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朝堂風波
建安七年的春節剛過不久,在人們還沉寂于新年的喜慶中時,曹操下達的一封書信,讓朝堂之上冷如冰窟。
趙丹跪坐在榻上,眼觀鼻,鼻觀心。侍從剛讀完曹操的來信,大意是獻帝生辰在即,很想見見這位江東的讨驽将軍,令孫權帶其子嗣前去朝拜。若孫權實在過于繁忙,就讓幼子前去即可。
“曹賊欺人太甚!”長史張昭站起身來,“主公,他這是要我江東送人質啊。”
“那獻帝已在曹操之手,用此冠冕堂皇之詞,實屬狡詐”郡丞顧雍也說道。
“可曹賊大破袁紹後,兵強馬壯,我等恐不敵”孫邵,這位第一個提出讓孫權給獻帝應納貢聘的謀士憂心的說。
趙丹聽着他們的話,心裏暗道,你們說的在座的人有幾人不知?不過這三人可是文官中的代表人物,發言有權威,自己還是不要說話的好。
“君等所言甚是”孫權掃視下衆人,緩緩道,“諸君有何定議”
“主公尚未有子嗣,如何送人質?”有人提出疑問。
是啊,孫權現在沒有一男半女,送子嗣,送誰?趙丹忽然想起近兩歲的孫策之子孫紹,莫不是……
“主公,我等決不能讓孫将軍遺孤送出”程普、黃蓋等孫策當初的舊部跪倒齊聲說。
“可若不送,曹操怒火之下派兵攻打,如何是好?”張昭痛心的說
“那曹賊若來,我等拼死一戰便是”程普洪亮的聲音,氣勢如雷,“張公莫不是貪生怕死之輩!”
“你……你可知一旦開戰,江東将生靈塗炭!”張昭氣紅了臉,對程普怒斥道,“那時孫家三代基業将毀于一旦啊!”
“鹿死誰手還未知,張公未免太長他人志氣。”黃蓋不滿的插言道。
“……”
争吵還在繼續,趙丹感覺耳朵隆隆作響,他看向右邊首位靜坐的周瑜,在看看首席微眯着雙眸的孫權,心道,這才是大将風度。只是孫權心裏是怎麽想的呢?
Advertisement
雖說孫策臨終把位置讓給了他,那也是因為孫紹太過年幼的緣故吧。趙丹推測道,孫紹現在還小,若他長大後呢?他會不會想要奪回父親的基業呢?若自己是孫權,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将暗藏的隐患除掉,會不會心動?
趙丹搖搖頭,不會,是啊自己不會,因為那是我的侄子。但我不是孫權,他如何思量豈能知曉?趙丹頭有點痛,果然人心難測啊。
“魯肅搖頭,可是有何高見?”張昭看向趙丹,出聲詢問,只是那語氣的怪異讓趙丹知道,這老頭是拖自己下水啊。
死老頭,你在吵架眼睛還這麽好使幹嘛!趙丹心裏诽謗着,面上帶着淡笑,從榻上站了起來。
“肅年少粗俗,怎能在張公面前有所高見?”趙丹看向面色微善的張昭繼續道,“今各地諸侯并起,西涼的馬騰、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等,曹操憂心之事多如牛毛,為一子嗣耳,前來攻打我江東,不智也。故肅認為此事并不棘手,無需過慮。”
“哼,狂妄之言,曹賊多疑性情多變,你怎能确定不會前來。”張昭反駁道。
“張公所言極是”趙丹也不強辯,心想我們争沒有用,上面的那主子怕是早有結論,何必費我口舌。
“衆卿所言孤已知曉,容孤思量一番。暫且退下吧。”孫權似有些疲憊,從內門離開。
“公瑾,我料你定然不同意送人質,為何今日不言?”在周瑜的府邸,趙丹問出心中的疑惑。
“知我者子敬也。”周瑜嘆了口氣,“我等不是決策者,若不能想出一個萬全的說服之詞,只靠表決心,恐難服人。”
趙丹點點頭,确實啊。孫權的心思誰人可知?在旁晚來臨,趙丹準備告辭時,孫權身邊的侍從來到周府。
那侍從看到趙丹竟歡喜的說,“可巧,魯大人也在将軍府。省了小的不少腳力,主公請二位前去,有要事相商。”
趙丹和周瑜對視一眼,已明了孫權這次所謂何事。來到大殿,孫權正拿着一卷書簡細細閱讀。二人行了禮,孫權走下坐塌。
“卿等應知我所謂何事。”他看向周瑜,“公瑾如何看?”
“主公,昔戰國時,楚國被封于荊山的側面,只有不滿百裏的土地,後來繼嗣賢能,廣開國境,建立基石于郢,遂據荊、楊二州,至到南海,傳承家業、延續國祚有九百多年。”周瑜出言道。
趙丹看向周瑜,公瑾這是有了萬全之策?只聽周瑜繼續道,“今将軍繼承父兄基業,兼有六郡之衆,兵精糧多,将士忠勇,錢幣可采山裏的銅鑄造,食鹽可取海水煮成,境內富饒,人心穩定,水路航通,商業繁榮,士風勁勇,所向無敵,又有何急送人質?”
孫權沒有回答,看向趙丹,“子敬也這樣認為?”
“然,我與公瑾無異。”趙丹誠懇的說。
“主公,若人質一入,我江東就不得不受制于曹賊,有召命則不得不往。制伏于一人,至多一諸侯耳,仆從十多人,車數輛馬數匹,又豈可和在南面稱霸相同?”周瑜繼續勸說道。
趙丹微瞄下孫權,只見他似有動容。“公瑾所言甚是。”
“今不遣人質,靜觀其變。若曹操能統一天下,将軍再臣服未遲也。若曹操策劃暴亂,士兵猶如火燒,不息兵而自我消滅。将軍韬勇抗威,等待天命,何以要送出人質?”周瑜再接再厲。
“哈哈哈……妙哉!公瑾高才!”孫權大笑道,他走到周瑜面前,“母對吾言,‘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母訓不敢忘,請受弟一拜。”
“主公萬萬不可”周瑜忙制止,“得太後青睐,吾之幸也。主公萬不可折殺在下。”
“今幸聽母言召君,若無,豈不悔哉!”孫權對外面侍從道,“擺宴,孤與公瑾子敬痛飲。”
趙丹松了一口氣,公瑾果然高明,沒有說子嗣因為是孫策的兒子,所以不能送。而是全從孫權的角度來說,把他的出路退路一一擺來講。自己看來還要多多學習才是。晚宴客賓皆歡,趙丹不敢多喝,自己酒量不佳,若醉了出了意外就不妙了。翌日,孫權便下令嚴禁再提送質子一事,所以送質子之事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