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七十四、挖向地宮
我們從二樓下來時,曾勇他們也到了。
“你們把行李放車上,先跟我們來。”葛教授吩咐道。曾勇幾個連忙互相招呼着下了車,跟在我們的身後。
薛老板帶着我們向一個巨大的礦洞口走去,還沒到洞口時,就看到兩對鐵軌由洞外向洞內延伸進去。幾個工人已經在洞口旁的機房裏忙碌着。
“安排三部礦工車出來。”薛老板向機房裏的調度員喊道。機房裏的調度員向薛老板擡了擡手示意了一下,就開始操作了起來。
“這條生産線是德國進口的,很先進,都是全自動的,遠程操作,作業效率很高。你們一會兒就會看到,大部分設備都機械化的。現在的煤礦生産早就告別了以前的那種人力挖掘的落後時代,已經進入了機械化的時代,作業效率和生産安全都大大改善。我這個礦,投入比其他礦都大,設備也是最先進的,要是真用來挖煤,早就賺個盆滿缽滿了。不過現在用來挖人,比挖煤性價比更高。走,上車。”薛老板說話間,三部礦車從坑道斜坡下順着鐵軌順次上來,調了個頭,沿着另一對鐵軌向我們緩緩駛來。
薛老板叫人幫我們每人拿了一頂安全帽,便讓我們上了礦工車。都坐好後,那礦車便載着我們緩緩地向礦洞裏滑入。
下了洞,礦車拐了一個彎,就進入一條筆直的礦道。我估摸算了一下,這個方向是直指道觀方向了。礦車在筆直的鐵軌上,行進的速度開始加快。我們借着兩側的白熾電燈欣賞起薛老板的傑作來。
這是一個掘洞機械全自動挖掘構建起來的礦洞。與其說是礦洞,還不如說是個小型隧道。整條隧道呈“Ω”形狀,穹頂用統一規格的拱形型板支撐了起來,很好的防止塌方,施工作業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光一點就可以看出,這個薛老板是一個厚道的老板,難怪會有一幫年輕人跟着他賣命。穹底是平整的路面,路面上鋪設着兩對鐵軌,形成相向而行的兩條鐵道。在我們行進的過程中,不時有滿載渣土的礦車相向駛過,向洞外飛奔而去。
看來,前方的掘洞作業還在繼續。
約十分鐘後,前面的機器運轉聲就已經清晰可辨了。礦工車開始減速,在慣性前沖幾十米後,我們在一部占滿整個隧道輪廓的大型挖掘機前停了下來。
二三十名工作人員在挖掘機前不停地忙碌着,見薛老板到來,連忙回身打招呼。薛老板向其中一個工程師模樣的人示意,讓他先把挖掘機停下來。那工程師指揮着身邊的工作人員關掉挖掘機的各種開關,不一會兒,那挖掘機就停止了作業。
整個隧道頓時安靜了下來。
“來,劉工,過來一下,見過葛教授、顏教練。”薛老板招呼着。
那工程師模樣的人連忙向前,脫下手套與葛教授、顏教練一一握了下手:“幸會、幸會!”
“劉工,這兩位貴客現在也加入我們的隊伍,是我們自己人。你先跟兩位貴客介紹一下我們的進度。”
“哦,歡迎歡迎。”劉工再次向葛教授、顏教練點頭致意,“那我就給兩位貴客詳細介紹一下。”
Advertisement
劉工說完就開始介紹起工程的進度。原來,這臺挖掘機是一臺全自動生産線,機頭是一整套高硬度的掘進刀架,通過旋轉将機器前方的土石挖松下來,通過傳送帶将渣土傳送到機後,傾洩在順次跟進的一排礦車上,由礦車運到洞外運走堆放。在場工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挖掘機的進度不斷鋪設新的鐵軌,及時安排礦車以保證工程進度。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安裝穹頂拱形型板,保障施工人員的安全。這一套的動作緊張有序,保證了挖掘機能夠按預定的進度向道觀方向掘進,估計再過一兩天就能達到道觀的下方。
“很好!”聽到這個消息葛教授大喜過望。不過他還有一個疑問:“劉工,我們現在在地底下,你如何能夠确定我們所處的位置相當于地面上的哪個位置?”
“葛教授這個問題問得好!地下定位一直是地下工程建設的技術難點,目前我國采用的地下定位方式主要有三種方式,即地下北鬥定位技術、地下雷達掃描技術和地下CT斷層掃描技術這三種,而咱們這個工程主要還是采用地下北鬥定位技術。咱們這個工程是一個近地大位移水平井,工程特點是離地近、工程拐向單一、距離長,利用地下北鬥定位系統定位準、信號強、偏差小。這套系統原理也很簡單,我們在礦洞外設置三臺北鬥定位信號發射機,在隧道每一個拐點都設立一臺信號接收發射機,而這臺挖掘機上也有定位信號接收器,它可以接收到地面定位信息,準确地計算出它所處位置的定位信息,也就可以根據我們預設的軌跡分毫不差地向目标掘進。”劉工得意地介紹道,“你們有帶手機來吧?把你們的導航地圖打開,你們就可以知道你們現在在地面上是什麽位置了!!!”
真的嗎?我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現在工程技術可以先進成這個樣子,在這地下十米的封閉式的空間裏,竟然可以接收到地面定位信息?我們紛紛掏出手機來測試,果然,在導航地圖上,我們緊挨着道觀的外牆站着。
“薛老板,你過來。”葛教授招呼了一聲,薛老板靠了過來,“你看,這是我們所處的位置,如果直線前進,可能會到達道觀的正中心的下方,而道觀的實驗室在這裏,離這個正中心有一定的距離,我們是不是應該調整方向?”
“劉工,你看……?”薛老板轉向劉工。
“這可以調整,我現在就可以修改目标坐标,從這個位置開始調整掘進方向,斜向45度向實驗室方向掘進!”
“好,馬上去改,我們要加快進度了!”
“好的。”劉工說完就轉身走向操控臺,在一臺計算機前忙碌了起來。
“薛老板,這機器的聲音有點大,施工的時候地面上會不會聽到?”
“這個您放心,我們測試過了,以現在的這個深度,地面上是不會發覺的,不過靠近地宮時我們就要小心了。快靠近的時候我們就要停機了,只能靠人工繼續挖掘。”
“好,到時我們一起來挖!”
“好!”薛老板說完,讓我們再随處看看。我們便四下散開了,參觀起這個地下隧道。這個地下隧道主幹道是這個機器掘進的Ω形主幹道,而主幹道側面的牆面上,還每隔一段距離人工挖出一個回廊,回廊地面也鋪設了軌道,用于各種礦車的存放與周轉。我們剛才下礦乘坐的礦工車在到達後就拐進回廊裏存放,以保證渣土礦車在軌道上的正常周轉。
等我們參觀差不多了,薛老板就讓劉工把三部礦工車調出來,我們陸續上了那礦工車,回到地面上來了。
在薛老板的親自安排下,我們在一座二層的活動房住了下來。
當天無事,我們各自忙着收拾自己的新家。而葛教授、顏教練則與薛老板展開秘密會談,制定進攻方案。
次日晨,我們都換上了礦工工作服,與薛老板的所有煤礦工人、尋親團成員一起,分批次坐礦工車下洞,聚集到挖掘機前。
挖掘機在昨日的地點拐了個45度的彎,又向前掘進了幾十米。這次掘進因為目标明确,所以定位精準,掘進軌道緩緩擡高,離地面越來越近。據劉工介紹,目前的隧道穹頂離地面差不多只有六米左右,離地宮也估計只有五到十米遠,不能再向前挖了,接下來只能改為人工挖掘了。劉工指揮現場施工人員開始拆卸挖掘機,以騰出作業面以便人工繼續掘進。
葛教授在薛老板的陪同下,與劉工進行現場磋商,對下一步挖掘進行詳細的規劃。
而我們這些陸續到達現場的人員都自覺投入工作,協助現場施工人員拆卸搬運挖掘機部件。
經過一整天忙碌而又辛苦的工作,那臺龐大而又沉重的挖掘機器,在幾臺起重設備的幫助下,陸續被拆成個件,一塊一塊地被吊上礦車運出礦洞。
清場工作結束後,劉工就開始帶着幾個技術工作在現場開展丈量與測繪工作。他用白灰刷子在隧道的斷面上畫出一人拱形的門洞形狀,讓幾個工人開始用挖掘工具人工水平掘進。
“為什麽只挖這麽大?”因為劉工畫的門洞面積不大,三五個工人作業都嫌擠了,我們大隊人馬只能在後面眼睜睜地看着,最多只能打打下手。我不理解,便靠進葛教授悄悄地問了一聲。
“劉工是先讓工人挖個水平定位井,要一直挖到地宮的外牆才能推進下一步的挖掘計劃。你們都不要急,後面還有大量的苦力活要你們幹!機會有的是!” 葛教授笑着說,同時遞給了我一份草圖。
我拿着草圖靠近燈光仔細看了起來,曾勇、小敏幾個也都圍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