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不許
第68章 不許
林海祖籍蘇州, 祖傳帶下來的習俗是三十夜吃一碗元宵。但在京城呆久了,免不得也要入鄉随俗,大年夜要吃幾個餃子。京中大多數人家都是如此, 南北習俗兼顧。
不然過完年繼續上班, 部門裏同僚們聊起天兒來,問:“大家三十吃的什麽餡兒的餃子啊?”
同僚甲:“豬肉大白菜的。”
同僚乙:“韭菜雞蛋。”
同僚丙:“乙兄冬日還能吃到鮮韭菜,羨慕羨慕。在下家中吃的羊肉餡兒的。”
大家聊過一輪,看你不說話, 問道:“林兄怎麽不言吶?”
你說:“哎, 在下家中三十不吃餃子,吃的元宵。”
這就顯得你不合群了不是?反正餃子又不難吃, 三十吃一兩個,就能避免這種尴尬的場面,何樂而不為呢。
若是平常做法的餃子, 不拘怎麽樣餡裏面都要放些油, 若不然包出來總是不甚美味。
但夫人現今吃不得油腥。所以林府廚房想了個法子,做出來些不放油的餃子元宵進上。
這不放油的餃子元宵其實都用是糯米粉做的皮兒,紅豆沙做的餡兒, 只不過形狀像是餃子和元宵,實際上就是紅豆糯米點心。吃這個不過就是借個意頭。
文皎看着餃子半透明的皮兒裏頭裹着紅紅的豆沙餡,十分誘人,先把糟心的曹氏忘掉, 伸筷子夾了一個。
豆沙餡裏加了玫瑰醬, 吃到嘴裏又香又甜。文皎吃了一個忍不住又夾了一個,細細感受豆沙綿密的口感和玫瑰醬的甜香味。
林海黛玉見文皎連吃兩個, 面上露出滿足的神色,不禁也拿起筷子嘗了兩口。一家三口就在小炕桌上, 把一小碟九個餃子和一小碟九個元宵瓜分盡了。
糯米本就不易消化,且時辰已經這麽晚,一家三口也不再吃別的。擺在堂屋那一桌子山珍海味全都賞給了下人。
Advertisement
見黛玉已經困得睜不開眼,文皎便命拿山楂消食茶來,看黛玉喝了。又命把大姑娘好好送到院子裏去,看着停一刻再睡。
等送走黛玉,林海文皎兩個也喝了消食茶,命人打水洗漱。
一家三口一起吃點心的時候還有說有笑,現在兩個人獨處,明明有一肚子的話想解釋訴說,反倒都不說話了。只能各自心懷鬼胎,誰也不看誰的坐在床上。
姨娘們住的院子名叫福寧院,寄托了文皎希望姨娘們安安寧寧不要生事,以後你們自然都有後福的美好期待。
若不是怕意思過于明顯,文皎甚至想直接把她們院的名字改成“閑安院”得了。你們什麽都不用幹,我自然保你們一世平安。
三個姨娘都進了鄭氏的三間正房,堂屋裏已經擺好了豐盛的一桌十二個菜并幾盤餃子。
鄭氏坐在主位,待人都坐下後,笑着舉杯祝道:“又是一年了,咱們府上真是喜事不斷。老爺升了官,夫人又……”
想到正院裏還沒正式放出信兒,鄭氏便止了話頭,又笑道:“妹妹們,咱們共同舉杯,祝今年也事事平安順遂。”
說完,鄭氏飲盡了杯中酒,笑道:“我和周妹妹都是四十多歲的人了,都只求平安就好。曹妹妹年輕氣盛,怕還不知道什麽叫平安是福。”
“咱們做侍妾的,最重要的就是聽話和順。夫人仁慈,讓咱們每日能清清靜靜的過日子,有吃有喝,有穿有玩。咱們就是為了報答夫人,也別起什麽歪心邪意,好好過自己的日子,方是正理。”
“別等到釀成禍事,無可挽回再後悔。那時候我和周妹妹可救不了你。”
鄭氏就算以前勸曹氏,也都是私下裏說兩句,言語委婉。還從來沒當着周氏的面這麽直接明說過。幾句話說得曹氏的面皮火辣辣的。
曹氏不由得面色一變,剛要說話。周氏一口飲完杯中酒,慢慢放下酒杯,斜了曹氏一眼。
這一眼讓曹氏把沖到嘴邊的話咽了下去。周氏看曹氏把嘴閉上了,笑道:“鄭姐姐你也太客氣了。要真說起來,曹妹妹已經二十七歲,入府也有十年,也不算年輕。都這個歲數了,總該懂些事,怎麽還是這麽毛毛躁躁,見風就是雨的。”
周氏看曹氏面皮紅漲,笑道:“曹妹妹,我說的話你不愛聽,可也是實話。無論什麽東西,不是你想要,就一定能有的。既然做了妾,就別心比天高。還是說你好好的日子不想過,想和後頭靜心院裏沈妹妹作伴去?”
曹氏被接連說中心事,又被連着刺了幾句,又羞又怒。但鄭氏和周氏都比她資歷深得多。鄭氏管着院子,周氏性子比她的還厲害。
她敢對沈氏出言嘲諷,與她嗆聲,但這兩位姐姐面前是從不敢放肆的。
于是曹氏只得顫抖着嘴唇,勉強笑道:“姐姐們誤會了,我并沒什麽想頭。”
周氏冷笑一聲,眼睛上下掃了曹氏一遍,看得曹氏避過頭去,眼見又要開始口吐芬芳。
鄭氏覺得今日說得已經夠多,便給周氏使了個眼色,笑道:“曹妹妹若真沒有,那是最好。大節下的,吃了飯,妹妹們就回去睡覺吧。總不好大年初一就躲懶兒睡懶覺的。”
周氏一向給鄭氏幾分面子。又見曹氏紫漲着面皮,強忍着氣,心中也順意了些,不再多言。
因着夫人治家嚴明,林府又家風清正,該給姨娘們的分例向來不少。光是分例裏的肉菜,每人每個月就有五只雞,三只鴨,兩只鵝,十斤豬肉。
再加上每月蔬菜四十斤,雞蛋豆腐米面點心茶糖等也各有分例。且鄭氏周氏總是一起吃飯,光分例是根本吃不完的。
到了夏日還有每日一尾魚。逢年過節,夫人那還會賜下菜來。若還是嘴饞想吃新鮮的,就自己從體己銀子裏頭按着市價再加一倍拿錢給廚房,廚房做得了也會給送來。
不過今日大年三十,正是好好樂一樂的時候,桌上還有燒鹿筋,佛跳牆這樣平日拿銀子也吃不到的菜。周氏也不想因為曹氏壞了胃口,便不理她,一面吃菜,一面和鄭氏略喝幾杯。
曹氏到底坐不住,再陪一會,便推說困倦要回屋子。鄭氏和周氏好話壞話都已經說盡,也随她去了。
正房裏,文皎就和林海一起這麽沉默的坐了一刻鐘,看着時辰鐘已經指到醜時一刻,再不睡明兒就要起不來了。
她欲想睡覺,心裏卻總有一股氣。欲要說話,又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封建時代對女子的要求背道而馳。因此看了一眼時辰鐘,又把頭埋到膝蓋中間。
林海雖然不說不動,但一直用餘光注意着文皎,見她看了時辰鐘,自己也看了一眼。
見都這個時辰了,怕文皎缺覺傷了身子,林海雖然心裏尴尬,但還是伸出手去,摟上文皎的背,輕聲溫柔哄道:“月娘,咱們先睡覺,好不好?有什麽話,明日再說。”
本來一直不吭聲的文皎,聽了這句話,直接坐直了,看着林海的眼睛說道:“夫君有話對我說?正好我也有話對夫君說。不如今兒晚上一氣說了,省得以後總惦記在心裏。”
林海本以為文皎會就勢順水推舟躺下睡覺。等明兒一早起來,這事也就過去了。
但文皎既說了要今日說開,林海總不能這時候打退堂鼓。他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就依夫人的。”
文皎已經卸了脂粉除了釵環,長發上面不帶一絲裝飾,瀑布似的垂下,盤旋在錦被上。眉眼相較于白日淡些,眼睫毛還是長長的,垂下去一片陰影。
再加上文皎是抱膝而坐,微微噘着嘴兒。她到今日才二十四歲,這麽一看,倒是像個十六七歲的少女,不似平日威重令行的當家太太了。
林海心中一片憐愛,耐心的等着文皎開口。
誰知文皎低頭思索半日,擡頭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老爺不準去找別人。”
話音未落,林海和文皎兩人雙雙愣住。
剛成婚的時候,文皎想的還是什麽相敬如賓,工作夥伴,優質炮/友之類。
她第一次見四個姨娘,心裏毫無波瀾,只希望她們都能安安分分的不惹事,不要給她增加工作負擔就好。
可短短不到四個月,感情就已經發芽生根。到去年的除夕,再見姨娘們,文皎發現自己開始吃醋。
但那時候她說不出,也不敢說。這醋意不過是讓她在床上折騰了林海半個月。
她故意不讓姨娘們來請安,不給姨娘們見到林海的機會,林海也從不提及她們中的任何一人。
文皎心裏有一絲慶幸的情緒。幸好林海已經四十餘歲,估計什麽都見過了,不似那等毛頭小子似的總想着沾花惹草。
這一年來,林海對她越來越寵溺,她也對林海用情越來越深。她知道林海也對她情深,但不知道這份深情是唯一的,還是可以分成很多份。
沒懷孕的時候,她能理直氣壯的霸占林海的全部時間——新婚正房夫人,還沒有嫡子,就是在理法上也不理虧。
一懷了孕,林海的黃瓜空了出來,文皎不給安排也就罷了。若是林海主動去找人,文皎要攔,就是文皎的不是。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