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針對【求枝枝求收藏~感謝感謝~】
今年是個暖冬。
年節前夕,封老将軍班師回朝。
好在安太後還沒有昏到把封老将軍也一起撤下來的地步,只是在一次早朝時狀似漫不經心地提起,想讓封老将軍下一次去戍邊時,把一些世家王府的弟子也一起帶上,美其名曰:見見世面。
哈哈,讓那些遠近聞名的世家纨绔子弟去軍中“見見世面”?
坐在金龍椅上看戲……哦不,是聽政的衡明世,險些把偷偷塞進嘴裏的梨花糕給笑噴出來。
這安太後花樣可是越來越多了,待年節過去,明年的戲肯定更好玩了。
一邊想着,衡明世一邊将手伸進袖子裏掏啊掏,然後悲催地發現,今日份的零嘴已經被他吃光光了。
無奈,衡明世只好給不遠處的高公公使眼色:還有炒花生米不?
高公公暗暗搖頭,今兒一大早,香妃那邊就送來了兩大盒花糕,全被衡明世裝到了身上的各處暗袋裏,原以為已經足夠衡明世打發時間了,卻沒想到,今日的朝會這麽久,而衡明世的食量似乎又漲了不少。
聖上也到了蹿高長個兒的年紀了啊,看來以後應該多備一些吃食了。
高公公暗暗想着。
沒有零嘴打發時間,衡明世只能将目光游離在殿下的一衆朝臣之間,最後落在了封老将軍的臉上。
嗯,看來,封啓的身材相貌,是承接了封老将軍的,即便是臉上爬上皺紋,胡子黑中摻白,可老将軍的身材骨架擺在那裏,站在文臣身邊,愣是能高處幾個頭,襯得其他臣子無比嬌小。
此時的老将軍,正在努力描述戍邊的辛苦,希望安太後收回成命,別讓那些酒池肉林裏喂大的嬌貴纨绔們去軍中受(搗)苦(亂)。
然而,安太後卻像是打定了主意,要将那些王府世家子弟送去軍中“見見世面”,根本不管老将軍說什麽。
老将軍氣得胡子一抖一抖的,卻又不能直接怼安太後說:“滾!老夫才不想帶一幫累贅!”
Advertisement
衡明世大概能猜到安太後這是何意,不由心疼老将軍幾秒。
老将軍說再多戍邊的危險也沒有用,畢竟,安太後要的就是危險啊,那些王公貴族的子嗣那麽多,随便送幾個不受寵的兒子去軍中,美其名曰“為家族争光”,實際上就是将他們當做棄子,榨幹淨最後的光和熱,然後“馬革裹屍還故裏”,家族沾光得榮,還能得到死人已經拿不到的賞賜和官職。
順便,再去朝堂上參一本,叱責老将軍領軍不當,害得他們的家族子死于沙場。
而于安太後而言,只要這些參老将軍的本送到她這裏,她就可以裝模作樣的細數一番老将軍多年來的功勞,安撫一下那些“傷心欲絕”的王公貴族,再“沉痛惋惜”地表示,将軍老了,統軍決策不行了,不如就先回皇都,頤養天年吧!
這樣一來,收回封老将軍的兵權,再替換上安太後自己選中的人手補位,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安太後想得長遠,估計也早早和那些王公貴族們商談好了,所以才會在封老将軍班師回朝之後,向老将軍提出“送幾個王公貴族人子去軍中歷練”的話來。
衡明世一下就聽出了安太後那彎彎繞繞地考量,心中不由冷笑,連帶着嘴角也彎起了一個嘲諷地弧度。
大殿下的老臣們大多眼花,衡明世坐得那麽高,又有案臺擋着一部分,一般來說,是看不到衡明世這些微表情的,不過,衡明世卻忘了,封老将軍雖已年邁,但眼力極佳,正好這一眼就看了過來,将衡明世那一瞬而過的嘲諷笑容看了個正着。
封老将軍:“……”
衡明世:“……”
這就有點尴尬。
衡明世努力用更傻的笑容掩飾自己那一瞬間的端倪。
他确實想要将封家籠絡到自己這一邊,但還沒有明目張膽到在安太後的眼皮子底下,和封老将軍眉來眼去……呃,這個形容詞或許有些不對,但總歸是這麽個意思。
安太後語氣雖然很溫和,但是态度卻十分強硬,封老将軍苦勸無法,只能勉強接受,臉上的表情卻十分不好看,哪怕是退了朝,也沒人敢上去同他說話,生怕觸了黴頭。
不過,就算在朝堂上不太愉快,宮宴卻還是要辦的,老将軍班師回朝,為了體現皇室重視,宮中自然是要設下大宴為其接風洗塵。
或者換一個說法——用酒水去去将士們的那一身血煞之氣。
朝堂殺威,酒宴去煞。
都是套路。
衡明世作為一個每一個重要場合都必須到場的吉祥物,自然穿上了一身亮麗的金色小龍袍,這是衡明世比較喜歡的一件小金龍袍子——最喜歡的那一件已經被某人撕了。
因為擔心衣袖沾到食物,衡明世直接将寬寬的袖子別到了肩處,多餘的部分直接在後背綁了個結。
此乃幹飯專屬姿勢,十分方便,卻也十分不雅,于是坐在殿下的文臣皆露出了慘不忍睹的表情。
武将們倒是不覺得衡明世這樣綁袖子有傷大雅,畢竟他們平日在軍中或是在家中也是如此,只是在宮宴上保持形象罷了。
看到衡明世這樣做,不少武将還覺着這傻皇帝挺接地氣,至少看着比那些文绉绉的酸儒順眼得多。
或者說,自從上次衡明世用一副天真地模樣說出:“李将軍是誰?戍守南疆的不是封守将軍嗎?”時,武将們就對這位傻子皇帝多了一絲絲的好感。
傻子都比這些迂腐懦弱的酸儒識人!
不過,也只是一絲絲的好感而已。
誰也不想被擁護一個傻子皇帝,那将會成為一個天大的笑話。
所以,那一絲絲的好感,也很快在衡明世拿起烤得噴香的豬肘子,吃得津津有味,啧啧有聲,毫無形象可言之後,被消磨得一幹二淨。
不過,以往衡明世都是自己吃,只管看着下面的大臣們耍明槍暗箭,一般不會打擾他們,可是這一次,衡明世卻高聲喚宮女,給坐在封老将軍下位的封啓擡一桶飯上來,再給他多加兩個豬肘子。
看到平日傻乎乎的小皇帝突然朝封啓發難,宴上瞬間安靜得落針可聞,所有人的視線都在封啓和衡明世的身上徘徊,臉上表情各異。
有些人幸災樂禍,有些人目露擔憂,有些人眼含不解,有些人似有所查……
總之,在衡明世高聲命人給封啓再盛一桶飯,并且多加兩個豬肘子的時候,整個宴堂裏的人,除了封啓本人和了解封啓的人之外,沒人覺得衡明世這是在關心封啓吃不吃得飽,而是認為衡明世這是暗指封啓是個飯桶。
這可就好笑了,一個傻子,暗指一名有功的武将是飯桶。
這到底是小皇帝有口無心,還是有人在背後指點小皇帝在這時候說這些話?
衡明世的傻子形象俨然深入人心,所以當他突然展現出這一面時,臣子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聯想到了安太後。
這一次的宮宴,安太後依然是以身體不适為由,沒有過來,仿佛是在隐晦地表示“哀家身體每況愈下,晚宴過後的夜風太冷,身子骨受不住,爾等差不多該開始琢磨着站隊了”。
也正是因為她不在,衡明世的“針對”封啓的這番話,就多多少少帶上了一點“警示”地味道。
大家不可避免地聯想到,這些話可能是安太後教傻子皇帝說的。
加上安太後在早朝上正好也給封老将軍找了不痛快,現在衡明世又暗示封老将軍的二兒子是飯桶,實在不得不讓人多想。
當然,有這樣想法的,都是不了解封啓的人,而封老将軍和那些與封啓一起戰鬥過的人,卻知道,封啓這人食量大,一頓幹完一桶飯完全沒問題,這食量完完全全地承接了封老将軍,吃進去的東西也非常給面子的長到了該長的地方,以至于封老将軍和封啓只要随意往一個地方一杵,就是兩堵牆。
宮人很快把一桶飯擡了上來,還加了兩個大豬肘子,另外在封啓面前的桌子上擺了幾碟下酒的小菜。
封老将軍看着自家兒子桌面滿當當的夥食,又看了一眼自己桌上的小碗,以及小碗裏面那即便裝滿了,在他面前依舊顯得少得可憐的飯菜,陷入了沉思。
自他班師回朝之後,不止一次地聽人提起,家中老二被安太後安排到了傻子皇帝身邊當差,完完全全地脫手了兵權,成了一個空有官職沒有實權的将軍,也成了皇城諸多權貴茶餘飯後的笑柄。
封老将軍自知封家幾代手握兵權,被皇家忌憚是遲早的事情,所以,封啓的兵權被奪,封老将軍也沒有多言,他們封家幾代輔佐皇族,效忠皇族,所以就算封啓被派去給傻子皇帝當侍衛,封老将軍也沒有什麽怨言。
相反,封老将軍還覺得可以暗松一口氣,至少在自家的老二這邊,可以少一些虎視眈眈地目光。
小皇帝是個傻子,所以跟在傻子身邊,也不會有什麽前途。
這個念頭在別人看來,或許是封啓虧了,是封家被打壓了,但是在封老将軍看來,卻也正和心意。
作者閑話:
閑話:
夜來清夢好,夢到發枝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