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莊藍是莊民國他們兄弟姐妹當中性子最直的。
莊秋一個電話打?過去,莊藍就風風火火跑回來了一趟。
韓媛媛他們還在上課呢,莊藍回去把韓媛媛的衣服一收,直接送到了磚窯廠,交給了莊秋。
姐妹倆早上通電話的時候就已經商量好了。
韓媛媛最喜歡莊玉林兩個哥哥,莊藍考慮到莊玉林他們兄弟是小學生,韓媛媛還在讀幼兒班呢,幼兒班跟小學的放學時間不一樣,韓媛媛要是放在哥哥家,他們還要抽空來接她。
正好姜陽也上幼兒班,兩個人還有個伴的。
莊藍還要回去給工人們燒飯,東西一送就往縣裏趕。
是下午莊秋跟莊民國說的,莊藍回去跟韓婆子幾個大吵一架,村裏人都跑出來看熱鬧,讓韓婆子這個“村長媳婦”徹底沒了臉。
幾個大隊下邊的生産隊要換村長,韓老頭的村長位置被人給頂了,以後就不是“村幹部”家庭了。
他們光明村,村長的位置沒有變動,朱大軍從倉管員成了保管員。
汪群覺得她男人沒被選上“村幹部”,都怪工人莊家。
陳夏花還了雞蛋後,村裏人都跟着學,把雞蛋往院子一放,人跑了。
這叫什麽呢?這叫“有樣學樣”。
連着好幾天,汪群就跑他們不遠,罵罵咧咧給他們聽。
莊民國幹了一天,提着包走回來,喉嚨都熱得冒煙了,一進門就先倒了水喝了,等火氣一澆,他提了根凳子放到屋檐下,一邊扇風,一邊跟他爹莊炮仗幾個說話,“汪群嫂子這精力還足,大前天我就聽到她的聲音了,今天還沒停。”
“那不能停,大中午的都在罵。”向婆子也在裁花樣子,陳夏花他們錦繡作?坊現在做出來的有袖套、襪子、帽子、手?套,分了工的,福嫂子負責花樣子,張家妯娌負責樣式,陳夏花負責裁剪樣式。
Advertisement
他們這個作坊,還沒出貨,現在賬上都是虧着做的。
虧的是布料錢,針線錢。
一分錢沒見到,福嫂子他們的意思是邊做邊賣,先換點錢來,現在他們每個都是投了錢的,福嫂子投了二十,張家妯娌怕賠本,沒投,她們是“技術入股”。
“技術入股”是莊民國說的,她們妯娌兩個出技術,等以後賣錢了一人分一層,大頭是陳夏花投的五十。
做生意買賣,最忌諱的就是“熟人合夥”,很多人扯了旗子,跟熟人合夥做生意,最後虧了,翻舊賬的時候,誰都覺得別人占了便宜,自己什麽也沒撈到,沒掙到錢不說,還壞了交情。
莊民國親眼看到的,好好的兄弟最後都不來往了。
他還跟大兒莊玉林說過,讓他多留個心眼,莊玉林先問他:“合夥的時候簽條子了嗎?出資比例商定了嗎?分工劃分清楚了嗎?虧了有沒有補救措施?”
“還簽什麽條子,都是熟人。”莊民國說的。
就是這個“熟人”,成也“熟人”,虧也“熟人”。
莊玉林當時就笑了一聲兒,“這都不虧,誰虧?”
他的意思是合夥先簽條子,指的是“合同”呢,莊民國自己理解的,大兒莊玉林的意思是,那條子上出了多少?錢,占多少?比例,負責哪一塊都要寫上去,要簽字生效的。
都說親兄弟還明算賬呢。
莊民國後來也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他看了那麽多視頻號,也是有見識和閱覽的了,知道大兒莊玉林說的這意思是“先禮後兵”呢。
說清楚誰都不亂的。
錦繡作?坊就寫了條子的。
出資、占比、誰負責什麽,全都寫了上去,張家妯娌不認字,是蓋的手?印。
陳夏花是錦繡作?坊的“大股東”,說話是拍板算數的,莊民國跟她分析過,把邊做邊賣錢這個劃掉了。
他們家是做小商品批發的,莊民國耳熟能詳的也能知道點,他大兒莊玉林說過的,想掙錢,貨要多。
貨鋪得越多,賣得越好。
她們手?工縫制,本來做出來的貨就不多,這樣的款式又?新奇,要是一出去,別人一模仿,他們的先機就沒了,七幾年結婚,最時髦的就是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有縫紉機的人家還不少?,他們村裏沒有,公社下邊人多着呢,人家縫紉機一打?,比他們可快多了。
莊玉林戴了袖套出去,戴了兩天就放家裏了。
他說了,“他們太幼稚了,還想借回去,我才不幹呢。”
他是讓他們以後買“好媽媽”做的袖套,才不是讓他們自己找媽媽做呢。
陳夏花他們錦繡作?坊先做的袖套、襪子,等忙過了秋收,把糧食收進了倉裏,去公社糧站繳了糧食,錦繡作?坊就要開業了。
定下的日子是賣苗子的時候。
生産隊的來買苗子,公社也來拉苗子。
供銷社的大姐齊玉一來,陳夏花把人引進了屋,拿了他們做的袖套給她看。
她們都同意的法子,想放在供銷社代賣。
讓他們跟公社巷子的人一樣,去擺個小攤子,幾個人都拉不下臉來。
最主要的是,她們都不會賣東西。
齊玉倒是眼一亮,把他們做的袖套翻來覆去看了,還說要自己買兩幅回去,她一副,她讀初中的女兒一副。
現在塑料制品流行,公社賣得最好的是塑料雨靴、塑料涼鞋,尤其是塑料涼鞋,是今年夏天最時髦的款了。
城裏現在最時髦的打?扮是怎麽樣的呢?穿塑料涼鞋。
白色的連衣裙,穿一雙塑料涼鞋,裏邊穿肉色的襪子,是城裏最受歡迎的打?扮了,齊玉給她讀初中的閨女就是這樣打扮的。
那些花花綠綠一塊色的袖套,他們公社早就進了貨。
“位置上擺不下了。”
齊玉也想上,但供銷社的櫃臺都是有數的,她也做不了主。她跟陳夏花建議:“現在外邊支個攤子也沒人攆,只要你不弄大了就行,擺外邊去賣,我們的袖套要賣兩三毛,你們這個至少也要賣六七毛的。”
齊大姐拉了苗子走,還在錦繡作?坊買了兩副袖套,給他們開了個張。
供銷社挂靠不上,福嫂子她們就只有商量要去練攤了。
問題就出來,誰去擺攤子?
農村種田種地的,閑暇是有時間,但跟人家專門練攤子的還是有區別的。
陳夏花為了這事兒愁得晚上連覺都睡不着了,第二天也沒把樣子拿出來裁剪了,莊民國休息半天,下午才去上工,早上吃了飯,他先去苗子地收拾了一下。
天氣熱的時候,苗子地就不用樹枝,只要看苗子地的地肥不肥,拔草,早上給澆澆水。
陳夏花坐在小板凳上,莊民國把桶放了,還笑話她:“陳老?板今天不為作坊加班加點?”
陳夏花昨天沒跟他說作坊的袖套賣不出去的。
莊炮仗兩個老?的是知道的,向婆子悄悄扯了扯莊民國的袖子,“沒賣出去。”
把昨天齊玉來的事兒跟他說了。
莊民國看了看陳夏花,好半晌,做了個決定,他去找了個擔子,弄成挑貨貨郎的樣子,把袖套、襪子給裝了些進去,牽了陳夏花出門:“走,賣袖套。”
莊民國這也是這輩子頭一回“搞銷售”。
上輩子莊玉林的批發店開起來的時候,他也去店子裏幫了回忙的,還幫了回“倒忙”,手?忙腳亂的,第二回 莊玉林就不讓他去了。
莊民國先去的是紅旗村,有磚窯廠在,村裏的人富裕的不少?,莊民國也沒有不好意思,大大方方的,就問人家要不要買袖套,把袖套和襪子拿給他們看。
“最時髦的款了,公社裏頭都沒有,這是獨一份,貨也不多。”莊民國反複就說這幾句。
這叫什麽呢?叫“銷售技術”。
還賣出去不少?。
賣過了紅旗村,準備去下一個村。
陳夏花一直沒說話,路上突然說:“我們、我們這樣是不是不好啊?”
她是覺得這個最時髦啊,獨一份啊這些太誇大了。
“齊大姐都說了,你這個公社裏都沒有,不是最時髦的是什麽,難道不是獨一份,難道不是貨不多?”他每一條其實都沒說謊。
銷售裏頭門路多呢,他也只是知道點皮毛,就跟誰都愛聽好聽話一樣,幹巴巴的,跟能說會道,那肯定是能說會道受歡迎些。
先誇,誇了說獨一份,誰不想要獨特的?再說一個貨不多,這其實就是暗示了,暗示他們快買,錯過了就沒了。
他上輩子在莊玉林店子裏,就只會說“好看”,“真好”,“可以”,這些話就是幹巴巴的,當銷售的要引導客人下決心,而?不是沒意見。
這叫“流失客人”。
莊民國也虛心學了個“銷售三步驟”,還沒等他上崗,莊玉林就不要他去了。
到下一個村,莊民國就讓陳夏花跟他學,跟他說這幾個步驟。
陳夏花一開始也不好意思啊,為難情啊,說着說着,說多了也習慣了,袖套和襪子沒拿多少?,他們紅太陽大隊還沒走完就賣光了。
莊民國下午還要上工,就讓陳夏花帶着福嫂子出去單幹了。
“那麽多大隊呢,公社人也多,擔個挑子去,往巷子裏一蹲。”張家妯娌是“技術入股”的,還要留下來繼續做呢。
“等掙上錢了,就買臺縫紉機來做,那速度快多了,等攤子練熟了,還可以搞批發呢,銷售到城裏去的。”還畫餅。
不是有句話嗎,叫萬事開頭難。
陳夏花下午跟福嫂子一合計,白花花的錢是拿回來的,福嫂子二話沒說就跟她去當“貨郎”了,“人家賣麻糖的都賣了多久了,我還有什麽不好意思的。”
麻糖劉雲現在都不經常在村裏轉了,人家去公社了,直接在公社裏一擺,比在村裏走村走鄉的掙。
學校還去,就他一家賣糖的,一放學好多孩子買糖吃。
莊玉林他們兄弟一回來,先“咕咚”灌了水,又?問爺爺奶奶:“媽媽呢?”
“賣貨去了。”
莊玉林寫作?業的手?一頓,還沒反應過來他們的“好媽媽”是去賣袖套去了,下意識的先說了句,“...賣火柴?”
邱老師上地理課給他們講的故事,裏邊的小女孩太可憐了,而?他們現在生活得很幸福,有爸爸媽媽供他們吃穿,還送他們讀書,希望他們學會珍惜糧食,做到不浪費,只有糧食才不會叫人餓肚子。
爸爸媽媽不在家,他面朝着爺爺奶奶,“那我跟小二能喝一口可口可樂嗎?”
聽說現在是隔代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