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李不群和張梅鑫覺得李元認了幹爹幹娘很不妥,甚至是有了李元不孝順的想法,想請村裏的長輩幫着說道說道這個事兒,準備拿長輩、‘孝道’來壓制李元。
??甭管是騾子還是馬,這架勢已經擺出來了,李元也沒有躲起來的道理。
??不過李元現在不是一個人,還有許錦棉,幹爹幹娘,還有齊長青。
??在李不群那邊有動靜之前,鄭嬸便跟李元說了一件事。
??“差不多去年這個時候,你姐哭着來村裏,說你姐夫不想跟她過了……”
??那時候李元還在學校,是真正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就連自己寝室發生的事情他都不太清楚,更別說遙遠的老家。不過村裏村外的,大家基本都知道這件事。
??當時李晶瑩哭哭啼啼的來靠山村,見着的人就有不少,再加上後來李不群和張梅鑫也是請了長輩說道這個事兒,李晶瑩更是見人就哭訴,以至于沒幾個人不知道這件事。
??“你姐在手機上看到你姐夫發的狀态,有圖片,是些時令海鮮,就說你姐夫天天在外面吃香的喝辣的,不管家裏的老婆孩子。”
??“有一回你姐夫喝醉了,給你姐打電話,說是以後不打算回村子了,要在外面過日子。”
??李晶瑩一聽,吓得不行,趕緊來找李不群和張梅鑫。
??後來請了村裏的長輩和李晶瑩的公公婆婆,鄭重其事地把于天成喊回來,給他說道一番。當時于天成認錯了,也保證以後不會再說這種話,更不會跟李晶瑩分開。
??皆大歡喜。
??“于天成在外面有人,這件事确定了嗎?”李元就問。
??鄭嬸輕輕搖頭,“當時只有你姐說你姐夫不打算跟她過日子了,你姐夫什麽都沒說。村裏的長輩向來是說合不說分,這事兒你姐夫一做保證,大家也就不說什麽了。”
??“原來如此。”李元就明白了。
??于天成外面究竟有沒有人,李晶瑩并沒有證據,但她仍舊把事情鬧大了,并且喊上李不群和張梅鑫,甚至于靠山村的一些長輩參與這件事。
??而在一些長輩、老傳統眼中,李晶瑩在家帶孩子,沒工作也沒存款,是不可能跟于天成分開的,而于天成有不錯的手藝,賺錢也多,而且手頭肯定有些存款,再加上他們結婚的房子是于天成的,這就得甭管過錯是誰,一定要壓着李晶瑩跟于天成過日子才行,畢竟一旦分開,李晶瑩就什麽都沒有了。
??事實上李晶瑩比李元只大兩歲,年齡并不大,即便是跟于天成分開,也完全可以出去打工,或者住在娘家。
??但在李不群和張梅鑫眼中,李晶瑩是絕對不能離婚的,一是為了他們自己的臉面,二是盡管李晶瑩也姓李,但就因為是女孩,所以在李不群眼中,不算是一口人,只能是男人的附加。
??“行吧。”李元輕輕嘆氣,打起精神道,“回頭他們喊我的話,幹媽你就別去了。我自個兒……”
??話說到一半,齊長青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晃晃悠悠的也不知道在忙活什麽。
??李元就下意識改了口,“我跟阿青一塊去。”
??“你心中有數就好。”許錦棉點頭,算是同意齊長青也跟着去了。
??李不群和張梅鑫的動作很快,叫了這一支的老一輩,李三爺和李四爺,都年紀一大把了,又叫了年紀不算大,但在李氏宗族中輩分比較大的李七爺。
??那邊喊了人,李晶瑩來喊李元,見着齊長青也跟着,覺得有些奇怪,不過倒也沒說什麽。
??進了家門,堂屋炕上坐着的三位長輩,李元都一一喊,“三爺爺、四爺爺,七爺爺。”
??齊長青站在李元身邊,也跟着喊,“三爺爺、四爺爺、七爺爺。”
??別人自然而然的跟着李元一塊。
??李不群也坐在炕上,旁邊是于天成,桌上擺着茶水,看這架勢,明顯是把于天成當做是李家的男丁看了。
??張梅鑫和李晶瑩站在炕下面,平時總是在炕上玩的小元琳也站在下面。
??“下面冷,叫小元琳上炕。”李元看着小孩沒穿棉襖,明顯之前一直在炕上,這才被趕下來。
??大概是因為小元琳是女孩子,不算李家的人丁,所以讨論‘大事’的時候,李不群平日裏再怎麽疼愛小元琳,在這種時候還是把她攆下炕了。
??不知道從哪裏傳承的老思想,令人作嘔。
??“給小元琳拿襖穿上。”李不群沉聲道,依舊是沒打算讓小元琳上炕的,當然也沒打算讓李元上炕。
??按照李不群的想法,将來李晶瑩養老,那自然是要讓于天成上炕,而李元已經不算家裏的男丁,他是沒有資格上炕的。
??而在這樣的家庭中,男人們就是用這種扭曲的邏輯來擡高自己的地位,讓女性也覺得這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就像是現在這樣,李不群、于天成,李三爺、李四爺,李七爺,五個人坐在炕上,審視地看着李元,擺出一種高高在上的長輩姿态準備說道說道這件事。
??事實上男人們盡管力氣大一點,但下地幹活的時候,女人也沒少出力,而且在養育孩子、收拾家務這些事情上,往往都是女人做的更多,真要對比勞動付出,甚至是有些女性付出的可能要更多一些。
??“說吧。”李元兩手揣兜裏,“我洗耳恭聽。”
??“元元。”李不群就開口了,“你長這麽大,家裏從來都沒短了你吃喝,你從小吃的用的,不都是家裏給你的。以前家裏窮,我跟你媽天不亮就得去田裏忙,晚上天黑了才能回來,要是不那麽忙,家裏哪來的糧食。”
??“你才那麽點兒大,叫長輩們照料着,不也長大了。”
??“你姐才六歲就端着盆去河裏洗衣服,那時候天冷,我找過去,你姐雙手凍得通紅,晚上回來就腫了,凍傷了。後來每年你姐的手都得凍腫,也就是這兩年生活條件好了,要不還得凍爛。”
??李元六歲的時候在幹什麽呢,他已經開始上幼兒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
??而現在要說的是李元自己的事情,李不群卻偏偏話裏話外說的都是李晶瑩。
??“父母養育子女是責任,并不是我欠你的。等将來你老了,需要我照顧的時候,我也同樣不會覺得是你欠我的。”李元覺得有點好笑,說了這麽多年,還是那些話,一個字都沒變過,“別拿這些話來壓我,而且現在你們找我是要說我的事情,不要提我姐。”
??“長輩說話,你不要打岔。”李三爺板着臉道。
??李元也冷下臉,“怎麽?做長輩的要是想殺了我,我也不能反抗?李三爺,我敬您是長輩,喊您一聲三爺爺,可你得明白事理,可不能只顧着維護自己的權威,事情不分青紅皂白。”
??“你給我閉嘴!”李不群暴怒。
??他像個發瘋的老牛,就要從炕上下來打李元,認為自己在別人面前丢了面子。
??“爸,你消消氣。”于天成一副大孝子的模樣攔着李不群。
??有看上去比親生兒子好多了的女婿做對比,李不群覺得自己的面子找回來了,氣總算是慢慢消了。
??李三爺鬧了個沒臉,黑着臉沒說話。
??李四爺就打圓場道:“元元,這事是你不對。”
??“哪不對?”李元反問,“這個家裏根本沒有我住的地方,你們如果覺得小耳房能住人,今晚我就把小耳房收拾出來,你們誰能住進去一晚上,我明天就下跪認錯,給我爸磕九十九個響頭!”
??小耳房四處漏風,又不能燒水灌鹽水瓶子暖和,也就是李元年輕火力壯睡一晚上才沒凍死,要是眼前這幾個人去睡一晚上,第二天怕是屍體都硬了。
??“元元。”李四爺張了張嘴,發現這事确實反駁不了,他幹脆就不說這個事兒,“你不應該認幹爹幹娘,你爸媽都還在呢,又都是一個村的,大家低頭不見擡頭見的。”
??“然後呢?”李元直直地看向李四爺,“四爺爺,小耳房的事情是我爸媽錯了,你為了維護他,就不敢再說這件事,這我理解,畢竟誰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呢。不過認幹爹幹娘這件事,我爸媽還真管不着。”
??“正好我姐、我姐夫也都在。”
??“我爸媽認定了叫我姐、我姐夫養老,現在你們也看到了,我姐夫坐在炕上,那比親兒子還親,我站在炕下面,比我姐還不如。我認幹爹幹娘怎麽了?礙着我爸媽、我姐、我姐夫什麽事了?”
??“你們做長輩的,連個三五六七的道理都說不出來,張嘴就說我錯了,我究竟哪裏錯了?”
??有時候就是這種長輩和稀泥,又明目張膽的按頭認定李元錯了,暗搓搓的幫着李不群那邊,這種行為十分的讓人作嘔。
??事實上請來的這些長輩來說道這件事,根本就不能客觀的認定事實,也不能一碗水端平,他們本身屁股就是歪的,來這裏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李不群為何他在這個家中的地位,并且以人多勢衆這樣的優勢來壓制李元。
??如果李元心中沒有許錦棉教的明确的條條框框,沒有許錦棉教的那些做人的道理,李元真的會覺得長輩們說的都是對的,會覺得自己做錯了,會難過,會無地自容,會覺得自己的自尊心被踩到了地上。
??因為在扭曲的家庭中,孩子往往都并不能學到正确的做人道理,他們能聽從的只有父母,能接受的也只有父母給安排的一切。
??比如說李不群,他在用盡各種辦法來維護自己在這個家中的地位,并且不惜屢次試圖用武力來威脅李元。
??面對李元的一聲聲質問,李四爺只是嘆了口氣,不敢再跟李元争執這件事情,而是另辟蹊徑,試圖說服李元,“元元,你還小,很多事情都沒經歷過。我們這些老骨頭,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都是過來人,說的話總歸不是錯的。”
??“你們見識多、經歷多,這個我承認。但有時候事情的對錯并不跟年齡有關。”李元着重強調,“我還是那句話,你們誰要是想讓我承認我錯了,那就去小耳房睡一晚上!”
??“我爸媽讓我睡那樣的小耳房,這要是為了我好,我覺得有些承受不起,要不你們去享受享受?”
??反正小耳房就在那裏,別人家同樣的位置也有小耳房,不過基本都是用來放雜物,用來住人的也只有李元一戶人家而已。
??旁人家,誰冬天不睡炕,不想活了,擎等着凍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