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磨豆腐
雖然說從梓樹村到龍門鄉的距離很遠,但是對于走路走慣了的農村人來說,不過“眨眼”的距離。
冬天的蔬菜類型非常的少,胳膊粗的白蘿蔔和包心菜以及毛白菜是最多的類型——這些菜盛家自己就有種,所以根本就用不着買。
盛爺爺去買了幾十塊錢的羊肉和羊骨頭回去炖湯喝。
其實盛家有養羊——就是那種角很短的山羊,毛皮光滑眼睛黑亮,每天盛天雨回家都要去坡上轉一圈将吃得肚子溜圓的羊牽回來。
不過盛家上下都沒有想要吃自己養的羊的想法,一個是盛家畢竟不是養羊專業戶,家裏就這麽一頭棕麻色的母羊,養久了還是有感情的;二則是一頭羊的羊肉對于盛爺爺盛奶奶和盛天雨三個人還是太多了,就算是可以送一部分給鄉上的盛琴家裏,也不能解決一頭羊的羊肉。
而且,一頭羊賣掉了就有五百塊錢,而這五百塊錢足夠吃不下十頓的羊肉了。
買完了羊肉,盛爺爺打算去買些種子和小苗苗。這個時候的盛天雨沒有跟着盛爺爺,而是自己攥着錢去買五花肉和香料去了。
龍門鄉是個小小的鄉,但還是有個書店的,雖然這個書店整個的面積還不到一百平方米。
盛天雨在衆多的卷子中找來找去,終于把自家姐姐推薦的那幾本資料找到了。
資料書和卷子并不算便宜,不過還好無論什麽時候,都是打八折的。饒是如此,一張粉紅色的毛爺爺還是很快變成了三十多塊零錢。
盛天雨看着塑料袋裏裝着的語數外物化政史地默默地籲出一口氣。
冬天的水果都是橘子蘋果之類的,除了蘋果是外地運來的,其他的水果大多數農家都自己有種植。所以盛天雨轉了一圈之後,提着幾本資料書和兩斤豬肉去北門等自家爺爺去了。
回到家的時候,盛天雨發現姑姑盛琴和周超也來了——姑父在外地打工。
在農村,一般是不會在口頭上分堂表的:“姑姑,小超,你們來了啊。”
“小超你看看,你哥哥多愛學習,明年也要上初中了,多學着點兒!”每次盛琴看見盛天雨必然要給周超念叨這麽一句。她就不明白了,有了盛夏和盛天雨這兩個愛學習的好孩子珠玉在前,為什麽自己那個小崽子就知道成天耍呢?
“唔,我知道了知道了。”從小到大都聽這些話,周超耳朵都要聽出繭子了,不過他也知道自己的媽媽說得對……唉,反正答應一聲又不會少塊肉。
Advertisement
“姑姑,你莫這麽說,小超現在才多大呀,趁着還小當然要多玩玩,到時候等學到後來想耍的時間都沒得了。”盛天雨把盛夏說自己的話改了幾個字又放到周超身上。
“那他畢竟是學生……”盛琴還要說什麽就被周超打斷了:“好了,媽,外婆喊你去幫她弄豆腐!我和哥哥去後面砍甘蔗了!”周超手裏拿着一大把菜刀,倒真有點兒那麽“兇神惡煞”的感覺。
盛琴很快地被她兒子轉移了話題:“哦,那你們去稀點砍,不要砍多了,吃不完。”
“知道了知道了。”周超才十一二歲,但是卻比比他大幾歲的盛天雨力氣還要大點兒,他把另一把平時用來砍紅薯的刀塞到盛天雨手裏:“走走走,去砍甘蔗。”
甘蔗地就在屋後頭的小土坡的地裏,包裹着棕白色的殼的甘蔗挨挨擠擠的。
這種甘蔗是的表皮是青白色的,和在鄉上偶爾用板車拖來賣的那種紫的發黑的皮子的甘蔗剛好相反。
如果真的要說的話,這種甘蔗和高粱杆長得有些像,但是卻比高粱杆長得粗多了。甜是肯定的。
這種甘蔗和黑甘蔗不同的就是用嘴或者手就可以輕易地把皮剝掉,但是黑甘蔗就只能用刀削。
不過雖然白甘蔗很好剝,但是那剝下來的表皮比起黑甘蔗的皮鋒利得不是一點點,至少親自剝過甘蔗的人沒有不被甘蔗皮割破手的經歷。
盛天雨他們把趴在地上的甘蔗砍了,又利落地剝了外面已經變黃變焉的殼子,砍掉沾了泥土的那部分,便一人手裏拖着一根甘蔗回去了。
剛把甘蔗放下,就聽見盛琴在喊:“小超,小雨,過來幫個忙。”
不僅是梓樹村,就是龍門鄉這一塊兒的人都喜歡吃豆花飯,難得有機會,配上熱呼呼的羊肉湯一定的是鮮香爽口的豆花飯。
兩年前盛爺爺花幾百塊錢購置了一臺打米機,從此以後不僅自家可以打米,而且還可以換個細篩子打豆子。
泡得黃黃胖胖的豆子混着水從上面的口子倒進去,經過機器“嗡嗡嗡”的聲音之後就變成了白白的豆漿流出來了。
因為時不時就要自家“點”豆腐吃,所以家裏還有一大塊膽巴。
膽巴也叫做鹵水,就是用來做豆腐的。
等到了竈屋的時候,盛琴正在拿着鍋鏟一刻不停地在鍋中攪動,見到盛天雨和周超進來,立馬發布了任命:“小超你去燒火,小雨你過來把膽巴兌水。”
做豆腐是個細致活兒,鹵水不能過濃也不能過淡,放的時間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不然要不就會整鍋豆腐結成硬塊或者是死活凝結不了。
等到鹵水放好,盛琴立馬用大鍋鏟勻速不停地順着一個方向攪動,鍋鏟底部在大鐵鍋上面刮出了有節奏的聲響。
自家做的豆腐最好就是可以豆漿、豆花、豆腐、豆腐幹一條龍生産。事先被盛琴舀出來的豆漿都放在了一個大缽裏面,上面蓋了蓋子一面涼的快。
趁着這個時候,盛奶奶也把自家做的豆瓣醬舀了幾大勺字出來,現在案板上剁細了,然後将另一口鍋燒熱,倒香油。
等到香油冒煙了之後就把豆瓣醬一股腦兒地倒進去,然後不停地翻炒。用香油爆香後盛出來(因為豆瓣醬本身就是很鹹的,所以不用專門放鹽),和盛天雨在地壩邊的小池塘上的小土埂上摘回來洗幹淨的“魚香”剁細。
最後加上大蒜粒和生姜末攪拌均勻,撒上切上綠綠的小蔥在——深紅的辣醬、翠綠的蔥花再配上等會兒雪白燙口的豆腐花,看着就讓人食欲大增,更別提這本身就色香味俱全了。
要是這個時候再搭配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飯,口渴了喝一口溫熱的豆漿,那真是最享受的滋味了。
這邊盛奶奶在準備豆花的蘸料,盛天雨也沒閑着。盛爺爺給盛奶奶燒完火之後,就扛着鋤頭去屋後面的地裏除草去了。
盛天雨就手腳麻利地把買回來的五花肉、羊肉羊骨頭還有其他的一些小菜拿出來分開。該洗的洗幹淨,該切的切好。等一切都收拾完畢之後,盛天雨才洗了手,準備料理羊肉羊骨頭了——到了晚上的時候,就可以喝到香濃的羊肉湯了。
至于五花肉,等會兒做個紅燒肉和回鍋肉,順便再炒一個醋溜白菜就可以解決午飯了——畢竟在冬至這一天,大家最期待的還是羊肉湯啊。
作者有話要說:呃,這裏面好像不自覺的沙子加了很多四川的土話進去……不過,大家應該看得懂吧?
羊買的錢沙子不知道,不過去年沙子老家幺公賣了一只羊三百塊,後來爺爺和奶奶說他賣虧了……所以,沙子就提了個價……咳咳……
這個時節正是甘蔗開始上市的日子,老家一定又是一片白甘蔗林了~沙子小時候就總是被那個白甘蔗的甘蔗皮劃破虎口和嘴唇,最喜歡吃的就是中間那一節了,畢竟尖尖不甜,根部雖然甜但是太短而且還有須~不過這種白甘蔗身上有一層“煙”,弄到身上很髒,不過拍拍就幹淨了~
白色的甘蔗……話說比我老家的要黃一些要短節一些啊~
“魚香”是一種綠色的植物,學名叫什麽沙子不知道,不過很香,放幾片到煮好的魚裏面可以去腥味~
“稀點砍”是指稀稀拉拉地砍,這樣整體看起來好看是吧OVO~