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出門一趟果然長進許多,知道打聽了,也會去想了。」廖夫人笑了起來,贊許的看着孟昭,消息靈通會考思這是上進的前提。頓了一下才道:「宋太後都年過五十了,她又無子無女,難道還會去搶皇位不成。」
孟昭當然曉得宋太後的年齡,也知道她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想想唯一的那位女皇,六十幾歲還登基當皇帝,活多大這種事真看天意,說不好的。當然要是宋太後自覺到了知天命的年齡,這樣也就安心了,道:「母親說的是,我明白了。」
定親的次日,葉宗山四處散了茶果,這也是規矩,姑娘家親定之後肯定要發糖,親友家裏都要知會一聲。嫁妝所需要的紅綢,各色針線也全部搬到葉茜住的東廂房裏,北邊那間本來是書房,現在書桌都搬走了,花架子倒是紮了起來。
葉茜是真心想嫁孟昭,但她也真心不想做繡活,只是時間如此充足,姑娘自己不動手也說不過去。葉茜便拉葉荞幫忙,姐妹嘛,幫襯着繡嫁妝也是有的。葉荞很仗意,也沒有拒絕,不過只是輔助幫忙,大頭肯定還是葉茜的。
稍停兩日就是駱思恭娶親,葉荞和葉茜早就開始祈禱能把這一趟免了,但就在前一天姑娘們出門的衣服送過來了。這是葉老太太的意思,駱葉兩家是姻親,卻鬧的如此尴尬,強行示好不是葉家的風格,也沒必要,那至少不要失禮。
現在駱思恭娶親,男客是葉景怡,葉景祀,女客就是章雨柔帶隊,除了葉芙之外,三個姑娘全部都去,面子也全算給齊了。
葉茜和葉荞再不願意,也知道這回推不掉,到了當日也是認真打扮。結果早上和葉薇照面時多少愣了一下,這回出門三人的衣服首飾根本就沒有差異。以前跟葉芙,葉薇出門,要麽首飾上少兩件,要麽衣服邊飾上有點差異,大原則就是正牌小姐比旁支的好。
結果今天就完全不分了,葉薇臉色頓時變了,這是什麽意思?是拿正牌小姐當旁支,還是拿旁支當正牌小姐?葉荞也有些驚訝,年後她一直跟着出門,她的服飾是比葉薇差些的。
葉茜想了想就明白了,葉薇已經被魏二太太中意,聽說魏家也派人來探口風。現在葉老太太主要想推銷就是葉荞,這樣在小細節處提一下葉荞的身價,想的應該有利與推銷。
至于葉薇的不滿,無視就好了……
章雨柔坐轎,三個姑娘一輛車,丫頭扶着葉荞上車時,葉荞不經意的擡頭看一眼天氣,有幾分自言自語地道:「今天天氣好像有點陰呢……」
葉茜不自覺得擡頭看了看,是有點陰,不過還好,勉強也算是晴天。婚期一般是早就定下來,是晴是雨完全看老天爺的意思,正巧那天下雨本是天意,不過也有為迷信的,成親撞上雨天總不是好事。
葉家的車駕駛出去,葉薇就開刺了,葉茜和葉荞都沒搭理她。葉荞年後跟葉薇一起出了這些趟門,早就練成無視欲望,任由葉薇說的口幹舌燥,她都能當做沒聽到。幸好到修國公府很近,沒一會進了大房,男客們到前頭,女客們車轎進二門。
雖然是續娶填房,駱思恭現在是世子,身份提高了,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大房沒有主母,駱二太太與駱思恭不合氣,慶和大長公主便派了駱三太太料理婚事。招待女客之處在後花園,馬上就到三月天了,後花園裏春花怒放時,招呼女客倒是很合适。
管事媳婦引着入園,葉家的來不早不晚,後花園中女客已經不少。駱三太太帶着媳婦,姑娘們招呼賓客。慶和大長公主并沒有出席,這倒不是故意給駱思恭沒臉,真生病了,慶和大長公主也五十歲的人,身體不舒服完全可以理解。
拜見入座之後,葉茜第一感覺就是亂,不管是坐位安排還是格局布置,連戲臺搭的都有點不太合适。葉荞自然也感覺出來了,不由得小聲道:「看來這位駱三太太是真沒管過事。」
Advertisement
駱大太太被打回妾室,駱二太太因為葉菱落水之事被收權,慶和大長公主唯一僅剩的兒媳婦就是駱三太太。公主的兒媳婦出身門第肯定不會很差,但駱三太太是真沒管過事,一直都算是打醬油的,出門應酬還好,自家宴客就有點麻煩。現在駱思恭成親,這樣的大事出來,駱三太太估計是忙不過來了。
「我們留心些……」葉茜小聲說着。
駱三太太沒料理過這種大事,再就是駱七爺生母姜姨娘當了這麽多年正房太太,在國公府肯定有不少心腹下人。要是慶和大長公沒生病,威儀仍在,姜姨娘未必敢搞事,偏偏這個節骨眼上慶和大長公主生病。
姜氏應該是恨不得把駱思恭剝皮抽筋,在他的婚禮上搞點事絕對有可能。反正是駱三太太打理婚宴,就是鬧出事來,又有駱大老爺當護身符,慶和大長公主要是身體一直不好,肯定不會理會這些。
不過長房長孫的婚禮都不能來參加,慶和大長公主病的這麽厲害嗎?
姑娘們越來越多,葉薇出門這麽久,自然也有相熟的,正值春暖花開之即,姑娘們便約着去逛花園,駱六姑娘帶隊。葉茜和葉荞則是坐定看戲,駱家本來就更亂了,再加上要尋事的姜姨娘,哪裏不去最安全,跟着太太奶奶們一起坐,就不信事情還能從上掉下來。
「聽說禮親王府要就藩了,皇上要給封處好地方,等藩地府邸建好就全家遷走呢。」駱三太太說着閑話,前幾天慶和大長公主進宮聽說的,也就順嘴說了出來。
事關禮親王府,葉茜和葉荞也不由的留心聽去。親王封王之後就藩是慣例,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慶郡王府當年就因為孝文太後不舍就留在京城,雖然也有封地,但沒人要他們走,便一直住下了。
禮親王被留京城則是因為萬啓皇帝的怒火,初一十五下旨去罵,圈到府裏連門都不讓出。直到永昌皇帝登基時,禮親王很有一番表現,這才被放出來。
因為一直沒有封地,本以為禮親王府就這樣留在京城了,沒想到宋太後提起,永昌皇帝也覺得這個叔叔挺不容易。從某方面說永昌皇帝對萬啓皇帝這個爹也挺怵的,實在是脾氣讓人受不起,想到禮親王的遭遇,有種同病相憐之感。便把景陽封給了禮親王,讓他出京去當藩王,沒有造反意圖的情況下,當藩王還是挺爽的。
「景陽離京城不遠,物産豐厚,實在是個好地方。」旁邊就有太太接話說着。
駱三太太笑着道:「可不是,聽說皇上已經傳旨給地方,估計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要去禮親王府賀喜了。」
又想到禮親王府的世子妃也是葉家姑娘,衆夫人不禁向章雨柔道喜,章雨柔已經得到消息,只是她不閑話這些,駱三太太說的時候她也沒插嘴。
葉荞不禁小聲道:「那菱姐姐就要離京了……」成為世子妃之後,姐妹們幾乎沒見過面,但總是同在京城,好歹總算知道。要是離京去了景陽,雖然說不上萬裏千山,但想訊息就不容易了。
葉茜也有點不舍得,不過按照規矩葉二老太太和葉景熙能一直陪着葉菱,一家人在一處也不算寂寞,道:「就藩是慣例,這是皇上的恩旨,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