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飯館開起來
幾天後,三叔和三嬸來到了縣城,劉氏先找範牙儈為他們租了房子,就在林敏所住的這條街上,離得不遠,林敏幾人過去看了,房屋格局和林氏的一樣,只是格成了四間租給四戶人家,比林敏租的要小得多,價格也便宜,只要1兩銀子,好在三叔家只有兩人,完全夠住。
子嗣傳承在他們這個時代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沒有孩子,人們不僅會用異樣的眼神打量,還會在背後議論。
林三叔已經被這種眼神掃射慣了,變得麻木不在意,但是他特別喜歡小孩子,迫切想要個自己的孩子,不要說五六七毛那樣的淘小子,就是個嬌嬌弱弱的小丫頭,他也愛若至寶。
可是這麽長的時間,他已經死心了,接受了自己可能不會有孩子這個現實,婦科郎中的話,就象在黑夜中行走的人突然看到了前方的光亮,他當然要拼命抓住,所以他一直在想辦法到縣城來,知道林敏願意把早點攤讓給自己做,三叔打心眼裏感謝林敏,并且主動要求每天交三成收入給林敏。
林敏推辭:“不用了,你們掙了錢給三嬸治病吧,看郎中的開銷可不小,早點把病養好才最重要。”
三嬸在一旁幫三叔說話,她為了孩子快要瘋魔了,現在有了希望,整個人像是重新活過來了。林敏的做法讓她特別感激,:“敏兒,你三叔說得沒錯,怎麽着我們也得有所表示,不能白要你的攤子。”
三個人你推我讓,争執不下,最後還是劉氏發了話:“現在別的不說,先把病治好。你們要感謝敏兒生了胖娃娃再說!”
早點攤的問題解決後,林敏專心處理小飯館的事情。她這次要賣的不是普通的炒菜,而是燒菜。
讓她産生這個念頭是有一次從書院街經過,看到有家飯館裏一個人特別着急,一直在催夥計快點上菜,她猛然想到,這裏的飯館面向的顧客主要是書院的學生和旁邊商鋪的掌櫃夥計,他們中午吃飯的時間很緊張,可是炒菜煮面需要時間,就算是一早把菜蔬準備好,做熟也有個過程,再遇到集中上客的時候更忙不過來,經常廚房裏忙得焦頭爛額,鋪子裏一群顧客等得着急。
所以林敏決定她開的飯館特色就是快!
漢堡之類的她不會做,中式的菜品裏燒菜蒸菜拌菜都能符合這個要求。
她租的這個鋪子以前是賣炒菜的,因為面積小,只在店鋪中間擺了三張方桌。
林敏把這三張桌子撤掉,做了八張現代快餐店的小長方桌靠牆擺放,左右一邊擺四張,中間留條通道,一張桌子擠擠能坐四個人,如果遇到同行的人多,可以把桌子拼起來,就變成了一張方桌。
店鋪門口規劃成菜品區,擺幾個燒炭火的小爐子,上面用瓦罐裝着燒菜,湯,旁邊稍大的爐子上放着幾層大蒸籠,再擺張小桌子,拌菜和她做的泡菜蘿蔔幹裝好盤整齊地碼在桌上。
具體的燒菜她目前打算做六種,四葷兩素,葷的有土豆燒肉,青筍燒肥腸,芋兒燒雞,魔芋燒鴨,素的則每天可以換着來,土豆燒豆莢,清炖冬瓜,素燒蘿蔔等等,什麽素菜當季,就燒什麽菜,蒸菜則有:鹹燒白,甜燒白,粉蒸肉,蒸蛋,都做成很小的一碗,一個人就能吃掉,加上拌菜和湯,顧客來了,想吃哪個點哪個,坐下就能上齊。
上菜的速度快,顧客吃得快,桌子也翻得快,店鋪小點根本沒有關系。
規劃好後,她簡單地把店鋪裝修了下,鋪子粉刷一新,前店擺上桌椅,門口砌爐子,只用了兩天就重新開業。店名也很實在:“香又來快餐店”。
這次的用具她沒有買二手,全部都是嶄新的,她還準備了幾條白色的連袖圍裙,只要在鋪子裏幹活就要穿上,力求整個店鋪能讓人感覺衛生整潔,清爽幹淨。
她沒有搞開業打折促銷,因為這裏的人流大,店太小,人一下湧進來太多,她搞不定。她想的優惠是每桌客人送一小碗蒸蛋,願她的生意蒸蒸日上。
第一天因為是新店,很多人出于好奇前來光顧,感受了下發現确實太快捷太方便了,菜就在門口擺着,聞着哪個香看哪個順眼就吃哪個,有葷有素有湯,味道特別好,價格還不貴,以前等待的時間現在都吃完飯了。
剛到飯點鋪子裏就坐滿了人,一桌吃完走了,馬上又有人進來,桌子就沒有空過,正所謂客走旺家,很多人看着店裏生意好,也紛紛朝這邊來,寧願等着都要在這裏吃,沒多久店鋪外就有人候場。
雖然準備充分,事到臨頭林敏小文劉氏還是忙不過來,幸好有來店裏撐場子的三叔三嬸在,大家齊心協力,才不至于手忙腳亂。最後準備的燒菜蒸菜拌菜全部賣空,連湯都沒有剩下。
三叔不住誇獎林敏:“敏兒這法子好,先把菜預備好,連廚師都省了,就是你明天得多弄點菜,今天好幾樣菜都不夠賣。”
林敏總結了下,這裏的的消費能力确實強,最先賣完的不是便宜的素菜,而是肉菜,特別是鹹燒白,甜燒白,她每樣只準備了10碗,結果最早賣空,明天确實要多弄點了。
回到家,她把今天的銅錢倒出來,嘩啦啦擺了一桌子,還有幾個銀角子,算了算,刨去成本竟然賺了1兩多,她沖着劉氏直樂:“奶奶,你看看,如果每天都能賣這麽多,最多五天就能把房租掙出來。以後就全是我們賺的錢了。”
劉氏張大了嘴半天合不上,完全不敢相信,今天雖然忙暈了頭,可也沒想到賺了這麽多,以前覺得早點攤掙錢多,誰知道開小飯館掙錢更多。
“縣城的錢确實好掙啊,一天掙的錢快趕上鄉下種地一年的。”劉氏不由感慨,“都不種地算了,都到縣城來做生意!”
林敏聽了好笑:“奶奶,做生意風險很大,得找對路子。而且世上就沒有只賺不賠的買賣,你只看到咱們賺錢,沒看到賠錢的,很多人賠得傾家蕩産呢。種地只要不遇到大災之年,收益很穩定。而且咱們多辛苦啊,一大早就要買菜,做菜,還要照顧客人,全部弄完了都這個時辰了才吃午飯,天天都要這樣,長期下來,我怕你的身體吃不消。”
劉氏立刻挺起腰杆:“我的身體怎麽會吃不消,這麽多年的農活是白幹的嗎,倒是你們兩個,是不是受不了了?”她斜睨着林敏小文,一臉的懷疑。
小文着急了,馬上要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身體倍棒:“奶奶,你信不信,我馬上出去圍着縣城跑三圈都不帶喘氣的。”
林敏忍不住笑倒:“是不喘氣,累死了都!”
小文聽林敏這麽說,氣得話都說不利索了:“姐,你咋這樣,你咋這樣!”
接下來的生意越來越好,有很多人聽說書院門口開了家“香又來”快餐店,上菜快味道好價格又便宜,都來試試看,發現果然不錯,飯館很快就有了不少的固定客人。
現在三叔三嬸收了早點攤都會過來幫他們跑堂,林敏讓大家有意識地和掌櫃夥計模樣的人套近乎,問他們接不接受把飯送上門去。大部分的人聽了非常願意,不用自己跑一趟,館子把飯菜送上門,還不用另外給錢,傻子才不願意呢!
林敏很高興,自己的鋪面太小,如果長期這麽擁擠,有些客人不願意等位置,不喜歡和人擠,這批顧客就流失了,現在把這些願意接受送外賣的顧客位置騰出來,就能吸引更多的客人。
林敏把這些人的地址名字記下,說定每天的送飯時間,告訴他們吃完飯只需要把碗筷收到一邊,下午夥計去取,他們到時候再告訴夥計明天想點哪些菜。
至于送飯菜的夥計,三叔踴躍報名,他本是個喜歡到處跑的性子,這些時間他都是家裏早點攤飯館三點一線,把他憋壞了,現在有機會出去跑,雖然不遠,他也非常高興。
可他一個人不夠,如果在外耽誤時間長了飯菜容易冷,等得太久顧客也不樂意,最好是再添一個,兩人可以跑不同的方向。
只是選誰呢?小文年紀小了點,跑出去林敏有點不放心,而且店鋪也需要人手。劉氏跟她提議讓二毛來,這孩子又踏實又肯幹,準沒錯。林敏沒有意見,劉氏馬上托人回去帶話,二毛也非常願意,他雖然不愛說話,可是也喜歡在外面跑。
外送服務展開後,店鋪裏的人流量一下減少了,剩下的多是書院的學生和夫子,人員成分沒有那麽複雜,書院裏的人更願意往這邊來了。
就這樣,林敏小飯館正常運轉起來,除掉房租原料人工,每天都有1兩多銀子進帳。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長,因為三叔真的是個能力非凡的銷售人才,時不時地都會拉買賣回來,連隔壁幾條街的顧客都被他拉來了,林敏真不曉得他是怎麽做到的。
除此之外,兩種燒白也非常受歡迎,不僅在鋪子裏銷得快,還有人會買了帶回家。甚至有些家裏請客會特意來店裏預訂大份的,因為這兩樣菜的賣相太好了,面上是白花花亮閃閃的五花肉,擺在席上特別地長臉。
生意越好,大家越辛苦,特別是兩樣燒白做起來太麻煩。
為了買到最好最新鮮的肉菜,她和劉氏小文每天一大早就要推着推車去早市,她現在已經成了那位屠夫的老主顧,惹得他不住嘆息:“唉,你這姑娘太有能耐,這才多大功夫,就自己開飯館,我還在這裏賣肉。人和人真不能比啊!”
買了菜回去就要摘洗,這也是個大工程,天氣暖和還好,天冷的時候手凍得通紅,冷得沒有知覺了,長了凍瘡還得洗。
林敏現在已經沒辦法做繡活了,手上的皮膚變得很粗糙,切菜拿菜刀炒菜拿鍋鏟更是讓手掌起了薄繭,已經不再細嫩,變成勞動人民的手了。
跟着就是炒菜,夏天天氣熱那就是受酷刑,在爐火的烘燒油煙的熏烤下,汗流得跟瀑布似的,做個菜就跟洗了個澡,手臂也酸漲得擡不起來,林敏懷疑自己的右手臂比左手的粗了。
這還沒完,把燒好的菜倒進罐裏,蒸菜蒸上,拌菜拌好,客人上門又要開始跑堂,一個中午站下來腰也酸腿也脹,好不容易能歇下來吃口飯,卻滿身都是飯菜味,聞都聞飽了,半口吃不下,只能硬塞。
開飯館不到一個月她就瘦了一圈,小文也好不到哪去,本來應該是無憂無慮貪玩的年紀,卻每天和她幹一樣的活,還象個小大人似的操心怎麽能讓生意更好,劉氏看着兩個孩子這樣辛苦,主動提出來請人,可林敏不願意,這是她正二八經的第一次創業,容不得一點閃失,不親自上陣她放心不下。
好在這些辛苦沒有白費,看到錢匣子裏的銀票一張張增多,她覺得再累都值得,因為離她的目标越來越近了。
林敏現在的目标變了,打算先買鋪面,買了鋪面再買住宅,她是個有憂患意識的人,怕房主看到生意好要求漲價,或者直接把鋪面收回來自己做,有個自己的鋪面最穩當。
就在她已經慢慢适應了飯館的節奏,覺得一切順風順水,夢想很快就能實現時,一場巨大的變故降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