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
王柷吃過早飯帶着青雨直接去前院書房,後邊的事交給青風帶着人收拾。
王家這邊收拾院子不說,沈家那邊為了中秋節忙碌着,孫婆也忙着做月餅,各種花式和口味的,都是這些年大娘想出來的,餅坯子都是近兩年的花樣都是沈卿親手雕刻的,分不同系列的,有動物、植物、人物、花草等,按照不同花樣制作餡料,做好之後提前兩天送往各處的親朋好友家裏,兩位嫂嫂也沒少要,她們的手帕交還有一些娘家的親戚。
孫婆進了八月就開始備料,八月初十二開始做月餅,每天做好的月餅都有大娘子身邊的管事親自來取,有沈家大管事親自派人送往各處,還有二娘子身邊的管事也每天過來取定額。
自從三年前沈卿開始跟孫婆做月餅,家裏的親朋友好友都送過後,兩位嫂嫂還有沈侯府裏都要了定額,每家每天按照數量來取,送往不同的親朋好友處,當然最多也就三天,再多月餅容易變質,還要趕在十五之前這做的都是有定額的。
沈卿的空間是可以保鮮,可不能透漏這個秘密,只能按照現在的季節,送人的部分只能送三天,自家人的月餅可以在十五這一天現做的,還有送王家的月餅也是十五這天才送過去的。
王柷這邊後院全部清空,前院也都收拾完畢後就等着過中秋節,節日上午就收到沈家送來的月餅,二娘子寧筱桐派身邊的管事婆子送過來的,二娘子派人過來很少派丫鬟,就怕有些個心思大的萬一出點事,她回頭不好跟老祖母和婆母交代,王家的家規就是年過四十沒有嫡子才可納妾,蓄婢都是不可也的,沒有成婚的小郎身邊都是小厮伺候,只有些粗使的丫鬟婆子是不能近身的。
看着眼前擺着的食盒,耳朵裏聽着婆子說的吉祥話,在心底裏只留下那一句“這是沈家大娘親自下廚做的。”
這會說的親自下廚也不過就是主人動動嘴,實際操作都是有仆人做的,那也算是精通廚藝的娘子,真正能動手做一兩道菜并且可口的,那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看了好半天才動手把食盒打開,小巧的木質扁平食盒,打開後裏面裝了六塊造型各異的月餅,外形看着非常油潤,只是一眼就能勾起人的食欲,不像有些月餅看着幹巴巴的,吃到嘴裏直掉渣。
這時送月餅的婆子說:“送東西的人說,配上綠茶吃月餅更好可以解膩。”随着婆子的解說,王柷看向旁邊的小盒子,這是時下京城上流階層最流行的一種茶葉之一,據說一小盒(二兩裝)就要一兩紋銀,他也跟着同僚一起去過茶樓喝過兩次,味道清新配着各色點心味道确實不錯,沒有想到沈家送的節禮這麽高規格的。
王柷點點頭示意青風送人出去,青風趕緊從旁邊的盒子裏抓了一把大錢,臨出門的時候交給婆子算是辛苦費,晚上和兄嫂一起用餐的時候,只聽二嫂說:“三弟你今天收到沈家送來的月餅了吧,聽說那個茶葉就是沈家小娘獨家的買賣,跟寧侯府家的那個外管事合作的,那個外管事是寧家沒有出五服的近親,娶的就是沈家小娘身邊的大丫鬟,就因為這個茶樓,他才動了這個心思,那真是日進鬥金的買賣。”說完看看自家小叔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
又笑着換個話題說:“可惜太遠了這麽好的月餅,送回去都來不及了,不然也讓老祖母和婆母都嘗一嘗。”王梓也跟着附和這個話題,王柷笑着說:“早晚有機會的。”成婚之後總是有機會回江南拜見祖母。
轉眼到了重陽節的日子,頭一天晚上沈家和王家的人在下了衙門後出城,沈卿早已經提前去了莊園,早早指派人安排晚宴,兩位兄長家及王家三位,當然還有子侄輩的幾個孩子,如今沈聞已經有一子一女,沈辰也有了兩各兒子,王梓的妻子也生了一個女兒,最大的孩子才四歲,小的拿過還需要乳母抱着。
宴席設在正院的東廂房內,男女分席而坐中間挂有幔帳,并擺設了一座五尺見方的屏風,大聲說話兩面可以溝通,小聲低語也互不幹涉,一般自家人的宴席都是這樣的設置。
沈卿提前安排雞鴨鵝三牲宴席,按照後世果木烤鴨的方式進行焖爐炙烤,內裏放入各色調料,在烘烤出爐的時候又抹了一層花蜜,看上去更是鮮亮。
三牲有小丫鬟端到餐廳分放置在空地中間的桌子上,有孫婆的兒媳操刀,用片烤鴨的方式把三牲分割好,每位主子各分到六塊取六六順意的意思,三種肉食調制了不同的蘸料。
主菜之外有八冷盤八熱盤也都陸續上齊,另外加上沈卿和孫婆去年共同釀制的桂花酒,給能吃飯的小孩們準備的是西瓜汁,目前只有西瓜是最好榨取的,至于西瓜的來源,據說是沈卿在莊子的花園裏無意發現的,實際是從空間裏拿出來的西瓜籽種植的,在一衆花草的掩護下長到成熟,沈卿帶着人采摘嘗試,後來莊園開始小範圍種植,專供燕衣紡招待客人,順便進行限量售賣。
沈家的兄長和嫂嫂對西瓜已經習以為常,王家兩兄弟也不太在意這些,可寧筱桐不一樣,作為貴族女子,經常去燕衣紡買東西的人,看見每個孩子面前的西瓜汁,還有每桌都有盤切成指節見方大小西瓜,實在是不淡定了,這沈家是多有錢啊,燕衣紡每次去都有一杯免費的西瓜汁,可再想喝就要買了,一個西瓜可是要五兩紋銀,按照自家官人的月俸可是萬萬不能買的。
她炎熱的狀态被沈家大娘子陶依看在眼裏,笑着對她說:“王家娘子快嘗嘗這西瓜,這是卿娘莊子上特有的水果,在其他地方是吃不到的,日常也就是專供燕衣紡那邊。”
寧筱桐心裏驚呼這一年得掙多少銀子啊,可面上不顯微微笑着說:“那确實要嘗嘗。”笑着拿起銀質的小叉子,戳了一塊放進嘴裏,就是這個味道,比燕衣紡喝到的更甜。
晚宴都用完後,各自回院子休息,王家三位有大管家親自送到相鄰的兩個客院。
沈卿回到自己的院子,跟寶春交代把明天要送出的荷包準備好,用竹編的小盒子裝上,上面用一條絲帶捆好系個蝴蝶結。家裏竹編的各色容器有很多,專門在莊子上找個手巧的人學習竹編,如今府裏也有兩個專門負責竹編的,歸在針線房那邊管理,沈家京城送人的禮品都是竹編的容器,引起京城士族階層的一股潮流,之前送禮都是用漆盒一類的,可漆盒難制成本又高,往往有些人家送禮送到破産,自從沈家開始用竹編之後慢慢的有些落末的士族開始跟風,形成了一股竹編包裝,漆盒往往都是用來盛放嫁妝或聘禮使用。
王柷入住客院,身邊跟着兩個小厮,粗使都是沈家臨時指派過來的,早有粗使婆子把浴桶和熱水準備好了,聽到青風的指派就行動起來,不到一盞茶的時間就有人回話可以沐浴了。
讓青雨伺候郎君沐浴,青風去內室檢查床鋪,發現早有婆子鋪好床鋪,伸手進去摸摸被褥都是厚實也很軟綿,裏面還暖呼呼的,青風就一點點揭開被子沒有發現湯婆子和熏籠,可被子裏面這樣暖和也很奇怪,去院子裏找個婆子進來問話。
婆子跟着進來,今天大管家送人過來的時候介紹過了,這是未來姑爺身邊的小厮,相當于寶春姑娘的地位,不敢怠趕緊慢曲身回話:“回青風小哥,內室的羅漢榻下面有一節土炕,進入深秋之後就在跟後面的浴房一起燒熱,浴房裏有暖牆,這樣一晚上都會暖和不會冷,夏天的時候不燒柴,羅漢榻睡着很涼快也不會潮濕。”
青風聽了很感興趣,跟着婆子去後院燒火的竈房看了看,原來洗漱水都在竈房裏燒的,有一口很大的鑄鐵鍋還在燒水。
婆子跟在他身後往回走,路上接着說:“晚上在內室放置兩個水盆,夜裏太熱容易幹燥,放水盆可以增加濕氣。”
青風回頭瞄了一眼婆子,不像明白這些事的人,奇怪的問:“這些都是管家交代的?”青風緩步邁上臺階,回身看着臺階下面的婆子說。
婆子擡頭看着高出的青風回答:“這些暖牆和暖炕都是大娘院子裏做好,大娘子感覺不錯把主院裏都做成這樣”
青風點點頭讓她在門口侯着,看着自家郎君從浴房出來,趕緊上前幫着遞布巾擦頭發換衣服,知道內室有暖炕,怕坐在外間着涼,趕緊說:“郎君你去內室的榻上坐着,管家派人送了蠟燭過來,亮堂您可以看看書。”
王柷點點頭往裏間走去,果然非常亮堂,屋子裏也非常暖和,就坐到蠟燭旁邊看書,讓青雨伺候着擦頭發,他則走到外間跟婆子說可以收拾浴房,婆子趕緊稱諾,去後院叫上燒火的婆子,每人端了一個清水盆往正房來,青風讓她們放下自己端進去,按照婆子說的位置放好。
看他放水盆王柷問什麽情況,青風趕緊上前說:“小的剛剛問了婆子,原來正房後面有個小耳房,是用大竈燒熱水的,浴間有一面暖牆是走煙道的,然道走到內室,北側那個羅漢床下面有個暖炕,夜裏很暖和可以會很幹,剛剛婆子送了兩盆清水說是增加濕度。”
婆子把後邊的浴房都收拾完,又送了溫桶過來,跟青風交代要放到床邊的矮幾上,夜裏如果口喝可以給郎君喝。
青風聽完點點,心想:這沈家的人想的真周到啊。趕緊把溫桶拎着走近內室,交代青雨趕緊洗漱晚上在這邊值夜,青風則走到王柷身邊,摸摸發梢已經都幹了,用一條發帶把頭發綁好,小聲的說:“郎君早點休息吧,咱們來做客明天得早起。”王柷聽了點點頭把手裏的書卷放好,把身上蓋着的薄毯拿開,穿上鞋子起身往床邊走去,青風趕緊上前把披着的外衣接過來。
坐進被子裏笑着說:“這被子裏真暖和,就不知道家裏的院子是不是也這樣弄的。”說着又捏捏被角接着說:“被子又厚實又軟和不知道是什麽做的。”
“郎君那您早點休息吧,床頭這有溫桶夜裏渴了叫青雨伺候您喝水。”說完把衣服挂在旁邊的架子上,幫着把被角都掖好,放下四周的幔帳。
跟回來的青雨交代後,離開正房去後罩房洗漱休息。
--------------------
此處的三牲宴席是作者瞎掰的,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又要坐火車況且回家鄉去了,這次背着電腦了,可更新還是沒辦法定時,只能保證不棄坑,爸爸生病非常嚴重,如果後期更長時間不更新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