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開工
現今已經是十月将過, 冬日已至,京城已下過幾回雪。從揚州上船時還只用穿夾衣,下船的時候文皎已經穿上大毛衣服了, 裏頭棉衣皮裙小皮靴, 外頭罩着狐貍皮的鬥篷。
文皎又關心了姨娘們幾句,問了炭火夠不夠,今年的衣裳夠不夠穿,剛到京城不适應, 可別凍壞了之類。鄭氏都一一答了。文皎便令她們先回院子去, 日後再來。
許嬷嬷嚴格按照文皎指導的精神思想,這回還是讓鄭氏周氏曹氏住一個院子, 沈氏單獨住一個院子,身邊都是老嬷嬷服侍。沈氏的份例一分不少照樣發,只是每天早晚要站着聽嬷嬷各講半個時辰的規矩。
進了自己正院, 文皎見一應東西擺設都是按照她揚州的院子擺的, 暖閣也都蓋好,色色都十分齊全,心內十分滿意。
于是剛坐下喝了口茶, 便對許嬷嬷笑道:“這兩個月可把你累壞了,這麽大的府邸,都靠你一個人照應,還都照應得這麽齊全。我就知道交給你, 我最放心的。”
許嬷嬷見文皎誇獎, 忙自謙了幾句。因正好還差兩刻鐘就到了飯時,文皎便對黛玉笑道:“你先別急着回去看你的院子了, 估計錦香蘭香她們也正收拾得亂七八糟。你這去了又回來,怪折騰的。正好和我一起吃了中飯你再去, 她們都歸置完,你就能安安心心歇中覺了。”
黛玉笑道:“那我可就在太太這享福了。”
文皎對着黛玉眨眨眼,皺皺鼻子笑了一聲。雖說屋子裏頭收拾得齊整,但是文皎日常用的東西還都擱在箱子裏呢。連玉雪玉梅都去跟着收拾了,身邊只剩白露白霜在旁服侍。
于是文皎對白露白霜笑道:“你們快給你許嬷嬷搬個凳子來坐着,我和許嬷嬷說說話,這先不用你們服侍了,你們也去忙吧。”
白露笑道:“那感情好,早收拾了早省心。”于是搬了繡凳請許嬷嬷坐了,又倒上茶,白露白霜也加入了轟轟烈烈的收拾東西大軍中。
古代的人出去旅游,可不是像咱們現在一樣拎個箱子就走了,連洗臉盆香皂盒都得帶着。況且又是出門兩三個月,所以雖說箱子裏只裝了常使的東西,但林林總總也裝了十幾箱。
像是林海和文皎的冬天的衣裳鞋襪就裝了整整六箱。還有路上解悶看的書兩箱,香爐洗臉盆之類的使用東西兩箱,雜七雜八,行李鋪蓋等。就算先不收拾各地買回來的特産一大堆,收拾起來也頗繁瑣。
文皎想的也是早幹完工作早省心。玩了兩個月再到京城,她現在手上積壓了一大堆事。
首先就是得把新院子裏頭裏裏外外的人手安排上。到了京裏院子更大,原來各處安排守門打掃的人手便有些不夠。
雖然說許嬷嬷到京城一個半月,已經把各處的牙行都打聽清楚聯系好了。文皎還是得在新的人手采買完能用之前,動用她所剩無幾的數學知識把有限的人手合理的安插到各個崗位上。
還有就是這兩三個月家裏的支出賬本得細細再算。帶着七八十人在外游玩幾個月,銀子比平日好好在家呆着多花出十倍來。就算家産再多,也要一筆一筆記個清楚,才是當家之道。
Advertisement
文皎雖沒什麽手帕交之類的,但是這幾天也得抽出時間,先回蘇府拜訪名義上的爹娘,把白夫人托付的事情交待清楚。還得謝一謝韓氏幫忙找來葛娘子給黛玉做習武師傅。
和蘇皇後一年多沒見,文皎甚是想念她。于情于理都得遞牌子求見,還不能太晚,這一去就得是一天的時間。
給三個讀書的族人請先生是林海的事兒,文皎這裏也打算給三個姑娘請一個好先生來。琴棋書畫雖說不能當飯吃,但也算是大家小姐的必備技能,學總是要學。既然要學,家裏有條件,當然是給請最好的老師。
文皎還想着進了宮求求蘇皇後,看看宮中內文學館有沒有年紀大了的,願意出宮的五十歲左右的女官,請兩個回來給黛玉做先生。
須知能做到內文學館的女官的宮女,都是宮內幾千個宮女裏頭學問最好的,常年飽讀詩書。若不是女子不能科舉,不說能中進士,中個舉人也不是不敢想。況且她們宮內為師多年,育人也有經驗。
若是能得一兩個這樣的嬷嬷給黛玉做老師,想來也不埋沒了黛玉。只是成與不成,還是要先問問蘇皇後。若是沒人,再想它法。
還有此處宅子雖然不是新買的房子,但是林海外任三四年回來,文皎又是新夫人,所以還得請一請周圍鄰居,大家混個臉熟,也是邁出互相交際的第一步。日後若是有緣分再深交。
等這些事全都弄完,最少也得十幾二十天了。還有兩個月就到年關,過年也得開始準備起來,又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并且今年既然回了京城,那京中林海的坐師同年也總要交際起來。等都交際熟了,事兒就更多了。
這家姑娘嫁人啦,那家小子中舉人中進士成親啦。這家老太君太太過生日或者是走啦,那家媳婦生小孩啦。這些事就一個都跑不掉了。人家請你,是想和你交好。你若是沒什麽特殊情況不去,就是落了人家面子。
況且林府現在能出門交際的女眷就文皎一個,也沒個妯娌媳婦啥的。所以可想而知,文皎日後每個月,總有少則三/四天,多則八/九天的時間,不是去交際,就是在去交際的路上。
但出門交際這些都是後話,總得先把眼前的事情都辦完才行。于是文皎用吃飯之前的兩刻鐘,翻着花名冊子,先和許嬷嬷大致讨論了一下家中的人手缺口和采買多少人。
京中林府的占地面積大概是揚州林府的兩倍到兩倍半左右,人手雖然用不上兩倍,但是缺口還是不小。府中多開了三處院子,林海前書房,文皎正院和黛玉院的占地面積也變大了,往來掃灑使喚的人沒處都要多填幾個。
加上花園也變大了,收拾花園子的人也要再多些人。所以算下來,這些粗使的下人就得新增五六十人。
角門雖然多了幾個,但是日常出入的門還是只有林海文皎出門時用的偏門,廚下采買走一角門,倒夜香的走一角門,加上葛娘子封氏母女出入走一角門。餘下的門都牢牢鎖上不用。因此守門還是那些人,不用多填。
再有就是文皎身邊的二三等丫頭去了好幾個給陸清和英蓮,這個空兒也得填上。使喚的人一多,針線上的人和廚房上的人也得再填。加起來府裏總要再進八十個人,才能遇事兒從從容容周轉的開。
這麽些人自然不能只靠在牙行采買。文皎便命先從京郊莊子上挑好的人來使喚。才說完這些就已經到了飯時,雖然文皎很想把這事幹完,但是為了養身着想,還是得按時吃飯,況且還有黛玉呢。
但因着心裏裝着事兒,文皎吃飯的時候便有些不專心。本來林家的廚子團隊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跟着主子們,另一部分先行回京。
先行回京的那一半廚子因為沒個正經主子伺候,做不着什麽繁難菜式,因此大廚一身廚藝無處施展,也寂寞了一個多月。
今日正經主子都回來了,因此大展其才,雖只有夫人小姐兩個人吃飯,也做了十六道菜,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子。天上飛的,水裏游的,地上跑的都齊全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
一路上舟車勞頓,就算是再精心伺候着,到底食材不齊全,菜色比不上廚房精心準備的這一桌子菜。黛玉現在身體好了,吃飯吃得香,因此對這一桌菜甚覺滿意。
只是黛玉吃着吃着,見文皎邊吃邊走神,她都吃了半碗飯了,文皎才淺淺下去兩口。
知道文皎是發愁家裏一攤子事,有心想勸勸文皎,黛玉便笑道:“太太以前常對我說,人要好好吃飯,才能養足精神氣血,身體才能好。怎麽今兒自己倒是不好好吃飯了?”
文皎聽見黛玉的聲音便回過神來,見黛玉一臉關切,再看看兩人的碗和時辰鐘,便知道自己走神了。
又聽了黛玉說的,文皎一面心裏吐槽自己越來越沒出息了,不就是幾件事嗎?以前比這忙的時候可多着了,果然是養嬌了,只想着怎麽好好歇着。一面對黛玉笑道:“好玉兒,是我錯了,我這就好好吃飯。你先告訴我哪個菜最好吃,讓我嘗嘗。”
黛玉便一一指給文皎。吃了中飯略歇一會,黛玉就要自回院子裏歇中覺了。行了禮要走時,聽文皎笑道:“我看了院子圖,你那處院子雖然大,東西也齊全,只是景致到底不如花園子裏頭。”
“現在是冬天了,不好挪動。那園子裏頭有水,冬天也不好呆的。等開了春,那花園子裏你喜歡哪一處,就讓他們收拾出來給你住。”
黛玉笑道:“那我這兩天就逛去,挑一處最愛的住。”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都上班開學了嘛=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