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新周刊并沒有一上來就像紅星雜志一般鋪天蓋地的宣傳自家的“小某某”, 只是無比低調的将溫知秋的新作加入了新一刊的版面。
唯一算給溫知秋開小竈的,大概是把《蜀山》的第一章排在了靠前的版面,正數第五篇。
也因此,時隔兩年,當溫知秋這個名字又重新出現在衆人的視野時,一開始并沒有激出什麽水花。
被《蜀山奇俠傳》五個大字吸引的讀者們起初只覺着作家名字眼熟, 但大多注意力都放在了正文。等如癡如醉的讀完之後, 才恍然想起。
溫知秋――不就是寫了《紐扣》和《大惠山》,還一口氣翻譯了整本《格林童話》的那個作家麽?!
到現在,溫知秋所譯的童話還是孩子們床頭故事的首選,他所著的《大惠山》, 更是什麽《特殊作戰隊》、《三二五獨立團》的藍本。後來的作品雖也有寫的不錯的, 但大抵都無法和《大惠山》相提并論。
而這樣一位作家, 在轉入新東家沉寂兩年之後, 又憑借着《蜀山》以強勢的黑馬之勢重新闖入到了讀者的視野。
溫知秋向來是能帶給讀者驚喜的, 兩年前的《紐扣》和《大惠山》是, 如今的《蜀山》更是。
騰雲駕霧、仙劍邪魔、人間正義無不是之前神話古籍中才有的,然從未有一本書能比得上《蜀山》如此細致,以一人視角代入整個仙人魔等六道并存的世界,親身感受玄幻若此的世界。
而僅在新一刊發行第三天,新周刊就迫不得已加印一次。
要知道,新周刊每次出刊前, 都會依着上一期刊本的發行量制定本期發行數。而為了不必要的損失, 每次加印不能超過當周發行量的一半。
也就是說, 僅僅三天,新周刊的讀者群就擴增了一半。看着不算多,可相對于新周刊龐大的讀者基數而言,這樣的發行數量倘若全集中在沽東,幾乎可以壟斷大半個沽東的銷售量。要是放在紅星雜志身上,估計都夠加刊兩次。何況這才只出了《蜀山》的第一章 。
雖然其中有多少人能最終落實下來成為新周刊穩定讀者群中的一部分還不能肯定,但這樣的結果已經足夠令新周刊欣喜一番。
不出則已,一出便攪動風雲的溫知秋自然得到了新周刊上上下下的注目。
許城陽拿着新鮮出爐的銷售情況自是滿意,卻也并沒有多大的意外。
當初兩個少年那裏看見《蜀山》的時候,許城陽就已經下了“不同凡響”的判斷。
Advertisement
仙俠之說雖然自古有之,可大多篇幅簡短,更不曾像《蜀山》一樣借着陸川柏這樣一個天之驕子的視角寫起,帶着讀者深入其中體驗其中種種,受挫或磨練,掙紮或決斷。
雖然自從《大惠山》發表以後,小說形式的作品層出不窮,但較為成熟的作品并不多。文學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日積月累的深厚底蘊,哪怕是成名已久、德高望重的作家,也不能說在兩年內就完全摸熟一個新體裁,創作出滿意的作品。
在溫知秋的半隐退的兩年期間,也出了幾個有潛力的作家,小說也寫的差強人意。只不過如今《蜀山》一出,到底是力壓了群雄。
新周刊自然也有許多令人拍案叫絕的好作家,也刊了不少的好作品,從而為新周刊鞏固了基數龐大的讀者群,可從短期時間、短期讀者數量來說,溫知秋卻稱得上是新周刊裏最叫好又叫座的作家了。
但兩年前許城陽責令溫知秋潛心學習,不得參與外事,以至于到如今,還沒在雜志裏露過臉。趁着這一茬,許城陽正好讓溫知秋認認人。
這麽一個好苗子,許城陽自然要好好施肥。畢竟雜志裏幾位大家在沽市作家協會裏可都是挂了名的,甚至還有兩位在國家作家協會裏也有一席之地。倘若溫知秋能和他們交好,自然裨益不小。
溫向平自然沒有不應的。穿着整齊,收拾的利利索索,在第二章《蜀山》堪堪發行前,站在了新周刊辦公大樓裏。
許城陽也沒有搞得多正式,只是引着溫知秋依次見了見正好在雜志裏的幾位一級作家,其中大多年齡在四五十歲,初初三十的溫知秋往人面前一站,自然是新的不能再新的新人小輩。
哪怕溫知秋已經有了幾本成名作,哪怕他正在連載的這本小說引起了轟動。
溫向平自然恭敬有禮,虛心以待。
就比如面前這位五十餘歲,胡須半尺的老先生,最近這刊刊本裏的《白水豆腐》便是出自他手。
這兩年溫向平也是期期新周刊必看,對其中一些大家自然是不甚敬佩,眼前這位自然是其中之一。
《白水豆腐》看似是寫了作者在冬日寒涼時,在樓下買了一塊豆腐自己煮着吃,實則表現了作者于世于時于人的種種看法,筆鋒看似溫和隽永,實則犀利不已。沒有點水平的人只怕看完全文也只是不知其所以然。
溫向平拜讀之後受益匪淺,也因此記住了這位老先生,自然恭恭敬敬喚一聲“前輩”。
幾位大家見溫知秋進退有禮,不驕不躁,加之有幾本不錯的作品,心中對他的好感自然不少。
在見過了雜志裏幾位重量級作家之後,溫知秋就被責編羅家和接過手去,好好商談一下《蜀山》排版的問題。
“我給你找了個雜志裏數得着的畫家,專門給《蜀山》畫插畫,你看看有什麽要改動的。”
羅家和掏出兩張畫稿,放在溫向平面前。
只見其中絕大多部分都只有黑白二色,偶有幾處帶些彩色,占的區域也是零零星星,但卻頗有些畫龍點睛的意味。
除去彩刊成本太大的原因,文字為主插畫為輔也是新周刊着力強調的重點。
畢竟是雜志,不是畫刊。斑駁的色彩反而會分心讀者在作品上的注意力。
一看紙上線條勾勒,就知道畫手是下了大功夫的,溫向平自然也仔仔細細的瞧了每一張。
說實話,新周刊數得着的畫家真不是蓋的。人物有人物的細致,就如陸川柏眉眼間的悲天憫人和急厲交融的恰到好處,一瞧就是個斬妖除魔的世外人。場景有場景的生動,就如陸雲二人被困屍鎮,面對屍人面不改色,一見就滿心揪起。
不僅比溫向平之前畫的衛華水平高出了不少,一瞧便知是有認真讀過《蜀山》才下筆的。
溫向平啧啧稱奇,自是沒有不滿。
“你估摸着,《蜀山》大概有多少章?”
羅家和小心的收好畫稿,等着拿去刊印。
溫向平答到,
“雖還不能具體确定數值,但五百章是跑不了了。”
羅家和雖然早就窺得《蜀山》格局不小,篇幅不少,字數百萬倒也正常,只不過…
“按着眼下一周一章的速度,只怕沒個兩年還登不完,還要考慮過年放假不出刊…”
羅家和心裏飛快的盤算着。
雖然連載時間越長,按理來說會引來更多關注,可就像之前連載《大惠山》一樣,過長的連載周期只怕會引得讀者失去興趣,反倒不美。
溫向平也清楚這個問題,但早有了解決之法,胸有成竹的笑道,
“《蜀山》的大綱我已經全部打好了,如今要做的無非就是擴展情節脈絡,豐富血肉,一周寫兩章并不吃力,等節假日的時候再多更一章,勉力也能寫出來。唯一有些麻煩的,就是年前的最後一刊,只怕得印不少章節才行,但下半年沒什麽節假,我每周多寫一點,到時手裏大概也能多攢五六章出來。如此,等到明年夏季,大概就能連載完整本了。”
羅家和聽着心動,可到底沒有立馬應了,
“你當真沒有勉力而為?這可不是一周兩周,一月兩月。萬一哪一次你沒堅持下來,整個雜志都會因此蒙受形象損失和經濟損失,責任太大,你可要仔細想清楚。”
清楚羅家和對自己的一片愛護之心,溫向平直直迎上他的視線笑道,
“當然,我一向都是量力而行,何況我手中如今還有五章的存稿,足以應付一些突發事件。只不過這事兒也不是我說了算的,雜志的版面是否能給我寬裕,能寬裕多少也不清楚。”
羅家和笑道,
“這不叫事兒,雜志和…不一樣,多虧了你的《大惠山》,如今小說等連載體系的作品也算是盛行,每刊都有一個基本頁數,在此基礎上,倘若有寫的好但字數太多,或者當周要加更的,都會補相應的頁數上去。其間産生的空白部分,就拿來給雜志裏的新作家們練練手。”
溫向平也是知道這些小板塊的,裏面故事笑話一應俱全,有時不比大段的文章遜色,只不過沒想到來源竟是如此。
“你唯一要擔心的,就是稿子按時交上來,其餘的都有我在呢。”
羅家和道。
溫向平從第一次投稿到現在一直深受羅家和照拂,加之這幾年的友好往來,更有一起跳槽回怼老東家的革命友誼,如今,見羅家和一如既往為自己掃平障礙,心中自然更是感動。
溫向平雖然跟妻兒說起話來偶爾帶着肉麻,可實際上卻更愛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想法。當下不僅一口氣上交了所有存稿,還提着蘇玉秀準備的吃食又給羅家送了去。兩家交往也因此更加緊密。
從《蜀山》連載第二刊起,讀者們就驚喜的發現,原本一刊一章的《蜀山》變成了一刊兩章,頁數直接翻出一倍去。
一時之間,街頭巷尾的報亭和書店前排滿了長龍,紛紛翹首以待,恨不得立馬搶上一本回家去以解相思之苦。而這樣的場景上一次出現時還是在兩年前,溫知秋的《大惠山》出刊之時。
可哪怕字數增多了,情節能多看些了,六頁紙也不足以撐過漫長一周的艱難等待。
白衣束冠的陸川柏,痞裏痞氣的雲霄,大小姐脾氣的白芨,在屍人遍布的屍鎮裏舉步維。誰知道好不容易熬過了陸川柏揭穿白家對頭下屍毒只為私欲,又迎來了神秘藍衣女子,在衆人看不見之時竟化身紅鬼要取白芨性命…
讀者胸腔裏的一顆心當真都要從嘴邊跳出來,故事卻偏偏戛然而止,引來不少叫苦連天,紛紛寄信給新周刊一抒內心的憤懑之情。
而只有這斷文的熟悉之感,才叫溫知秋起先的一衆讀者真真切切意識到,
苦心潛修的溫知秋,當真回來了!
兩年前,溫知秋突然刊登一句潛心學習,深造修習,從此沉默無聲,讓還在為《格林童話》和《太陽的公主》鼓掌叫好的忠實讀者吃了一大驚。
而聯想到溫知秋一夜之間突然和紅星雜志解約的事實,不少讀者紛紛猜測其中真相,心疼猜測溫知秋必然是在紅星受了天大的委屈,紛紛要求紅星出言給個說法。
雖然後來在新周刊和紅星雜志的操作下,流言逐漸平息,但仍有不少溫知秋的忠實讀者開始抵制紅星雜志而轉身大力支持新周刊。
溫向平雖然潛心讀書,但也親耳聽聞他的讀者們為他争一個公道,甚至還曾親眼見到。
而在溫知秋複出後的第一篇作品,也是這樣一群人奮鬥在第一線,大力替他宣揚,替他鼓掌。
而這也是為何溫向平這一次主動提及加更的原因。
有這樣的一群讀者在為他發言,為他争執,溫向平沒有其它能一一回報的方式,只能盡心竭力,以作品相報。
溫朝陽開了學讀六年級。因着是從沽西轉學過來的,雖然和班上的同學都還不熟悉,可也有人主動好奇的湊上來跟他聊天,問問沽西這和那。再加上溫朝陽遺傳了來自溫向平和蘇玉秀的好相貌,沒多久就在班級裏有了一群好朋友。其中還有着一班最漂亮的姑娘――小英。
這自然引起了小英愛慕者小壯的不滿,奈何溫朝陽學習比他好,長的也比他俊,小壯一時半會兒還真奈溫朝陽不得。
但今天,小壯總算是有了一雪前恥的機會。
在衆多同學羨慕的眼神中,小壯得意的從書包裏掏出一本金光閃閃的新周刊,裏面赫然是《蜀山》的最新兩章,
“我自己攢的零花錢買的。”
新周刊主要面對的讀者是十到五十的人群,孩子們雖然能看,但不是要等着跟班裏有書的人借,就是自家爸媽正好也在看。
平時也就罷了,最近新周刊連載的《蜀山》,連老師們都追的狂熱,孩子們起初還沒注意,多虧了小壯發揮同學愛精神,主動把自己的收藏帶來學校跟同學們分享――雖然主要是為了小英,但最終的結果是大家都認識到了《蜀山》有多麽多麽好看。
小壯在同學們,尤其是小英羨慕的眼神中不自覺挺了挺胸膛。順帶得意的瞥一眼坐在一邊故作淡定的溫朝陽。
溫朝陽接收到小壯炫耀的眼神,一時也不知道該露出一個什麽樣的表情好。
唉,要不要告訴他自己家裏有特別版的《蜀山》合集呢?
偷瞄一眼小壯對着小英撓着後腦勺傻笑的模樣,溫朝陽決定,還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