,李婉淑比阿樂還大上一些,可至今婚事也每個着落。說來也是怪,自己和丈夫都是溫婉和善的性子,不知怎麽大女兒生的這般活潑直爽。現如今京城裏的高門大戶都喜歡溫柔小意的姑娘,女兒這般大咧咧的性子也不知道該找什麽樣的人家,因此一直就耽擱住了。
她的人脈沒有老太君的廣,之前也曾求過老太君帶着李婉淑出去見見貴人,可老太君以她身體不好為由,婉拒了,還說孩子小,可再等等。
如今卻是因為阿樂松了口。
姜氏壓住心底那點不适,笑着張口道:“母親說的極是,這倆孩子眼瞅着就要及笄,确實該多出去見見世面。”
瞧見老太君就要定板悔婚,李氏在姜氏說完之後,不緊不慢道:“聖上還曾在金銮殿上誇贊過這小縣令呢。”
老太君登時将要說出來的話噎了回去,她身體前傾,詢問道:“是王爺和你說的?”
“自然是了,難道子延在朝會上沒有聽過嗎?”李氏轉過頭詢問李子延。
李子延蹙眉想了一會,因着時間過去許久實在想不起來,他便道:“王爺說是那就定然是了。”
老太君嘆氣,又靠回了椅背,“既然已經在聖上那裏挂過名,那便不好直接悔婚了。這幾日過後阿樂定會同我說這婚事,該如何是好啊?”
孫女重諾言,是她欣賞的品質,可是她實在舍不得将她嫁到那麽遠的地方。
屋內的氣氛随着老太君的嘆氣一下就壓抑起來。
李氏将茶盞放下,“母親,我倒是有一個法子,既不會壞了阿樂的名聲,又能很好的解決這件事。”
--------------------
作者有話要說:
小可愛們,保證是he哦!
放心食用啦,求收藏呀,謝謝收藏的小天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