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
沈卿經過三個月的時間把家事都理順,有些差事進行了細微的調整,畢竟下面這些管事的仆人都是經過哥哥挑選出來的,不可能出現特別大的纰漏,調整完讓晚翠把仆人的花名冊都重新整理一遍,等明年大哥娶親後方便跟嫂子交接。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又過了一年,到沈聞娶親的日子。
沈聞成親當天穿着綠色的官服去接親,陶家大娘陶依着紅色嫁衣,沈聞好在文治武功各方面都不錯,在陶家門口念十首催妝詩,才得以進門接新娘,在前廳一起拜別岳父岳母,才上馬、上轎轉回家中。
這個日子主家那邊大伯父和大伯母都過來,老夫人本來也打算過來可是沈堯說:“阿娘還是在家休息,過去人多鬧得慌還要接待客人,畢竟隔代還沒人陪着,還是在家自在着明天新人過來認親見面就好。”
行完拜禮後陶依被送到正院的婚房,沈聞對着陶依開始念卻扇詩,放緩速度的情況下念到第三首,陶依終于把扇子拿下來,陶依也沒想要這麽久可是扇子舉太久實在胳膊有些僵硬,兩人這樣眼對眼的看着有喜娘端着托盤過來提示他們喝合歡酒,接過陶依手裏的杯子轉身放在托盤上,沈聞揮揮手示意其他人都退下,然後拉着她的手說:“娘子稍坐一會讓小妹過來陪你,我去前面招待客人。”
放手轉身離開新房往前院待客的院子走去,他剛剛離開沈卿帶着丫鬟過來,有個粗使的婆子端着大大的托盤裏面裝滿了吃食。
沈卿示意她把東西放在坐榻上的矮桌上,沈卿走到陶依身邊說:“嫂嫂今天你辛苦了,讓你的丫鬟把頭發拆了洗個臉吃點東西。”說完示意早在她來的時候有讓丫鬟準備洗漱的溫水,陶依的丫鬟上前接過水桶,給陶依把頭發拆開卸了飾品,重新挽個發髻用一支玉簪別着,臉上的脂粉換過兩次水才洗幹淨。
都弄好後姑嫂兩人分別落坐,沈卿陪着陶依簡單的吃點東西,畢竟做新娘的早上起床沐浴更衣後就不能再吃東西,娘家的環節都走完到婆家去接親已經是下午,真正舉行儀式的時候已經是黃昏時刻,就這樣新娘子一整天只能簡單的吃個早飯。
給陶依準備的晚飯量不多,畢竟吃太飽容易犯困新婚之夜會影響情緒,準備一小碗碧梗米陪着四樣小菜,分別是涼拌葉菜、香煎羊肉片、炖茄子、鲫魚豆腐湯。
用過飯食沈卿指揮丫鬟伺候大嫂洗漱、把餐具撤下,這時春竹端着托盤進來,沈卿示意她把東西放下,然後對陶依說:“大嫂這裏是溫桶裏面有燕窩粥,回頭大哥回來讓他吃一碗。”春竹小聲的在她耳邊說前院差不多,大伯和大哥在送客聽完點點頭。
沈卿起身說:“大嫂前邊差不多我回去了。”說着把伺候大哥的嬷嬷介紹給陶依說:“這位是孫嬷嬷,今天她會住在院子倒座那邊,有事派丫鬟去尋她。”孫嬷嬷也上前給陶依行禮叫一聲:“夫人。”陶依表示知道畢竟新嫁娘不好說太多。
家裏沒有長輩什麽事都是沈卿在張羅,早點介紹孫嬷嬷給大嫂認識,以後也她能省些事。
沈卿把提前想好的事都做完,跟陶依告辭離開正院,回去的路上想起昨天和大哥談話的內容,本來她想着明天直接把管家的事交給嫂子,可是沈聞說等過一個月再說,原話怎麽說來着:“你大嫂剛過來,先讓她熟悉一下環境和正院的事,你處理家事的時候讓她在旁邊聽着,回頭慢慢再接手。”
聽着大哥的話有些無奈,果然有了媳婦忘了妹妹,當然把管家的事情扔給她可一點沒含糊,想到這嘆口氣緩慢的往前走,這時春禾小聲的問:“大娘您怎麽了?”沈卿聽完先是一愣讓笑着搖搖頭說:“沒事。”
轉眼已經穿過來四年多如今她已經十歲,該學的東西除去每天上午的課程,下午的部分已經學的差不多,燕師傅在去年入冬的時候讓她放契,她打算開一間高定的成衣鋪子,畢竟前面那一年多給堂姐和堂嫂們做的衣服非常受歡迎,這讓沈卿看見一條掙錢的路子。
Advertisement
這個時代窮人都是自家紡粗布做衣服,沒人有錢在外面買衣服,在外面能夠買的只有兩種,一是漿洗鋪子裏賣的二手舊衣,二是繡房裏專門做士族上層人的定制衣服。
鋪面定在東市裏最不起眼的一個角落,鋪面是沈聞出錢給她買下來的,當時說是将來給沈卿做嫁妝,鋪子總共三層,一層是大廳裏放着小桌配圓凳方便休息等人,二樓和三樓都是大小不一的包廂,她和燕師傅商量過這些士族貴人都是要彰顯身份,不可能在敞開空間量尺寸挑選樣式,她的店裏目前人手不夠又不能□□。
店鋪下游的綢緞、繡線等供應商都是自家的生意,這些配套的生意都是都是沈聞出錢出力出人開的,這些鋪子都是寫在沈卿的名下。
只是現在沈卿只知道永遠成衣鋪,有大堂姐沈蓉、二堂嫂李月寧幫她做宣傳,冬月初開張在春節前掙了上千兩白銀,這個時代按官員收入哥哥現在升職到正六品,每年的收入核算下來也不過是百兩紋銀,那就是說她兩個月的收入抵哥哥十年的收入,當然所有士族官員都不是靠俸祿過日子,一般都是佃田和莊園上的收入,士族免賦稅很多小地主挂在門下都是要交一定的孝敬。
沈家三兄妹各自名下的東西在沈聞成婚前已經分好,有沈聞出仕這麽多年掙來的,還有阿耶留下的財産。
沈卿的嫁妝是一套兩進的房子離祖宅就隔一條街,另外成衣鋪子、首飾鋪子、綢緞莊共三個鋪子及鋪子的地契,之前沈卿和沈辰住的兩百畝的田莊及田莊後面一座矮山,鋪子和住宅都是沈聞後準備的,只有田莊是當年阿耶留下來的。
沈聞是長子需要繼承家業祖宅歸他,另外還有一套三進的宅子,五百畝大的田莊有兩處,只不過田莊離張安稍微遠些,畢竟近郊的田莊不是那麽好買,另外遠在桑蠶莊和茶園當初阿耶和阿娘就是從那邊回來遇難的。
沈辰名下有一處三進的宅子,六百畝田莊一個,茶莊一間主要賣的茶葉都是自家産的茶葉,當然茶園不止這一家茶莊,還有其他茶莊的供貨。
當時沈聞找到弟弟和妹妹談分家的事,沈辰非常反對沈卿确沒說話,後來沈辰說:“二郎,哥哥要結婚回頭你嫂子進門不知道什麽樣子,現在把家分好以後不管什麽事她也不會說什麽,回頭二郎你成婚後就搬出去住。”
沈辰想說什麽被他阻止又接着說:“家裏畢竟沒有長輩,住在一起妯娌容易出現摩擦,還不如早點分開見面還有三分面子情。”沈辰聽完點點頭,就沒有再多說什麽畢竟出仕後這兩年也沒少聽說這些事。
沈卿就更沒什麽說的畢竟這個時代對于女性有最大的寬容,可依舊是出嫁女跟娘家沒有太多的關系,就乖乖的坐在邊上聽着兩個哥哥說話,最後沈聞交給沈卿一個檀木匣子,放契和地契都放在下面的夾層裏,上面是一套金鑲紅寶的飾品,這是當年阿耶阿娘去了後沈聞在阿娘的嫁妝裏找到的,家裏所有的放契、地契都裝在這裏,如今依舊給妹妹拿着将來她出嫁帶着走。
新婚第二天沈聞帶着妻子在正院等弟弟和妹妹到,沈卿提前和哥哥們約好大哥結婚第二天早上都各自在院子等着,起床後有小丫鬟傳口信他們在過來認親。
沈家自己沒有什麽親戚,只等着兄妹幾人見過面吃過午飯,去主家沈堯那邊見同族親戚。
不得不說沈聞的阿耶往上三代單傳,只是到沈聞這邊才有兄弟倆人,不然也不會嫡系分支能攢下這麽多家業,一般分支家裏有一套宅子和一個農莊就不錯了。
沈辰和沈卿接到消息兩人分別往正院進發,在院門口相遇沈卿趕緊上前跟二哥問安,然後跟在哥哥身後進門,認親這一天比新人小的不用準備禮物。
沈聞剛剛把阿耶和阿娘當年準備好的東西交給陶依,一對玉佩一看就是分男女款式,這個時代不是皇族不允許用龍鳳佩。
還有一套金鑲紅寶石的首飾,用阿娘的話說紅寶石取紅紅火火的意頭,希望将來婚後日子過的好。
沈辰和沈卿進門的時候,沈聞帶着陶依已經等在客廳,見禮的時候陶依給沈辰準備的是文房四寶一套和荷包一個,給沈卿準備的是古曲琴譜一本披帛一件。
給沈辰的事丫鬟們給繡的,沈卿的則是陶依親手繡的,沈辰是小叔可畢竟也是男人,親手繡的東西還是不送為好。
見面禮送完之後沈聞開口說:“娘子,家裏的事在三朝回門後我和小妹再和你說,這兩天你就好好休息。”陶依聽完害羞的點點頭說:“一切聽老爺的。”
吃過午飯小夫妻倆坐着牛車往主家去,沈家的有些來往的親戚都在這邊,也只不過多了族長夫妻倆而已,畢竟當初欺負孤兒後來主家出面震懾,這會發達了也沒人敢上前找沒趣。
到沈家後直接去老夫人的院子,進門後早有丫鬟等在旁邊,上前鋪好墊子沈聞帶着陶依先給老夫人敬茶,陶依送上親手做的暖帽,老夫人送她一對白玉手镯,接下來是沈堯夫妻和族長夫妻,照舊是男眷送的事丫鬟們做的針線,女眷送陶依親手做的暖帽只是和老夫的用料、顏色有些區別。
到了平輩這裏統一都是送荷包,認親一圈下來老夫人留他們在這邊吃飯,沈聞推辭着說家裏還有事,畢竟新婚家裏也沒個長輩有些事還要沈聞親自處理,老夫就沒有再多留安排人送他們出門。
回家後沈聞先送陶依回到正院,然後去了前院的書房聽到消息的沈卿早就等在這裏,看見大哥進來趕緊把手裏的禮單遞過去,這是給大哥夫妻倆回門用的東西,明天一早要回陶依的娘家,吃過午飯就開始準備東西列好單子讓孫嬷嬷去庫房裏準備。
沈聞接過單子仔細看看覺得沒什麽問題,擡頭對她說:“小妹,孫嬷嬷看過單子有什麽什麽?”沈卿搖搖頭說:“她已經按照單子把東西準備好放在廂房裏。”說着指指書房旁邊,沈聞就沒多再繼續這個話題,放下手裏的單子說:“辛苦小妹,早點回去休息,後天帶着你大嫂熟悉家事把手裏的東西給她。”
沈卿早就不想管家了天天雞毛蒜皮的事沒完,不過好在這半年來沒少培養春禾和春竹,回頭真有那麽一天需要她挺門過日子,也有能幫着她的人,這倆人都比她大五歲如今已經十五了,現在留意合适的人選再過個三五年可以成親,将來女主內男主外都是很大的助力,當然這些都是謝淑跟她說的。
--------------------
努力填坑,不棄坑~~~
錯別字沒眼看,請大家意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