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趕集了
天剛蒙蒙亮,林敏和小文已經各背着一背兜整理好的草藥走在下山的小道上,他們昨天和劉氏約好了在村中心的老槐樹下會合。
如何去鎮上,三個人的意見很一致,步行。劉氏不用說,已經習慣了,來來回回跟玩似的。小文雙手支持,一方面他覺得那點路程對他來說不在話下。另一方面是省錢,三個人坐車要三枚銅錢,可以買很多東西了,不就是走半個多時辰的路嗎?林敏更無所謂,她正想鍛煉身體,現在這身子太弱了,前世她可是在跑步機上都要快走一個小時的,還要調高坡度。
今天去的時候背的東西不重,可以測試下這點距離對他們來說強度怎麽樣。而且她看書裏寫的坐牛車又慢又颠簸,還不如走路好呢。
入秋以後早晚就開始涼快,走在清溪河邊,清涼的晨風帶着水氣拂在臉上,很是舒服。
經過小峰家門口時,看見屋裏已經有人影在晃動,林敏拉着小文快速跑過,她不想碰到他們家的任何人。
順着他們門前的河邊小道再走一段,前面就是老槐樹了,這棵樹據說有上百年的歷史,被村裏人視為祥物,大多數村裏人的房子都錯落有致的建在樹的周圍,林家祖屋和村長家就在槐樹旁。
小文眼尖,一眼看見了樹下的劉氏,他們緊走幾步,奔了上去。
劉氏壓低聲音問林敏:“小偉和心兒交代好了。”
林敏點點頭:“跟小偉說好了,他會看着心兒。”
此時村裏已經有人在走動,可能也是要步行去趕集的。坐車的則要晚點出發。
劉氏招呼兩人趕緊出了村,左拐上一條相對寬闊的大路,這條就是通往石橋鎮的路了。
随着天色變亮,路上行人漸漸多了起來,都背着篼提着筐,間或有牛車載滿了人慢騰騰地經過,小媳婦大姑娘在車上大聲的聊着天,時不時爆發出誇張的大笑,遠遠的還能聽到。
路上不斷有鄰村認識劉氏的人和她打招呼,還誇獎幾句林敏小文長得好,劉氏嘴裏謙虛,臉上的笑意卻止都止不住。
三人邊走邊聊,林敏趁機請教家裏的菜要怎麽種,劉氏聽了林敏打算用營養液澆菜,覺得很不錯,她欣慰地看着林敏,這孫女越來越不錯了,會想辦法,二郎家的孩子一個比一個聰明,腦瓜子好用,以後一定會有大出息。不像家裏幾個,憨的憨皮的皮,還是得讀書啊,等境況好點,把那兩小的也弄去學堂。
“這個法子你們家地少可以用,我們可不行,還是得用農家肥。”他們家的地要這麽弄,得累死!
林敏一想,還真是。這個法子還是不利于推廣。
Advertisement
走了差不多一半,林敏和小文步子越來越重,腳底火辣辣的,望着一眼看不到頭的道路,小文忍不住問:“奶奶,還有多遠啊?”
劉氏看着他們軟撻撻的樣子,心疼地問:“走不動啦?小文,我來背你。”
小文龇牙咧嘴地拒絕:“不用不用,我自己能行,還有多遠喃?”
劉氏望了望前面:“快了,再走幾步就到了。”
聽到快到了,兩人像打了強心針,立刻有了力氣,腿有勁了,步子也大了,可又走了好一會,前面還是看不到城鎮的樣子,這次是林敏疑惑:“奶奶,還有多遠啊?已經走了這麽久了。”
奶奶笑眯眯地一指前面說:“快了,拐個彎就到了。”
原來還要拐彎,姐弟兩又鼓起勁,邁步向前,拐彎處看着近,走過去也要好半天,林敏覺得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只是機械地邁動。小文也是皮耷嘴歪的。
好不容易拐過彎,林敏準備松口氣,一擡眼,前面咋還沒有鎮子的影子,她有點洩氣了,忘記了自己成年人的身份和堅強的意志力,拖着聲音問:“奶奶,咋還沒有到啊?”
奶奶還是笑眯眯地一指前面:“快了,就在前面,再拐最後一個彎就到了。”
還要拐彎?奶奶,你的話到底靠不靠得住!
沒辦法,只有繼續走啊,林敏抹了把汗,回去就鍛煉起來,下次來鎮上一定跑着來!
倆人拖着劉氏的手好容易拐過了最後一個彎,終于遠遠看到了鎮子模糊的影子,劉氏一拍手:“我說快了嘛,看!前面不就是了。”
林敏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還有那麽遠啊!奶奶,你的快了和我們的快了不是一個意思吧?
不管怎麽樣,三個人總算到了石橋鎮,按照這裏的取名風格,鎮子裏有座高大的石橋,集市就在石橋前面。而繡坊,米鋪,油鋪之類的固定鋪面則在石橋另一邊。
鎮上熱鬧的很,附近村子來趕集的人不少,三三兩兩的,大部分都是朝集市的方向走。
林敏他們決定先逛集市,看看賣東西的攤位是怎麽定的,要不要一早來占位置。再看下有沒有賣豆芽涼粉的。
“過一會人還要多。我們快走吧。”劉氏在旁邊說。
三人随着人流急急朝集市奔去,還沒靠近,遠遠就能聽到熙熙的鬧嚷。
集市外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不少人手裏提着籃子,地上放着背篼在叫賣。“在外面賣不用交攤位費,就是管市場的人來了得跑快點,抓住就會把東西扣了,還要罰錢。”奶奶解釋道。這些人都是東西不太多,也不怎麽值錢,早早賣了就回家的。
林敏懂了,這就跟現代的城管和占道的小販差不多嘛。
她們是必須進市場擺攤的,豆芽雖然不重,可占地面積大,他們兩個孩子一個老人,城管來了肯定跑不掉。
穿過熱鬧的人群,前面就是集市的大門,交兩文錢就能進去賣東西,在裏面有了矛盾出了糾紛市場都會出面解決。
市場裏面也鬧哄哄的,叫賣聲此起彼伏,門口的攤位都被占滿了,只有靠裏還有一些空着。
“一會都會占滿,我們要擺在門口,還得早點來。”劉氏打量着裏面的位置又對比了一下門口的,有點嫌棄。
林敏對這樣的人流量倒很滿意,現在只需要确認有沒有人賣豆芽了。
在現代豆芽都是和豆制品一起賣的,市場裏賣豆制品的有好幾家,林敏他們過去看了,豆腐豆皮豆腐幹都挺全的,就是沒有豆芽,市場走遍了也沒有看到有人賣。雖然在意料之中,大家還是很高興,三人交換了下興奮的眼神:“這樁生意基本成了。”
了解了集市的情況,疲憊的雙腿也得到了緩解,該去賣繡品了。
出了市場就能看到石橋,橫跨在清溪河上,因為沿途彙合了衆多支流,河面變寬了很多。即便是經過了人口稠密的生活區,河水仍然碧綠通透,沒有變得肮髒渾濁。
鎮上對清溪河管得嚴,不能往裏面丢垃圾,抓住了不止會罰錢,還會被打板子,船只也是必須向鎮上申請通過了才能下河航行,不是随便什麽船都能下去的。
看來這裏的人環保意識很強啊,管理人員的能力真不錯。林敏不由贊道。
下了橋就是一條青石板路,兩旁都是鋪子,林敏先看到了藥鋪,正好把背來的草藥賣掉。
藥鋪不大,只有個小夥計在櫃臺裏分藥,看着和和氣氣很好說話的樣子。
林敏走上去問:“小哥哥,你們收草藥嗎?”
夥計沒有停手,擡眼看了看他們,點點頭:“收,你們有啥?”
林敏小文把背篼取下來給他看,夥計樂了:“種類還挺多啊。不過都不值啥錢。”
林敏連忙說:“你看能給多少錢?”她也知道,這些都是常見的,賣不上價。
夥計估了下報了價:“18文吧,主要是你們打理得幹淨,成色好,品種還全。”
林敏有點喜出望外,她還以為最多只能賣10文左右呢。畢竟只是一早上的成果。
18,要發,多吉利的數字啊,是不是又預示着她的生意要發財喃?她喜滋滋地收好銅錢,跟夥計說好采了藥再送過來就告辭出門。
小文也很高興,這裏面還有他的一份功勞呢。
從藥鋪再往前走一段,遠遠的就看到了對面的繡坊。
繡坊規模比藥鋪大,除了夥計,還有個掌櫃模樣的人親自在櫃臺坐鎮,看着祖孫三人進來,他微微楞了楞,立刻滿面笑容的迎上來,沖着劉氏招呼:“大嬸子好啊,請問是要買點什麽?”
劉氏也笑着回他:“掌櫃好,我們是來賣繡品的,你收不收?”
掌櫃的笑容不變:“那要看看東西怎麽樣了。”
林敏把包袱拿出來放在櫃臺上,打開讓他看。
掌櫃小心展開蓋頭,輕輕吸了口氣,認真的上下查看,半天擡起頭,臉上的笑意更深了,他對林敏說:“你們是靠山村的吧,這個針法我認得,以前田嬸子經常拿過來賣,不過她已經好久沒有來了。你們是幫她賣的嗎?”
林敏不置可否,繼續問:“大叔,這個蓋頭你收嗎?”
掌櫃一聽,立刻把蓋頭拿到手裏,一疊聲地說:“收,收,怎麽不收。”錢大戶家嫁女,正在到處找蓋頭,繡坊裏的都不滿意,這個拿給他可沒話說了吧?
林敏看他滿意的神情,感覺今天能賣上好價錢了:“大叔,你看這個價格?”林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