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
天子與太後僵持了半個月,最終在六月末裏,正式下召,以武安侯田蚡為相。縱然天子不喜,但考慮到皇太後,對這位新官上任的丞相也是給足了顏面,幾乎是說什麽聽什麽。
然而這位國舅的欲望比天子想的要大,上任不過月餘,除了貪墨錢財田地,還不斷的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勢力,連兩千石以上的高官他也随意任免,屢次惹得天子不快。
一次田蚡想向劉徹索要城西的一塊地,為自己擴建宅院,并以城南的地做交換。城西那塊地正好挨着上林苑,是考工署管轄的地界,而城南那塊地,不管是地界,大小,還是質地,都遠不能及,劉徹當然不想做虧本生意,又不好當衆駁了這位舅父的顏面,只好躲到了溫室殿,避而不見,希望他能知難而退。然而,這位丞相的貪欲非比常人,竟公然闖進了溫室殿,逼着劉徹答應,氣的劉徹當衆大罵:君何不遂取武庫乎!如此才将其斥退,田蚡方才有所收斂。
八月,閩越舉兵進犯南越邊邑,南越王上書向漢廷告急,天子命大行令王恢出豫章,大農令韓安國出會稽征讨閩越,援兵未至,閩越王郢弟餘善獻郢首級投降,請求免戰,天子罷兵,封餘善為東越王,遷大農令韓安國為禦史大夫。
閩越剛平,匈奴又騷擾馬邑邊境,遣使者來漢,請求和親。若說閩越小國天子不放在眼中,那對于強大的匈奴,天子卻真正恨得咬牙切齒。漢室立國七十餘年,匈奴屢犯邊境,從高祖皇帝白登之圍至今,漢軍對戰匈奴是屢戰屢敗,最後不得不以和親的方式,來尋求邊境短暫太平。以一個柔弱女子的身軀和不計其數的錢財珍寶換來的和平,一直是漢室天子心中的痛,亦是漢室立國以來最大的恥辱。
“朝中如今分了兩派,一邊是以王恢為首的不同意和親,他從燕國出來,認為匈奴不守信用,和親無用。一邊是以韓安國為首的老臣,認為大漢現在的軍事力量還不足以跟匈奴對抗,所以主張和親。”劉徹一邊跟我玩着六博棋,一邊說道:“如今老太太剛走,人心不穩,不宜用兵,所以同意和親的還是占大多數。”
我下意識看了一眼在榻上午睡的令儀和幼蓁,手上的骰子不自覺的掉在了棋盤上,我一驚,又忙撿起來扯出了一個尴尬的笑容。
“瞎想什麽呢”他看着我,嗔道:“就算和親,也輪不到她倆!”
我心裏自然明白,至今為止,大漢送出了十餘位和親的公主,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公主,都是從良家子或者宗室女中挑選出合适的,加封公主,派往和親,然而,同為母親,誰又舍得自己的女兒遠嫁異國他鄉,一輩子再也回不來呢。
我點頭,深吸了一口氣,讓情緒平複下來,看着劉徹道:“妾知道大漢素來沒有真公主和親的先例,可一想到那些妙齡女子要代替公主遠嫁塞外,一輩子再無歸家之望,妾心裏難受。”
他走到我身邊,抵着我的額頭:“不只是你,朕心裏也難受,不過這只是權宜之計,現在還不是反擊匈奴的時候,不過朕可以和你保證,這是最後一次!”
我明白他心中有自己的決斷,搖了搖頭:“妾知道陛下有雄心壯志,也相信陛下有這個能力去達成,和親是國政,妾只是見識淺薄內宮婦人,不懂國政,陛下無須和妾做這個保證,不管陛下怎麽做,妾都支持陛下!”
他抓起我的手:“朕既然做了這個皇帝,就不會讓你失望,也不會讓百姓失望,你等着看吧,待時機一到,朕一定要連本帶利的跟匈奴讨回來。”
我笑了起來,又道:“那這次和親,陛下打算派誰去?”
劉徹靜默了許久,才開口道:“還是按照老規矩,從永巷的家人子裏面挑吧!”
九月歲末,天子準許匈奴和親,下召于永巷中挑選适齡的家人子,加封公主,和親匈奴。
Advertisement
天子最終選擇了一位孫姓的家人子,被天子加封為孫公主,出身燕國,長的蛾眉曼睩,姿容隽秀,既有燕地女兒的豪爽英氣,也有永巷貴人的端莊大氣,再配上錦緞绫羅,華勝步搖,也絲毫不失公主儀範。
她說她是自願前往匈奴和親的,這份心智與膽量,讓我無比欽佩,我讓衛長公主給她行了一個稽首大禮,本是漢家公主的責任與擔當,如今要一個家人子來承擔,她受的起衛長公主這一拜。
送走和親公主,歲末慶典便在這離別的傷感和屈辱中度過了。這一年的諸多變故,加之太常夜觀天象,言“有星孛于東方,長竟天”,令天子決定改元,改年號為元光,将即将到來的新年定為元光元年。
新歲過後,劉徹再一次诏舉天下賢良,詢問治國政策,希望尋求一個即能總結歷史教訓,又能解決國家當前遇到問題,還能保證能讓國家穩定、繁榮的長治久安之道,上百餘人紛紛上書對策。劉徹見之興奮不已,一心撲在了那些治國方略上,幾乎到了廢寝忘食的地步。
劉徹潛心理政,宵衣旰食,他的衣食起居我亦不敢馬虎,常出入宣室殿侍奉,也正是這些日子出去宣室,讓我看到了劉徹作為天子的另一面,與我平日看到的他判若兩人。
上一刻他還拿着學者的策論與中書黃門高談闊論,談笑風生:“這董仲舒的三篇策論上提到讓中央在民間興辦太學,在平民之間選士進行培養問試,人才直接輸送至中央,量才授官,錄德定位,這樣就打破傳統‘任子’的模式,朝廷的官職不再是哪一家的官職,平民中的有識之士亦有機會入朝為官,這一點甚合朕意,以後朕就不愁無人可用了!”
“還有,他讓朕建立明堂禮制,約束豪門貴族子弟的行為,限制豪民搶占土地,節制土地兼并,這都是很好的建議!”
衆黃門立刻奮筆疾書,要把劉徹所說的話記錄下來,寫幾個字的功夫,再擡頭看到的又是劉徹氣的要燒書的樣子:“這裏旱了怪朕缺乏仁義,那裏澇了又怪朕失了德行,要是這麽容易的話,這個皇帝讓他來當好了!”随即腦子一轉,又接着道:“他不是會說嘛,好啊,那就讓他去江都國當丞相吧,先去地方上試一試他那套天人感應,做的好再到朕的身邊來!”
随侍的中書黃門個個都汗流浃背,膽戰心驚的,生怕再遇上哪個不知死活的迂夫子說一些觸怒龍顏的話,那他們這些人的小命就真的要嗚呼哀哉了。
我知道劉徹生氣歸生氣,不會真的遷怒旁人,可他一發起火來,确實也吓人。至高無上的權威之下,他的一舉一動,一嗔一喜都關系着這裏每一個人自身命運,甚至還連接着家族的榮辱存亡,不得不令他們敬之畏之,不敢有絲毫差錯。
董仲舒雖然出言不遜,但确實有過人之才,他在三篇策論中提出的所有建議幾乎都被劉徹采納,建禮制,設太學,以儒家學說作為統一全國的政治思想等等,只有君民思想上得到統一,行為上有所約束,結束掉以往諸子百家,各自為政的勢态,國家方能穩定繁榮,長治久安。
此外,劉徹聽取董仲舒的意見,令郡國各自察舉孝子廉吏一名,入中央參加考試,通過後便可入朝為官,以這種舉孝廉的制度為漢室尋訪賢才,同時重新推行建元年間夭折的新政,大舉選用儒生,诏天下獻書,獻治國之策。
正月,劉徹以衛尉李廣為骁騎将軍,屯兵雲中;以中尉程不識為車騎将軍,屯兵雁門。邊境固防,預示着劉徹已經開始着手準備反擊匈奴的事宜了。
作者有話要說: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對後世影響超大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野豬應該是在元狩年間開始制定年號的,我這裏提前說明,主要是方便記時間,看着也舒服些(?▽?)
流水賬一樣大風起兮雲飛揚,野豬大帝成長記,平凡的生活中尋找亮點╮(╯_╰)╭
話說,沒點評論或者意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